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后的心愿     
26岁的母亲凝视着她那罹患血友病而垂死的儿子。虽然她内心充满了悲伤,但同时她也下定决心,就像其他为人父母者,她希望儿子能长大成人,能实现所有的梦想。如今这一切都不可能了,因为病魔会一直缠绕着他。即使如此,她仍希望儿子的梦想能够实现。她握着儿子的手问道:“巴柏西,你曾想过长大后要做什么吗?你对自己的一生,有过什么梦想吗?”“妈咪,我一直希望长大后能成为消防队员。”母亲强忍悲伤,微笑着说:“我来想想看能不能让你的愿望成真。”当天稍晚,她到亚历桑纳州凤凰城当地的消防队,找到了消防队员鲍伯,他有一颗宽大的心。这位母亲向他…  相似文献   

2.
春风化雨     
漫天飞雪,北风劲吹。严寒中,一个女人又站在校门外,关注着校园,关注着教学楼。从上课到下课,她一直这么站立着,关注着。知情的人见状,不由得叹道:“唉,可怜的人,又放心不下她的儿子了。”是的,她的儿子在校园里上学,这所学校就是新宾满族自治县新宾镇中心小学。她的儿子叫徐波(化名)。几年前,徐波的父母离异了,妈妈唯一的亲人就是徐波了。妈妈担心有一天,徐波也会离开自己,她担心徐波在外受委屈挨欺负。她的视线不敢离开儿子,担心片刻间自己不在儿子身边,就会失去儿子。人们心里明白,徐妈妈精神失常了。徐波在这样的家庭中,目睹母亲的异常举…  相似文献   

3.
爱婆如母     
爱屋及乌:儿子结婚后母亲觉得被遗弃,备感失落,害怕今后没人照顾,担心儿子受气。尤其是单身母亲这种感觉就更明显,虽然她看到儿子因爱情而喜悦,也知道终有一天儿子会离开她,可事到临头,她永远会觉得突然。所以,你如果爱他,就要试着去  相似文献   

4.
正一位母亲是一座军营,这座军营就一名战士:她的儿子。让人心痛的是,战士常常把母亲当作训练的"靶子",打得母亲鼻青脸肿。儿子曾一直是母亲的骄傲。"保我版图方寸土,是谁青史千秋业",打懂事起,儿子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守疆护土、保家卫国、能青史留名的热血军人。1968年冬天,他终于如愿以偿入伍。  相似文献   

5.
爱 无需声张     
一位母亲,得知儿子和城里的女孩恋爱,她半是高兴,高兴儿子终于长大成人,知道寻求自己心仪的人;半是担忧,担忧儿子是否包容得住城里女孩的任性。女孩的确任性,任性得和家人闹翻了天,放着城里父母的房子不住,非要在外租房结婚,原因很简单,父母坚决反对她和一  相似文献   

6.
心中有爱     
《北方人》2008,(4)
她是恨全家人的。她在家中的地位也尴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老二。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她还是女儿,父亲就有些恼,动过送人的心思,是母亲拦下了。后来,又生了弟弟。  相似文献   

7.
一位母亲是一座军营,这座军营就一名战士:她的儿子. 让人心痛的是,战士常常把母亲当作训练的“靶子”,打得母亲鼻青脸肿. 儿子曾一直是母亲的骄傲.“保我版图方寸土,是谁青史千秋业”,打懂事起,儿子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守疆护土、保家卫国、能青史留名的热血军人.1968年冬天,他终于如愿以偿入伍.  相似文献   

8.
孔祥东这个名字,是1993年从一本杂志刊登的文章中知道的。这篇文章介绍了青年钢琴家孔祥东与其恩师上海音乐学院范大电生死不渝的故事。孔祥东与范大雷深如父子的情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动情之处禁不住热汨潸然,既为范老师英年早逝感到惋惜,也为孔祥东的过人才气与赤子肝胆而感动万分。况基金由口数,亲自的控唱片.脸上元还挂口微笑,两口浓眉.衬托出英武之打第一次见到孔祥东,是在香港。1998年的钟声刚刚敲过,中华儿女杂志社应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执行委员会主席伍淑清小姐的邀请,组织各地青年工作者到香港进行交流访…  相似文献   

9.
母爱为媒     
刘海波 《可乐》2008,(4):29-29
她知道,父母不会同意自己和他在一起。她把他领到他们面前时,母亲一脸鄙夷。她不会让女儿嫁给一个贫困农村的孩子。他对她阔太太般的母亲心存敬畏。原本寡言的他更加木讷、呆板,愈加不讨老人欢心。他想,为她家做点什么,也许她父母会改变对他的印象。比如,去她家时,带一点名贵烟酒,  相似文献   

10.
正亲情成为最远的水接到母亲病重的电话时,我人在纽约,正在和3岁的儿子玩游戏。电话是家里的阿姨打来的,她说母亲本不让她给我打电话,但她知道,母亲是想让我回去看她的。阿姨最后说:"贺贺,阿姨也不希望你有什么遗憾。"高中毕业后,我就出国留学了。同为大学老师的父母毫不犹豫地为我选择了这条路,他们认为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出路。现在,我成了一  相似文献   

