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雀王朝至笈多王朝建立前印度妇女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年)到笈多王朝建立(公元320年)以前,这段历史时期在印度历史上是比较重要的。这时沙门文化逐渐衰落下去,而婆罗门文化则逐渐重新占优势,并日益在印度人的行为处世、伦理观念、价值评判上取得“正统”地位,与此相应,众所周知的印度妇女地位所独有的某些特点也于此时基本形成。可以说,印度父系文化观念的强化是始于此时。此时婆罗门立法家们对妇女所制定的清规戒律明确化、具体化,包括有很多法律内容的两大史诗于这一时期最后成书,各种《往世书》、《法经》、以及婆罗门教最重要的法典《摩奴法论》也编定于这一时期。婆罗门教的这些权威经典对妇女一生的各个时期,妇女的义务和责任,妇女在家庭和婚姻中的地位等各方面,都作了非常明确、具体的规定。如  相似文献   

2.
习罡华 《南亚研究》2007,(1):38-42,64
传统观点认为,《蒙巴顿方案》导致克什米尔问题的产生。本文通过对英国撤离印度时期的土邦政策进行细致考证,认为《蒙巴顿方案》只是一项计划而已,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印度独立法》才是印巴分治的法律基础,但它并没有明确规定印度土邦的归属。笔者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独立之初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行动都缺乏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3.
达摩——印度文化的核心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 ,读了几本有关印度历史文化的书 ,如澳大利亚知名学者 A.L.巴沙姆主编的《印度文化史》、印度著名史学家 D.D.高善必著的《印度古代文化与文明史纲》以及印度学者 C.巴德里纳特著的《达摩——印度和世界的秩序》等。在阅读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达摩”这一观念在印度人心目中的神圣性以及在印度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 ;不了解它 ,恐怕很难深刻地理解印度的民族心理与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举一个例子 :在古代印度人的心目中 ,并没有“宗教”和“世俗”之分 ,他们生下来就继承了父母的精神信仰和生活习俗 ,他们把这种信仰、追求…  相似文献   

4.
王树英同志的《印度文化与民俗》一书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于去年底出版发行,这是作者继《印度各邦历史文化》(1982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捧读之际,不禁感叹:功夫不负有心人。《印度文化与民俗》凡26万余言,12章,涉及到印度的历史、地理、宗教、民族、语言、风俗、文学、艺术、教育等各方面内容,包罗之夥,可称为印度民俗的小百科。提起印度,国人大多都知道有此一国,但若问:印度人信什么宗教?(当然,这个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印度人并非清一色地属于某一宗教的信徒)我们百分之八十的同胞都会毫不含糊地回答:“佛教!”其中包括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答出印度教的人为数不多,至于能同时说出印度教、伊斯兰教、耆那教、锡克教、基督教和佛教等印度流行的几个宗教的人,恐怕就少得可怜了。原因大抵有两个方面:一是印度传来的佛教对中国影响太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围绕印度遗孀的殉葬和再婚问题展开论述,分析了萨蒂的起因以及废除这种习俗的过程,讨论了《印度教遗孀再婚法》的内容及其社会效果,阐明了在印度遗孀法律地位的变革过程中各派别的不同主张。本文认为,殖民时期法律的建构确实为印度社会的变革打开了门扉,但是它与印度人民的生活存在着不小的疏离感。对于印度人民来说,法律与社会生活的融合仍然是有待努力的。  相似文献   

6.
草山 《社会》2002,(10):1
日前 ,乡下一位亲戚来城 ,请我帮他到法律事务所请一个律师 ,解决与村里的承包地纠纷。我问他乡下现在都有法律服务所 ,为什么不就近在乡里请。他说 ,他们要价太高 ,而且还不敢得罪地方上的干部 ,收了钱也不真帮你说话。因此 ,只好到城里来请人了。据悉 ,上述情况在不少地方的农村都普遍存在。虽然经过了“二五”普法 ,但由于不少农民文化水平较低 ,对于《土地法》、《农业法》、《经济合同法》、《水法》、《税法》、《电力法》等一些涉农法律 ,学过以后也不会用 ,涉及土地承包、宅基地、财产纠纷等法律问题时 ,不懂得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  相似文献   

7.
<正>公丕祥,山东蒙阴人,法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院长,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国际法律与社会哲学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等。主要著作有:《马克思的法哲学革命》《中国刑法通史》第一分册(与李光灿先生合著)《马克思法哲学思想述论》《法律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全世界的许多人都认为印度是一个神秘的国度 ,即使是到过印度多次的人也觉得她神秘莫测。其主要原因大抵来自印度的宗教。印度以宗教繁多著称于世 ,众多的宗教共同铸成了印度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宗教自身的神秘性使得多样的印度文化放射出奇异的光芒 ,而在诸多的宗教中又有许多神秘主义派别 ,使得本已奇异的印度文化平添了一道道令人迷幻的色彩。印度的苏非派就是这样一个神秘主义教派。它是伊斯兰教的一支 ,已经在印度流传了上千年。唐孟生博士的博士论文《印度苏非派及其历史作用》最近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部书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伊斯兰…  相似文献   

