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7年10月革命的胜利,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进人了实践的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比较落后,小农占优势的俄国一个国家内单独获得胜利,同马克思、恩格斯以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依据所设想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给社会主义实践提出新的课题。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探讨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经过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将近七年的多次尝试和反复试验,开拓了一条在较低的起点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前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自身的完善和发展。而一个国家由社会主义的完善和发展,同时也加速了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过程。这一过程从1917年十月革命就开始了,究竟什么时候终结还是未知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就是十月革命所开辟的新时代的本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扬弃观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也就是社会主义扬弃资本主义。扬弃,既有抛弃,又有保留。社会主义革命不是首先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  相似文献   

3.
1979年以前,社会主义中国基本上处于被以苏联主导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排斥在外的状态,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使得中国逐步融入现代世界体系.中国目前并没有达到世界体系论所谓的"核心区"地位,甚至还没有进入"半边缘区",这与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着必然的联系.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中国必将取得更高、更好的"节点位置".社会主义中国的加入必然会改变现代世界体系的性质,而中国更应认真思考如何建设一个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既从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又从属于国际政治经济学,处于二者交叉地带。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包括国际劳动、国际分工、国际价值、世界市场、世界货币、世界经济危机、世界战争和世界革命。这八个范畴从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到未来社会发展构想,勾画出较为完整的世界体系发展脉络。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应研究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性和两极分化,研究国际金融领域的投机性和掠夺性,以及资本主义世界总危机。运用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助于对世界宏观运行、整体结构、内部关联和发展趋势给予科学而全面的回答,从而更好地为"中国梦"的实现服务。  相似文献   

5.
苏俄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理解的历史逻辑及当代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俄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构成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史上重要的发展形态;它先后经历了19世纪末、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到新经济政策时期、斯大林主义时代以及后斯大林主义时期等重要阶段.本文通过简要回顾一个世纪的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史,得出如下初步结论:要反思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的意义,总结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经验教训,形成对21世纪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科学新判断.展望、思考21世纪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社会主义基本问题,无论从历史还是逻辑上讲,都不能不从重新研究列宁的资本主义观开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深刻地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令人信服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逻辑。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形成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锻练了自己队伍的壮大与成长。到1917年,在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无产阶级在以列宁为领油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在首都发动武装起义,实现了《共产党宣言》所提出的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的历史任务。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历史的新纪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不管历史发展至今呈现出怎样的曲折和反复,但十月革命的精神是永存的,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总趋势是不可改变的。  相似文献   

7.
一、论述东西方社会主义的一本力作20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两次史无前例的重大灾难,这就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了消弭资本主义给人民造成的两次战祸和困苦,历史上出现过两次社会主义大浪潮:一次是由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带头掀起的至1923年衰落的欧洲革命的浪潮,结果只有苏联一国坚持了社会主义;另一次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社会主义由苏联一国扩展到东欧和东亚13个国家。以往我们只承认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在东方所取得的这两次革命性的伟大胜利。实际上与此同时,世界社会主义在西方还有过两次改良性的逐步进展,这就…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的第一个70年(1848年~1917年)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期,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期与制度化时期。在这70年里,有共产主义“幽灵”的首次检验,有巴黎公社的初步尝试,更有“阿芙乐尔”号的一声炮响。社会主义的第二个70年(1917年~1988年)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期,是社会主义运动高潮和制度建设期,进而也是社会主义的迷失期。在这70年里,有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有资本主义国家内社会主义运动和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更有社会主义制度由“一花独放”到“百花艳”,但当把“苏联模式”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时,…  相似文献   