11.
一润 《百姓生活》2014,(7):42-43
时下,孤寡老人经过黄昏恋再婚,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之事。有些孝顺的子女,为了让单身父母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也会积极促成父母的黄昏恋。可是,本文记叙的一对孤儿寡母,却因母亲为了成全儿子的婚事,违心答应儿子再嫁酿出悲剧。而产生悲剧的原因。竟然是由于儿子为了迎合恋爱对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康多莉扎·赖斯是个黑人,她的父亲约翰是一个基督教堂的牧师,母亲是音乐教师。父亲常带她去听教会里的各种音乐、献诗,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赖斯从小就显示出音乐天赋,还不会认字却会认乐谱,这让父母以及周围的人都很惊讶。  相似文献   

13.
阿莲 《百姓生活》2010,(3):10-11
1983年10月,时年17岁的许反帝因盗窃38件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国宝级文物被判处死缓。26年后,许反帝再度进入人们的视线——因为他成了个精神分裂症患者。而他的人生悲剧,又与他母亲对他的过分溺爱有很大关系。有人说,许反帝的母亲用溺爱培养出一个“江洋大盗”,不但毁了儿子的人生,也使自己身陷囹固。她出狱后,又用畸形的母爱给儿子营造了一座“心狱”,使儿子丧失了走向新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快让我看看我刚出生的小宝贝!”母亲欣喜地喊着。小宝宝很快被送到了母亲怀里,她掀开裹着婴儿的布,温柔的目光落到儿子的小脸上,就在这一瞬间,她一下子惊呆了——原来这个男孩天生没有耳朵。时间证明男孩的听力并没有问题,不过他的相貌却因此大打折扣。一天,小男孩放学后哭着跑回家,一头扎进母亲怀里。母亲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心里清楚儿子这一生都将充满坎坷与辛酸。小男孩一股脑儿把自己在学校里的不幸遭遇倒了出来“:一个男生,大个子男生……说我是畸形儿。”男孩渐渐地长大,在文学和音乐方面显得颇有几分才气,而在平日的生活中,他却遭…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记号     
罗西 《可乐》2008,(5):38-38
一个年轻人嫌弃母亲老迈无用,只会浪费粮食,打算把母亲丢在深山里,让她自生自灭。他背着母亲,往深山走去。每次趁儿子停下来休息时,母亲就在树上留下记号。年轻人看见,很不高兴。他问母亲:"你留下这些记号做什么?还想偷偷跑回家吗?"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有一个十分独特而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打椅子"。一个小孩子不小心被一把椅子碰倒,孩子的妈妈会很心疼地把孩子从地上扶起来,一边安抚孩子,一边打这个椅子给宝宝出气。显然,那把椅子没有错,母亲似乎也没有错,只是她在安慰儿子的时候,用错了教育的方法。儿子会从被椅子碰倒的疼痛中吸取教训吗?不会的,而且很可能还会在相同地方摔倒第二次。因为儿子看到有错的是椅子,而不是他。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育方法还很容易培养儿子推脱责任,不能自我反省的惯性思维。  相似文献   

17.
缆车骤停     
王国军 《可乐》2008,(9):36-37
母亲带儿子去爬山。在山顶,儿子指着穿梭的缆车说:"我也想去坐坐。""好的,"母亲笑着说,"不过你先等等。"母亲有恐高症,但早就准备好了。她从包里摸出药和水。儿子问:"妈妈,你在吃啥?""一颗糖。"母亲说。儿子也想吃,母亲笑着回答:"那是妈妈的专用糖。"  相似文献   

18.
梅寒 《百姓生活》2010,(9):23-23
他们50岁那年,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她去给城里的儿子看孩子。儿子原本想把他也一起接走的,却遭到了他的拒绝。他说,城里有啥好,除了车就是楼,没有岭上空气新鲜。儿子知道他的脾气,不再坚持,带着母亲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相似文献   

19.
刘美华 《中华魂》2004,(10):46-47
中国的父母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心愿--望子成龙。此乃人之常情。只是不断从报刊上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子女拉扯成"龙",却被"龙"遗弃的报道。据报载:陕南某地一农妇,丈夫早逝,独自把两个儿子拉扯大,培养到大学毕业。然而,两个儿子非但不记母亲的养育之恩,反而把母亲当累赘,生活冷暖不闻不问。特别是长子有了一官半职之后,母亲提着家中仅有的两只老母鸡进城看孙子,他不但不接待,还对同事说是"来上访的,烦死我了"。可怜这位母亲饿了四天四夜之后,惨死在街头。  相似文献   

20.
《北方人》2006,(1)
母亲:自由的天地李开复一直把他的养育了七个孩子的妈妈视为人间圣母。妈妈总是面带微笑,耐心地倾听儿子的诉说,仔细揣摩什么才是儿子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且她还知道儿子内心深处潜藏的愿望,知道那愿望在未来的某一天里终将爆发出来,一点一点地引导儿子朝着那个方向走去。她对儿子有一种执拗的期待和信任,相信儿子不同凡响。可是作为一个淘气的小男孩儿,开复总要惹妈妈生气。每逢这时候,她就显露出一个平凡母亲的特点:焦躁、愤怒,甚至专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