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营企业已成为新疆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耕地面积的减少,新疆劳动力就业问题日趋严峻。目前民营经济已经提供了95%以上的新增就业机会,民营企业逐步成为扩大就业容量、安置就业和再就业的主要渠道。有关人士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上表示,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民营经济对就业增长部分的贡献从总量上看是100 %。民营企业成为新疆劳动力就业主渠道的原因1.国有企业没有能力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调整布局和结构,减员增效。今后几年,由于国有企业要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王秋霞 《职业》2015,(4):54-55
20上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699万,被称为“史最难就业季”。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据悉,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将增加,国内外经济增速趋缓,提供的新岗位极为有限;国内市场预期差和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对劳动力需求下降;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结构失衡。以上三方面因素将使2015届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上海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必须通过健全促进就业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企业与劳动力的合力,以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不断提升就业质量,持续扩大就业总量。深入推进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有效加快郊区新城建设步伐,充分发挥郊区新城分流人口、扩大就业与推动增长的作用。继续完善创业环境,构建鼓励创业的城市文化与社会氛围,深入促进新兴业态发展,切实发挥创业促就业的作用。进一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努力维护劳动者权益,适时制订、修改、完善劳动政策法规,推进劳动合同签订与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就业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4.
胡彬  胡晶 《科学发展》2016,(5):23-30
产业发展中的就业承载能力,不仅受到劳动力供求规模与结构的影响,而且还随着产业升级的演进而不断发生变化.反向观之,就业承载能力的现实约束,亦构成了产业升级的驱动因素.作为上海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主线,创新转型的战略导向将加深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的影响,为此,应打破行业间要素流动的壁垒,为就业增长创造劳动力要素流入的市场环境,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同时加强劳动力职业培训,细化对人才的激励机制,改善创业环境和创新生态,提升整体就业质量,形成能够适应产业链整合与价值链升级需求的劳动力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5.
《职业》2012,(28):4-9
近年来,我国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确立了"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制定实施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在劳动力总量增加较多、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保持了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和就业形势基本稳定。2003年至201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9800万,4000多万高校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280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顺利实现再就业;2011年底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亿多人,比2003年底增加1.39亿人;每年参加各种类型培训的超过1.5亿人次。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在我国政府主动调低经济增速的情况下,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已完成全年目标的77%,中西部地区起到了强劲的拉动作用。中部地区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增长9%,西部地区增速达到14%。在这些数字背后,是更多城乡劳动者实现就业型增加收入的现实,包含着我国政府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凸显了我国促进就业工作取得的不平凡工作成就。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更加严峻,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任务十分繁重,各级政府都必须作出更大的努力。为使读者充分了解我国目前纷繁复杂的就业形势和促进就业工作相关情况,《职业》杂志记者近期走访了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同志。  相似文献   

6.
董华明 《职业》2014,(23):174-175
本文针对河南省服装类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当前的结构性就业理论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这对研究区域性的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可以提供有效参考,也可以促进服装类大学生培养及就业机制形成,对缓解省内大学生的就业矛盾和压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资讯     
《职业》2007,(2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8720万人我国现在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将存在。而且,劳动者整体技能水平偏低,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  相似文献   

8.
关于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理论解释,有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两种不同的理论取向。对此,综合两种理论解释并纳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视角,建构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分析模型。利用中国大学生就业、生活和价值观追踪调查(PSCUS)对该分析模型的检验表明,在劳动力市场分割下,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有助于大学生进入就业质量更高的首要部门,同时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存在就业部门差异。研究表明,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弱化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体制性不平等和机会不公平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9.
田大洲  田娜 《职业》2013,(22):40-43
进入21世纪以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和商业服务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中供求最为旺盛的两大职业门类,也是供不应求、存在较大人才缺口的两个职业。在这种环境背景下,研究我国职业结构的演变路径,有助于把握当前就业矛盾的细微特征,也有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开发,来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并为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世界经济再平衡中的中国经济走向及其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走向及其政策取向,必须在世界经济再平衡的特殊分析框架下考察其内生性因素所起的作用。世界经济再平衡的核心是劳动力与其他要素配置的结构性矛盾。如果要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必须使这一结构性矛盾得以缓解。缓解这一结构性矛盾的出路,不在于迫使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升值,而在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改善,从根本上来讲,将取决于一场目前尚无法预期的新一轮世界性技术革命的到来。因此,全球性经济复苏之路注定是漫长而曲折的。在世界经济再平衡过程中,中国经济同样受到外部冲击和内部结构性矛盾的困扰,游走在通胀与通缩的边缘,在迅速复苏的同时面临诸多压力和不确定性。因此,中国经济宏观调控与治理的取向在于预防滞胀风险,处理好短期与中长期、总量与结构的综合关系,其根本出路在于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深入分析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现实情况对推动吉林省的经济、加强政府责任、促进社会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主要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体规模、文化程度、性别结构、转移流向、转移的途径、农村劳动力的从业结构这六大方面,深入分析吉林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总结转移与就业过程中显现的特点,通过分析研究从整体上把握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资源作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对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劳动就业状况关系到国计民生,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一个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就业战略中,除了重视劳动力资源的创造外,还要重视就业机会的创造,实现充分就业。本文以贵阳市劳动力资源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从贵阳市人口与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出发,对贵阳市的就业承载力进行评价,揭示贵阳市劳动力就业问题。从促进贵阳市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需要出发,提出充分实现贵阳市劳动力充分就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成为推动贵阳跨越发展的基础,基于这一思路提出了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的对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政策     
近几年来,尽管经济高速增长.中国仍遭遇空前的就业压力。官方统计显示.今后几年,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上年转留的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人.再加上农村转移到城市的1000多万劳动力.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高达4000万人。  相似文献   

14.
邢晓宇 《职业》2013,(1):104-105
2010年以来,山东省烟台市共培训各类人员19.7万人,其中失业职工培训4.2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9.7人,新成长劳动力培训1.7万人,创业培训4.1万人。培训后实现转移就业5.8万人、稳定就业8.1万人,创业成功率30%以上,创业带动就业4.9万人,累计支出培训补贴6514万元,全面提升了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竞争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发展中大国。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劳动者将面临来自国内和国际劳动力市场的双重就业竞争压力,失业风险将进一步加剧。当前,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迈进,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实现充分就业这一目标,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蔡增建 《职业》2011,(32):46-46
国际金融危机逐渐消退以后,企业出现了复苏。虽然部分企业面临"用工荒",但劳动力总体上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而只有彻底改变新形势下求职难、招工难的"两难"境地,才能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开发,才能更好地推进当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加大宣传,推进转移就业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17.
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县当前劳动力资源的现状及特点,提出现阶段我县的就业工作面临的困难及根源,最后就实现我县劳动力更高质量就业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调查前提与目的 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和供求错位矛盾一直存在,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更加突出.高职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皋本保证.本次"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课题组就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展开调查,目的是了解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对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探索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马树刚 《职业》2011,(20):27-2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但是,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相对滞后,就业岗位结构性矛盾突出:大量劳动力集中在第一产业,而第二产业一线工人技术水平低,技能人才短缺,劳动者技能素质与就业需求不相适应,高级技能型人才更显匮乏。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优化就业结构,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大武 《职业》2006,(8):50-51
“十一五”期间,预计我国年均新增劳动力将在1000万左右,但是,按照目前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即GDP增长1%,可以增加80万个就业岗位,如果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在7%,约增加600万个就业岗位。显然,新增加就业岗位的数量是不可能满足就业需要的,需要提高GDP增长对就业岗位的拉动效应;并且,新增加就业岗位的层次分布(或岗位对技能的要求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