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濂的<诸子辨>是中国辨伪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著作,但它只是宋濂论述诸子学术的一部著作,从性质上说并非辨伪之书,更非辨伪专书.之所以会对其性质发生错认,主要存在着源和流两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汉广》三家说探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诗》认为,《汉广》是"悦人"之诗.前人大都认为这个表述与《毛诗序》"德广所及"说并不矛盾.但在详细考查三家《诗》遗说、特别是在对比《韩诗》另一篇"悦人"诗--《溱洧》之后,笔者发现,《韩诗》认为《汉广》诗反映了江汉合流之地的上古巫风;游女着"巫服",实即汉水之滨的女巫.她们以歌舞事神,其娱神的过程即是"悦人"的过程.《韩诗序》把《汉广》主旨概括为"悦人",实与《毛诗序》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李永贤 《中州学刊》2006,(4):205-208
《文选旁证》在清代享有“选学渊海”、“集大成”之誉。但自此书问世以来,学界即对其来历众说纷纭,对梁章钜的著作权多有怀疑者。然而,此书虽大量采用了他人的著述或观点,但都予以注明,不能视为剽窃;撰写过程后期虽有他人参与,但最大贡献者仍是梁章钜,因此梁氏应是此书的编纂者。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现存的几大宗教中,只有道教是由本土的传统文化孕育而生的,故而它在教义、教理和教规上,与外来的世界性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相比差异最大,因此可资相互借鉴之处也最多。在本文中,我们分别以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和阿奎那在《神学大全·第一部》中的相关论述为例,对魏晋道教和中世纪基督教在心身观念上的思想分际及其对科学文化的交叉影响进行了尝试性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王丽华 《江汉论坛》2006,1(11):71-73
华夷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华夷观念对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构建产生过重要影响,但在以后的革命进程中,孙中山通过不断的补弊纠偏,最终突破了华夷观念的束缚,使民族主义走向成熟与完善,并最终完成了向新民族主义的转变。孙中山民族主义虽然脱胎于传统的华夷观念,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消极因素,但它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发动反清革命的最有力的武器,与历史上的“反清复明”不同,它属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革命范畴。  相似文献   

6.
黄觉弘 《学术论坛》2006,(4):171-175
明、章之后,东观超越兰台、仁寿等其他台阁,成为后汉最重要的藏书机构。东观主要职能是藏校图书,撰述史传,还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东观文士群的形成与修史关系最为密切,尤其是《东观汉记》的修撰,成为东观文士群绵延数代的最大原因。“治古学”、“通《春秋》”则是东观文士群最显著的学术特点。东观文士继承了《春秋》史学传统,多以“据事直书”的“实录”心态进行辞赋创作,作品注重褒贬美刺。东观文士“咸以《春秋》之义”及其事类典故论政析理,抒情言志。  相似文献   

7.
杨有山 《江汉论坛》2003,6(4):107-109
<四库全书总目>虽然不是一部诗文批评著作,但书中许多集部著作的提要,却处处闪烁着文学批评的真知灼见.在我国学者编纂的<续四库全书>出版、发行之际,探讨<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观念,温故知新,对我们今天的文学研究无疑具有启发、借鉴意义.<四库全书总目>对集部著作的批评体现出兼容并蓄、辩证通达的文学批评观念.这种文学批评观念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既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又兼顾文学的抒情审美功能;二、立足作品,全面客观;三、知人论世,辩证通达.它比前代的文学批评更公允,更富有总结性,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时务报》以译报作为开通风气的主要阵地,采用说夷指华的策略来报道异国,塑造了模式化、理想化的异国君臣形象。作为近代中人西译的成功尝试,译报体现了维新志士采西学的自主精神和主体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金朝华夷观的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中华、贱夷狄的“华夷之辨”观念 ,是中国古代居统治地位的民族观 ,这一观念对曾占据中国半壁河山的金王朝产生了重大影响 ,并且随着金朝与汉族王朝交往的增多 ,其华夷观也发生了相当大的演化。大体而言 ,由于受汉文化影响的加深以及自身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 ,金朝由耻为“夷狄”转向自认为“华”,贬斥南宋及其它政权为“夷狄”。最后 ,为确定自己的正统地位 ,发起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德运之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常见的<长恨歌传>的疑点提出解读,同时分析<长恨歌>与<长恨歌传>之区别,并提出对<长恨歌>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林雄 《东南学术》2005,(Z1):159-162
通过比较新<税收征管法>与现行<预算法>的规定,总结这两部法律实施的经验教训,揭示现行<预算法>的不足之处,就如何进一步规范和保障预算收入提出一些修改建议,供立法机关在修改<预算法>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厄普代克长篇小说《葛特露和克劳狄斯》重构了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颠覆了后者中的人物关系,把“被说者”变为“说者”,“说者”变成了“被说者”,从而传达出在新的文化语境中,作家对历史、善恶尤其是女性问题所做的辩证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贡桂勇  陈曦 《学术论坛》2006,(5):194-196
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虚词是表示语法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加之经传注释过程中“实字易解,虚词难释”,所以在我国传统语法学中虚词研究历史悠久,独树一帜。《春秋公羊传》为了阐明《春秋》经的“微言大义”,对经文的虚词作了独具特色的分析,主要表现为:既按照训诂学的要求解释虚词词义,又阐明其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尤其注重分析虚词的语义和语用平面的意义。可以看出,早在《春秋公羊传》时期,在训诂学萌芽的同时,我国的学者就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虚词观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突厥语大词典>的"人参"词条入手,结合历史文献以及其他相关的植物分类考查,认为词典中记载的人参根本不是中药人参,而是茄科茄参属毒参茄.  相似文献   

15.
英国十九世纪的小说家乔治·爱略特在女性历史上取得了无人可比成就,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因其观点及创作主题,特别是其女性主义主题,其生前身后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这使得爱略特在西方文艺评论界的地位相当令人困惑.本文旨在澄清一些爱略特与许多女性读者之间的误解及其女性主义观在其代表作<米德尔马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对于杜甫<无家别>中"携"字的理解,学界意见不一.通过检索"携"在唐诗中的含义和用法,认为在这首诗中,"携"当训"携带"之意.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早期小说受到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影响。《边城》的产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不是突兀的现象,同样得到《迟桂花》的深刻启迪,沈从文始终关注着郁达夫的创作,并抱着不变的钦服之情。郁达夫和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嬗变,也具有着某种相似的面貌。另外,《边城》人物的塑造,也有废名小说《竹林的故事》的影响。但是,《边城》依然是一部超拔之作。  相似文献   

18.
结合《大雅.皇矣》所揭示的周初历史真相,则古代典籍中所惯用的“文王之德”,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个人才德,而主要是指包含“武功征伐”在内的政治方略。  相似文献   

19.
王书才 《中州学刊》2005,(3):220-222
公孙罗的<文选钞>将引文为注和随文加注融为一体,在<文选>研究发展史上有较高的地位.<文选钞>的释词通俗浅易,解说文句意思更加详明,不仅单纯引书为证以明词语典故出处,而且阐明句意章旨,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词义字意,同时还对全篇旨意进行归结.但是,<文选钞>的体例驳杂,未能得李善注之长,而其自身长处又被后出的五臣注吸纳和替代,这也是其于唐宋之际在中国本土散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汉字发展的历史规律和汉字优化理论为指导,采用对照<说文>正字,测查异同并使结果量化的方法,以一定的数据为依据,考察<五经文字>的收字原则、正字标准,并对其正字观做出了客观的评价,说明其对正字学的贡献,指出它在历史上产生的深远的影响及对今天的正字工作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