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伴随着制度变迁进行的结构性调整与创新,带来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种矛盾与冲突引发的许多问题可归结为"结构紧张"产生的张力所致,"失范"状态就是一种典型的结构性问题。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检验结构紧张与失范之间的关系,发现社会地位结构、组织结构、角色结构、权力地位结构、收入水平与教育水平结构上的差异与分化确实导致了失范感受的产生。诸如个体的失范、不满意度、相对剥夺感、地位不一致等负面感受很大程度正是缘于客观的结构分化快于制度整合而引起的失衡与紧张。  相似文献   

2.
纽埃从前殖民时期封闭、独立的民族主体,正一步一步向以新西兰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文化价值延伸。随着文化价值取向的演变,大量的纽埃人移居海外,留守本土的纽埃居民数量急剧减少,但无论留守居民还是海外移民,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文化失落与身份困惑,从而产生了深刻的自卑感。本文认为,纽埃的自然资源严重匮乏、地理位置孤立、自然灾害频发,它的生存与发展亟需国际社会各方面的援助,而这些援助又不可避免地加重了纽埃民族的失落与困惑。  相似文献   

3.
汤因比认为社会文化心理是推动文明社会产生、成长、衰落和解体的根本动力。在解体的文明社会中,社会成员在行为方式、文化情感、个人情感和生活方式上分裂为相互对立、彼此冲突的两种类型,它们才是社会解体的根本原因。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历史时期,应借鉴汤因比的相关思想,注重对大众文化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大众拥有健康的文化心理,这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4.
1977年由美国沃思出版社出版的《社会学》是他的一部代表作,也是当前在美国大学里颇有影响的一本社会学教科书.全书共分5编(计23章).首先介绍了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接着对文化、社会、社会化、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相互作用、社会群体、异常行为、性与社会、社会分层、社会阶级不平等、种族民族不平等、性别和年龄方面的不平等、家庭、教育、宗教、科学、经济秩序、政治秩序、人口与健康、城市化和城市生活、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社会变迁和现代化等作了系统论述.全书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语言生动,并体现了冲突论的思想.本栏这次选登的是该书第二十三章第二、三节.1981年,这本书的第二版出版,并由商务印书馆组织译成中文,中译本约60万字,将于1988年出版.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结构     
1 每个文化都是一种结构体。虽然任何一个文化都有非结构要素存在,然而这不能否定一个文化有着自身特有的结构。一个文化的基本架构,从其产生过程、从纵深方面说,有四个层次,即内在文化的内在质、内在文化的外在表现、外在文化的内容和外在文化的形式。这个层次的顺序是就创造者而言、就其根源性而言的。文化的创造不能不是某个创造者自身超越族类已有的质,达到一个高峰状态。这种状态自然要内在物质化,以某种神经动态构型、某种其他生理上的物质构型来积淀。理性物化,内在物化。一定的高峰状态、一定的物化逐步跃出,逐步具有其他层次的形式。如果不是创造者,那就不是这样的程序。整个程序就颠倒过来。一个人必须吸收社会质,化社会质为个体质,即学习、领会外在文化的外在要素,按其规律反向行之,达到他人创造时的那种高峰状态,从而获得所谓的理性物化。从同一层面、从横的、从整体里外来说,文化有核心结构(即硬核)、一般结构和非结构三个层次。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体就象一棵大树,它有根部、树身、支干、细枝和叶。我们看到的是枝、叶、干的皮,看不到树身的材质、根部。一棵树的枝、叶、皮等就如同外在文化的外在形式,象习俗、艺术、器具、建筑等。如果再想知道其他的层次,就必须解剖。通过解  相似文献   

6.
黄赐英 《学术交流》2003,4(4):30-32
社会变迁带来政治、经济、价值观念、社会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引发心理不适应发生率很高。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是社会变革的基本要求 ;促进个体幸福 ,是改革的最终目标。而帮助人类缓解心理冲突 ,改善心理能力 ,提升幸福感的途径在于 :优化社会环境 ,使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基本活动更趋人性化 ;同时 ,做到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建立心理卫生保障的社会支持系统 ,提高个体的心理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以我和我的同事在美国、日本、波兰和乌克兰所进行的分析研究为经验基础,考察急剧社会变迁对社会结构与人格之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阶级结构和社会变迁: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关系的矛盾〔美〕A.J.斯佩克特在社会学的历史上充满了有关社会阶级对于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动态的重要性的争论。美国的主流社会学采取的分析方法通常都不强调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在研究社会结构中的重要性,这一倾向...  相似文献   

