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黎族史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黎族历史研究中存在的某些有分歧的问题 ,发表如下看法 :传说中的“穿胸民” ,并非“胸前穿孔”的“异人” ,而主要是指穿着由中央贯头而下的“贯头衣”与“桶裙”的黎族先民 ;对学术界存在的自西汉元帝罢弃珠崖郡至梁大同年间海南为中央王朝的势力所不及之地的一种说法提出异议 ,认为东汉一朝的势力即曾及于海南之地及其所属黎族先民 ;对从宋代迄今沿袭改动苏轼诗句“云安市无井”为“万安无市井”的失误 ,加以澄清 ;认为历史上黎族分布地要较今日更广 ,宋代以前内地的雷、廉诸州也曾是黎族重要居住地 ;不同意前人对元、明黎族土官持全面否定的观点 ,认为应该肯定黎族土官的历史作用 ;揭示佛教是最早传入黎区的外来宗教 ,并曾出现过黎族“慕佛相好”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2.
《民族论坛》2004,(2):6-6
我国酒的历史,可以上溯至上古时期。《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等,都表明我国酒之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少数民族酒文化的繁荣与中国农业文明史的古老悠久密不可分。粮食作为是酿酒的主要原料,许多品种都源自古代少数民族居住区。小麦在中国是天山南路的古代民族最先种植的;大麦是青藏高原的古代民族培育出来的;稻谷是长江下游的古代民族(“东夷”中的一部分)最早种植的;高梁最早产生于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宋代以后才…  相似文献   

3.
黎族与椰子文化文/王玉平在祖国南端的海南岛上,生活着一百多万勤劳善良的黎族人民。几千年来,他们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创造出了独特的椰子文化———一海南自古以来就与椰子树紧密相连,而关于椰子的种种传说则是与海南最早的居民———黎族人联系在一起的。传说在古...  相似文献   

4.
知识荟萃     
黎族住房的进化黎族原始的住房为“干栏”式,是黎族人民历史上普遍采用的形式。对此,我国古籍中记载甚详。如宋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说:黎族“居处架木两重,上以自居,下以畜牧”。宋人赵汝适在《诸蕃志·海南》条下记载:“屋宇以竹为棚,下居牲畜,人处其上”。明人黄佐在《广东通志》中称:“珠崖人皆巢居  相似文献   

5.
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省,现有人口110多万。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不把黎人当人看待,侮辱性地把“黎族”的“黎”写成“猱”。甚至把无辜的黎人提起来关进笼子里,用车船运到广州去当展品,供人参观、  相似文献   

6.
我国云南省傣族自称tai~2“傣”,各地的傣族还有他自己的称呼如:tai~2nam~4“水傣”、tai~2l?n~5“白傣”、tai~2?εu~1la:i~2“花腰傣”等,但统称为tai~2“傣”。 海南岛黎族的自称为?ai~1“黎”,虽然各地的黎族还有不同的方言变读,如:t?ai~1、dai~1、thai~4等,但?ai~1“黎”是黎族的一个共同的民族自称。  相似文献   

7.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西岭山一带的过山瑶瑶胞,因长年居住在高山地带,而那里的雾气、湿气大,当地的瑶族人故有泡“酒浴”的习惯。瑶家“酒浴”,即每次入浴前,在约35公斤摄氏40℃的温水中,加约0.5公斤饮浴两用的特效酒及30克左右精盐,身体泡入温水中约10分钟。浴后使人感到全身舒服,皮肤光洁如玉。瑶家人把这种浴称为“驱寒玉肤”之浴。浴中所使用的酒,是一种以大米和酒糟为原料的清酒。其制法是将经发酵的酒糟和发酵的酒米混合,再蒸制多次而变清酒。所谓清酒,就是瑶家人自制的米酒,色淡黄,醇香可口,存放越久越好,其味越香。瑶…  相似文献   

8.
在黎族聚居的海南岛五指山地区,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触及那里的每一片土地,每一间茅寮,每一个庄稼人。改革给黎族农民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多方面的,但最深刻的莫过于给他们在经济观念上带来的变化。一、求富观念日渐强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我国小生产者思想观念的特征之一,过去在黎族农民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积淀得相当坚固。过去说“穷则思变”,但由于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左”的农村政策的强制,黎族  相似文献   

