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视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衣俊卿 《求是学刊》2005,32(6):6-12
从笔者在《哲学动态》1989年第4期发表的《日常生活批判刍议》一文开始,一种以中国现代化进程为背景,以人自身的现代化为宗旨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逐步成为中国哲学的新生点之一,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哲学表述形式。从日常生活批判课题的提出,到日常生活批判丛书的出版①,十几年中,我们初步建立了一种中国语境下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同一般的意识哲学或理论哲学的研究范式不同,我们在开展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领域的研究过程中,一直没有做更多的前提性理论划界工作,没有对日常生活批判的学科定位、理论边界、范畴体系、基本原则等作系统的表述,而…  相似文献   

2.
《孔学堂》2015,(2)
当代新儒家的课题是如何完成哲学与文化的现代化,但同时不陷于西方现代化中所衍生的现代性的黑暗面。本文通过与批判理论之比较展示儒家对文化之批判性的一面。批判理论以客观知识为依据而对意识形态作出批判,使人能从自我幻骗与自加的压迫中解放出来,以克服现代性之黑暗面。哈贝马斯批判工具理性之僭越,以实践理性复归主位来完成现代化。后现代主者则以为现代化实只是理性对个体之压迫,因而反对理性之论述而寻求个体之解放。本文以为两者都对西方现代化的诊断只对了部分,实践理性是批判的根源,但实践理性也可以对个体产生压迫。文化之能持续不断依于文化理念之是否能合理地持续发展,此即文化理念之是否能达到反省的自我认可。儒家以仁心为历史文化之原动力,仁心促使文化理性地发展,同时也是文化发展之批判根源,具备理性的反省认可的要求。本文最后从儒学作为一批判理论考察五四文化运动之性质,指出这是中国文化寻求现代化的要求,但也是一自挖传统的文化运动,不能达到理性的反省的认可。当代新儒家之开新外王正是寻求以实践理性之仁心回归正位,发挥儒学传统之批判功能,以为中国建立超越西方现代化的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3.
萨伊德的后殖民理论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出发,批判传统文化观念,揭示了传统殖民主义活动的新模式与新形式。《东方主义》和《文化与帝国主义》标志着萨伊德理论的两个阶段,本文通过这两部著作,对萨伊德的后殖民理论进行了概述和评析。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文化批判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孟伟 《求是学刊》2003,30(6):23-28
后殖民文化批判是20世纪70年代末继后现代哲学之后兴起的主要学术思潮之一。在后冷战时代,经济全球化成为国际社会的主导趋势。在全球化过程中,不同民族、国家、地区之间在经济、政治利益上的种种矛盾更多地是通过以不同的宗教和文化传统为根基的文化冲突表现出来。后殖民文化批判考察研究了源自殖民主义时代东西方文化的建构过程,揭露了其中所深含的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话语权力和支配关系。其主要理论见解对于我们全面地把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全球性互动的过程、性质、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5,(12):149-152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文化哲学在国内兴起,然而,时至今日,在文化哲学的认识上,国内的学者依旧呈现出"众说纷纭"的状态。在建构文化哲学的理论方面,主要存在着三重维度。一是作为文化学科元理论的,二是作为批判理论的,三是作为与意识哲学相对的;通过分析和梳理,笔者得出了两点文化哲学的合理内核,一点是主体性精神内核,一点是现代性批判内核。只有存在两点合理内核,文化哲学才能成为具有统一理论诉求和统一理论主题的一门学科。本文围绕这两点,简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6.
杨威 《求是学刊》2005,32(6):20-23
一般而言,哲学和文化理论的“兴奋点”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科技、艺术等非日常生活领域,作为传统文化根基的日常生活世界很难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然而,无论从文化哲学角度,抑或从社会发展角度,也无论从学理层面,抑或从现实层面,日常生活批判这一研究课题都应当成为当代中国人关注的“问题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中国化进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独特见解,不仅为社会历史理论提供了一种透视人类社会结构和历史发展的新视角,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标志着理论视域的重大转换,并具有现实的社会批判与文化批判意义。一、中国日常生活世界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7.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理论与文化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种批判理论的法兰克福学派 ,它给予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与传统理论彻底决裂 ,更重要的是面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现实如何将批判精神转化为意识形态的和文化的批判实践。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思想和文化理论对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所展开的批判 ,无疑是剖析西方功利主义文化所造成的文化产品的商品化、标准化和大众化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学术思潮的文化研究,呈现出强烈的语境化倾向、高度的社会参与性和现实批判功能.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勃兴,不仅为透视中国现代化的复杂进程提供了多维视角,同时构成了中国现代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面相.尽管如此,中国的文化研究仍存在某些问题:外来理论与本土问题之间存在明显脱节;跨学科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生长;批判意识的衰退,等等.  相似文献   

