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如何设置经济管理类统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统计教育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此谈一些看法。一、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一)要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设置课程体系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经济管理类统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首先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  相似文献   

2.
遭遇拐点     
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有一个经验性的结论,俗称刘易斯拐点。它的具体含义是:发展中国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被消化殆尽,原来的劳动力无限供给假定(同样被称之为刘易斯劳动力供给模型)将不再成立,劳动力价格开始上涨,由工资上涨推动的经济结构转型则变得不可避免,最终将完成一个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朱景春 《统计与预测》1994,(2):13-14,27
基层企业统计工作要向市场经济转变江苏省盐城市统计局朱景春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基层企业统计工作究竟如何向市场经济转变也是势在必行。那么,基层企业统计工作向市场经济转变就也是势在必行。那么,基层企业统计工作究竟如何向市场经济转...  相似文献   

4.
中国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是“扩中提低”,即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使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得到明显扩大。从中等收入群体的统计意义与经济意义入手,在理论层面展开关于中等收入群体界定标准的讨论。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依据设定收入上下限的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界定实际生活中的中等收入群体。当收入分配格局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时,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下限应当略高于收入分布的下四分位数,而收入上限则应略高于收入分布的上四分位数。从不同收入分配格局的结构特征来看,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合理范围应当在50%以上且不宜过高。参考部分发达国家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作为验证,当社会收入分配格局表现为比较合理的“橄榄型”结构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大致保持在60%左右,并且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以及高收入群体的规模比例接近3∶6∶1。进一步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测度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并基于国际比较视角分析中国在打造合理分配格局方面存在的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尚不足40%。相比一些发达国家,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小、水平低”,且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  相似文献   

5.
今年,甘肃酒泉行署统计处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把对外提供高质量的统计信息作为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断加强,并注重四个转变。即:由重点组织统计报表向分析宏观经济形势转变;由单纯为党政领导决策服务向为党政领导服务为主,兼顾为经济主体、社会公众、对外交流服务转变;由单纯提供统计数据向提供有情况、有建议的统计分析转变;由单纯为上级业务部门服务向为上级业务部门、基层党政领导决策并重服务转变,切实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好参谋、发挥“外脑”作用。 一是扩大了统计信息服务层…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评价常杰人类社会的发展正经历由外延向内涵,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衡量和评阶社会发展的标志也应相应转变,而在这个转变中,将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纳入社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更是当务之急。强调生态环境的重要,不仅因为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普通高校统计学本科新专业目录的实施,在各校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向广大统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深入研讨的问题。1月份在厦门大学召开的经济管理类统计学系系主任联席会议,围绕新专业目录实施带来的影响及课程体系设置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教育生存的大环境,环境变化了,教育必须随之变化。会计教育作为整个经济管理专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随着经济的发展适时地做出调整和变革。当务之计,主要是重新定位高等会计教育的目标、调整课程体系的设置、变革现行教学模式和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9.
广安市统计系统牢固树立统计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大局意识,大力拓展服务领域,统计服务工作实现了“五个转变”:即在服务意识上,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在服务方式上,由静态统计向动态监测转变;在服务深度上,由低层次的数据服务向高层次的研究服务转变;在在服务内容上,由零散的、单项的服务,向综合的、配套的服务转变,并强调专业性向专业性与通俗性并重转变;在服务对象上,由重点服务领导向服务领导和服务社会并重转变。广安市统计服务实现“五个转变”@李中江$广安市统计局  相似文献   

10.
由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今后十五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目标,关键是要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转变,一是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作为认识和描述社会现象有力武器的统计,必须在定性认识的基础上,解决对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进行定量评价的问题。本文拟就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评价指标设计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涵…  相似文献   

11.
牛玉堂 《山西统计》2002,(11):33-33,39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深化师范教育改革座谈会提出了“到2010年全国小学教师基本达到专科学历,逐步实现由三级师范(中师)向二级师范(师范专科)过渡”的目标。为了落实国务院制定的“科教兴国”和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培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合格师资,就必须加强对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实现布局结构调整,制定出本校(担负着为晋中榆次区、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和寿阳县东六县(区)培养小学教师的任务。)乃至晋中市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实现“科教兴区”、“科教…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公路运输企业的经营业态正在由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因而统计工作必须及时、主动地适应这种转变。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由分散的小生产向商品化、社会化大生产转变,促进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最终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就成为现阶段农业发展尤为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20年前,以包产到户即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为标志的农村体制改革成为中国改革之滥觞。20年来,逐步深入的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全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主要农产品…  相似文献   

14.
庞皓 《统计研究》1991,8(1):49-51
进行高等统计教育的改革,涉及到统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环节等诸多方面。这需要总结我国高等统计教育几十年的经验和教训、认真加以论证。这里,仅就高等财经院校统计专业经济统计学课程体系的改革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部委信息     
部委信息国家计委提出1996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1)努力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向结构优化、规模经济、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要效益。(2)继续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把国有工业企业的改革同改组、改造和加强...  相似文献   

16.
城镇消费需求为何对经济增长拉力不足河北城调队李殿京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已由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供给决定型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求导向型转变,因此,供给的增长和结构的变化都必须以满足需求为目标,在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转变阶段,居民消费需求的适度...  相似文献   

17.
高校统计课程体系改革探讨上海铁道学院运输管理工程系宋晓满统计课程体系是统计专业应开设统计课程的有机组合体。革新统计课程体系是统计教育改革的中心问题之一。为此,本文拟从高校统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我国统计课程体系改革问题谈一点设想。一、现行高校统计...  相似文献   

18.
1.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企业统计向开放转变,首先要解决适应性的问题,要适应企业各项改革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其次就是要解决如何提高统计的业务水平,提高统计的竞争能力,其三就是要充分发挥企业统计的经营管理的职能;其四就是要“眼睛要向外看齐”,要...  相似文献   

19.
苏南地区人口的现代化□文/刘洪光人口现代化是传统人口向现代人口转变的过程和目标,内涵包括人口再生产的现代化,即向现代人口类型转变以及人口素质现代化。作为过程,它是整个人类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标志是人口的再生产状况由低级向高级的转化,人...  相似文献   

20.
徐雅 《浙江统计》1997,(8):14-15
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统计教学面临严峻挑战。陈旧的教学内容、落后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统计教学滞后现象亟待解决。本文拟从培养目标着手,就统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建设等方面论述教学改革思路,以求抛砖引玉。一、改变传统思想,重新定位统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传统统计教育模式下,培养的统计人才往往专业大专,针对性强,知识面窄,整体素质不高,导致毕业生就业的适应面窄,后劲不足。改革开放以后,统计教育改革又一度步入误区,过分强调市场需求,以致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