9.
2002年元月 8日,200年度湖南省十大杰出经济人物评选在长沙揭晓,湘泉集团董事长田家贵因其高扬中华文化酒的大旗和湘泉集团的良好效益以高票当选。 田家贵不是神,但他能创造“湘泉”的神话。不久前,记者访问了这位文化酒的引领者,感受酒与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0.
在海南岛南端的三亚一带,黎族同胞中盛行一种类似曲棍球的民间体育项目,当地人称这种有趣的活动叫“打狗归坡”。不知从哪个年代开始,黎族人民不论老少男女都酷爱玩“打狗归坡”比赛,玩起来生动有趣。他们就地取材,从山上砍来形状象“L”字,也象阿拉伯数字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指示在少数民族中的整风运动应着重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倾向,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有些民族干部对这一正确和及时的措施,表示不同意。他们认为自治州的地方民族主义表现不突出,没啥可反。还应该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事实是不是这样呢,请看下面吧!在这次整风中,有一些民族干部(主要是黎族干部)对那些在工作中有些错误和作风不好的汉族干部提出“赶走”的口号。有的说汉族干部不懂黎语、不能体会黎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只有自己才能体会本民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工作中有意地和汉族干部要态度,闹不团结,说汉族干部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有的人更提出“汉族领导汉族,黎族领导黎族”的论调来。某  相似文献   

12.
论宋代在黎族地区的羁縻之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有些论者曾把羁縻政策视为裹足不前的苟安之治,事实并非尽然。这一政策之实施,是由其特殊的社会、历史和地理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它肇始于秦汉之世,历代相沿,到了元、明时期,遂演变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土司制度。在黎族地区,羁縻政策的大力推行实始于宋,而元以后在当地的政制,则因缘于宋,是在宋制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完备的。因之,对宋代在黎族地区实施之政策的探讨,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宋代的民族政策,而且对历代封建王朝在边疆民族地区如何进行统治,也可从中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3.
黎族是海南省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地区较广的一个民族。黎族人民具有反抗强暴的光荣革命传统。早在明代,就曾连续爆发过三十余次反抗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这些起义虽然都惨遭失败,但烽火不息,斗争不止,黎族人民坚持正义、追求自由光明的信念始终不渝。这种精神在近现代革命斗争中表现更为突出。本文仅就黎族人民在现代革命过程中,所谱写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作扼要叙述,欢迎斧正。 一、掀起农民运动,红旗二十三年不倒 黎族人民主要居住在全岛南部的偏僻山区,当地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产和资源极其丰富,古有“福地”之称。黎族人民素来  相似文献   

14.
黎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和富有革命斗争传统的民族。自古以来,黎族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在开发美丽富饶的海南岛,在反抗历代反动统治者(包括本民族的反动上层) 的斗争中,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了海南革命,“坚持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创造了孤岛斗争的范例”的斗争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一) 根据文献记载,远在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时代,黎族人民为了反抗统治者珠崖太守的横征广幅布时,曾经以攻破郡城,杀死太守孙幸的行动揭开了黎族反抗压迫的斗争历史的序  相似文献   

15.
从现代法的意义上讲,宋代并没有“民族法”这一部门法意义上的称谓。但是,由于北宋后期西北边区的民族众多、成分复杂,加之严峻的军政形势,时代大背景使得宋朝关于调整西北蕃部汉蕃民族关系、蕃族内部关系等的法律规范非常之多,其内容在宋代法制史籍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丧葬习俗不仅是民俗现象,而且是集多种社会功能于一体的重要文化仪式.文章在较详细民族志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深描”手法对黎族独特丧葬仪式进行阐述,试图借助“过渡仪式”理论分析仪式主体人的行为和心理结构,旨在探索黎族丧葬活动的结构转换及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凝固的历史     
凝固的历史当年,周恩来总理在看完《佤族》、《凉山彝族》、《黎族》三部影片后,说:“拍这样的片子,是对世界的贡献文·摄影/刘达成人们总是在巨变之前想到抢救历史、记录历史。中国影视人类学拍片就始于本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全国各民...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上的黎族姑娘,解放前有在脸上、身上“勾花”的习俗。“勾花”,即在皮肤上用钢针点刺出血,再染上兰靛等类颜料,形成永久性的图案。这种在皮肤上刺绣的作法,古今中外都有,但黎族姑娘脸上的图案,多为几何图形,观之,令人惊讶。 “勾花”的习俗,其来源,有两种传说:一种是,上古时,海南岛荒无人烟,周围尽皆  相似文献   

19.
黎苗是黎族和苗族的简称。黎族和苗族在海南地区分布很广,在行政区划划分的时候,就曾经有一半的海南岛地区。有黎族和苗族自治州的存在。因此,黎族和苗族是海南岛最大的少数民族地区,它的音乐已经遍布全岛。但是由于现在城市的建设的扩张,使得山区里边的少数民族生存空间得到空前的控制,因此,黎族和苗族音乐的发展空间也受到了相对的挤压,在这个时候必须注意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20.
论古代岭南“吉贝”与黎族“吉贝”在纺织业上的历史贡献苏儒光(中央民族学院博物馆)一、海南岛是原始“吉贝”的产地棉花有粗绒棉和细绒棉两大类。粗绒棉有非洲棉和亚洲棉。细绒棉有美洲的陆地棉和海岛棉。产于印度的亚洲棉,俗称“中棉”。西汉中期,非洲棉经过中亚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