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论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日新进取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 ,与时俱进 ,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精神。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蕴 ,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纵览世界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中实现,现代化则要靠民族精神的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现代化呼唤时代精神,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弘扬,民族精  相似文献   

3.
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园地,德育之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素质教育的灵魂--国学,国学对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素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起来,更要在精神上强起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持续推进百年伟大社会革命并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传承、创新和升华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其突出表现在伟大的梦想精神、伟大的爱国精神、伟大的民本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和伟大的团结精神等方面。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创新和升华,不仅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而且构筑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宋丽 《社科纵横》2006,21(12):134-134
京剧作为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也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审美情趣的精髓,京剧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艺术形式,使其具有教育人、陶冶人和愉悦人的作用。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是对广大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对青年民族文化艺术的教育和熏陶,对于传承中国京剧艺术,乃至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作为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他们对于京剧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京剧的将来,影响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和光大,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阎世斌 《学术交流》2006,3(2):30-34
龙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图腾。龙是中华民族先祖表达人生理念和精神追求的信息载体,具有两个基本的象征意义:其一,龙是“三栖动物”,能潜、能走、能飞,象征多能,表现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其二,龙是由多种动物肢体、器官组合而成的综合体,象征团结,表现“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自强不息是英雄主义的基础;厚德载物是爱国主义的基础。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7.
人类世界由诸多民族构成。民族与文化间的联系是深刻而密切的,而决定民族文化发展方向的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伦理文化,可见伦理对于一个民族所具有的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作为伦理钍的共体的民族与作为普遍物或普遍定在的精神的结合就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伦理精神的具体化,伦理精神内在于民族精神之中。伦理精神和民族精神实质上是一个精神,即民族作为伦理实体的精神。民族伦理实体一经形成,其内在的伦理关系与伦理秩序便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之中,并以“整个的个体”即主体的形式出现在由诸多民族伦理实体所构成的伦理世界之中。在全球化语境下,要增强作为伦理实体的中华民族的伦理认同,以提高中华民族的自觉、自信、自强及在世界文明对话中的地位,并为构建和谐世界、推动人类社会整体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根脉相系的民族记忆,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非凡民族气度和勇于进取的民族精神为建设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丰厚滋养。从价值逻辑出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实现文化自信自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从实践逻辑出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传承性与创造性相统一、显性与隐性相统一的原则。高校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创新融入载体、强化师资建设三重维度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带来了经济、技术、政治的开放性,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与此同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现代性技术所引发的传统连续性的中断、空间的压缩,也对各个民族自身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构建自身的文化身份,保持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成为当今文化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文化认同的构建,不仅依赖于对经济、政治制度的宏观把控,同时也需要植根于民族内部,对具有重要奠基性作用的历史体验进行微观探究。文化记忆作为历史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连续性、他者性、重构性对民族内部凝聚性结构的形成和文化认同的建构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记忆不仅是文化认同的基础、实现文化自信的桥梁,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回溯和反思的镜鉴。  相似文献   

10.
传统节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保留了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内蕴,是民族生活和民族精神的典礼和仪式,是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重要载体.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它对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具有重要的价值.具体表现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1.
吴韩青 《社科纵横》2012,(1):170-17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球化所引发的人们生存方式的变迁、不同文化的渗透、国家治理的改革,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冲击。如何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还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本文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外环境、主要内容和实践过程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弘扬和培育具有时代特点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精神孕育于民族文化之中,是民族文化的升华.民族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时代的,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强大精神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当代,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弘扬和培育具有时代特点的民族精神,适应时代的呼唤,不断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吸纳外来文化中新的时代内容,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只有通过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保持和发扬,只有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创造性的转化才能获得,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易鹏 《社科纵横》2020,35(1):104-108
从历史之维审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一个重要问题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进路是怎样的。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在道路维度、现代化维度和民族精神特质维度三个方面都呈现出思想探索轨迹和鲜明时代特征,他们对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以思想启蒙使命和现代化图景批判解构封闭僵化的"天朝上国"梦,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成分的滋养,最终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下汇聚力量进而推动中国历史巨变。明晰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进路及其贡献,对于我们更好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历史生成、发展过程及其当代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琼  刘茹 《创新》2008,2(5)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精髓,对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深刻的作用。近年来,中国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甚至出现忽视和弱化现象。通过对中国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弱化的现象探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和平崛起需立精神之基,文化战略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重要支柱。"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当代中国文化战略的总体目标。传统艺术的创新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是实施文化战略的必要环节。实施文化战略、构建文化强国必然对文化艺术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创新发展中国传统艺术是推动文化艺术繁荣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国家文化战略具有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必定推动文化全球化的到来。全球文化是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广泛和深远的、先进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观念。全球文化不是同质和一元文化 ,而是由各民族的先进文化所组成的多元的和异质文化。文化全球化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文化扩张 ,从而 ,全球文化和民族文化会发生冲突。要建立全球文化新秩序 ,西方发达国家必须以平等的方式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 ,同时 ,发展中国家必须不断创新本民族文化 ,把本民族文化融入全球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是该民族长期发展的积淀物,它有产生、形成和发展、丰富的过程。它不仅对本民族的过去有所反映,也是现在、未来该民族精神文化发展的基础,对民族文化的全面进步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民族的精神文化主要指的是该民族的传统文化。从理论上讲,传统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条件下,价值冲突出现了新的特点:它更多地以民族主义、民族传统冲突的形式出现;不同民族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展现;各种价值观更具有了实践性力量的特征;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倾向为国外的价值观念扩展自己的影响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民族价值观的构建必须同探索新的社会发展模式结合起来;必须以人类理性精神的重建为基础;必须正确处理本民族文化与异质文化的关系问题。因为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价值是动态开放的、具有内在张力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同时又符合普世价值的;是综合的、多元一体的、以协调为主的;是具有现时代特征的、以人为本的。  相似文献   

19.
潘攀 《社科纵横》2005,20(3):117-118
文化的全球化是全球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任何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要想真正游离于其外都不可能。但文化的全球化并非是各国、各民族之间真正平等的文化交流。如何在全球化时代应对文化交流中强势文化的挑战,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是其中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中外文化交流进行历史的反思,吸取历史的教训,树立正确的态度,不失为一种良策。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进入新世纪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国民素质教育以及国情教育等途径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