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中国力量的发展,打造中国的大国外交格局已成为我国外交战略的当务之急。2013年,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外交上充分展示出主动性、进取性和创造性,这尤其体现在我对主要大国的外交和周边外交的实践中。在对主要大国的外交布局中,中国新领导层着力提升中俄关系的重要性。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首访首站选定俄罗斯。一年来,中俄领导人保持着良好与密切的互动,两国在各个层次举行着富有成效的磋商,双方合作不断拓展与深化。另一方面,新领导层也在积极推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缺乏从全球战略格局、国际体系转型、全球治理以及中国国际责任的高度对中东进行认知,也就是说很少从大国外交的高度来认识中东,因此,如何对中东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已成为对中东外交进行顶层设计必须解决的问题。在2014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构成了习近平主席讲话的核心,他从制度属性、外交传统、外交理念、外交政策等方面强调对外工作要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提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六个坚持",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合作共赢,坚持正确义利观,坚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外交     
2013年,中国外交揭开新篇章。新一届领导集体密集出访,经营外交大棋局。中俄联手,制衡美国重返亚太;海陆并行,梳理周边关系新局;与美对话,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联络欧洲,搭建中欧合作桥;协调小国关系,增进政治经济影响;倡导中国梦,贡献全球治理新思维;建立国安会,强化外交整体决策力。布局谋篇高开高走,有声有色,充分展示了新一届领导人的外交自信和智慧。大国崛起呼唤大外交,大外交离不开大战略。中国正问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华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日渐成真。在这关键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紧紧服务于  相似文献   

4.
中美在亚太地区战略利益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但双方的安全竞争具有低烈度性,处于可控范围内;在中东地区,中美战略利益存在结构上的互补性,双方在防扩散、反恐、反海盗、维护自由通航、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维护海湾等中东国家的局势稳定等方面,尽管存在分歧,但拥有共同利益和认知。中东既是美国全球霸权的三大战略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大周边外交"的组成部分,是中国运筹大国关系的支点和平台。未来中美在中东的战略协作将继续在结构性互补的框架下展开。双方需要以开展中东热点外交为抓手,拓展中美在中东战略利益的兼容性,使全球视野下的中美战略合作拥有更加稳定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外交开局之年。这一年,中国外交在变与不变的统一中奋力前行,在坚持外交大政方针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少新的外交理念和举措。这些新理念、新举措给中国外交带来了新气象,同时折射出中国外交在2014年乃至未来更长时间内的走势。中国梦将在中国外交中扮演重要角色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中国梦成为响彻神州大地的一个强音。同时,它也成为中国与世  相似文献   

