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一、关于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北平西南郊卢沟桥附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日本政府借故扩大战争,投入了百万大军,开始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自此之后,中华民族经历了八年的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卫民族生存的可歌可泣的伟大战争。1、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和起因。1937年7月7日深夜,驻丰台日军中国驻屯旅团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于距卢沟桥西北一千米的龙王庙附近进行夜间演习,并借口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内进行搜索,还开枪数响,向我示威。我驻卢沟桥部队37师110旅认为,午夜日军入城搜索,势必惊扰城中居…  相似文献   

2.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企图利用武力征服中国。然而在事变之初,日本政府却宣扬“不扩大”方针,表示希望事变能够以和平的方式得以就地解决,一直到8月底,日本才撕下这层“不扩大”的伪装,公开宣布以武力解决中日争端,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侵略战争一开始,日军统帅部就制订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企图在较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新马闽籍华侨在日军南侵的铁蹄下受尽摧残,他们作为新马各民族的一员英勇反抗日本侵略者,并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援,有些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新马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一、新马闽籍华侨是东南亚地区抗日力量的组织者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夏天,菲律宾侨领李清泉与印尼侨领庄西言联名写信给探嘉庚先生,提议组织全东南亚华侨救亡斗争的最高组织。同年10月10日,“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在新加坡南洋中学成立。南侨总会负责东南亚各…  相似文献   

4.
近代史上,日本侵略者先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第一次是甲午年(1894年)发动侵略朝鲜和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战争;第二次是1931年“9·18”,发动侵犯我国东北三省的战争;第三次是1937年“7·7”,发动进犯我国华北、妄图侵占全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战争。甲午战争以清政府的惨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结束;“9·18”事变,国民党反动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使东三省沦为日寇殖民地;“7·7”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群众,同国民党等抗日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战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波及的地域最广,付出代价最大的战场之一,对打败日本法西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抗日战争开战最早。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撕毁“九国公约”,置世界舆论于不顾,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开始实施其“基本国策”,比德国法西斯侵略波兰,挑起欧洲战争整整早了8年时间。随后,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把侵略触角伸向关内,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1937年7月制造“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目的不仅要变中国为其完全殖民地,而…  相似文献   

6.
美国外交关系档案揭秘:1937年秋冬的“泛南京大屠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7年12月14日,美国驻德大使陶德在给总统罗斯福的密电中披露,日本驻德大使东乡茂德承认,日军在攻占南京之前就已杀死了50万中国平民。1938年1月25日,美国国务院接到驻上海总领事高斯就日军暴行的专题报告。这一报告与"广田电报"中记录的英国记者田伯烈关于日军屠杀30万平民的报道的内容完全吻合。美国外交关系档案中记录的来自加害方和第三方的消息相互印证了同一事实:1937年11月至1938年1月,日军在以占领南京为目标的侵略行动中曾经大肆屠杀中国平民和俘虏。若将第三方档案与其他证据(电报、日记、书)连贯起来就能明晰地看到,日军从侵略中国开始就伴随着一系列的屠杀、奸淫、抢劫等残暴的反人类罪行。不仅"南京大屠杀"真实可信,而且在南京沦陷之前、之后,以及在南京周边地区,日军曾施以大量屠杀中国平民的暴行。也就是说,1937年秋冬,不但存在"南京大屠杀",而且还发生更令人震惊的"泛南京大屠杀"。档案及相关记录揭示并证明,日本的侵略野心和军国主义教育就意味着与犯罪相伴,也注定了日本军人成为罪恶的战争与屠杀机器的必然。"南京大屠杀"并非孤立事件,它既不是日军犯罪的开始,也不是其暴行的结束。  相似文献   

7.
1941年春,日军第一次占领福州.从当时国内外形势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企图等方面分析.其原因除了封锁港口、切断水路交通补给钱之外,还用日本扩大战争的意图有关。在日军南进前,在福州地区进行摸拟登陆实战练兵和建立后方供应基地.这对日本帝国主义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称霸亚洲是至关重要的战略行动。现具体谈谈日军发动“福州作战”.第一次占领福州的三个原因。(-)从日军占领广州前后的形结分析,日军封锁我国东南沿海港口.切断沿海水路交通补给钱.是日军占领福州的一个重要原因。日本帝国主义发动…  相似文献   

8.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火炮击驻扎在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全面发动了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打破了华盛顿会议所确立的远东均势结构,严重危及了美国的在华利益。但是,美国并未采取行动去制止侵略,而是实行了以绥靖日本为主的所谓“中立”政策。卢沟桥事变发生不久,美国就明白无误地表示了自己的“中立”立场。7月12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说:“中日之间的武装冲突,对和平与世界进步事业将是一个沉重打击。”①这种把侵略与被侵略混为一谈、相提并论的提法,实则是为日本开脱罪责。7月1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又发表一项关于国际政策基本…  相似文献   

