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应对的时代课题.我们追求的信息公平应该是建立在信息富裕和安全基础上的信息的相对公平.在中国信息化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数字鸿沟依然存在,信息环境污染对信息公平提出了新的挑战.实现信息公平,需要我们树立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在政策扶持、文化教育、道德法规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求职信息是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的基础性资源,没有就业信息就难以获得就业机会,实现就业.在求职过程中,农民工深感信息短缺,求职不易.这主要缘于信息短缺问题.由于教育分化导致的信息获取能力的差异性、制度阻隔带来的信息接触机会的不均等性以及信息桥缺失引起的信息获取方式的滞后性,农民工处于信息不平等地位,难以获得和占有信息,信息非常短缺.  相似文献   

3.
信息财产是指固定于一定的载体之上、能够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信息.信息财产是一种新类型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具有法律上的确定性和独立性,是一种独立的财产形式.目前,信息财产却处于权利空白地带:既不能受到物权法保护,又不能受到知识产权法保护.在此背景下,美国UCI-TA确立了信息财产权法律制度.信息财产权的客体是信息财产,权利内容是权利人对特定信息财产的独占使用权.美国UCTTA对信息财产权及其转让作出了详尽的规定.在法律无特别规定的情况下,信息财产权应适用或准用民法关于物权的一般规定.信息财产权与物权和知识产权构成信息社会财产权的三大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的危机传播中,信息不对称是信息传播的常态.信息传播主体因信息平衡可能会加剧其利益损失,而尽力控制危机信息的外传.信息传播客体因信息平衡意味着减少利益损失,而竭力争取更多的危机信息.现代大众传播媒体的传播应努力弥补传播主客体之间的信息格差,实现相对的信息平衡,促进社会系统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5.
大学信息教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敏 《天府新论》2003,(5):120-122
信息时代的高等教育必须将信息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机组成部分.推行信息教育,能够塑造新型、复合型人才.在高等教育中,要树立信息教育观念,实施信息素养教育,探索信息教育模式,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中、美、日国家信息政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对信息政策的认识上,在信息政策的目标上,在信息管理体制上,在信息政策的内容上,都相对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为此,我们要借鉴美、日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信息政策.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信息权利和信息义务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人们在信息表达方面享有的自由度较之于传统媒体时代有了巨大的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息表达权利的滥用.但这种权利的滥用不是网络传播必然的结果,更不是限制人们信息权利的依据.网络的开放性为网民滥用信息权利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实现信息权利和信息义务的平衡提供了可能.从宏观的空间视角和较长的时间视角看,网络的网状传播特点正在不断推动信息权利和信息义务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经济时代,企业信息决策中存在的不诚信现象大大削弱了信息消除市场不确定性的功能.文章探讨了企业信息决策的诚信要求及诚信边界,并在揭示企业信息决策中存在的诚信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消除企业虚假信息传递,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在工业社会基础之上崛起了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新形态,社会学对其认识逐步深化.后现代社会学关于后工业社会、网络社会、风险社会和反思性社会等概念,是从不同角度对信息社会发展变化的理解与概括.对信息社会的分析研究,深化了对信息社会崛起引起各种深刻变迁的认识.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是并存关系,在工业化进程中诞生的现代社会学,仍然有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现代社会学与后现代社会学是当代社会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在信息社会崛起背景下发生的社会学学科分化.  相似文献   

10.
李昕 《江汉论坛》2008,(3):136-139
垃圾信息是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违背信息接收者意愿发送的非法电子信息,具有权益侵害的复合性.垃圾信息行为是在信息社会中制造、发送、传播垃圾信息,侵害民事权利和社会关系,被界定为非法的行为.垃圾信息行为,依据其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分别由侵权法和刑法调整.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媒介信息文化的结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从几千年信息短缺时代进入了21世纪信息过剩时代.在信息短缺时代,信息的生成、传播和获得困难,信息的认知和识别容易,深度识别范式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体范式;在信息过剩时代,信息生成、传播和获得容易,信息的识别和认同困难,快速认知范式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体范式.媒介信息文化的快速认知范式体现为内容与形式、普众性与分众性、公共性与商业性二元并重的结构形态.因而媒介信息文化总体演变趋势是宏观形态趋同与微观结构差异.媒介信息文化的趋同体现为信息共享范式、传播方式、到达品质、学习模仿和链接速度等,亦即网络环境一般意义上的内容与形式的趋同.  相似文献   

