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于廑先生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在此期间,先生的音容笑貌和大师风采,常常在我的脑际浮现,我不止一次地在梦里和先生相见,谈工作,议时事,叙家常,其情其境和先生健在时一样,真真切切。在吴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我谨以此文表示对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永不忘却的纪念。  相似文献   

2.
我的母亲     
胡适 《社区》2004,(4):61-62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诌诌地。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麇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麇先生了。既有“先生”之  相似文献   

3.
一、法学领域的百岁老人 2008年,是我的恩师芮沐教授100岁华诞,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惯,去年北大法学院给先生庆祝期颐大寿。作为先生的学生,先生对我的教诲和关怀,使我终身受益。师恩如海,我衷心祝愿先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国世界史学大师吴于廑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由于两部《世界史》编纂工作的关系,我曾与先生相处多年。先生的大师风范,始终活在我们的心里。先生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永远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我终生难忘与先生紧密相处的日日月月。我虽没有那么幸运,投身于先生门下,但几十年来一直视先生为自己的恩师。先生的指导和教诲,受益匪浅,惠及终生。先生之德,高山仰止;先生之教,化雨春风。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一直怀念着他早年的老师藤野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回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生活时写道:“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虽然由于他的学生鲁迅于一九二六年八月底在厦门写的散文《藤野先生》而驰名于世界了,然而鲁迅先生直到一九三六年秋逝世为止,似乎还不知道藤野先生为时  相似文献   

6.
今年10月,四川大学将举行纪念活动,庆祝历史系教授缪钺(彦威)先生九十寿辰暨从教七十年。学报约我写一篇文章论述先生的治学道路与学术特色。缪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史家,他的学问广博精深,以我浅薄的学识,本不足以深知先生学术的精要,但作为先生的弟子与助手,我又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在这里,我想先简略介绍先生的治学历  相似文献   

7.
我必須先声明我很感兴趣。卡尔先生在本书的几篇广播稿里,提到我的次数荣幸地仅次于黑格尔和马克思(虽然对我不象对这两人那么贊許)。我已在別处试图答辯卡尔先生的責难;現在暫不談我们关于决定論和历史上道德判断的意見分歧,我只限于卡尔先生在这部明白、鋒利,写得很好的书里,以严厉而热情的态度来討論的那些論題。看見卡尔先生扔掉自己喜欢的,他的有权威的历史的束縛,而大胆地找上真的或假想的敌人,令人感到輕松愉快。卡尔先生在这里并不自以为沒有偏  相似文献   

8.
王易风先生离开我们已一年有余了,但他的音容和教导,常常在我脑海中萦回,正应了古诗所说:心中藏之,何日忘之!”我与王易风先生相识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1972年,我走出大学校门,到刚刚组建的吕梁地区文教办公室工作。其时,王易风先生在临县革命委员会任政工组副组长,分管文化工作,因而,我就和他有了接触和认识的机会。1975年,王易风先生调到吕梁地区文化局任局长,成了我的顶头上司。粉碎“四人帮”后,他安排我到吕梁地区群众艺术馆任主持工作的副馆长。1979年,王易风先生调任吕梁地区文联主席。当时,文化局、群众艺术馆、文联,都在新盖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今年农历端阳节,正值杜重远先生英勇就义三十八周年。我,作为辛勤哺育了我的敬爱的杜重远先生的学生,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亲自耳闻目睹了杜重远先生惨遭敌人杀害的经过,更是无时不在怀念他! 读辽宁《社会科学辑刊》一九八○年第五期高崇民先生的遗作《杜重远先生事略》,往事奔涌,齐聚心头,把我带回到四十年前的岁月中去。高崇民先生对杜重远先生的生平经历叙述得颇为详尽,由于他未曾来过新疆,未曾亲睹杜重远先生在新疆的活动和遭遇。所以,在这方面的叙述似欠具体。为此,我不揣冒昧,就记忆所及,将杜重远先生在新疆  相似文献   

10.
义行天下     
宦洪云 《金陵瞭望》2006,(11):55-55
浦口区求雨山上落成不久的胡小石纪念馆举行隆重的开馆仪式,我有幸躬逢其盛。在一代宗师胡小石先生的铜像前,我同小石师的两代门生、九五高龄的徐复先生和年逾古稀的常国武先生(他俩也都是我的大学老师)合影留念。坐着轮椅上山的徐老,掰着手指告诉我:“我是他(胡小石)75年前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正2007年2月,李春祥先生哲嗣李兵打来电话,告知在家中寻得先生《二百年红学(简)史》手稿,河南大学主要领导建议整理出版,师母嘱托我参与书稿的整理、校对。听闻此讯,我很激动,当即允诺;并告诉李兵我还存有一份先生此稿的写作大纲目录手稿,只因多次搬家,书籍繁乱,尚待寻找。2008年夏天,我开始参与书稿的校对整理,与先生家人一起根据手稿的写作大纲提示,完善和调整先生手稿的阙疑文字,解决其中大量未标明出处  相似文献   

