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守成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79,(3)
关于马雅可夫斯基的创作国外评论界写了很多著作。影响最大的是苏美两家观点。以美国教授雅可勃松为代表的观点是吹捧马雅可夫斯基的早期作品,吹捧未来主义,贬低和否定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巨大成就。但在苏联国内广泛流传的观点则粉饰或冲淡未来主义对诗人早期创作的严重影响。马雅可夫斯基全集的编者写道:“马雅可夫斯基和未来派搞在一 相似文献
2.
戈宝权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3)
一今年四月十四日,是马雅可夫斯基逝世的五十周年纪念。当这个日子来到的时候,我就回想起,那已是四十五年以前的事啦。我在一九三五年的寒冬三月到了莫斯科,正好是马雅可夫斯基逝世五周年的前夕。为了纪念这位“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斯大林 相似文献
3.
戈宝权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0,(3)
一今年四月十四日,是马雅可夫斯基逝世的五十周年纪念。当这个日子来到的时候,我就回想起,那已是四十五年以前的事啦。我在一九三五年的寒冬三月到了莫斯科,正好是马雅可夫斯基逝世五周年的前夕。为了纪念这位“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斯大林语),莫斯科当年将高尔基大街和花园——凯旋门大街交叉路口的凯旋门广场,命名为马雅可夫斯基广场。我感到高兴的,就是从那时起,我曾在距离这个广场不远的街道上度过了两年多的岁月,每天上街,我都要经过这个广场;而且那也正是我开始研究俄国文学和苏联文学的时候,因此我的不少美好的和难以忘怀的日子,又都是同马雅可夫斯基广场和邻近的普希金广场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4.
娄力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
1924年元月21日,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列宁同志与世长辞了。在沉痛哀悼列宁逝世的日子里,有多少苏维埃作家纷纷拿起笔,渴望以自己的艺术创作向最敬爱的人、导师和领袖表示自己的哀思。其实,列宁的形象很早以来就吸引着许多作家和诗人。很多人当列宁同志在世时,就写过不少描述这位历史巨人的作品。在列宁逝世后, 相似文献
5.
祝玉蓉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1)
苏联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1925年5月25日离开莫斯科到美洲旅行,7月抵达纽约。他在那里居住了近三个月,同时游览了美国东部一些最大的城市(克利夫兰、底特律、芝加哥、费拉德里非亚、匹兹堡),出席了许多次的晚会和群众集会。在整个旅行期间,诗人从没有停止过紧张的创作工作。写作了将近20首诗,其中有《黑与白》《白老汇》《摩天楼的横断面》《芝加哥》 相似文献
6.
岳凤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4)
今年是世界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逝世五十五周年,也是“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斯大林语)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列宁》问世五十五周年。马雅可夫斯基在长诗中,以宏伟的气魄,充沛的激情,成功地塑造了列宁的光辉形象,讴歌了列宁的丰功伟 相似文献
7.
吕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3)
马雅可夫斯基与未来派,这是国内外马雅可夫斯基研究家瞩目的课题.多数苏联学者趋向粉饰甚至否认马雅可夫斯基与未来主义的长期联系.季莫菲也夫教授主编的《俄苏文学简史》就说:“马雅可夫斯基在十月革命以前的创作活动,当然也并不是没有缺点和挫折的.这位才气横溢的大诗人,所走的是一条复杂而又矛盾的 相似文献
8.
蹇昌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1)
马雅可夫斯基在其漫长而又复杂的创作道路上,广泛吸收和利用了人类文化遗产。他与宗教文化的关系尤其值得我们探讨。因为这个问题一向受到中国评论家们的冷遇,很少有人涉足。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评论界正在和苏联就这个问题展开论争。西方蓄意夸大宗教文化对马雅可夫斯基的影响,甚至把基督教信仰强加在诗人头上,固然严重 相似文献
9.
成岩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0,(3)
最近,在我校举行了马雅可夫斯基讨论会。讨论会是由全国苏联文学研究会、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和我校联合举办的。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著名翻译家、诗人、作家和外国文学研究人员:戈宝权、陈冰夷、徐迟、骆文、杨平、余振、兰曼、汪飞白、陆风、高莽等同志。在开幕式上,武汉大学副校长刘道玉同志首先致词。他代表武汉大学党委和全校师生员工向到会学者、专家和全体研究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祝贺。他说,马雅可夫斯基是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诗人的一生对发展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10.
成岩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3)
最近,在我校举行了马雅可夫斯基讨论会。讨论会是由全国苏联文学研究会、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和我校联合举办的。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著名翻译家、诗人、作家和外国文学研究人员:戈宝权、陈冰夷、徐迟、骆文、杨平、余振、兰曼、汪飞白、陆风、高莽等同志。在开幕式上,武汉大学副校长刘道玉同志首先致词。他代表武汉大学党委和全校师生员工向到会 相似文献
11.
