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东西南北》2008,(4):75-75
我的面前摆着一张读者评刊表。每天有近百张评刊表从全国各地寄到这里,但这张有些特别:黑色楷体,笔画工整,没有一处涂改,透着十分的认真。上面赫然写着:"我是一名服刑人员。"透过这张纸,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本质不错的青年,不慎触犯了法律,但他好学,喜欢读书;他稳重,待人真诚;他上进,拥有理想。这是他对本刊的意见和建议。也许,他也需要我们的帮助。这个下午,这张评刊表在每个编辑手中传阅着:他最喜欢的杂志是  相似文献   

2.
由苏联研究专家吉姆·赖尔登编著的《苏联青年文化》一书,是第一本全面介绍当代苏联青年问题的论文选。内容包括青年文化、流行音乐与青年犯罪,本书还介绍了一些青年艺术家和青年团体。本书试图为读者展示有关当代苏联青年问题的广阔视野:从学校学生到年轻的农场主;从年轻人的摇滚乐队到青年团;从青年文化群和亚文化群到他们的保守性反应等等。编者吉姆·赖尔登是布莱德福大学的研究苏联问题的教授。他在苏联生活、工作了5年之  相似文献   

3.
2004年的10月底、11月上旬,我到香港协青社实习。虽然只是短短的两个星期,但是我真正感受到做一名真正的社工的氛围,学习到做一名真正的社工的技巧,体会到做一名真正的社工的幸福。在协青社做一名实习社工,我体会最深刻的就是协青社的两句金句,“先要设法使人爱你,然后自然就会很容易使人服从你”、“要爱青年所喜欢的事,那么青年也将会爱你所喜欢的事”,其中一个“爱”字让我感受最深刻。之前,我在教科书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中,讲到案主和社工之间的专业关系时,强调的都是同感、真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拉薩尔和拉薩尔主义曾經是馬克思主义在德国的主要敌人,也是国际工人运动早期的机会主义流派之一。斐迪南·拉薩尔(1825—1864)出身于犹太富商家庭,以律师为业,曾参加过184s年萊茵省的革命运动,一度为“新萊茵报”写稿。革命失敗后,他还与馬克思保持密切的通信联系,甚至自称是馬克思的信徒。因为他无恥地剽窃了馬克思的著  相似文献   

5.
谈到鲁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人们就会想起他的著名的“拿来主义”,同时也有人会想起他在“青年必读书”征答中交白卷及在附注中情绪化的议论: “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相似文献   

6.
江村五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刊出的是费孝通教授今年六月随胡耀邦总书记出访西欧时在英、德、法三国所作的学术讲演稿,是他正在撰写的《江村五十年》系列丛书的概述。为使读者在阅读时具有一种历史透视的眼光,我们特为大家提供如下两幕场景:五十年前:青年费孝通单枪匹马,在江南水乡的一个村子里走门串户,并用他观察到的农民生活写下了《江村经济》(Peasant Life in China)一书。在这本被称为知识世界的一个里程碑的书中,他满怀激情地写道:“中国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它不是用墨水书写,而是用千百万人民的鲜血谱成”。五十年后:年逾古稀的费孝通以同样的热忱来到同一个村子,亲自指导他的学生们作同样精确的跟踪式研究,力图如实展示中国农村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对此,费教授说:“历史的巨轮不会停止,过去的变化是更大更富有意义的变化的前奏。我们的研究将追随人民前进的步伐拾级而上,时间是科学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我在城市上空……享受孤独、年轻、简洁最便捷的生活线条/最大胆的生活想法/最讲究的生活方式戴安·艾克曼在《感觉之旅》一书中解释了什么是"身体"。他说:我们的皮肤是种太空装。介于我们与世界之间,囚禁了我们,但也给了我们独特的体型,在必需的时候自行修补也不断更新着自己。这种感觉好似城市青年在寻找一个蜗牛壳那样的家。成长、争取、挣扎、上升、激励、进化、安定。  相似文献   

8.
去年11月6日—12月6日,我参加中国青年考察团,到日本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访问考察。访问期间,我们与各界日本青年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交流和对话,畅谈友谊,交流思想,展望未来,共同探讨面向21世纪的两国青年肩负的历史责任。正是在这些对话中,我开始了解日本,开始了解日本人。与日本青年对话,“国际化”是我最常听到的一个名词。就象我们中国人说“改革开放”一样,日本人也把“国际化”挂在嘴边上。我们在热海与东京青年会议所的朋友们合宿时,我与担任翻译的太原由利子小姐交换名片,顺便问她名字的日语读法。她告诉我后,我说,如果你在名片上印上罗马字就方便多了。她笑着对我说:“看来我的国  相似文献   

9.
男孩14岁那年穿越一个城市,到父亲开的公司去度暑假,无意中发现父亲和女助理有暧昧关系,并且还生了小弟弟,已经3岁了,激动、愤怒、怨恨、矛盾和压抑的心情缠绕在男孩心尖,而父亲浑然不知,让他跟那个喊阿姨的小眼睛助理学英语。下班后陪她接小孩。那个小孩有着跟他父亲和他一样的大眼睛,跟屁虫似的追着喊他明哥哥。他当着那个女助理的面总是推着那个小跟屁虫:“你好烦,走远点!”小弟弟总是回头向他妈妈告状:“他为什么不喜欢跟我玩,我不乖吗?”在男孩面前父亲克制自己不去抱小弟弟,当小弟弟要扑向父亲时,父亲总是问:“你爸爸干什么去了,出差还没回来吗?你认  相似文献   

