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扎西拉姆 《生存》2020,(11):0192-0192
藏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藏语是中国境内多数藏族自治区藏民的主要交流语言。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由多种地方性方言和自治区方言以及民族需要共同组成,五十六种语言组成了我国丰富多样的语言体系。随着新课改的推动,教育部对各类语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少数民族的教育机制也有了新的定义,藏语作为局部地区的交流语言对推动社会发展、民族团结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加强藏语文化教育、规范教学体系是目前少数民族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语音各异。不仅各省之间语言不同,即使是一省之内,各地区的语音也有差异,严重阻障了各地人们间的来往和交流。所以建国以后,中央大力倡导普通话,各地从小学起就教授普通话,可以说凡受过初等教育的  相似文献   

3.
路宪民 《社科纵横》2005,20(5):162-163
交流不是依靠单一的语言渠道进行的,体语、时间、空间等非语言要素在交流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存在着语言、文化差异的跨民族交往中,体语、时间、空间不仅扮演着构成性的角色,而且还发挥着重要的功用。本文对跨文化的民族交往中一些重要的非语言因素———形体语言、交往空间和时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马碧红 《社科纵横》2010,25(9):85-86
朗读是一种重要的有声语言活动,科学有效地运用普通话朗读,是学好普通话、提高普通话综合应用水平的重要途径。普通话朗读具有再创造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基于这些特性,朗读者需要在朗读前做一些准备工作,在朗读中合理切分语句系统节奏,同时对自己的语音进行一些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5.
地区越开放,与外界交流越多,则普通话越流行。如上海的公共交通、商业服务等行业,大都推广了普通话;宁波地区的一般居民,原来连普通话也听不懂,而现在也流行起普通话来了:闽南地区自从开放以来,会说普通话的人剧增了很多。而广东则是个例外。广东地区的开放,不但没有使更多的广东人去学普通话,有趣的是正相反,许多不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样本调查,发现北京话在城区本地青年人中使用范围广,语言地位高,作为强势方言和权威语言普通话并存。影响本地青年人语言使用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的社会网络、北京市的普通话教学和普及模式。北京话和普通话有可能最终形成两种功能变体,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达哇 《生存》2020,(8):0101-0101
小学数学语言是一门特定的语言,她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语言,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性的交流工具。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小学数学学习水平的高低。数学教学中加强小学数学语言的教学,是现代数学教学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燕 《学术交流》2007,(8):139-140
民族的重要标志是语言,每个民族都在自身漫长的成长期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种群DNA,也在自己的语言里预置了民族文化基因.萨丕尔在其著名的《语言论》里精辟地指出:"语言不只是思想交流的系统而已.它是一件看不见的外衣,披挂在我们的精神上,预先决定了精神的一切符号表达的形式."[1]198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丰富的民俗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明醒 《社科纵横》2006,21(8):130-131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是在民俗活动中产生,在民俗活动中发展的。中国古典哲学是民间美术造型的理论基础,民间美术造型通过民俗活动传承哲学思想。民间造型艺术传承具有家族的、民族的、宗教的、地域的特征,民俗活动是主要的传承方式。民族、地域、古今、中外差异形成了我国造型艺术审美的丰富性和艺术风格多样性,同时讨论了中外交流和传统保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何孟良  张立 《社科纵横》2012,(7):175-176
翻译局限一直是困扰译界的一大难题。语言结构的独特性、音韵、双关等在其他语言的不可复制性、言语意义的开放性等因素都是造成翻译局限的原因;不同文化所具备的独特要素或是个性特点构成了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进行交流的障碍;再则,原文作者和译者在语言的个人运用风格上也不尽一致,故译文难以全面把握原作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神韵。本文试图从语言差异、民族文化特色和作家与译者的创作风格等方面探究翻译局限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张义素 《日本学刊》2002,(6):151-152
为了纪念中日复交正常化 3 0周年 ,中国各地的日本研究机构及高校纷纷举行纪念会、报告会和学术研讨会 ,回顾和总结3 0年来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展望两国关系的未来 ,以推进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以下是一组会议消息。2 0 0 2年 8月 9日 ,大连民族学院国际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和外国语言文化系在大连主持召开了“日本语言与跨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和国内高校的专家、学者 3 0余人出席了会议。“日本语言与跨文化交流”研究作为日语研究的新的亮点 ,在国内属于开创性的跨学科研究领域。通过此次会议 ,必将推动我国日…  相似文献   