12.
网络社会语境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呈现出膨胀和多元的态势,“偷拍”“偷录”等能够被评价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是“违反国家规定”的另外一种表达,旨在突出规定的相关性和广泛性,但是并不降低国家规定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的定位.个人信息是指与个人有关的信息,不要求可识别性.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不是对立关系,个人隐私在内容上是个人信息的一部分.个人信息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个人生物信息和个人社会信息、个体信息和涉众信息、动态信息(行为信息)和静态信息、识别信息和非识别信息.对个人信息进行多种分类,可以为以后新类型信息识别打开通道.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公民”是一个泛称概念,包括所有自然人,也包括死者.  相似文献   

13.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信息在带给人们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信息的过度膨胀和泛滥,严重妨碍了人们对有用信息的吸收利用.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当务之急是培养个体和社会的良好信息意识,只有作为信息主体的"人"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质,才可能保证较高的信息质量和有序的信息流动,从而创造和维护良好的信息环境,推动个体自身及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面向农民需求的信息传递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信息资源要实现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其前提就是要将所需信息精准地传递到信息用户的手中.信息传递的目的是要满足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因此,农民的信息需求应当是指导信息传递的首要原则.信息传递主要有组织模式、人际模式和大众模式,这三大模式各有优点和不足.我们有必要扬长避短,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农民实际需求的指导下,提出面向农民需求的信息传递新模式,从而提高现有农村信息传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自控制论创始人维纳为信息伦理学搭建起形而上学基础,伴随着“计算机/信息革命”,世界图景凸显为信息-伦理的取向.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甚至标志了文化发展的新转向,对信息的争夺就是对权力的攫取.西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原则违背了道德伦理的社会基础,将导致严重失范的道德困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信息伦理则被包含在和谐社会的总体阐述中.  相似文献   

16.
信息经济和信息革命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作用,同时,信息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泉州市是信息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  相似文献   

17.
政府应急信息协调能力是应急信息真实有效的重要保障.然而,应急信息包含的客观和主观成分却分别面临着信息孤岛和价值干预的双重挑战.信息孤岛现象在政府和社会主体中都有所呈现;价值干预则主要表现为应急信息协调过程中的本位主义和突发公共事件情境定义的泛政治化.为消解这双重障碍,提升政府应急信息协调能力,必须建立标准统一、结构优良的信息共享机制和科学高效的信息分析与多主体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8.
“信息”与知识产权对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作为知识产权对象的信息不应是信息论意义上的信息,而应是控制论意义上的信息,即具有"同型结构+意义"双重结构.这有其法学上的规范意义.具备"源于人、有价值、法定性"条件的信息即可成为知识产权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网上学术信息组织方式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型迥异、各有特色的学术信息组织方式,为获取和利用互联网络中的学术信息提供了便利.但和传统的信息组织方式比,网上学术信息组织还存在扩充性不好、时不同层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满足有限、信息分类体系和分类标准不够规范等问题.应当深入吸收传统信息组织方式的优点,加强标准化研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新进步、新进展,在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克服网上信息组织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网上学术信息组织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数据信息时代下,为适应社会实践需要和契合国际化发展趋势,应对以保护信息主体权利为目的的被遗忘权予以确立.通过研究国外相关学理、案例和考察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现状,对被遗忘权宜采取广义的理解.被遗忘权具体是指在网络数据领域,为保护信息主体的信息安全,促进信息主体更好的发展而赋予信息主体在不违背例外规定的条件下所拥有的一项删除其网络数据信息的权利,是一种具有人格权属性、关乎隐私数据与其他信息数据的权利,是个人信息权在大数据时代的一种特殊表现.该权利行使方式主要为在特定条件下,信息主体有权向相关网络信息控制者申请屏蔽或删除属于信息主体的网络数据.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加快被遗忘权的本土化研究,探索有本土特色的被遗忘权制度,以解决网络数据信息所带来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