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汇率调整影响了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汇率改革一直是国内外经济界关注的问题,而近来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传闻再度升温。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对金融、GDP增长、就业等方面的影响,以及选用什么样的汇率机制,成为人们最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背景提示:人民币汇率一直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焦点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之初,一度在此问题上表现强硬,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虽然美国财政部2009年10月15目发表报告明确承认,中国没有操纵人民币汇率,但依然指责人民币币值被低估。按照经济学家的分析,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这个时候炒作人民币汇率,不过是以此转移金融危机焦点,推卸自身责任,并试图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扩大其对华出口。如果人民币急剧升值,无疑将损害中国经济的发展,并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  相似文献   

3.
传媒览要     
干扰全球资金流动和破坏世界经济稳定性的国家不是中国,而是美国。美国在财政政策上的鲁莽才是一个真正的国际性问题,仅因为中国生产了大量的鞋就对其进行指责,这等于用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贸易体系进行攻击。事实上,中国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给亚洲带来了稳定,正是中国经济的繁荣将日本拖出了经济衰退,增加了世界的财富。按购买力计算,最近几年,全球经济增长的1/3得益于中国的拉动,而同期美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只有13%。从历史上看,美国对亚洲经济提出的建议往往都被证明是不成功的。所以,当美国官员要求中国调整人民币汇率的时候,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美国长期以来对人民币施加压力,并非仅仅是一个经济上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一个战略上的考量,即尽可能把中国拖住,而借用汇率战来摧毁中国用30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家底,企图从根本上遏制中国崛起的势头。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由于美元汇率不断下跌,带动了人民币的国际贬值,使我国外贸出口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政府重新评估人民币汇率或至少放松外汇管制,要求由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呼声不断加强。2004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参加了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年会,他在接受访问时指出,中国承诺将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升值预期虽然不会在短期内实现,可人民币汇率体制从单一盯住美元制走向灵活的区间浮动汇率制将是必然的选择。汇率从较为固定向较为灵活浮动转变肯定将加…  相似文献   

6.
卢布危机影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期,但是卢布危机不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人民币汇率稳中缓升的前景不变。卢布危机并非真正危机2014年12月,俄罗斯卢布汇率上演了一轮"过山车"行情:卢布兑美元的汇率(当日结算加权平均)1个月内暴跌50%,随后又在国际社会惊呼俄罗斯有重蹈上世纪90年代末期金融危机风险之时,卢布汇率又上演了一出"绝地反击"走势,卢布兑美元一周反弹超过20%。纵观卢布汇率走势,2014年上半年,卢布汇率相对平稳,1季度贬值约10%,随后2季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人民币汇率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论在在客观还是主观上。都存在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存在消极的影响。同时,人民币汇率也存在着自身的尴尬与矛盾。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来说,应该根据市场规律,坚持自主性等基本原则,选择合适的时机与方式深化汇率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8.
王素琴 《职业时空》2008,4(6):10-11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所普遍面临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在促进贸易快速发展和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国际收支失衡,造成货币错配风险的产生,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将货币错配风险与汇率制度变迁结合起来研究,对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货币错配的视角审视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曾月郁 《老年人》2003,(12):12-13
一个时期以来,美国、日本和一些西方国家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国内也有人对这一话题议论纷纷。人民币要不要升值,能不能升值?这不仅涉及到老百姓的油盐柴米和衣食住行问题,而且事关中国的金融安全和改革开放大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慎之又慎。1994年,中国开始实行政府监管下的浮动汇率制度。近10年来,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稳定,并形成了小步升值的态势。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强势货币。2001年底,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比例是8.2766∶1。此后,人民币一直保持着8.27~8.30元兑1美元的小范围浮动。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反映了中国…  相似文献   