9.
王鸿博 《南亚研究》2009,(2):151-159
殖民地时期的印度法律是英国法律与印度传统宗教法及地方习惯相冲突和妥协的产物。泰戈尔的短篇小说《原来如此》生动地描绘了这一法律移植过程中,印度教种姓社会内部出现的危机,农民和低等种姓在新土地法的规定下面临的生存压力。通过小说中对两代婆罗门地主形象的描写,泰戈尔运用“不可靠叙述”和颇具象征意义的场景描写,表示了对印度法律改革的忧虑与思索。  相似文献   

10.
《南亚研究》2015,(1):161
一、中文1.专著王宏纬:《尼泊尔——人民和文化》,北京,昆仑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页。2编著林承节编:《殖民主义史:南亚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5页。3.译著[印]阿马蒂亚·森:《惯于争鸣的印度人》(刘建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50页。4.报刊赵干城:《中国对印度战略浅析》,《南亚研究》,2008年第1期,第5页。《中印两国在新德里发表〈联合宣言〉》,载《人民日报》,2006年11月22日。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中文1.专著王宏纬:《尼泊尔——人民和文化》,北京,昆仑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页。2.编著林承节编:《殖民主义史:南亚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5页。3.译著[印]阿马蒂亚·森:《惯于争鸣的印度人》(刘建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50页。4.报刊赵干城:《中国对印度战略浅析》,《南亚研究》,2008年第1期,第5页。  相似文献   

12.
《南亚研究》2012,(1):161
一、中文1.专著王宏纬:《尼泊尔——人民和文化》,北京,昆仑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页。2.编著林承节编:《殖民主义史:南亚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5页。3.译著[印]阿马蒂亚·森:《惯于争鸣的印度人》(刘建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50页。4.报刊赵干城:《中国对印度战略浅析》,《南亚研究》,2008年第1期,第5页。  相似文献   

13.
《南亚研究》2022,(4):F0003-F0003
一、中文1.专著王宏纬:《尼泊尔——人民和文化》,北京,昆仑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页。2.编著林承节编:《殖民主义史:南亚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5页。3.译著[印]阿马蒂亚·森:《惯于争鸣的印度人》(刘建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50页。4.报刊赵干城:《中国对印度战略浅析》,《南亚研究》,2008年第1期,第5页。《中印两国在新德里发表<联合宣言>》,载《人民日报》,2006年11月22日。  相似文献   

14.
《南亚研究》2015,(2):161
一、中文1.专著王宏纬:《尼泊尔——人民和文化》,北京,昆仑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页。2.编著林承节编:《殖民主义史:南亚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5页。3.译著[印]阿马蒂亚·森:《惯于争鸣的印度人》(刘建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50页。4.报刊赵干城:《中国对印度战略浅析》,《南亚研究》,2008年第1期,第5页。《中印两国在新德里发表〈联合宣言)》,载《人民日报》,2006年11月22日。  相似文献   

15.
《南亚研究》2014,(4):F0003-F0003
正一、中文1.专著王宏纬:《尼泊尔——人民和文化》,北京,昆仑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页。2.编著林承节编:《殖民主义史:南亚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5页。3.译著[印]阿马蒂亚·森:《惯于争鸣的印度人》(刘建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50页。4.报刊赵干城:《中国对印度战略浅析》,《南亚研究》,2008年第1期,第5页。《中印两国在新德里发表联合宣言》,载《人民日报》,2006年11月22日。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中文1.专著王宏纬:《尼泊尔——人民和文化》,北京,昆仑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页。2.编著林承节编:《殖民主义史:南亚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5页。3.译著[印]阿马蒂亚·森:《惯于争鸣的印度人》(刘建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50页。4.报刊赵干城:《中国对印度战略浅析》,《南亚研究》,2008年第1期,第5页。《中印两国在新德里发表〈联合宣言〉》,载《人民日报》,2006年11月22日。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禁止残疾与基因信息歧视的法律规定细致人微,实体性、程序性的保护措施颇多,相互配合,无缝对接,对于违法行为也规定了明确的投诉、指控等救济程序。《2008年美国残疾人法修正案》和《2008年禁止基因信息歧视法》是集中体现。《美国禁止残疾与基因信息歧视法解读》一书主要是对上述两部法律和各州反残疾和基因信息歧视立法主要内容的权威解读和阐释。《2008年美国残疾人法修正案》主要内容《美国残疾人法》是美国第一部禁止在雇佣、公共服务、公共设  相似文献   

18.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称印度两大史诗,是支撑印度教文化的一双巨足。《摩诃婆罗多》卷帙浩繁,内容包罗万象,全书号称十万颂,相当于《罗摩衍那》的四倍。本世纪初以来,印度许多著名的梵文学者参加了《摩诃婆罗多》精校本的编订工作。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辛努力,于1966年出齐全书,共十九卷,为《摩诃婆罗多》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据苏联《国外社会科学文摘(文艺学类)》1983年第1期报道,著名印度文艺学家P.马契维教授在他的《印度文学的复兴》一书中论述了印度独立以后的文学发展情况。他指出,印度独立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47年全国仅有20所大学,有文化的居民占20%,而1970年大学的数量增加到72所,有文化的居民增至34%。近几十年来,社会政治和文化复兴(指民族在精神上的振兴)的趋势更为强烈。作者认为,  相似文献   

20.
第十四届国际《罗摩衍那》大会于1997年5月23日至25日在美国南部名城休斯敦举行。会议由美国国际印地语协会、休斯敦印度人联合会和印度世界文学与文化协会联合主办。17个国家的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北京大学教授金鼎汉先生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