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儒学的全面复兴,使屈骚精神中不合儒学《中庸》的言行受到贬议,从而表现出屈骚精神在宋代的缺失;而宋代朋党之争造成的处穷群体的存在,又使宋人对屈骚精神的政治与社会价值产生认同,从而使屈骚精神得以修复。文化与政治的合力使宋人在对屈骚精神排斥与吸纳的过程中,又对屈骚精神进行了重新建构,使屈骚精神在宋代适应了儒家文化的要求与宋人的审美趣味,从而表现出宋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先觉者、奋斗者的孤独感、危机感,是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作品的基调与主旋律,也正是"屈骚精神"的魅力之所在.如何认识、评价屈骚精神,我认为以下几点是不可少的:一、美政理想;二、特立独行;三、爱国情怀;四、历史影响.总之,把两千年间不绝如缕的屈骚精神、屈骚传统诠释明白,条理出经验和教训,为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提供参照和借鉴,应该是21世纪中国楚辞研究界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3.
苏慧霜 《云梦学刊》2008,29(3):38-44
明代李梦阳出于复古心态反思唐代赋学而提出"唐无赋"之说,实则忽略了有唐一代辞赋的发展.宋本《文苑荚华》的《杂文·骚》类辑录骚体赋四十二篇,又《杂文·问答》亦辑录九首骚体作品.数量虽不是最多,但骚情意绪,愁思郁结,正是唐人对楚辞骚体形式的再创与延续.其中更不乏对屈原的惋惜与追念,如柳宗元作《吊屈原》、刘蜕作《吊屈原辞》均是对屈原其人的直接伤悼与追惜.  相似文献   

4.
陈如碧 《云梦学刊》2007,28(4):45-48
《庄子》和屈骚都以繁多的意象著称,大量的意象形成意象群。总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同:一者不避恶俗,一者尊崇高贵;一者以天然为美,通过“道”连结在一起;一者以修饰为“美”,通过情感联系在一起;一者以主观创造者居多,一者多是楚文化的产物。这些区别是由于各自的出身经历、价值体系和创作心态等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屈原的人格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他耿直无私、正大光明的品质,忠君爱国、矢志不移的情怀,疾恶如仇、苏世独立的气节补充了儒家思想的不足。开创了文人批评现实政治的先例,并使许多遭遇不幸的忠贞之士从屈赋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培养了独立人格。但屈原把人格修养确定为"完美"、"纯粹"是脱离生活实际的。他以高洁的诗人之性过分热衷于参与现实政治活动,使他的悲剧具有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6.
任何作品都是艺术思维的外化形式。因此,对屈骚艺术特质的把握,必须从这一角度入手。屈骚的艺术特质──富有表现力的意象群,对巫术形式的自觉运用,对神话内容的大胆改写,象征系统的创立──正是屈原卓绝千古的艺术思维生成外化的结果。对屈原作品的解读,也不能脱离这一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某些令人深感困惑的理解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7.
《上博简(七)》中的《凡物流形》与《上博简(八)》中的《李颂》、《兰赋》、《有皇将起》、《鶹鷅》五篇文献,整理者将它们归为楚辞类(体)作品。这几篇文献的释文一出版,便引起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且多数研究者认为这几篇文献与屈原作品有着相似性关系。我们认为上博简这五篇文献与屈原作品比较,不论是从艺术表现形式,还是从内容上看,差异性远大于相似性。相似性只表现在《李颂》与屈原《橘颂》的写作形式和表现内容,及《凡物流形》前三章同《天问》的问句形式及内容上。  相似文献   

8.
在汉代,屈原身上最显著的“怨怼”、“忠贞”这两种精神被发现,之后,又以文章英杰、辞赋宗祖的身份确立了其在中国文坛上的崇高地位。从宋到清,屈原由“怨怼”所生发出来的反抗精神被清洗干净,而变成了千古忠君第一人,从而完成了封建时代对原原的塑造。现当代,屈原形象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又否定、再肯定的过程,最终以爱国主义诗人的形象被当代文化所接纳。  相似文献   