12.
一九九二年七月十一日,我在京参加了文化部批准举办的国际中国画展暨大赛的颁奖仪式后,拜访了王朝闻先生,并以自己的一批中国画作品求教王朝闻先生。在近一小时的亲切、无拘束的谈话中,王朝闻先生就我的作品从美学角度作了热情的评论和勉励,从美术、曲艺及其他艺术的共同规律上给了我点拨。在聆听他的教诲,被他那精彩的美学理论所折服的同时,也被他那双充满深切期望的眼神、为道破艺术真谛而不厌其烦、娓娓阐述时那关切的微笑所深深感动。王朝闻先生为我的艺术探索点亮了一盏明灯,为我的艺术前程指明了攀登的台阶。现摘录部分王朝闻先生的谈话内容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1950年秋,我从广州岭南大学政治历史学系转学到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后来留校任教,到今天,在清华已经55年了。今年是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80周年纪念。国学研究院与历史系有渊源关系,饮水思源,我这个老学生对养育自己多年的学术“母体”应有所忆念与反思。我最先想到的是陈寅恪先生。先生是国学研究院的四位(或五位,加李济)导师之一,我有幸在岭南大学受教于先生,转学到清华后,又受教于先生的学生(或“私淑弟子”)邵循正、周一良、丁则良等几位教授。我先做先生的“入室弟子”,再做“再传弟子”。今天的回忆就从先生与岭南说起。1949年春,陈寅恪…  相似文献   

14.
余滔先生于我,可谓亦师亦兄亦友。作为其学生,先生曾教我学问;作为其部下,先生曾教我做事;作为其挚友,先生常教我做人。这么多年,先生非但不以师道尊严居高临下,常常以兄弟情分待我,允我追随左右。与他在一起,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真是受益良多。十五年前,他因为决然辞去让人艳羡的教育局长职务,而成为我生活的城市街头巷议的焦点。在我心里,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当年他的辞职,正是因为他的理想与现实发生激烈的碰撞,而选择了激流勇退,谢绝了领导同仁的再三挽留。老子云:"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相似文献   

15.
安吉先生驾鹤西去转眼四载了。几年来,先生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让我不禁提起并不轻松的笔,追忆与安吉先生在一起的难忘岁月。  相似文献   

16.
院长先生、副院长先生、系主任先生、同事们、同学们:能够受聘为著名的上海机械学院的名誉教授,这对我来说真是莫大的荣幸。我为这次能  相似文献   

17.
致夏中义     
中义:台端的两文,我在2012年11月接到后,当即拜读了其中的一篇:你论述元化先生与我反思五四的那一篇。此文很有分量、很有内容,文笔也很生动,可喜、可贺。你把元化先生第三次反思的历史脉络及其发展的过程解释得很细致、很好。看了你的大作以后,我才知道元化先生是在研究杜亚泉的过程中,开始理解我的分析,并受其影响。此外,你的分析特别指出:元化先生的思想,由于其背景与发展的实际脉络,与我的思想的背景与发展的实际脉络相当不同(虽然有许多  相似文献   

18.
《淮海文汇》2013,(4):39-40
<正>洛阳、徐州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同是中国考古重地。能有机会在洛阳或徐州从事考古工作是幸运的。王恺先生把一生奉献给洛阳、徐州两地考古事业,更是幸运的。我认识王恺先生为时较晚。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只知道他是洛阳考古人员,从未谋面。大约是在90年代的某一个学术会议上,我与王恺先生初次见面,知道他在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工作,热心于徐州汉墓的  相似文献   

19.
与张文质先生的相识,缘于凌宗伟校长邀请先生到二甲中学布道。先生共来过三次,因此我获得了与先生三次接触的机会。先生第一次来时,我为先生与市名师沙龙的讲座和对话摄像,以及整理对话文字;先生第二次来时,我主持了先生与班主任的“我是如何激励学生的”对话论坛,并向先生提问;先生第三次来时,  相似文献   

20.
李光伟 《中华魂》2014,(17):53-55
李义海先生(1932-2013)足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2008年9月,我考入中旧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忝列先生博士弟子门墙;2013年6月,博士毕业,足先生招收的统招统分博十生中学习年限最长的一位。在先生仙逝一周年之际,谨将先生对我唯物史观的指导经过诉诸笔端,略表对先生的怀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