6.
二战爆发前,英、法、美、日等列强形成了多极格局,其中英法在中东开展了殖民外交,其本质是掠夺;二战后,美苏超级大国形成了两极格局,开展了联盟外交,其本质是控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一超多强格局"向"后一超多强格局"演变,以美、俄、欧和日本为代表的大国和大国集团在中东谋求扩大军事影响,开展准联盟外交,其本质是维护军事安全.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国家也在中东开展准联盟外交,但主张在平等协商和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应对共同发展问题,其本质是维护民生,中阿合作论坛、中国同埃及、沙特和苏丹等核心大国的双边合作机制以及中东热点问题解决机制是中国开展中东准联盟外交的三个主要平台.新时期大国在中东的准联盟外交是国际体系转型的必然结果,中东安全体系多元化、经济相互依赖和大国身份转变使大国在中东的准联盟外交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抗疫合作是构建中国与中东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中国中东抗疫合作通过高层引领、物资援助及成果共享等形式展开,具有顶层设计、生命至上、参与行为体多元化及坚持多边主义等特征,丰富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中国中东抗疫合作实践既有中国展现大国责任和维护中国在中东利益的需求,也受到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治理的驱动。它不仅契合中东国家希望中国参与在该地区治理的诉求,也可以彰显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进而筑牢与中东国家伙伴关系网络,并推动中国与中东国家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当前,中国中东抗疫合作受到中美战略竞争、抗疫合作政治化以及美国主导的“疫苗联盟”等因素的消极影响,但中国中东大国外交实践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抗疫合作是构建中国与中东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中国中东抗疫合作通过高层引领、物资援助及成果共享等形式展开,具有顶层设计、生命至上、参与行为体多元化及坚持多边主义等特征,丰富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中国中东抗疫合作实践既有中国展现大国责任和维护中国在中东利益的需求,也受到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治理的驱动。它不仅契合中东国家希望中国参与在该地区治理的诉求,也可以彰显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进而筑牢与中东国家伙伴关系网络,并推动中国与中东国家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当前,中国中东抗疫合作受到中美战略竞争、抗疫合作政治化以及美国主导的“疫苗联盟”等因素的消极影响,但中国中东大国外交实践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印度与海合会国家同为印度洋海域的重要经济体,经贸、能源、侨汇构成了双方传统伙伴关系中的三大支柱。在世界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印度莫迪政府对印度国际地位进行再定位,志在由“平衡型大国”成长为“领导型大国”,也将战略布局从“直接周边”延伸至“扩展周边”,更在外交风格上从“谨慎参与”转变为“积极有为”。在对国际格局、地区局势、国家发展愿景进行综合战略考量、继承“考底利耶主义”传统外交理念的基础上,莫迪政府延续和发展了“西向”政策并提出“西联”政策,将位处“扩展周边”的海合会国家置于“西联”政策的优先位置。印度对海合会国家实施“西联”政策的战略意图清晰、成果显著,以首脑外交引领印海战略伙伴关系提质升级;以能源合作奠定双方战略合作基础;以投资经贸合作推进双方经济改革转型;以防务安全合作提供地区安全治理的有效路径;以人文交流深化印海民意基础。然而,印度外交“多向结盟”策略的投机性、“印度优先”原则的狭隘性、“领导型大国”综合实力不足以及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极端化等诸多因素,将对“西联”政策的长期有效性构成挑战和制约。  相似文献   

10.
在2022年俄乌冲突中,土耳其等中等强国或地区性大国在大国博弈中积极寻求外交平衡,避免选边站队,在区域政治和全球政治中的影响力持续上升。作为北约成员国、欧盟候选国和黑海沿岸国家,土耳其之所以在俄乌、俄美(北约)以及俄欧之间采取平衡外交是基于维护国家利益、赢取民意支持、谋求战略自主、彰显多元身份等诸多原因。不过,土耳其的平衡外交也有其限度,如土俄关系的非对称性、土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土耳其的反西方主义情绪等。土耳其未来在大国之间仍将寻求外交平衡,这对于提升其地缘战略价值、缓和外交孤立、增强全球影响力均具有重要意义,也从根本上有利于其战略自主地位的形成。然而,随着反对党力量不断增强,西方国家希望土耳其反对党在2023年选举中上台,土耳其的平衡外交因此面临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上台后,中国的外交政策开始逐渐转型,尤其是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之后,中国更着重以“周边”平衡“大国”的策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访问欧洲,已初现欧洲将成为中国外交新重心之端倪。习近平随后提出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重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明显预示,中国以美国为重心的外交策略开始逐渐弱化,转而逐步向欧洲靠拢。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至一战,美国凭借海权论的理论支撑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地缘政治因素、高超的外交艺术、历史动力迅速完成了从陆权大国到海权大国、从海权大国到海权强国的转变,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心,书写了全新的“美国神话”。中国作为新生代的大国,为实现民族复兴,海权路上,应以美为师、以美为鉴。  相似文献   

