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然法是现代立宪主义的哲学基础.近代自然法关注自由、平等等基本价值,相信人类理性可以设计正义的制度.本文通过对近代自然法的基本内容、话语结构的分析,探讨现代立宪主义的哲学基础,阐明现代立宪主义体现了在自然正义理念的理性指引下,打破旧有之不合理性的秩序,建立人民主权的政治权威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为了各自的物质主义利益相互之间激烈争吵,差一点就毫无结果不欢而散。人类文明面临着两种前景,和谐文化主义文明和文明的毁灭。文化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气候变暖导致了生物大灭绝,文化的发展也正在导致人类大灭绝,人类正处在灭亡的边缘,科学家正在为人类准备后事。与此同时,文化的发展壮大正在推动物质主义文明向文化主义文明过渡,这是一次空前的根本的文明大灭绝。为了在三个大灭绝中获得新生从而持续生存下去,人类必须主动推动文化主义文化大革命,抛弃物质主义文化,推动物质主义文明向文化主义文明的大转型。本文为此提出了五点建议,探寻人类文明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唐代兴 《阴山学刊》2009,22(3):73-77
平等,是人类文明的内在道德立法原理。从蒙昧时期到野蛮阶段,自然主义平等充任着人类生活的普遍准则;国家诞生后,权力主义等级内平等充当着人类文明的内在道德立法原理;进入近代社会,等级平等原理被人人平等原理所取代,由此建立起人类中心主义的现代文明,这种文明制造了人与自然间的不平等。因此,当代人类应重建普遍平等之道德立法的价值尺度原理,这一普遍平等原理的内在本质是普遍利益权利;其存在论原则是自然平等、万物平等、生命平等;其生存论方向是人人存在人权平等和公民生存权利平等。  相似文献   

4.
王康 《北方论丛》2016,(3):131-135
外在主义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标志着现代哲学关注的核心开始从语言分析向心灵分析的转向,而外在主义自身又经历了从消极外在主义向积极外在主义的演进。外在主义面临的问题及其对这些问题的应对和解答向我们揭示了:语词的意义与人内在的心智,以及外部环境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不是静止和单向的,而是一定要在相互的影响中体现出主客体之间的辩证联系。进而我们可以说,外在主义其实不外乎是利用现代科学与技术工具,以更加规范和精致的方式为康德所提出的“人为自然立法”的形而上学论断做辩护。其对心灵过展问题的思考旨在揭示:康德为人类认识能力所划出的界限仍然适用于现代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传统生产力的定义从哲学本质上看是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折射,其思想根源于自然无限论、消费主义的生存观、经济主义或进步主义发展观和技术至上主义伦理观。生产力的生态转向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然性,它可以通过生产力因素的生态化和生产过程的生态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环境哲学的基本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哲学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哲学的基本方法应是整体主义的方法。环境哲学将对西方现代哲学进行全面的批判性反思 :反思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指出人并不是仅有的主体 ,自然和自然物也具有主体性 ,因而也具有内在价值 ;在事实与价值之间并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 ,科学和哲学伦理学可以互相支持 ;自然是人类应对之心存敬畏的终极实在 ,而不是人类的征服对象 ;重新体认终极实在的存在 ,人类才能克服主观主义 ,确立发现集体罪恶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中国文界创作了许多涉及动物报恩母题的长篇小说,受时代气候的影响,这些小说表现出浓厚的现代意识:在与兽性的对比中批判人格道德的沦丧,鞭挞被扭曲的灵魂;在动物本真性格的书写中塑造理想人格;叩问人类自我中心主义,透视它对动物生存的威胁;呈现大地的生态之悲,追求宏大的生命意识和大地伦理。  相似文献   

8.
自然至美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望衡 《河北学刊》2005,25(1):43-48
自有人类产生以来,人类对自然美的认识经历过神本主义与人本主义两个阶段,现正进入生态主义阶段。在生态主义的视角下,自然美的性质与地位将被重新审视。自然关的审美潜能是自然创化与自然人化共同的产物,而自然创化是主要的;自然美的因子主要是自然性与文明性,而文明性消融在自然性之中,生态和谐是自然美的本质。自然不是全美,但自然是最高美。确定自然为最高美,必将带来美学观念的一系列新变化。在以生态主义为核心整合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哲学基础上,创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关学体系的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9.
传统法律观念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哲学支撑,尊奉人类利益至上原则,并不能解决近代工业化以来人与自然关系逐渐严重恶化的事实.以生态主义为哲学根基的生态主义法律观念则倡导生态利益本位,主张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以保有生态整体作为所有权利的基础.在这种法律观念指引下,权利共同体的范围从人类拓展到了其他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从发展的层次上来看,包括动物的权利、生物的权利、大自然的权利等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是从古代哲学离开对人类认识活动的反省而追寻世界统一性的本体论独断,转向对"人的认识何以可能"的认识论反思,那么现代西方哲学则不仅仅是对语言意义的分析与理解,而是在语言学通过对语言意义的省察表征的人生活世界的意义基础之上生发出的多重路径、多种角度的转向.我们将这一系列转向概括为:非理性主义哲学转向、生存哲学转向、语言哲学转向、后现代主义哲学转向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并认为这些转向彰显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多元发展和哲学发展不断深化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11.
美国超验主义文学尤其关注人与物的关系,作品中的非人类往往具有物质力和能动性,人类则深受其影响呈现出植物性、动物性和地质性,而人类和非人类之间以及非人类内部之间则存在跨物种同情。文学家们以自然书写的形式刻画了丰富、神秘而充满活力的自然物化世界,探索了新物质主义式的新型物人关系。他们不仅全面深入挖掘了物种之间的内在互动和相互影响,而且弱化了人类主体的物种优越性,超越了人类/非人类、主体/客体的界限,建构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物化自然和新物质主义式的物化自我,与“人类中心主义”的“文明世界”展开了对话。  相似文献   

