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甘宁边区民族立法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 《民族研究》2012,(3):13-23,107
本文探讨了陕甘宁边区民族立法实践的理论、政策依据和现实依据;通过对具体立法进程及内容的呈现,研究了边区政府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制度化、法律化的探索与实践情况;分析、总结了边区民族立法的特色、经验及不足,充分肯定其历史意义。陕甘宁边区的民族立法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进程中,建构平等和团结的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进行制度和法律建设的伟大探索,是当时边区人民政府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中国的民族法制建设提供了最基本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从“法制”所包含的内容可知,立法乃是法制之始.我国的民族立法凝聚了56个民族的意志和智慧,它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新中国民族立法概览新中国民族立法的起步与共和国的诞生几乎同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民族立法的开始.其后40年里,我国的民族立法走过了一条坦途与坎坷交替的道路.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这是民族立法取得重大成果的时期.党和国家对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给予了  相似文献   

3.
<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规定与精神实质的具体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有力保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作者认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必须体现时代特征,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明确立法重点,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配套法律法规;解决突出问题,确保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民族立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民族立法工作中存在的亟待研究解决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即:民族立法工作不平衡,且严重滞后;民族法律体系不配套,法与法之间衔接难;变通权行使远未到位;自治法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不明显,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立法技术、法律规范和立法程序不完备,缺乏法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强制性。文章从思想认识、自治法规的立法体制、权限范围、批准程序和效力等级、民族立法理论研究和立法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究了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如何提高对民族立法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理顺立法权限和立法体制,科学编制立法纲要、规划和计划,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民族立法民主化和科学化机制,加强民族立法理论研究和立法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措施;最后,强调了搞好民族立法工作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建国后,我国十分重视用立法的形式来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族立法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当前,民族立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大家知道,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当前我国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国家的一切立法,主要任务是保证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民族立法当然也不例外,也是为了保证四个现代化在民族地区的顺利进行。因此民族立法工作应当考虑:第一,必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禁止一  相似文献   

6.
浅谈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廉克训民族政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民族政策,往往是指在民族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大政方针,如在处理民族间的关系时,必须遵循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准则。而狭义上的民族政策,则往往是对涉及少数民族权益的某一方面作出的具体...  相似文献   

7.
不同民族的青年朋友经常在一起学习、劳动和生活,要想用自己的行动,促进各民族亲如手足的兄弟情谊,就必须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那末,我国都有哪些民族政策呢?下面我向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 (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坚持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这是我们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政策。我国的宪法中有这样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在我国,民族不论大小,不论社会发展先进还是落后,在一切权利上都完全是平等的,不允许任何民族有任何的  相似文献   