9.
衣俊卿 《求是学刊》2003,30(3):5-13
2 0世纪的人类文化精神处于一种背反和自我冲突的境遇 :繁荣与危机并存。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世界历史“轴心期”的理性文化精神框架在 2 0世纪一方面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潜力和可能性 ,同时也清楚地展示出自身的局限性或极限 ,因此 ,存在着人类精神新的、重大突破的可能性。突破的重要标志是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觉是我们理解 2 0世纪人类精神状况和历史深层内涵的核心。实际上 ,文化的自觉和文化的焦虑是同一个历史进程和思想历程。 2 0世纪的文化危机一方面引发了以 196 8年的“五月风暴”为代表的自发的文化反抗 ,另一方面使文化批判成为 2 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主题之一。在 2 0世纪文化批判理论的谱系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以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批判、现代国家批判、现代性批判等丰富的主题为我们全面理解 2 0世纪的文化危机和文化批判理论提供了最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阿道诺美学思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化中,较之卢卡奇和葛兰西等早期思想家来说,法兰克福学派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虽都注重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但前者的批判更多地是理论上和政治上的,而后者则扩大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所有精神文化现象;前者多从肯定的方面来分析意识形态,后者则是从否定的方面来批判意识形态。阿道诺就是一个典型,他无论在《启蒙的辩证法》中,还是在《否定的辩证法》里,都旨在张扬人的批判思维和否定意识,建立一种社会批判理论。这一理论把主要矛头对准资产阶级统治、控制下的“文化工业”,这种文化工业被用来助长使人们适应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现实状况。文化工业的这一实质最为显著地表现在流行音乐中。另一方面,社会批判理论又孜孜寻求摆脱这种艺术危机的希望之光。社会批判理论的这两个基本主题的双重变奏,就构成了阿道诺主要美学著作《美学理论》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哲学前提的现代文化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西方哲学的突出特征,不仅在于它集中地考察人的文化世界,而且在于它立足文化反思进行哲学前提的自我批判。在我看来,理解这个问题是认识现代西方哲学的必要前提。 一、“语言学转向”与文化批判 与人们把近代西方哲学的变革称之为“认识论转向”相呼应,人们常常把现代西方哲学的变革概括为“语言学转向”。这种转向把哲学的自我反思、自我批判引向了现代的文比批判。 “认识论转向”是要求哲学家在建立关于世界的理论之前,必须先有关于意识的理论,“没有认识论的本体论为无效”;“语言学转向“则要求哲学家在建立关于意识以及世界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温权 《求是学刊》2016,(2):46-53
挖掘并梳理散见于马克思诸经典论断中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尔库什后期一项重要的学术任务。借此,他大致归纳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范式的三重特质:其一,通过抨击先前各种思想幻象所彰显出的论战-揭露性;其二,凭借分析这些幻象由以产生的社会根源而突显出的解释-功能性;其三,立足更为广泛的文化视角进而生发出的批判-哲学性。由此可见,针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体系,马尔库什旨在建构一种"思想-日常生活-文化"三位一体的解读模式,从而真正实现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范式从宏观维度向微观视域的历史性转向。值得一提的是,该转向在完善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同时,又成为日后马尔库什进行现代文化批判的实践生长点。  相似文献   

13.
温克尔曼通过对希腊艺术的静谧、平和、沉静等特征的分析,创建了古典意识这一美学概念.他的古典意识概念以批判巴洛克传统和建构德意志民族审美文化为立足点,不同于法国为中心的面向古罗马的拉丁古典主义传统,温克尔曼古典意识是对古希腊传统的回归,古典意识的理论核心在于他对古希腊艺术的原型性与典范性的肯定,这种希腊寻根的意识对于德意志民族文化和美学理论建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特征及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克海默以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及人的境遇的改变为目标,通过批判传统理论的哲学态度、价值取向及实证主义的超然世外、不求改变的理论特质,诠释了批判理论是一种批判现实的活动,是一种针对现存社会、超越传统分工的批判活动。这些对传统理论批判性的否定无论是对理论本身发展还是对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法兰克福学派早中期代表人物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中主要将焦点放在了现代性批判上,但由于他们看到了实际革命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于是就把批判的落脚点转向文化,使之成为文化批判.又由于文化对现实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种远离现实的文化形式,于是,艺术与审美就成了实际的焦点.因此,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批判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美学批判,其文化批判的落脚点也就集中在艺术和审美领域.这一文化批判几乎成为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的一条主线——从精神和文化角度实施现代性批判.  相似文献   

16.
文化批判是阿多诺哲学、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文化(文化工业)带来的艺术堕落、音乐衰退,特别是其强有力而又无所不在的文化控制,使阿多诺原有的文化启蒙、文化救赎的理想破灭,故而他对大众文化继始至终怀抱一种敌视的态度,并对其进行了激烈的批判。阿多诺的文化批判理论是深刻的、独特的,同时也是系统的,它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就是在今天也仍然对我们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7.
李存秀 《学术交流》2002,1(6):107-110
全球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然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 ,凭借其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的经济、政治主导地位 ,利用各种手段 ,自觉或不自觉地推销其文化制品和价值观念 ,推行文化殖民主义。我们应旗帜鲜明地抵制文化殖民主义 ,采取相应对策 ,建立必要的文化安全防范机制 ,加强对西方文化产品入口的管理 ,最根本的是要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现实资本主义的批判能力.随着时代主题的变换,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内容也随之而改变.经典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利用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进行政治经济批判;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利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对资本主义进行文化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要利用生态学理论对资本主义展开生态批判.伴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与文化矛盾的焦点,因此,对资本主义展开生态批判是保持马克思主义鲜活生命力和拓展马克思主义批判视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公民民主文化特点是一种以公共理性为引导,倡导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政治正义观念的文化,它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指引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发展方向,并保证其真正落实。在建构公民的民主文化中,在公共理性视角下,树立公民意识,明确责任和义务的观念并寻求在公共领域中的权力和公共舆论的批判精神和监督意识。  相似文献   

20.
许为 《社科纵横》2012,(4):212-213
瞿秋白对现有的文化学者鼓吹的所谓"东西方文化论"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自己对于现存文化的分类和理解,对固有文化中的腐朽部分进行了批判,并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文化理论对旧有文化作出了批判式的承继,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对中国现实的文化问题进行分析并实践的鲜活的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