10.
根据已经公布的数据,2009年1~5月,中国经济增长同比大幅放缓。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0%,外贸出口同比下降28%。此外,全国规模以上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0月,美国总统布什要求中国领导人采取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布什总统领导的共和党声称,中国操纵它的货币而获取不公平的贸易优势,约翰·克里也称中国进行“不合法的货币操纵”。看来在大选之年里,没人敢为中国辩护。但中国的货币情况表明,人民币及其汇率决策体制都不需要直接兑换。中国汇率体制的改革确实是一个中期的利益关切问题,但我们的视线应当转移到更为重要的方面——中国第一次参与、虽然是部分参与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当前反对中国当前汇率体系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不公平地贬值自己的货币,从而导…  相似文献   

12.
江苏海门经济开发区,经过15年的开发建设,已初步建成为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环境优越、宜居宜业的江苏省一流开发区,2006年荣获江苏企业投资最佳开发区称号。一、经济增长再上新台阶。近几年,开发区经济以新质态创新形象,以高效益促新发展,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主要指标均超历史。200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4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工业产品应税销售收入86.5亿元,同比增长31.7%;实现出口贸易3.8亿美元,同比增长50.4%;实现预算内财政收入5.35亿元,同比增长52.08%;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24.2亿元,同比增长32.8%。开发区综合经济指标已跻身江苏省同类开发区前十强。二、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一是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呈现三大特点:外资结构优,全年新引进的项目中,造船、港机、能源、机电类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大海啸面前,无论是改革现有的美元主导货币体系,还是纠正目前世界经济失衡的格局,人民币体制的变化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面对来自外部可能加剧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中国应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中国政府目前的应对态度显然是比较积极的。这说明我们已经从以前被动的调整汇率水平变成今天主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阶段。从周小川行长提出的超主权储备货币构想,  相似文献   

14.
对许多企业经营者来说,汇率风险以前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这是因为一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相对稳定,企业只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用美元结算,基本不存在汇率风险。但是自从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地更富弹性地浮动汇率制度,习惯于固定汇率条件下做生意的中国企业不得不开始转变思想,考虑涉外经营活动中  相似文献   

15.
这似乎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冲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再创新低,并且仍在蓄势待发。这已是人民币今年以来多次创下新高,目前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与中国2005年汇改时相比,已经贬值逾5%,但是地球人都知道,如无意外的话,人民币恐怕还将继续上行。近期人民币升值再度加速,虽然表面上由中国外汇市场上的供需关系决定,但  相似文献   

16.
1982年,你只需要花1毛钱,就能目睹中国"大片"《少林寺》的真功夫。2007年,《变形金刚》在北京上映时,80元的价格让人恍如隔世。电影票价25年翻了800倍,这是纵向比;横向比,还是以《变形金刚》为例,在美国一线影院,《变形金刚》晚场票价为8美元。按照当前的汇率,相当于62元人民币,与中国票价差距不大,但中国的人均GDP约是美国的1/20。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可算是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全面展开的一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这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2.94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2802亿元,同比增长41%。初步统计,2012年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累计发生2.06万亿元、8752亿元、292亿元、2510亿元。其中货物贸易的结算同比增长32%,占同期海关货物毛总额的8.4%,而三年前这一比例仅为1%。到2012  相似文献   

18.
次贷危机以来,中美汇率问题成为媒体和业界关注的焦点,奥巴马访华,让汇率问题再起波澜。年初,奥巴马上任伊始气势汹汹指责中国政府操纵汇率,而此次访华却转变口风,只是提出:“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解决两国贸易不平衡问题。”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也曾对国会议员表示:中国希望并且可能会着手消除外界对人民币估值的担忧。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去年达到了2020亿美元。为扭转这种局面.美国一方面要求中国提高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另一方面提高中国入美商品的关税。  相似文献   

20.
在经历了经济最初的急剧放缓后,中国政府有决心、也有能力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速。国民消费对经济复苏的奉献据悉,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8%,基本符合市场普遍预期,为7年来最慢增速。经季节调整后,花旗预计第四季度实际GDP增速环比下滑0.3%(年率),是至少16年以来的首次收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