杨育乔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2)
十九世纪俄国灿若群星的伟大作家中间,有个名字在马雅可夫斯基看来永远是神圣的,这就是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家、政治家和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少年时代就熟读了车尔尼雪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怎么办?》,并喜爱其中的主人公——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第一个职业革命家拉赫美托夫。此后,马雅可夫斯基经常翻阅这部小说,从中寻求精神支持。据说,《怎么办?》也是马雅可夫斯基死前阅读的最后一本书。 相似文献
12.
13.
杨小岩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0,(3)
加里宁在评价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在苏维埃文化发展史上的意义时曾经说过:“我觉得,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个为苏维埃人民服务的光辉的典范。他把自己看成革命的战士,而就他的创作的实质说来,他也的确是个这样的人。他不仅竭力把自己作品的内容,而且连形式在内,与革命人民融为一体。”马雅可夫斯基是苏联无产阶级的杰出代表,是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是和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诗人自己就曾这样宣布过: 相似文献
14.
韩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6)
(一) 如果说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更多地认为自己是德国古典辩证法哲学的直接继承人和批判者的话,那么,在列宁看来,马克思主义无非是18世纪和19世纪唯物主义传统的继续和发展。列宁曾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它完全继承了法国十八世纪的和德国十九世纪上半期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历史传统,即绝对无神论的、坚决反对一切宗教的唯物主义的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15.
杨小岩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3)
加里宁在评价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在苏维埃文化发展史上的意义时曾经说过:“我觉得,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个为苏维埃人民服务的光辉的典范。他把自己看成革命的战士,而就他的创作的实质说来,他也的确是个这样的人。他不仅竭力把自己作品的内容,而且连形式在内,与革命人民融为一体。”马雅可夫斯基是苏联无产阶级的杰出代表,是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歌 相似文献
16.
齐广春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6)
马雅可夫斯基的讽刺诗在我国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讽刺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思想性,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特别是他所塑造的讽刺形象,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使人读后在头脑里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以至感奋和警觉起来。马雅可夫斯基的讽刺形象之所以刻画得如此成功,是同他在塑造讽刺形象时所运用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分不开的。马雅可夫斯基在塑造讽刺形象时,经常使用的艺术手法是夸张。诗人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消极落后现象和各种弊病极为不满、愤怒和厌恶。这就使他产生了一种不可遏止的激情和一种过人的想象力,因此他常常用夸张的笔墨塑造出怪诞的讽刺形象,来渲染自己对丑恶事物的卑视和憎恨,以增强诗的战斗性和感染力。如塑造马屁手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陈守成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
十月革命十周年的时候,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苏联社会主义祖国唱出了宏亮的赞歌《好!》。这首长诗被卢那察尔斯基誉为十月革命的青铜塑像。五十年过去了,历史的灰尘未能掩盖它夺目的光辉;岁月的长河也没有冲淡千万读者对它向往的热情。中国共产党卅五周年的前夕,贺敬之也 相似文献
18.
张培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1)
怎样认识和评价苏维埃俄国在国内战争中所推行的战时共产主义呢?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围绕这个问题一直进行着热烈争论。从最近我国史学界、经济学界讨论的情况看,分歧是多方面的,对立是尖锐的。我们认为,只有进一步搞清楚两个问题,才能对战时共产主义作出较正确评价,才能实事求是地总结俄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这两个问题是:(一)战时共产主义的实施情况,(二)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的总结。下面,本人根据接触的有限材料,试对这两个问题作一初步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罗运璇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5,(2)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在经济极不发达的落后的俄国爆发和取得胜利的。革命前俄国的国民经济带有明显的农业经济性质。从全国人口的分布情况看,农村居民占全体居民的80%以上。农业生产工具非常粗劣,各地区只有一小部分地主庄园和极少数农民使用改良农具。偌大的俄国,小麦收获量仅占世界第十六位,全国几乎连年闹灾荒。帝国主义大战,造成俄国经济的全面崩溃状况。 相似文献
20.
陈守成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0,(1)
十月革命十周年的时候,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苏联社会主义祖国唱出了宏亮的赞歌《好!》。这首长诗被卢那察尔斯基誉为十月革命的青铜塑像。五十年过去了,历史的灰尘未能掩盖它夺目的光辉;岁月的长河也没有冲淡千万读者对它向往的热情。中国共产党卅五周年的前夕,贺敬之也象马雅可夫斯基一样,给自己的祖国和党献上了一支壮丽的颂歌——《放声歌唱》。两首长诗的标题切中肯綮。马雅可夫斯基热情欢呼十月革命好呵!社会主义祖国好呵!布尔什维克党好呵!千万读者却向诗人喊道:你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