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政府职能部门要下决心对现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要健全科学的宏观管理体制与方法。本文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转换职能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有本质上的区别。我国自建国以来,就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政策指导下,试图探索社会主义新的经济体制。在这期间,先后推行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和“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体制。总的看,上述经济体制的推行,都没有离开计划经济这一指导思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是围绕计划经济的体制进行监督管理的。党的十四大果断地确定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  相似文献   

2.
弘扬“大庆、铁人、北大荒精神”(以下简称“三大精神”),对于加快我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十分重要的。“三大精神”形成于50年代后半期到60年代前半期。当时的经济体制、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在新形势下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第一,经济体制不同。大庆、北大荒的开发建设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三大精神”是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产权结构、经营主体、资源配置方式、产品分配方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第二,价值取向不…  相似文献   

3.
粗放、集约及其衡量──应准确理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武建奇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转变”一经提出,与经济增...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时期。由于这两种经济体制有质的区别,也由于新旧两种体制更替变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多磨擦,发生大量碰撞,这必然给我国过渡时期的经济生活提出许多新的问题。而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和定位,尤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一、新旧两种体制的基本特征我国传统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型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模式下,政府主宰经济的全过程,具有国有资产所有者,国有企业经营者,宏观经济管理者,市场创造者和社会公益事业管理者等多重身份,是“全能”政府。l、在决…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与价值观念变革王玉我国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体制,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与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其价值观念也必然要发生重大变革。那么,价值观念变革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由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体制,是否意味...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为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九五”时期,正处于世纪之交、体制之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担子十分繁重。加强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对于顺利完成“九五”计划,努力实现黑龙江省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政企分开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王庆功,杜传忠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8.
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本文拟就如何实现“两个根本转变”问题谈些看法,愿与大家研讨。 一、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中心环节 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起来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体制转变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同时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注重结构优化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科技进步效益。“九五”到201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我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  相似文献   

10.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常用“产、供、销”来概括企业生产经营的要素和组织过程。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应该让这种排序颠倒,由“销、供、产”的排序取代! 以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的经济体制开始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十四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实现今后五年乃至十五年的宏伟目标,关键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这两个根本转变,即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这种转变,标志着一个旧的  相似文献   

1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一历史性抉择,为我国经济腾飞确立了正确导向,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在新体制条件下,税收在政府组织收入及调节经济方面将占据更加突出的地位。然而,现行税制是按照“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要求设计的,它们带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利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痕迹。就当时的情况而言,这些税制有其科学性及适用性。但是,在经济体制发生根本性转变的今天,其适用性已大非昔比。所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税制改革步伐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争鸣与信息     
我国僵化体制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我国原有经济体制模式是照搬苏联的,孙冶方、刘国光等同志都认为这种僵化的体制模式是在自然经济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王琢在《社会科学战线》今年第2期发表文章认为,僵化体制模式的理论基础不是“自然经济论”,而是产品经济论。把产品生产的计划经济模式搬到社会主义阶段来,把产品经济论奉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金科玉律,起决定作  相似文献   

13.
浅谈绍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陈王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远景奋斗目标的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  相似文献   

14.
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这不仅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还特别需要通  相似文献   

15.
<正>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改革经济体制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体制转轨”与“增长转型”同步推进,相辅相成,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的历史时期所有经济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商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流通部门,也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个指导方针,积极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行集约经营,努力提高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关于经济增长方式认识上的误区孟才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  相似文献   

17.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价值与社会经济意义王西庆,黄鲁闽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建议》[1]提出了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种历史性的转变,对  相似文献   

19.
一我们的新闻业,与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毛泽东于1957年5、6月间说过:“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毛泽东的上述基本论断,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是我国新闻业不可变更的指导方针。然而,实践证明,运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病太大。作为计划经济的反映的新闻业,在其运行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许多的历史遗憾。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尽快确立这一新的经济体制并保证其高效运行,必须对适应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干部人事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建立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干部人事制度,是一项崭新的战略任务,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参考,也没有完备的理论指导。实际我们面临着双重的历史使命:“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干部人事制度;“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干部人事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整确立之前,影响了我们几十年,仍将部份地暂时发挥过渡性作用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干部体制及其相应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将自觉不自觉地干扰和制约我们对原有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因此,在贯彻十四大精神,真抓实干,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中,首要任务应该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换脑筋”。当前,在改革人事制度中“换脑筋”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转换思维方式,二是转换一系列的基本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