9.
(一)目前形势与苏维埃运动的胜利 同志们!自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以来已经整整两年了。两年来的事变的发展完全显示了帝国主义国民党统治的更进一步的动摇与崩溃,苏维埃运动的剧烈的开展与胜利!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期,正是中国革命形势更进一步尖锐化的时期。也正是全世界紧紧地逼近到革命与战争的第二个新周期的时期。 社会主义世界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对立,现在是极端尖锐化了。一方面苏联社会主义经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人类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一,苏维埃俄国的建立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苏联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崭新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给全世界无产阶级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第三,苏联在1939-1945年的反法西斯战争中,成为打败法西斯的主力。第四,二战后,欧洲和亚洲11个人民民主国家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国际舞台上维护和平民主事业的重要力量。第五,朝鲜和越南人民的抗美、抗法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战争势力,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第六,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发展,使得持续了几百年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土崩瓦解。第七,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与发展,无疑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一种挑战和压力。第八,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经历过挫折和部分失败,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人类进步事业将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哲学世界观。这个世界观的经验基础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创造的,而它的理论则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建构的。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大量研读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类、革命类的著作和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毛泽东读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类、革命类的著作,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毛泽东充分地吸取列宁有关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用世界革命的规律来分析中国革命的现实条件,提出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论述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关系,谈到了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的构想,勾勒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未来前景,建构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革命观。毛泽东读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的方法论问题。毛泽东吸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精髓,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来提炼井冈山斗争时期总结的一整套的调查研究方法,创造了以实践的认识论为内核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读书笔记记载了毛泽东创造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思想过程,充分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2.
反“和平演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从两种社会制度对立并存格局,看反“和平演变”斗争的长期性。自1917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之日起,人类社会便进入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对立并存的历史时期。尽管国际资本主义曾企图将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扼杀在摇篮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也曾一度把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看作是在近期可以实现的目标。然而历史发展却表明,世界上两种社会制度对立并存必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在20世纪,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社会内部矛盾较为稳定,生产关系具有调整能力,能够允许生产力进一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历程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通 《河北学刊》2007,27(1):115-119
本文认为,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最早启蒙于国内,而非日本;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启蒙时期(从1912年至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前),李大钊通过多种渠道对社会主义思想有所接触;产生时期(从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至1920年),李大钊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发展时期(1921—1924年),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由空想社会主义逐步转变为科学社会主义,并初步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原则。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其革命理论与实践部分源于他对俄国革命的关注与思考.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密切关注俄国革命的发展,思考中国革命的前途.“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以更多笔墨论述俄国革命并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在论述苏俄建立后的诸种境况时,中国的政治前途始终是其思考的落脚点.1924年李大钊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零距离感知了苏联建立后的社会状况,对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道路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考察李大钊对俄国革命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思考,可以加深我们对早期中共领导人为何选择俄国道路和马克思主义,如何将外国的革命经验运用到中国革命实践之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俄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俄国深厚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为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产生提供了客观可能性。青少年时期养成的勤奋向上的精神和坚实的文化理论基础;热爱人民的思想和高度的革命自觉性;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顽强的奋斗精神,促使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产生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正> 1986年中南地区世界现代史学术讨论会于12月5日至10日在华南师范大学和深圳市举行。与会代表共80多人。大会收到论文20多篇,讨论的主题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下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 围绕这一中心议题,大会研讨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深刻的经济危机,对当时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和国际关系等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影响。 有的论文作者认为,1929—1933年爆发的迄今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这场经济危机促使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进行了自我扬弃和调整,从而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其有限的生存道路上又出现了新的转机,给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带来  相似文献   

17.
八十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苏东剧变,两德统一,波黑战火绵延不断,世界进入剧烈变动时期,苏联解体以后,以美苏对峙为主的雅尔塔体系即两极格局被彻底打破,世界各方面力量出现了重大失衡,互有消长并进行着重新组合。现在旧的格局已经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的转换时期。如何认识当今变动世界中的主要矛盾、主题及发展趋势呢?  相似文献   

18.
苏共“超阶段”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范畴内的问题而是俄国、苏联在进行国家角色定位中产生的问题。苏共犯“超阶段”错误的原因不是它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有误和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处理不当,而是在于它对俄国、苏联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尤其是在它与西方关系上定位不当。我们在探究苏共“超阶段”问题时,必须注意挖掘意识形态话语背后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2001,(1)
社会主义问题 :“2 0世纪世界史”的重大研究课题  刘绪贻在《太平洋学报》2 0 0 0年第 3期撰文《2 0世纪世界史急待进一步研究的重大课题》指出 ,2 0世纪世界史中存在着的诸多矛盾中 ,最主要的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更加强化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或两个世界之间的矛盾。近一个世纪来 ,这种矛盾和斗争互有胜负。第一次世界大战到 80年代中期 ,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取得新的阵地 ,还赢得非洲及其他一些地区人民的向往。直到 80年代后期至 90年代初 ,东欧变色 ,苏联解体 ,…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与人类社会所处时代的变化紧密相联的.当今时代,世界格局急剧变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后进入低潮时期.与此同时,世界资本主义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下,却获得了较平稳的发展.这样,一个现实的重大问题非常紧迫地摆在坚持社会主义的人们面前,即如何顺应历史潮流,把握时代主旋律来发展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共处竞争中取得优势,从而体现出其无比的优越性.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对国际矛盾、世界战争因素及和平力量,人心所向,历史大趋势和科技革命现状等因素进行了科学缜密的分析,得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04页)的著名论断,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