12.
郭冰洁 《生存》2020,(14):0163-0163,0161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具有普及性最广的特点。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吸收了西方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民族和个人发展的精神源动力。高校在积极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同时,要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本文结合高职英语专业写作课的教学案例,对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金奕 《学术交流》2007,(5):152-154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形式,语言及其使用日益成为教育者研究的对象。信息时代汉语方言对人们思想感情、人际交往效率、经济成本和行政成本等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具体解决措施是:从横向的角度来做,确定方言和普通话共存的总体思路,创造使用汉民族共同语的环境,建立有效机制,促进全国各行各业使用普通话。从纵向的角度来做,设置情感目标,让方言区民众从情感上逐步接受和习惯使用普通话。  相似文献   

14.
正人们熟悉的康熙皇帝,完全是一个高大威猛的帝王形象,却根本想不到,真实的康熙讲话很可能同赵本山一样,是一个操东北口音的皇帝,估计会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中国方言众多,如果用方言交流,跟"鸡同鸭讲"差不多。以前国家又没有推广普通话,怎么办?不急。以前虽然没有普通话,却有全国通用的官话。政府官员一般都讲官话。只是古代通讯交通均不发达,也没有广播电视,人们很少有学习通用语言的渠道,因此,各地方言的存在异常顽固,口音也非常浓重。所谓的"十里不同  相似文献   

15.
程燕  周娜 《探求》2023,(4):67-77
文章基于粤北世居瑶族居民语言生态的问卷调查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少数民族受教育水平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受教育水平对少数民族居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一方面,受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少数民族居民更好地外出学习深造或务工,进而导致其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另一方面,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少数民族居民,其对普通话的认同度更高,从而有利于增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文章揭示了受教育水平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的正向影响,这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居民受教育程度以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助推少数民族地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在提高,也意识到发展孩子的语言很重要,但毕竟处于方言区--环境的限制、家长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制约了孩子规范语言(普通话)的习得.显然,能清楚地表达、"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的教育就更多地落在了教师的肩上.  相似文献   

17.
李速立 《唐都学刊》2000,16(2):122-124
身势语是人类社会文化交流和发展的产物 ,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一种非言语手段 ,它同语言一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使用语言 ,也有自己的身势语 ,体态语在帮助交流的同时也因存在着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而影响交流。有时 ,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人使用相同或相近的身势语 ,却表达着不同的语意。本文以身势语为题材 ,对其中的文化差异现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地名透视汉族人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心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邓慧蓉 《学术交流》2003,(12):138-141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存在形式,文化内容的特点常常在语言中得到反映。地名属于语言词汇中的专有名词,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的认识成果,积淀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探讨地名和文化的关系是文化语言学的一项研究内容。从地名和思维方式、社会心理的关系来看,中国地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张巍 《唐都学刊》2007,23(3):117-120
方言中也有不少双音词和共同语双音词的词素逆序,方言中的同素逆序词大多数传承了古汉语同素逆序词中的一序(BA),而普通话说另一序(AB),或者古汉语两序均保留在方言中,普通话用其中一序;有少数是方言颠倒普通话的说法。由于语言习惯、方言体系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别,南北各方言对同素逆序词选择和保留的标准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杨芬霞 《唐都学刊》2005,21(3):31-35
梅花和樱花是深受日本诗人青睐的名花。在日本汉诗中,同样来自中国,外形有几分相似的梅花和樱花具有截然不同的审美意象和美学意蕴,却共同形成了日本咏花汉诗闲雅、淳朴、幽寂、感伤的诗歌风格。这与梅花和樱花所具有的独特品性、日本民族文化的积淀、中日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国古诗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