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人性论与人性管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与管理关系密切.中国传统主导人性论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和道德属性,主张在管理中应塑造人性,其人性管理为"塑造论",注重德治;西方主导人性论偏重于人的认知属性和自然属性,主张在管理中要适应人性,其人性管理为"适应论",注重法治,两者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完整的科学的人性管理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人性论基础之上的,是德治与法治、"适应论"与"塑造论"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康德宗教哲学与中西人格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中西文化的大背景,紧紧抓住被康德道德哲学提升到本源性高度的自由意志,从人性、信仰、良知等方面考察了康德宗教哲学的主要思想,并通过这种考察反过来揭示了西方文化、西方伦理学的内在结构,展现了中西文化心理、中西伦理学、中西人格结构的巨大差异:西方人把一切善恶归于不可规定的自由意志,并由此生出由恶向善转化的途径、手段或拯救之道;中国人则抽掉了自由意志的本源性,把对善恶的探讨最终归于对人天生本性自然为善的假定,甚至把自由意志也归结为自然本性,所以人性不是一个过程,人性的退化可以靠坚守和养护而避免,而不需要拯救  相似文献   

3.
萨默塞特.毛姆(Somerset Maugham)是英国小说家和剧作家,他的短篇小说《A Friend in Need》堪称揭示人性的多重性、复杂性的一篇佳作。以往的评论家和读者对这一短篇小说中人物人性的"残酷"性一面的理解多拘泥于传统,因而过于肤浅。透过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从心理学角度解析这篇小说中人物罪行的根源,启发人们从一个新的视角看待人性,帮助揭开对人性复杂性的迷惘和困惑。  相似文献   

4.
任何管理理论都有其人性观基础。中国传统管理人性观主要围绕善恶问题而展开,代表性观点有孟子的性善论、荀子和韩非子的性恶论、世子的有善有恶论、告子的无善无恶论四种。与西方管理理论侧重从"自然"的角度客观描述人性不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主要从"道德"的角度对人性予以价值评价,为中西各具特色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提供了理论根据。中国传统管理人性观对当代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中的著名命题,深刻反映了希腊城邦政治生活和希腊人的政治理念,其包含的明确的自然人性思想和潜在的自然人观念,开创了以自然人性为政治学说奠定形而上学基础和寻求逻辑起点的学术理路,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重要内容.深入解读亚里士多德这一命题,对于全面认识亚里士多德对西方政治文化的影响,厘清西方政治学说的学理传承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丧失的揭示和对未来共产主义真正的人性复归的向往,批判了传统理性主义人性观和非理性主义人性观,超越了传统理性主义人性观和非理性主义人性观的抽象对立,把"抽象的人"变成了"现实的人",从而诞生了包融了理性和非理性成分的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  相似文献   

7.
理查德·罗蒂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基于实用主义的立场对传统的人权理论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认为西方传统哲学对人性的预设,造就了西方的"人权基础主义",这种用理性科学的态度来处理人性问题,所造成的并不是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反而是一个争战不休的世界,若要塑造更具人权素养的世界,就要用感性代替理性,用关怀代替分析.罗蒂认为人权文化就是在现实差异下,通过共感同情逐步建构,而不是由形而上的抽象推演而得.从罗蒂的人权思想中,可以得到几点人权教育的启示:人权的认同必须从具体的文化脉络中体认,人权教育的核心是感性教育,文学艺术是培养感性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8.
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进入鼎盛时期。但正是在这一时期,欧洲精神出现全面衰退,启蒙陷入困境。施莱尔马赫从时代的状况出发,将这一困境的根源归结于"理智和实际的人"跨越了启蒙的界限,要求消除宗教。为解决启蒙的困境,施莱尔马赫将人性和宇宙关联,以神性的宇宙观为前提,将人性的本质设定为"两种对立的力",并提出"人性的教牧"的思路。然而,由于抹去了西方古典传统中人性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走向普遍的人性完善最终只能是美好而无法实现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情"与"理"均为人性,是伦理道德的重要人性前提和精神因子。西方道德哲学以"理性+意志"为人性结构,形成了以理为主、情理二分的传统,并且理性主义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中国道德哲学立足于血缘文化,形成了以"情"为主、情理合一的情理主义伦理形态。两种传统都彰显着在人类精神文明史中的独特魅力。但是由于人性本身是知情意的有机统一,现代社会中理性的张扬甚至独霸导致的现代精神文明之痛:伦理认同和道德自由的分离;现实世界和意义世界的分离,再次确证了道德哲学应当立足于情理统一的人性基地。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及其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交际花类型的女性形象、心理变态的女性形象和男性知识份子形象构成张爱玲小说的三类典型形象。在对这三类人物形象的描绘中,张爱玲对人性作了非常"现代"的感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与西方文化的涌入给中国的人性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