8.
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关系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观点各不相同。本研究基于对南疆莎车县维吾尔族村落的实地调查,细致梳理了当地村民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现状,以及他们对两者关系的认知,最终得出结论:当地人的国家意识受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国家的宣传和教育,另一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国家政策。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基本框架下,无论是宣传教育,还是落实国家政策,都充分考虑到当地人的民族身份。当地人在接受这些政策措施的过程中会增强自身的民族认同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弱化国家认同。因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措施本身就体现了国家意志,所以当地人民族认同感的加强,实际上是对国家认同增强的体现。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建构于人们对于自身民族认同的基础之上,二者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新理论政策,是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政策的新的丰富和发展。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也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必须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做好"四个方面、八个重点"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民族与语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族与语言的关系问题是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多种社会人文科学都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民族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它又是一个研究起来比较困难的课题。所以重要和困难还由于民族和语言问题不仅是一个密切联系多种学科的重要学术问题,具有学术价值,而且涉及到民族政策、语言政策、民族教育政策等方针政策的制订、民族的确认、语言的立法等一系列国家的重大决策,直接关系到民族平等、祖国统一和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因而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民族和语言都是一种历史范畴,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扶贫与民族团结、扶贫与民族教育、扶贫与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扶贫与民族立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扶贫是广西民族工作的重要作务,认为必须从这四个方面去研究和实施扶贫,广西扶贫工作才能取得发展,其成果才会巩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我国民族优惠政策赖以存在的客观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加上制定民族政策的内在运行机制和民族政策的执行和监督机制不完善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使民族政策从制定到贯彻落实都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当前必须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与时俱进和创新精神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体系。文章还论述了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体系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3.
马廷中 《民族学刊》2021,12(8):79-84, 128
中国民族史主要研究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历史和民族关系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各民族来看,它既包括在历史上产生,并已经在历史上消亡的民族,如:匈奴、鲜卑、突厥、柔然、契丹等;同时,也包括在历史上产生,并延续到现在的民族,这就是我们现在的55个少数民族。从民族关系来看,它既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包括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如藏族与蒙古族的关系、满族与蒙古族的关系、维吾尔族与回族的关系等等。在这众多内容中,各民族政权实行的民族政策是其基本的内容。民族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涉及到以上相关部分的很多内容,要将民族政策弄清楚,首先就要去研究相关内容。民族政策本身又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民族政策的制定、民族政策的执行、民族政策的评估和民族政策的调整与终结等。民族政策的制定主要包括:民族政策的决策者与决策对象、民族政策的决策信息、民族政策的决策理论和方法,和民族政策的决策结果等四个部分。本文主要运用民族政策理论,从这四个方面对历代中央王朝民族政策的制定进行介绍,进而从一个侧面说明各民族政权实行的民族政策是中国民族史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制度、机制、政策、立法的设计层面,缺乏对制度、机制、政策、立法背后价值理念的系统考察。本文通过对相关历史、理论、制度和政策文本的分析,梳理、归纳出五种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价值理念:出于多数民族的利害或出于保护国家利益尤其是国家安全与统一利益的价值理念、权利正义的价值理念、保存多元文化的价值理念、尊重人权的的价值理念和马克思主义的各民族政治族格一律平等的价值理念。这些理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或者在某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各有侧重,单独或共同作用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不同的政治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族法制的概念和若干特点. 民族法制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法律和制度的总和.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民族法的制定.包括立法权、立法原则、立法机构、立法程序、立法技术等;(2)民族法的执行.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制度、司法程序及其他地区执行民族法的有关程序;(3)民族法的遵守.这里顺便强调一下,民族立法与民族法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组成部分. 任何法都是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法律  相似文献   

16.
李愿 《民族论坛》2002,(5):46-46
<正>大力加强民族法制建设,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必然要求。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就是要在思想意识上树立和增强民族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民族工作中建立和健全民族法规体系、执法监督机制,立法、执法、普法“三头并举”、“三位一体”,用法律手段调整新时期民族关系,处理现阶段民族问题,把民族  相似文献   

17.
田钒平 《民族学刊》2020,11(4):13-26, 120-121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背景下,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而通过科学立法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则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根本前提。当前我国的民族法律规范体系虽已基本建成,但仍存在一些法律原则的表达不够严谨、法律概念的界定不够准确、法律规则的内容不够明晰和完整、规范体系的结构不够完备和和谐等缺陷和不足,难以满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中通过法治方式有效协调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需要。这就要求立法者应遵循《立法法》确定的科学立法的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的要求,妥善处理法律规范体系与现实需要的适应性和可执行性,由此才能为通过法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从科学立法与依法立法、民主立法的关系来看,遵循依法立法,是保障法的形式合理性的前提;坚持民主立法,则是保障法的实质合理性的根基。为提升立法的科学品质,必须健全违宪审查机制、协商民主机制和立法理论形成机制,确保依法立法、民主立法原则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种历史类型法律的制定,都是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只不过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法律,由于立法者所代表的阶级意志和利益不同,它们的指导原则也就有所不同罢了。 法律制定的原则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鲜明体现,是其法律意识和立法意图的概括。一个法律,只有以正确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立法原则作指导来制定,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略论我国五十年代的民族工作郑信哲一、50年代做好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方针、政策和法规.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及各项法规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依据,其中体现着党和国家的意志。在50年代,党和政府为了改变阶级社会造成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20.
论“民族心理”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多年来关于“民族心理”和“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两个概念存在许多含糊之处的现实 ,提出“民族心理”和“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同属民族心理学范畴的两个不同的概念。民族心理是特定民族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的结合体 ;民族心理素质实际上是指民族心理产生的生理条件 ,即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等心理现象产生的先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