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经常听到有人抱怨现在学界越来越缺乏严肃的学术批评。显然,这是一个较为客观的判断。平心而论,我们在各种学术论坛上欣赏到的诸多批评,很少是严格的学术批评。有些批评汗漫随意,似是而非,甚或仅仅是一些非理性的漫骂.由此很难构成一种有效的学术批评。因此,探讨一种规范的学术批评的方法论,建构学术批评的内在规则,借此增强学术批评的有效性,乃是促进学术规范、净化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2.
叶勤 《云梦学刊》2006,27(6):156-159
知道杨玉圣教授,是从学术批评网开始的。作为最早倡导学术规范的学者之一,他不仅身体力行撰写了不少有分量的学术批评,而且在如今最为强势的网络媒体上开辟了一个阵地,真正将倡导学术规范和学术批评当作一门事业来做。现在他将自己的有关文章结集出版①,算是对自己一个时期工作的小结,而读者,则可以从中看出杨玉圣对推进中国学术规范建设的思路与践行。学术规范,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学界的焦点论题之一,要对杨玉圣的《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进行述评,势必涉及这场大讨论及其所带来的学术规范化运动,而关于这场讨论及运动,我们有必要强…  相似文献   

3.
论学术批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茂泽 《学术界》2001,(2):85-99
中国学术现代化,呼唤学术批评的繁荣.创造性学术批评,有赖于健全的学术批评观."学术"是中国传统语词,含哲学、科学意义在内;"批评"是来自日文的外来词.阐明并丰富"学术批评"一词的意义,是本文任务之一.从中西学术历史看,学术批评是学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或一环节.它和学术盛则俱盛,衰则俱衰.学术批评的进步,集中体现为学术批评方法的进步,而学术批评方法的进步,正是学术发展的标志;学术批评是学者们在真理面前进行的理性对话,批评的结果,学者之间没有输赢,真理才是唯一的胜利者;从实质看,学术批评是以真理为标准进行的自我批评.真正的学术批评,是民主的、科学的批评,是具体的、历史的客观批评,是责任感和理性、革命性和建设性、独创性和真理性有机结合的批评,是融理论性和实践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于一体的批评,是科学批评、历史批评、哲学批评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曾振宇的反批评文章给予答复 ,以证《“前哲学概念”的“气论哲学研究”》一文对曾著《中国气论哲学研究》的批评并非“颠倒黑白”、“诬陷与中伤他人” ,亦非在曾书的“一些枝节的问题上大做文章”。按照曾书作者采自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说 ,否认“中国有哲学” ,认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干范畴是遵循“原始思维”之“互渗律”的“前哲学概念” ,才真正会“导致中国本土哲学独创性文化品格的沦丧与西方文化权力话语的横行”。本文举证说明 ,曾书严重“曲解”或“篡改”了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观念》一文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要建构学术规范,首先,必须围绕其内涵,从操作层面、实践层面与价值层面展开学风建设;其次,要力求以学术自由、匿名评审与学术批评为突破口,创造一个良好的建构学术规范的外在动力机制;最后,作为一种系统的规范建构,惩治失范行为是一种逻辑和现实的必要,可从诚信档案、舆论监督与法律制裁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吴励生 《云梦学刊》2005,26(2):13-17
杨玉圣的学术研究及学术批评实践告诉人们,学术规范建设和学术积累在学术研究中十分重要,知识制度的改革对于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九十年代中国学术界新的关注热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九十年代以来 ,缘于中国大陆学者治学旨趣的转变、学术商品化现象的开始形成并日趋强化以及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的熏染 ,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成为了中国学术界新的关注热点。本文对学术界这一新的关注热点做了简要的评述 ,以期引起学术界更多的同仁对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的理解、关注、支持 ,乃至能够以“铁肩担道义”的学术使命感积极地投身其中  相似文献   

8.
杨玉圣 《云梦学刊》2008,29(1):5-12
自2005岁末至2006年岁初.通过中国政法大学BBS--沧海云帆论坛,笔者与法大学友进行了内容广泛的学术对话.通过这些无拘无束、自由交流的对话.我感受到了法大学友青春的活力、洋溢的热情、求知的渴望、思想的魅力.实话实说,这也是自己迄今最为珍惜的网络写作经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术规范和学术批评的蓬勃兴起,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但是一直以来,学术批评似乎一直都只是“学术共同体”内部的事,与学术界之外的联系与相互影响并不多,尤其与法律特别是诉讼可以说是“参商不相见”。虽然以前也已经发生过学者之间因为发表批评文章而引起的名誉权侵权诉讼(影响较大的如余秋雨诉古远清案等),但由于当时学术批评尚未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法制史研究领域,个案分析法近来多有采用。其中,对晚清名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学术研究备受关注。关于该案的研究,学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这些研究成果普遍存在着缺乏应有的学术史回顾、重复劳动、自说自话、注释不规范等令人遗憾和忧思的现象。学界只有消除这些不良现象,才能真正推进学术进步。  相似文献   

