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匈奴列传》中的冒顿单于的形象浅论梦河纳仁一冒顿(modu),何许人也?他是怎样当上单于(chanyu)的呢?冒顿是汉初匈奴族的单于。所谓单于,就是匈奴族的君主或最高首领的称号。匈奴,是我国古代北部边疆的一个游牧民族。秦汉之间,冒顿单于统一各部...  相似文献   

2.
冒顿单于是匈奴民族的杰出领袖,他南征北战,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迫使汉王朝订立和亲之约,在战争中屡获胜利,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他发动的战争目的明确,战争中使用的手段灵活多变,善于以弱示敌,麻痹对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集中优势兵力威慑敌人。对北方草原地区和中原农耕地区,冒顿单于审时度势,制定了不同的军事战略,北方对其他游牧民族的战争,以征服、占领为主,意在统一蒙古高原;南方对农耕民族的战争,以胁迫、恐吓为主,意在获取中原地区的物资和财富。冒顿单于的军事策略的成功实施,把匈奴帝国带到了历史上最辉煌的阶段,也避免了汉匈之间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客观上为汉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一、“白登之围”与刘敬献策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时,匈奴正处于上升时期。冒顿单于(?——前209年)轻易地消灭了东胡,赶跑大月氏,兼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接着出兵燕、代,全部收复了秦朝蒙恬所夺的匈奴故地。此后,又征服了浑庾、屈射、丁零、鬲昆和薪犁,对西汉造成了严重军事威胁。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春,驻守在马邑的韩王信投降匈奴,引导匈奴军队攻下太原,抵达晋阳城下。次年,刘邦亲自率领三十二万大军出击匈奴。当时风雨交加,天寒地冻,十分之二三的汉兵冻坏手脚。刘邦先后十几次派人侦探军情,但冒顿暗藏勇猛善  相似文献   

4.
新疆,在乾隆皇帝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定名为新疆之前,历史上称之为西域。西域,是指我国甘肃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和天山南北等的广大地区而言。 西域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在遥远的唐虞时代就有了往来。公元前二世纪左右,西域分为大小三十六国,为当时匈奴冒顿单于所征服,在当地掠夺人口,索取贡税,并据此向西汉侵犯。汉武帝为了联络住在伊犁一带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从此,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等联系,逐渐密切起来。  相似文献   

5.
匈奴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纪,他们就劳动、生息、繁殖在我国的长城内外,大漠南北。其中一部分进入中亚和东欧等地,大部分在五世纪中叶以后,逐渐融合、同化于祖国的大家庭中。他们的活动对中原地区,乃至中亚,甚至东欧等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研讨匈奴民族的历史,不仅是我国史学界的事,而且成了全世界史学家的课题。本文就匈奴冒顿单于的历史做一点评述,求正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6.
固原,南靠六盘山,东临清水河,是宁夏南部山区的重镇。西(安)兰(州)、平(凉)银(川)两条公路穿插其中,是西去兰州、东往西安、北抵银川、南去汉中的交通枢纽。早在战国时期,匈奴南侵,必经固原;前汉时,匈奴冒顿单于的儿子老上单于,曾带领十四万骑兵从北入萧关,烧了回中宫;北宋年间,夏国主李元昊进攻关中、金兀术侵抗中原,固原也是重要大门之一;十三世纪初,蒙古族各部,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亡夏灭宋,走的是经固原的这条路;明初,朱元璋的部将徐达,也经固原大道去扫除残元势力。所以,固原的地  相似文献   

7.
小月氏考     
大月氏被匈奴所击追而西迁,其中一部分残留在今天的甘肃省西部,寄身于南山羌。 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过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遂都妫水北为王庭。其余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史记》卷123《大宛传》。《汉书》卷96上也有意思相同的文字,唯“本居敦煌、祁连间,至冒顿单于攻破月氏、而老上单于杀月氏,以其头为饮器,月氏乃远过大宛西”云云中对月氏与匈奴的关系作了较详的记载,但是关于饮器之说在《大宛传》的开头也能见到)。  相似文献   

8.
《汉书·匈奴传》所载冒顿向吕后请婚被视为汉匈关系中极为典型之事,而《史记》中却不载此事。前人多认为司马迁出于政治"忌讳"不载此事,东汉时班固不再"忌讳",因而在《汉书》中重新记载此事。这种解释虽有合理之处,但也存在一些疑问。从《汉书》增补内容的疑点以及匈奴对汉朝社会的影响来看,冒顿请婚一事应为谣言。谣言约产生于太初四年之后,为司马迁所未见,故《史记》不载。东汉初年,由于汉匈关系再度紧张,冒顿请婚之事重新被勾起或被创作出来,又为班固所见,从而被载入《汉书》之中。谣言虽然不可信,却反应了时人恐惧匈奴、憎恨匈奴、希望德化匈奴以及不满吕后女主干政等社会情境。  相似文献   

9.
昭君出塞     
《新少年》2020,(9):46-47+41
<正>汉朝时期,与匈奴之间的征战频繁,从汉朝初期的无力反击到汉武帝时期的三次出击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的威胁。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给汉朝和匈奴之间带来了数十年的和平。呼韩邪单于,是第一位到长安朝见的匈奴单于,因迎娶和亲的王昭君而为人所熟知。  相似文献   