9.
苏一芳 《社会工作》2009,(20):26-28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孤独感问题日益引起了相关研究者的关注。在已有的研究中,往往重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青少年孤独感与其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如家庭、学校等微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而较少关注宏观社会环境变化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急剧变迁,对青少年及其成长的微系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导致引发青少年孤独感的因素增多、可能性增大,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温蓉 《社科纵横》2007,24(4):130-131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之下,东乡族的家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既体现出家庭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家庭发展变化的特殊之处。具体表现为:家庭规模呈缩小趋势,但小型化速度缓慢;家庭类型以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主,同时呈现多样化趋势;家庭生产功能和消费功能有所增强;家庭生育功能有所减弱;家庭教育功能和养老功能变化微弱,而宗教功能凸现;家庭关系保持和谐,但家庭传统权威力量受到了冲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孤独感问题日益引起了相关研究者的关注。在已有的研究中,往往重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青少年孤独感与其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如家庭、学校等微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而较少关注宏观社会环境变化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急剧变迁,对青少年及其成长的微系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导致引发青少年孤独感的因素增多、可能性增大,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文化结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化结构观念和结构主义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在空间或时间方面有机联系或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这是系统论关于结构的表述。这一表述适合于用来概括文化学的结构问题。我们之所以要研究结构并要确立结构观念,是因为任何系统的要素都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与组合。只有认识了对象的结构,才能认识对象的内部和实质。无论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内部构成方式。结构在空间上既可能是三维的,也可能是多维的,而且在描述对象的实际的物理系统时,  相似文献   

13.
王岽兴 《求是学刊》2005,32(2):123-128
重建以来 ,美国南部一直是美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最为落后的地区 ,其统治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和白人至上主义 ,极力抵制联邦政府的干预。罗斯福政府利用“大萧条”所造成的严峻形势 ,开始全方位介入南部事务。一系列联邦法律政策的实施和政治运作 ,从根本上动摇了南部建立在租佃谷物分成制和低工资制基础上的经济结构 ,间接地引发了南部的政治变革 ,为战后南部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新政由此成为南部社会变迁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4.
苏南农村工业化与社会变迁邹农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的进展,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之市所辖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区域经济实力迅速壮大,社会文化各方面面貌大为改观,至80年代来,一些主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已达到或超过我国2000年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5.
审美文化的结构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审美文化是当代美学和艺术思潮发展中的新现象。审美文化结构作为审美文化主体生命活动型态的展开方式与表现方式有不同层次,从历时性视角看,审美文化的结构表现为由浅入深、由显型到隐型特征,分别以审美文化产品、审美文化现象、审美文化心理、审美文化符号等层次排列。作者对审美文化结构系统的内部要素及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多样化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这种新型文化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动态组合结构。按其构成要素和组合方式,可分为因素结构、形态结构和空间结构这三种基本结构形式。一、从构成因素角度分析是社会主义文化因素、传统文化因素和外来文化因素的三维组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结构和秩序的角度入手,对进化论、功能论和冲突论的三位代表人物斯宾塞、帕森斯和达伦多夫的社会变迁思想进行了比较和评析,阐释了三位社会学家有关社会变迁思想的基本观点并对他们关于变迁的过程、动力和后果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指出了三个流派的理论的合理性及不同程度的缺陷和偏颇。  相似文献   

18.
缪昌武 《阅江学刊》2012,4(3):69-75
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发展和沿海、沿江地区的社会经济变迁为南通私营经济的崛起提供了契机,近代政治变迁推动了南通私营经济的兴盛。南通私营经济的发展助推了南通城市近代化进程,近代社会动荡引发的社会生态环境恶化是南通私营经济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人类历史的进步是以其整个文化的进步为标志的。在“历史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世界史”的今天,各民族间文化的碰撞、冲击、融合的范围就会愈来愈大,程度也就愈来愈深。文化整体结构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是一个民族具有生机和活力的表现,是推动民族文化进化和社会历吏发展的内在机制。笔者试图用结构学的原理,讨论日本文化结构的特性、成因及其功能,这对于认识日本文化结构在其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对于重构中国文化以推动今天现代化的实现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