12.
唐代兴 《阴山学刊》2011,(3):42-46,55
在当代境遇中,要从根本上解决当代灾疫之难这一世界性难题,必须在重建灾疫防治的伦理认知体系基础上,全面反思以人类中心论为价值坐标、以科学理性为思想认知模式、以物质幸福论为目标追求、以傲慢物质霸权主义为行动纲领、以绝对经济技术理性为行动原则的现代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在此基础上,抛弃地缘主义生存观、无限掠夺行动模式和惟经济主义发展方式,重建有机论世界观、全球生态主义、限度再生观及其行动方式,重建以自然法则和人性引导政治的生境主义政治学及其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王多吉 《兰州学刊》2008,(11):29-32
传统的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不仅缺乏系统的马克思哲学文本的支持,而且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遭到了后代主义思潮的猛烈解构。然而,作为一种富有批判精神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早期资本主义危机的深刻揭示蕴涵着强烈的后现代主义意味。邓小平站在当代高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既契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智慧,又体现出了反本质主义、反表象主义和反基础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倾向。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在与现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对接、碰撞中奏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音符。  相似文献   

14.
人为地制造“两个马克思”的观点不能成立.成熟马克思的思想主要不是批判地分析经济事实,而是贯穿了三个基本主题:深化政治经济学批判、贯彻对近代启蒙主义的批判以及强化人类解放的主题.这与其青年时期的理论探索有着紧密的思想关联.马克思哲学只能是一个思想整体,对成熟马克思思想的领会需要联系其青年时期的基本思想,唯此才能深入理解并掌握马克思哲学及其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15.
追求幸福与至善,渴望灵魂的宁静与恬适乃是晚期希腊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每个流派都视之为理智活动的终极目的和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伊壁鸠鲁说,哲学和人生的归宿在于“肉体的无痛苦,灵魂的无纷扰”.斯多亚学派强调生活的目的就是幸福,而幸福则是“平静运行的生活”,这种生活合乎自然,依据理性.怀疑主义把“宁静”(ataraksia)等同于“幸福”(eudaimonia),认为不幸就是心灵受到各种独断的信念或意见的干扰.怀疑主义把自己的心智活动理解为“生活方式”(agoge).其最终目的意于“在信念方面寻求宁静,在无法规避的事情上保持节制适度的体验”.各派哲学在人类生存和精神活动的终极目的上没有根本性的分歧.正如德国学者E·策勒所说,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学派和怀疑主义三种思想是同源的.  相似文献   

16.
早期现代哲学的主导形态是先验观念主义,其文化特征是追求精神的理想化,它把一切都纳入观念的秩序中,倡导大写的理性精神、超然的创造精神。后期现代哲学不同程度地受到精神主义的影响,其文化特征是强调精神的处境化,它关注精神的具体活动,突出个体的情绪体验,用小写的精神取代了大写的精神。后现代哲学表现出物质主义倾向,其文化特征是强化精神的碎片化,它一方面把时代精神定格为精神的缺失,另一方面却为绝对道德主义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汪力 《理论界》2010,(2):97-98
人类事务永远面向不确定,因此总包含赌赛成分。人类理智的有限性也决定了,上帝存在并不能通过证明获得。帕斯卡尔首先通过对怀疑主义的拒斥,说明必须进行上帝之赌。而在具体的概率分析中,说明在赌赛中面对的是无限的不确定性,必须用数学的无限来赌上帝的无限。上帝之赌最后指向的依然是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其护教倾向明显却又值得阐发。  相似文献   

18.
认知计算主义在思想史上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在古希腊时代,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传统就开始谈论灵魂的数学性质。近代以来世界观的变革,引导了心灵计算在两方面产生新进展:硬件主题方面,提出心灵的活动的机械论解释;软件方面,确立形式规则来刻画心灵的活动机制。虽然这些思想因直观和模糊而很快被主流唯心主义哲学所排斥,但在20世纪之后,却产生了重要的思想成果,尤其是在当代背景下,认知计算主义的前景获得了更多的期待。  相似文献   

19.
陈嘉明 《文史哲》2004,1(4):93-98
基础主义可溯源至亚里士多德哲学。作为一种确证的理论,它面对的主要是"回溯论证"的问题。当代基础主义者一般采取经验论的观点。他们需要解决的,包括基础信念的存在、能够对上位概念提供支持,以及它们本身必须是自我确证的、独立于其他信念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使基础主义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基础主义的理论有其合理性,这表现在基础信念是存在的,基础主义所论及的论证方式是不可或缺的,是一种基本的信念或知识的确证方法。不过,基础主义有关"基础信念"的界定需要进行某些修改与补充。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是对为人显现的世界或人所意向性构造的世界最高真理的寻求.真理尤其是客观真理的信念是全部哲学根源性的动力,放逐了真理,也就消解了哲学.哲学真理是人类自己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表达,是人类自己营造的自由和解放的理想.至少自启蒙运动以来,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把表达人类自己理想的超验本体还归于人本身,上帝人本化成为西方近代哲学的主要课题,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在思辨的形式中基本完成了这一课题.但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时代精神和个人教养及生存状态,显然无法容纳作为人类理想的大写的人的高尚和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