9.
南京大屠杀时期的南京难民区国际委员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侵华战争,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在此后的“六个星期内”,南京城的恐怖达到了极点。约有“20万以上”的中国被俘军民被屠杀,有“妇女二万人”被强奸,有“三分之一”的城区被烧毁。这时南京城水、电、通讯全无,尸体堆积,房屋变成瓦砾。而被日军杀剩的 20—25万平民得以不死,完全是由于有15位外国中立人士所组织的南京难民区国际委员会进行救援工作的结果。这是中国人民永远应该感谢的。本文本此目的,对南京难民区国际委员会的救援工作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南京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城市,1927年成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首都,市面繁荣,人口激增;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后,1937年12月这里成了日军血腥大屠杀的屠场,此后八年,又是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及其所扶植的汪伪中央政府所在地,是日伪统治的核心地区,因而,研究抗战时期南京的城市人口变迁和市民生活状况,对深入了解日本侵华战争与殖民主义统治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了解中国城乡人民不屈反抗斗争的原动力,了解日本侵华战争与殖民主义统治失败的必然性,具有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1927年开始持续四年之久的全球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各国造成了空前巨大的破坏。日本也遭到沉重打击。1931年工业产量比1927年减少34.5%,重工业有近一半米开工,失业者300万,农产品价格锐减,造成农民大批破产。国内阶级矛盾激化。为了转嫁危机损失,缓和国内矛盾,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占东北三省的战争。1937年秋,经济危机再次冲击资本主义世界,为了摆脱新的经济危机威胁和重新瓜分世界,日本开始发动新的侵华战争。由此可见,日本侵华为经济而起,对华进行经济掠夺就成了日本侵华战争的根本目标和侧重点。占领中国大半国…  相似文献   

12.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并随即实施的大屠杀,不仅杀死了30多万中国军民,而且烧毁了南京三分之一的城市建筑,摧毁了南京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更将自1927年4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定都以来十年建设的成果几乎扫荡殆尽.本文对日军大屠杀以前南京的建设成就与社会风貌进行论述与解读,从而深切感受与深刻认识日军大屠杀对南京近代化进程的严重破坏与阻挠.日本的侵华战争的罪恶影响,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最典型的事例.  相似文献   

13.
总结抗日战争时期武汉对口防御体系的得失成败,是有意义的。(一)无论全面侵略中国,还是南进太平洋地区,日军必须打通大陆交通线。而武汉不仅为华中重镇,位于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而且扼平汉、粤汉两铁路的衔接点,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故中日双方争夺武汉势不可免。为抵御日军的侵略,自1935年春至1938年夏,武汉国防工事分三阶段逐步完善,各阶段构筑情形及所取得的成绩如下:第一阶段(自1935年3月至1937年7月):1935年,由于日本侵略军步步紧逼,华北危机日益加深,严重威胁和动摇了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地位。同时,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  相似文献   

14.
琉案述略     
日本的对华侵略,以1894-1895年和1937-1945年的侵华战争最为猖獗,而1871年开始发生的琉球事件则是日本侵华的开端.对于近代史上琉球事件的来龙去脉,长期以来,学术界各执一辞,莫衷一是.因此,弄清琉案的始终,无论是对历史研究,还是对国际政治问题的探讨,都是十分必要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从甲午战争起的半个世纪中,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是侵略中国的元凶之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五十年的贪婪无餍的侵略,特别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苦难和巨大的伤亡,严重的威胁了中华民族的生存。 日本侵华战争的特点,首先是有着吞并中国的既定国策。  相似文献   

16.
<正>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但归根结蒂是经济的产物。帝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根本目的是为夺取与维护其经济利益,即为寻找、扩大与巩固其商品销售与资本输出市场及原料产地。所以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战争,本质上是经济侵略战,而军事侵略、政治侵略仅是其经济侵略的手段而已。1937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就是想把中国变成它的独占殖民地,吞并中国经济。在战争中日本提出的中日“经济提携”、“经济合作”与建立中日“经济集团”等口号,都是“经济并吞”的别名;后来日本提出的建立包括南洋在内的“大东亚共荣圈”,则想进一步把它的经济侵略魔爪伸向整个东亚地区。  相似文献   

17.
抗战期间日本对广东的文化侵略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对于中国文化的破坏罄竹难书。日军在侵粤期间实行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 ,随心所欲地破坏广东各地的文化教育设施 ,野蛮摧残、劫夺历史文化遗产 ,对广东文化教育事业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 ,对中华民族的文明造成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1987年的“12·13”是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五十周年,为了悼念死者,激励生者,振兴中华,奋发图强,江苏省中国现代史学会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于12月5日,邀请了省、市史学界、新闻界人士近四十人进行了对五十年前日军屠杀我市同胞的遇难遗址的凭吊和座谈活动。五十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在占领平,津,沪后,于1937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入城后,就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的杀、烧、  相似文献   

19.
日军为侵占中国东北编造了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其实为虚假谎言。在日本军部的引导和严密控制下,日本主流媒体为配合关东军对中国东北实施军事占领,刊发了大量支持对华侵略的言论,其中《读卖新闻》的表现最为突出。一方面,该报通过社论的形式,为日军侵占中国东北的野蛮行径辩护,号召日本国民理解和支持日军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另一方面有选择地报道日本军界、政界、金融工商界、社会团体以及日本普通民众支持对华侵略的言行,极力煽动对华战争情绪。《读卖新闻》的相关报道固然有迎合军部及民众参战热情的趋向,亦说明在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军政当局对华宣传战略方针的逐步确立以及由媒体配合的舆论鼓噪,支持对华战争的共识已经逐步渗透到日本社会各个阶层,并为日本军部继续推动战争进程以及实施舆论统制政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读卖新闻》为代表的日本报界逐步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帮凶,在日本对华侵略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考察《读卖新闻》对九一八事件的相关报道,还可以了解这一时期日本舆情与日本侵华战争机器发动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鸦片侵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鸦片侵略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上半叶,伴随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不断扩大,鸦片侵略亦不断加强,成为对华鸦片侵略的最大的祸首,日本帝国主义对华鸦片侵略具有明显的计划性和垄断性,地域广泛,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欠下的又一笔血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