9.
何方形 《云梦学刊》2007,28(2):48-51
中国山水诗的历史蕴涵深刻而丰厚。在人和自然的审美关系领域中,人们注重诗情的提炼与铸造,赋予客观山水以丰富的生命情调和审美品格,透露出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寄托着诗人拯济苍生的人生理想和实现自我的进取精神,也表达出壮志难酬的幽愤与感伤。这一充盈的诗性意趣与人生境界,与屈骚精神的习得与弘扬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表现出一种极强的历史传承性。诗人们在进行山水诗创作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熔铸屈骚精神及自身的生活感受,力求创变,从而形成影响深远的中国传统诗歌美学风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作者研究屈骚情思、艺术方式、风格发展的系列论文之二。是《论屈原早期创作特色》的续篇。对屈原中期创作做了全方位动态考察。汉北“三年”之放是屈原创作高峰。此期屈原传世作品最多、质量最高、最能体现诗人艺术个性。本期创作分四个发展步骤:(一)《九歌》。其写作目的有三个不同层次,产生三种不同效应,是民俗本源、国事寄托、身世感喟隐显有别的立体化主题。较诗人以往作品更多地体现了个性特征。(二)《思美人》、《抽思》。屈原“恋君情结”滥觞于《九歌》,发展于《思美人》、《抽思》。这两篇愈趋成熟地体现了屈骚个性特征。“香草美人”象征体系、两段一“乱”结构、沉郁缠绵风格都基本定型。(三)《离骚》。它最能体现屈骚个性特征。忧愤深广的情思,直陈其事、香草美人象征体系、神话故事化系统虚实相生的三维构思和表现手法,回环往复“三致志”抒情方式,沉郁顿挫、风逸缠绵、刚柔相济风格等等,都达到了屈骚艺术成就的极致。(四)《天问》。它是哲理抒情诗。情韵淡化、思理深化,显示出屈骚艺术风格变化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高献红 《兰州学刊》2007,(11):189-191
宋人诗话中不乏对楚骚的评论,其在屈原精神、楚骚文体特征以及推尊楚骚诸方面的一得之见,显示了宋人对于楚骚多角度、多侧面的理解与接受,有助于全面了解宋人的楚骚观.  相似文献   

12.
刁生虎 《理论界》2006,(8):170-171
依经立义与主体证悟是汉代屈骚阐释的两种基本价值取向和解读方法。其共同证明了汉代屈骚阐释与其说是属于文学解读的范畴还不如说是属于政治解读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临川八股文,始于两宋,盛于明清。由北宋王安石首倡,并鼎力推行的一项重大改革,实为中国封建社会“经世致用”的官方主流文化,对近千年来我国的教育和科举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临川八股文所倡导的“代圣贤立言”,强调立论的思想性和道德性原则;所倡导的“经世致用”,强调学习考试的实用性原则等对当今的高考与公务员考试仍不乏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孟修祥 《云梦学刊》2001,22(2):9-12,16
陈子昂与屈原有相同的文化思想品格,但缺少屈原的怀疑精神;接受"发愤抒情"的文学传统,却没有屈骚"忿怼之极"的强烈之情;托香草美人以抒情言志,本于诗人悲剧命运的相似性,人格心理的认同感.故陈子昂对屈骚既有接受,也有变异.  相似文献   

15.
汉代拟骚诗是对屈骚的传述之作,再现和揭示了屈骚部分思想主题及艺术蕴涵,然受时代思潮、个人经历、思想情感的影响,发生了表现重心与格调的衍变.拟骚诗对屈骚的解读与楚辞评论共同深化了汉代楚辞接受.  相似文献   

16.
身为三楚才子,亡国孤臣,船山的人生幽愤与屈原可谓千古同调。在船山的诗歌中,代表其最高成就的咏物诗受屈骚影响尤为深广。本文从创作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三方面出发,分析二者所蕴含的共同的文学品质,发掘在共同文化哺育下两位末世才人人格与追求上的暗合与默契,揭示传统民族精神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在新的时代所绽放的异样光彩。  相似文献   

17.
《东岳论丛》2021,(1):45-64
私有财产制的意义在于维护个人尊严,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汉代是中国古代对私有财产权最为重视的时代,由于受先秦法家思想的影响,汉代形成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观念。汉代对国家财政权和帝室财政权的公私之分,允许子孙别籍异财,扩大了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汉代继承了先秦法家重典惩治盗贼的传统,对各类侵犯私有财产的犯罪予以打击;在民事法律方面,制定了买卖、借贷、家庭财产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范,以保障私人的财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18.
19.
屈原学专用名词术语汇释(骚、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平楚 《云梦学刊》2002,23(2):14-15
三、骚:《离骚》、骚体诗、骚体赋、《离骚经》。四、九:《九歌》、《九章》、《九辩》。  相似文献   

20.
屈原生年辨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文 《云梦学刊》2009,30(4):50-55,62
《离骚》首段自叙是我们推断屈原生年的重要根据。“摄提”应是指岁星,“孟陬”指孟春陬月,日在营室陬訾,为夏历正月。通过对有关问题的辨析,屈原当是生于公元前351年夏历正月初四(或初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