10.
其实最先知道的是这部书的电影版,不过我还是选择了原著,因为想从文字里体味更多的情深意浓。作品讲述的是一个人、宠物与家庭之间的亲情故事:我一直想养一只狗,但由于父亲不喜欢而没能实现。母亲在重病弥留之际说服了父亲,同时给女儿留下了狗狗十诫。母亲去世后,家里迎来了小狗短袜,整个家庭从此开始转  相似文献   

11.
2月10日,对台湾青年金于峰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他在朋友圈这样写道:"纪念来大陆两年,今天是我在台湾'除籍'的日子."受疫情影响,他已有两年没能回台湾.  相似文献   

12.
命运的眷顾     
最近,我迷上了一本不算新的书,一个叫吴晓波的人写的《大败局》。从来都喜欢成功、追求成功的我,第一次开始感兴趣失败。于是,在一个个深夜,我和书中的人物一起回到过去,短短十几年,多少风流人物风云变幻,如今谁安在呢?如果你和我一样,短短做了15年杂志读者,多少位曾经出现在我们杂志中的风云人物和奇迹的创造者,今天又身在何处?忽然之间,我深深地感到了——幸运。  相似文献   

13.
一一九八三年春天,我调到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工作开,始认识了孔繁敏同志;到一九八六年春天他调往教学第一线为止,我们共事恰满三年。繁敏同志是北大历史系专攻宋史的研究生,取得硕士学位后便留校工作。在我们共事期间,我发现他是一位质朴热情的青年。经历了十年动乱,他的业务基础不算太坚实;但他一直孜孜不倦,勤奋钻研,用了几年时间完成了这部《包拯年谱》,说明他的刻苦劳动已获得有效的成果。由于同在一个单位,我又比他痴长几岁,对这部《年谱》因而有  相似文献   

14.
笑话     
郑如 《东西南北》2010,(5):55-55
悟出道理 儿子不喜欢读书,父亲把他关在书房里,命令道:“眼睛仔细看着书,脑子再三想着书,就会从书中悟出道理来!”  相似文献   

15.
    
今夜又是他值班。他喜欢值夜班,更喜欢一个人值班。就象夜猫子喜欢黑暗一样。刚刚接到王老板电话,午夜十二点他将装货从这里经过,劳务费是三千元,当场兑现。三千呀,乖乖,举杠之劳,何乐不为?时下凡事都讲经济效益,有人“靠电吃电”,有人“靠水吃水”,他呢,自然“靠杠吃杠”。白天他到局里开会,局长严肃地说:“要下决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我去外地出差返沪,火车中途上来了一个青年,睡我的上铺。他一米八左右的个头,面貌端正,身体壮实,穿着打扮也还大方。在车轮滚滚声中,我们开始交谈起来。也许是由于“匿名交往”,使人无所顾虑,他谈得很坦率,发表了许多对人生,对职业,对婚姻问题的看法。这些看法并不完全正确,但是似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目前在一些青年中似有发展的趋向。怎样分析和认识这些看法并加以引导呢?为此目的,我把这位“新潮”青年的话记下来,公之于众。  相似文献   

17.
去年9月27日下午,我如约往访巴黎道教研究文献中心主任施博尔。会见以我赠送给他一份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情况简介(法文)开始,接着他应我所请,时而用熟练的英语,时而用相当流利的汉语向我介绍了欧洲研究中国协会的情况和“道藏索引”研究计划进展的情况。1948年,欧洲的一批年轻的中国学家,组织了一个“欧洲青年汉学家协会”,总部设在巴黎。该协会定期举行学术会议(原称“青年汉学家大会”,后改称“国际中国学家大  相似文献   

18.
普京喜欢老贝,不仅仅因为两人性格相近,也因为老贝有实力。虽然老贝执政期间负面新闻不断,却总是逢凶化吉。在普京看来,这就是本事。他说:"我确实认为,他是欧洲最伟大的领导人之一。他执政是意大利的稳定因素。"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曾说:"贝卢斯科尼真诚正派又豪爽,但这样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不是个政治家。"普京回答:"也许他的确不是个真正的政治家,但你看,你都下台了,他还是总理。"  相似文献   

19.
吃来的官司     
皮A因吃了两桌酒席,打了两场官司一事,最近在河南省信阳县成了人们荼余饭后笑谈。原来,皮A于一日应本家兄弟之邀,前去陪客喝酒。恰其族叔皮B亦在座,耳热酒酣之际,皮B不胜酒力,便道:“皮A,妈的,你替我喝一杯”,皮A自己早已有七分酒意,断然拒绝,皮B张口一个“妈的”,闭口一个“妈的”,硬逼皮A喝下,酒精麻醉下  相似文献   

20.
"抛开写作,我首先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著有《藏獒》、《敲响人头鼓》、《环湖崩溃》等众多"大部头"的中国"藏地小说第一人"、知名作家杨志军如此定义自己。一般读书人的书架上大致有五种书:营造精神的书、提供知识的书、实用工具的书、打发时间的书、装潢门面的书。哪种书的数量多,即可证明他属于哪种人。而步入杨志军的书房,犹如进入一座精神的殿堂,唐卡、佛像、线装书,为数众多的是代代相传的家族藏书,有四五千册之多,以文学类、哲学类为主,发黄的书页曾经伴随他度过了很多难忘的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