13.
饿罗斯在中国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通常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较为笼统;中国与饿罗斯定位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通常把这作为中俄关系惟一的模式;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但通常对其变化注意较少。就俄罗斯在中国的外交地位说,外部世界对中国外交的重要性有五个基本参照:周边关系;大国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作为西方"他者文化"的想象体而存在,中国外交形象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一直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威胁论""强势崛起论"成为目前中国外交形象的主要标签。如何塑造大国外交形象,让他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外交政策,如何进行中国外交形象的跨文化传播,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问题,影视作品在此方面担任着极为重要的意识形态传输的职责。纪录片《大国外交》是一部典型的政教宣传片,详细介绍了中国外交政策战略部署,构建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新一代大国外交形象。本文以纪录片《大国外交》为文本,深入探析影视作品应该如何建构中国外交形象,如何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同时,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以后的政教宣传片的拍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对伊拉克国际制裁已持续10年。近年来,伊拉克开始调整解禁战略,加大了反制裁的力度,广泛改善与地区国家及俄罗斯、法国等大国关系,加快重返国际社会的步伐,其外交处境明显好转,国际制裁出现某种松动。但鉴于美国“遏伊倒萨”政策不会有根本性改变,其解禁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中国外交揭开新篇章。新一届领导集体密集出访,经营外交大棋局。 中俄联手,制衡美国重返亚太:海陆并行,梳理周边关系新局:与美对话,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联络欧洲,搭建中欧合作桥;协调小国关系,增进政治经济影响;倡导中国梦,贡献全球治理新思维;建立国安会,强化外交整体决策力。布局谋篇高开高走,有声有色,充分展示了新一届领导人的外交自信和智慧。  相似文献   

17.
越南副外长访华后,错愕的老百姓还未从越南保卫海疆的高调言论和军演中走出,南海危机就以中越两国发表和平声明这样的戏剧化方式收场。这告诉我们,观察南海危机,一定要理性分析两国决策者的基本判断。对于中国决策者来说,崛起并继续崛起的中国国势日强,时间既不在越南或者菲律宾一边,也不在美国一边,而是在我们一边。因此只要斗而不破,继续抓住战略机遇期,便可在十年之内实现中国的完全崛起,而南海之争只是肘腋之患。对真正理性的越南决策者来说,即便美国介入南海问题,越南仍旧只是大国博弈的炮灰——美国威慑中国是必须的,但为了越南与中国完全撕破脸皮直接对抗,这在民主体制的美国,可能性很小。因此,了解各方的意图,尤其是我们知之甚少的越南的真实想法与判断,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安排两篇介绍越南南海战略文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沙特借助2010年上海世博会,向全世界做了一次成功的国家公关,向中国表达了双方更深厚的友谊.本文以沙特的世博风采为切入点,根据国际公关的金字塔模型理论,对沙特在21世纪前十年的国家公关战略进行探析和解读,发现沙特在危机公关、援助外交、战略公关等层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走在了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前列,其国家形象也从单一的石油大国向"富裕、有责任感"的地区强国转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土耳其——在古丝绸之路两端遥望的两个国家,近几个月来由于防空导弹汀购的争议,不断被同时暴露在聚光灯下。虽然结果尚未尘埃落定,但中土两国注定都不会是输家,此次事件同时为两国未来的外交路线打开了新思路。虽然大部分国土处于亚洲版图,但土耳其历来自视为欧洲国家。"向西看"也是土耳其外交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土耳其外长达武特奥卢2013年在美国访问时,曾在布鲁金斯学会发表演讲,阐释了土耳其的外交战略。土耳其的外交战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以美国、欧盟为主的"跨大西洋关系"是重中之重;其次是周边关系;最后是拓展东亚、拉美等外交新领域。由此不难理解为何土耳其遭遇重重阻挠,仍热衷于加入欧盟。即便在东亚关系上,从历史上看,中国也不是土耳其的外交重点,不论在意识形态还是民族感情上,土耳其更重视与日本的外交关系。但是,随着中国崛起和土外交政策的调整,土耳其也越来越重视与中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国家形象的塑造。国家形象的塑造包括诸多环节,国家形象的定位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本文通过整合重大场合习近平同志关于国家形象的讲话,从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这四个维度向世界展现出一个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形象。后进一步对这"四个大国形象"进行拆分解读,重点聚焦东方大国形象,包括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最后,本文结合习近平同志在特定国内、国际环境和国家战略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提法,对"东方大国形象"进行阐述探析,为国家形象的塑造指明方向的同时,达到净化国际舆论空气、扫除思想障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