10.
中行说是西汉时期投降匈奴的宦官,颇受老上单于和军臣单于的器重.他的民族关系思想主要包括匈奴之强因其风俗,抗礼汉庭、反对民族歧视,以汉之长补匈奴之短等观点,其民族关系思想以反对汉化为主要特征.中行说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既与汉朝对中行说的排挤有关,也与匈奴单于及其部众的支持有关.他的民族关系思想虽然立足于匈奴的现实,但也片面夸大了汉朝文化的作用以及汉与匈奴的对立,对汉匈关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平城之战的爆发与冒顿以前匈奴与中原政权交战的惨败、匈奴活动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平城之战中,冒顿欲获取与中原政权交战的经验,并通过迫使刘邦屈服以达到获取农耕民族"岁奉"的经济目的,此外,平城一带有着直通塞北的交通地理优势,冒顿选择在此围困刘邦,一旦战事失利,即可利用当地之交通便利撤军;平城之战后,匈奴虽获取了一定的利益,但是长时间的和平损害了其尚武的民族特性,以至于在武帝以降的反击战中接连败北。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军臣单于即位年代,一般认为是汉文帝后元三年,也有少数人认为是汉文帝后元五年。经考证,上述二说不确,军臣单于当立于汉文帝后元四年。徐广最早得出了军臣单于立于汉文帝后元三年的结论,其根据不仅相当薄弱,且自相矛盾。从徐广引古本《史记·匈奴列传》可证传本《史记·匈奴列传》"后四岁,老上稽粥单于死,子军臣立为单于"之"岁"字当为"年"字的讹文。"后四年"就是汉文帝后元四年。从《汉书·匈奴传》亦可证军臣单于立于汉文帝后元四年。《翰苑》军臣单于"立四岁"引自《史记》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引自《汉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苏武的气节     
<正>苏武,汉朝杜陵(陕西长安)人,武帝时出使匈奴,护送匈奴使者回国,不料,因为副使张胜参与了推翻单于的阴谋,单于把他们全部扣留了。单于知道苏武是个人才,特地派汉朝降臣卫律设法劝降苏武。但苏武宁死不屈,当场拔刀自刎。卫律阻拦不及,苏武昏死很久才被医官救醒。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从匈奴攻伐乌孙、乌孙昆莫猎骄靡之生年、“及壮”以及率众西迁及西迁时的匈奴单于等几个大的方面详加疏考、正反辨讹,得出了乌孙西迁是在公元前160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王莽即位后,对匈奴采取一系列错误政策。首先是更改匈奴名号,其次是分封匈奴十五位单于。简牍中不仅记载了这两件事情,而且还补充了非常重要的细节。  相似文献   

16.
匈奴挛鞮氏一些成员存在体弱多病现象,甚至未及成年就早逝,至少有10位单于和5位王(太子)死于疾病,其中连续病死在任上的单于有6位。造成匈奴挛鞮氏部分成员体弱多病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近亲繁殖;精神压力超大;自然环境和饮食种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月氏的西迁及其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大月氏族西迁伊犁河流域的经过当匈奴未崛起前,月氏是活动于河西走廊的主要民族,处于举足轻重地位,乌孙、康居、匈奴诸族都曾受其奴役。因而当秦灭六国之时,北方草原还是“东胡强而月氏盛,是以在匈奴头曼单于时,还以太子冒顿质于月氏,而“头曼急击月氏,月氏欲杀冒顿,冒顿盗其善马,骑之亡归。”这次是由于头曼想立所爱阏氏之子少子为王,以废冒顿的阴谋,才借冒顿质于月氏之际而攻击月氏,用以借刀杀人,这次袭击,并没有大败月氏,月氏还未远徙。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有一种时尚观念,叫做打不过就加入。其实,早在刘邦时代,这种观念就已经被实践了。汉朝初肇,匈奴的单于冒顿来犯。刘邦打不过,就说算了,我把女儿嫁给你,咱们和亲吧。冒顿很高兴,就做了刘邦的女婿。可这家伙十分无礼,刘邦死后,他竟然调戏起老岳母吕雉来,他信中说:“你男人死了,我女人也死了,咱俩正好配一对,你给我当老婆,从此匈奴和中国,成为一家。”  相似文献   

19.
对西汉政府与匈奴之间所建立的和亲关系,史学界已作了颇多的研究,然而,莫衷一是。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和亲的若干问题略作探讨,并与某些观点商榷。一、西汉前期和亲的原因与得失从高祖提出和亲政策至武帝拉开反击匈奴战争的序幕时(公元前133年)止,是西汉政府与匈奴和亲的前期。在这一时期,西汉政府首倡和亲,匈奴单于接受和亲。现  相似文献   

20.
单于杂考     
单于乃秦汉时匈奴最高酋长之名号,然而魏晋时期,单于名号不仅不独为单于所有,其内涵与外延皆发生变化,并成为十六国政治制度史重要问题之一,亦是十六国核心问题之一。由于文献记载缺漏甚多,不易见其大端,兹就笔者掌握的材料整理如下,恐未能条贯清楚,故云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