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有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相对于本体论而发生了“生存论转向”。实际上,“生存论转向”仅仅是指海德格尔对希腊生存论哲学的恢复。而无论是从哲学观还是从整个现代性的世界观特征上看,马克思哲学都是在本来的意义上就是生存论,即“原始”的生存论。  相似文献   

2.
本体论表征着人对自身生存根据或矛盾的逻辑自觉和文化反省,是哲学思维特征和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人之生存内在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想性表达。本体论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对于人类理性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与发展的难点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在新时期发生了两次重大转向:一次是由“物质本体论”向“实践本体论”的转向,一次是“实践本体论”的生存论转向。第一次转向确立了实践的世界观意义,第二次转向则将哲学的视野转向人类的生存状况,从而把实践理解为人的生存方式,确立了实践的存在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增辟一个本体论角度以研究汉语词汇及其发展规律的主张 ,从本体论角度对名词“时”的形成过程、词义引申、派生词系的基本动力和内在规律进行考察 ,认为中华先民立足农耕生活的实际 ,反思和筹划自己的生存方式、追求生存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并使之获得语言“意义”的标记 ,是名词“时”形成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根本规律 ,它可以解释“时”的一切词汇现象。  相似文献   

5.
文学的元问题应为“文学是什么” ,对此不应满足于定义式回答 ,应该进行本体论追问。在西方哲学中本体论即“是论” ,其主流形态是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先验本体论。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标志着西方哲学的转向 ,它跟马克思的社会实践生存本体论具有相通性。人的日常实践中的感觉、情感、领会构成了情意本体 ,“合情合理”是它的基本尺度 ,“诗意生存”是它的高级形态。文学以人的情意为本体。针对三种生存状态应该有三种文学。真正伟大的文学是体现和升华人的生存状态的明镜和灯塔 ,具有叩问人生意义、了悟人生价值、烛照人生道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本体论为核心的希腊哲学中游藏着一种不自觉的主体主义思想倾向,这种倾向表现为在自然哲学中“始基”的语言性,在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那里对人的关怀和柏拉图理念论中所潜藏的有别于事实性描述的主体的应然设定,以及晚期希腊思想对认识问题的关注,尽管这一切都隐藏在一种本体论探索的背后。  相似文献   

7.
本体论哲学在现代哲学看来已落入不可自拔的理论窠臼,成为被诘难的标靶和被遗弃的对象。然而,痛贬本体论哲学学科化的种种时弊并不意味着本体论哲学本身超越性意义的终结,更不意味着哲学致思的终结。在马克思哲学中,本体论思想是关于人的生存本性理解的形上视阈、本体论维度和哲学思维方式。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哲学进行了“整体的批判”,这种批判本身说明他的哲学包含本体论的思想和语言,否则他不可能彻底炸毁传统形而上学的神圣殿堂,真正走出传统形而上学的“怪影”。  相似文献   

8.
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建立了一种以虚无为核心的独特的生存本体论,其基本思想主要源自于对海德格尔此在生存本体论的继承与改造.萨特采取了两大改造步骤,一是将此在展现、了解为意识的存在,此在为“根”改造为直接以意识为“根”;二是将意识本身的存在(自为、人)进一步阐发、详尽论证为虚无而自由的存在,此在生存本体论被“发展”为虚无-生存在体论。萨特对海德格尔的改造以彻底贯彻主观性原则并将其引向绝对自由论为总体特征。文章最后深入剖析了萨特作这番改造的理论及社会意义,并对“误解说”、“倒退说”作了具体辩析。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的现象学构想进行了批判,他认为胡塞尔的现象学在意识的基础上决定了意向性的存在,而对意向性“存在规定”的理解是本体论的缺失,这种观点基于对意向性错误的“客观化”和“主观化”,因此在限定意向性存在模式和意义的反思性方法时,胡塞尔纯粹现象学具有必然缺陷,并无力质询意向(Intentio)所包含的对存在的先验理解.海德格尔认为,纯粹现象学对存在问题忽略的终极历史根源在于希腊人对存在作为实存意义上的理解,在这个理解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不可调和的,而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不能被看作是对柏拉图逻各斯提诺斯洞见的重新发现.但是,海德格尔对于柏拉图的批判预设了,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式对诸艾多斯看法的说明就是柏拉图就这个主题最后的定论,这也就意味着,海德格尔对胡塞尔意向性概念的存在论/本体论批判是依赖于希腊本体论限制中的历史优先性的.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在反对传统“形而上学”中,通过阐述人与一般存在物的差异,提出了人的生存本体论,并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建构以论述人的意义、人的生存情态、人的生存过程为基本内容的人生哲学。海德格尔的人生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西方中人的困境。本文通过揭示海德格尔人生哲学的性质、特点、作用等问题,再次强调全面认识现代西方哲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是“和”本论,然而由于我们过去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斗争性,造成了我们主观地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斗争性的哲学。由于受这一思维的影响,导致我们总是从对立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把自然当成我们人类的纯客体来理解和把握,从而在客观上造成了人  相似文献   

12.
论刑法的“和谐”道德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作为一种道德理念与事物的完美状态,千百年来为人类所孜孜以求。和谐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诸层次系统所达到之良好状态。作者认为"和谐"理念在刑法中,内在地表现为刑法主要价值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统一,而外在体现于刑法运行过程之中,并认为良善刑法必然体现并追求"和谐"之道德理念,也惟有"和谐"之刑法方能真正促进并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包含差异的整体。"和谐"的抽象统一并不能表达人的主体性和自由,社会生活的伦理表达了现实世界和自我意识的自由,它构成了人类精神从法(客观)到道德(主观)的内在统一与和谐,体现了人的自我意识中的"活的善"与现实世界的行为的合一。  相似文献   

14.
世代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宪法的公平与秩序价值由横向扩展到纵向。为此,宪法不仅要以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与秩序为价值,还要以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实现公平与秩序为价值。而当下我国社会代际之间的价值冲突日益明显,从而势必影响我国宪法规范变动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和谐"在西方哲学的演变中是与"存在"和"理性"密切相关的概念,源于音乐元素在结构上的平衡。和谐并非指事物处于一种静止的实体状态,它本质上是"变"的"逻各斯(理性)"。和谐内在地包含了事物的差异和变化,是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数学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是中国文化特有的理论形式和总的特征。数学交流中融合“和合文化”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发挥所有学生个体的智慧与长处,学思并进,为数学教学带来高效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是中国文化特有的理论形式。将“和合文化”应用于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旨在为读者获取文献信息创造一个亲切、温馨、便利的空间,使图书馆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确立了"以物为本"的和谐观.这种和谐观主张人在物质利益上面达成和谐,即人在获得感性物质利益上面实现公平和正义.这种和谐并非是人所具有的最高意义上的和谐.相反,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家所确立的和谐观则是"以人为本"的.这种和谐观主张按照人的道德尺度来达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当代应该吸收古希腊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和谐观的积极因素,在"代际伦理"的基础上确立以人为本的和谐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老子"无为"和"返朴归真"观念的现代诠释,张扬其中的积极因素,用于指导建立一种现实的而又不失超然的人生观。道生万物、和谐自然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和旨趣,由此推演出万物和谐、天人和谐、君民和谐、国家和谐、人心和谐,这可以成为当代环境伦理和实现和谐社会的一种哲学参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流行于西方的消费主义对构建社会主义消费文化带来的生态危机、资源危机、价值观危机进行了梳理与反思;提出可持续消费方式的建构应坚持“适度”与“和谐”两大基本原则;提倡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消费理念、尊重生态价值的绿色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