11.
黄安年 《云梦学刊》2011,32(3):20-28
回顾学术批评网难忘的十年,可以看出杨玉圣创办的学术批评网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网站中一面值得敬佩和学习的旗帜。开展健康的学术批评,贵在坚持,鍥而不舍。近年来学术抄袭事件频发,应尽快制订规范认定细则。完善各级独立学术道德评估机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2006年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也正好是学术批评网创办五周年纪念日。为此,来自京、津、沪以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西等地学术文化界和新闻出版界的专家学者、新闻记者近百人,是日下午,聚会北京,以学术批评与学术共同体为主题,自由交流,学术对话,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奥科德文化传播中心主办,高校社会科学评价中心、河南大学出版社等协办。来自北大、清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央音乐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教学科研机构以及《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  相似文献   

13.
文艺学批评"非学术化"批判——学术批评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质上属于学术批评的文艺学批评领域,现今却存在着"非学术化"盛行的现象.其中的原因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文艺学学术批评本身的难度;二是文艺学学术批评环境的不良.文艺学界应充分认识到科学是"一个永远开放的战场",应"拒绝以任何的形式压制批评者以及他们的看法",视文艺学学术批评为文艺科学良性发展之必需;学术期刊界应充分认识到"掩盖错误是最大的理智的罪恶",广开学术批评言路;学术行政管理机构和部门应通过制度性的建设来鼓励学术批评.  相似文献   

14.
最近读书,觉得有三篇序言很值得关注,写下来与大家共享。这三篇序言有一个共同点:诚邀学术批评。梁启超著有《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该书的"绪言"(1924)中  相似文献   

15.
学术规范的宗旨应当在于促进经典性学术成果的生产,即以建设性为主。学术的繁荣与否不在于有了些学术垃圾,而在于是否有经典性的成果。因为平庸并不比垃圾高明多少。抑制了失范却成就了平庸,并非学术建设的福音。从另一方面讲,任何规范都包含权利和限定两方面,如果我们丢弃了学术规范自由、创新的内涵,即使在限定之下打磨得再玲珑,又有什么意义呢?更何况在文化的商业运营与不健全的体制的强力介入下,文化垃圾本身是在所难免的。  相似文献   

16.
当前艺术批评出现传统媒体艺术批评、新兴媒体艺术批评和学术型艺术批评三分天下这一新格局。学术型艺术批评要在两面夹击中突围,就需推进自身的学术自觉,即心灵文化自觉、艺术史自觉、艺术思想自觉以及学术个性自觉。在艺术批评发生分化的当前,做好学术型艺术批评自己或许正是要务。  相似文献   

17.
<学术规范导论>和<学术规范通论>是新时期学术规范建设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两书各有其特色,将两书作整体观,可以说<通论>的宏观、全面与<导论>的具体、专门,能形成有机互补、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如何评价当前中国学术界的状况,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如果仅仅从一些数据和硬件来看,如学术从业人员的数量、学术成果的产量、科研的经费多少、科研仪器设备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整个学术界的灵魂——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却着实令人担忧。许多有识之士坦言,当下我们的学术环境和学术风气极不利于学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0月17日,“首都中青年学者学术规范论坛”在北京召开。参加论坛的有来自教育部社政司、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湖南理工学院等13家学术机构的25位学者,还有来自《社会科学论坛》《历史研究》《美国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望》《黄河》《出版人》《律师文摘》及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新京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改革报》《中华读书报》《科学时报》《法制晚报》《信报》等20多家报刊社、新闻社、出版社的20多位媒体朋友。这次论坛得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分社及其社长徐挥先生、河南大学出版社及其总编辑马小泉教授、《社会科学论坛》杂志社及其社长兼主编赵虹先生、《律师文摘》及其主编孙国栋先生、《中国政法大学人文论坛编委会》及编委会主任刘斌教授的大力赞助和热情支持。会议由赵梅(《美国研究》编审)主持,然后分三个时段进行讨论,分别由清华大学许章润教授、北京大学牛大勇教授、北京大学贺卫方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学术批评史上,纪昀足可称为首屈一指的批评大师。他一方面“坐集千古之智”,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对中国传统批评方法加以集大成的综合运用;另一方面,以“儒者气象”的批评风格展示出中国传统学术的基本文化精神。本文从“关切与理解”、“雍容与平和”两个主要的方面论述纪昀的批评风格,并揭示了这一风格的文化特征以及对当代学术批评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