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古代书院的讲学、质疑、辩难学风,使书院成为创新时代学术思潮、引领学术进步的场所。宋代程朱理学、明代心学、清代朴学,都是在书院实践中得以形成发展。书院一代代学人的学术传承与传播,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立于官方学术的私学传统。对古代的书院教育进行一些梳理,以期为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及影响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两宋时期书院兴盛一时,极大促进了学术的繁荣。这一时期理学的勃兴是和其学派利用书院讲学传道、传播其思想分不开的。书院与理学传播的结合,一方面为书院发展提供了人文基础和思想文化土壤,为书院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自由的活力,另一方面极大拓展了理学的发展空间,扩大了其在学术、社会领域的影响力,为理学上升为宋以降思想界之主流、成为官方统治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朝鲜16世纪开始的士林书院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政治打压,士林系书院观发生了由原先的讲学转到研究学问再到重视祭祀的变化。到18世纪,书院的讲学功能逐渐丧失,而祭享成为其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沉寂近百年之后,明代书院重兴,面向平民成为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城镇官府书院向平民百姓开放,乡村书院大量出现,山林布衣、乡村长者、普通百姓、佛教僧侣都可以进院听讲,甚至登堂讲说。这是宋元时期罕见的现象。书院讲学以化民成俗为主要目的,讲求日用百姓之学,服务于乡村民众的文化建设,出现了儒学诠释的平民化倾向。书院讲学的平民化,促进了文化学术的下移,也使教育与学术发展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白鹿洞书院     
彭代国 《社区》2012,(20):30-31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山谷中。此处原为唐朝人李渤、李涉兄弟的隐居处,李渤曾养一白鹿自随。人称白鹿先生。以后李渤为江州刺史,在隐居旧址创建台榭,号为白鹿洞。至南唐时这里建为“庐山国学”.北宋初扩为书院。与嵩阳、石鼓、岳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1179年,朱熹为南康知军时.曾在此主持教务和讲学,并奏请赐额及御书,书院于是声名大振。以后,陆象山、王阳明等人都曾在此讲学。  相似文献   

6.
朱熹是我国南宋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在闽北创设了云谷、紫阳、考亭这三所很有影响的书院,进行了一系列成绩卓著的讲学、研究、育人活动,推动了闽北地区书院的建设和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赵复和太极书院对元代理学发展的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复是元代初期重要的理学家和理学传播者,他以燕京太极书院为阵地,从事讲学、著述活动,改变了北方沉闷的学术气氛,促进了理学和书院在北方的广泛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范仲淹在创通经义、革新政令与书院讲学三个方面,奠定了宋学的学术精神。特别是他推动的庆历兴学与书院教育,使他成为宋学的开创者、奠基人。范仲淹对书院教育的推动,主要表现在他与睢阳书院的学缘关系及在睢阳书院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9.
清初,以孙奇逢、耿介、冉觐祖、窦克勤、张沐、李来章、汤斌等为代表的学者群体,在百泉、嵩阳、朱阳、南阳、游梁等河南书院讲学授徒,以重振洛学而相鼓吹,从而掀起了一场文化复兴运动。这次运动以书院为中心,众学者的学术取向一致,讲学互动频繁,注重经世而又与官方联系紧密,多角度地展现了地方书院与理学学派之间的高度融合,这在书院史、学术史上都值得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要回顾了浙江古代书院的发展过程 ,比较、分析了浙江古代书院在聚徒讲学、祭祀先贤、刻书藏书、考课督士、营造学术氛围、形成学术流派等方面所具有的特色。认为古代书院在办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刻苦自励、孜孜以求、注重创发、倡导求实的治学精神 ,坚守所学而又兼取众家之长 ,扎实掌握基本文献而又勤于积累有关资料的治学态度 ,值得今天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八十三年来的中国书院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书院研究历来倍受世人关注,1923-2005年83年间,发表有关书院的论文至少有1709篇,出版著作70余部。80余年书院研究史可分初起而兴(1923-1949)、附而不绝(1950-1979)、勃然兴盛(1980-1993、新世纪的新动向(2000-2005)四个阶段,讨论各阶段研究的时代特色、热点问题、研究动向,介绍主要成果,以期促进书院研究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韩两国书院的发展历史与文化功能有很大的差异,受其影响,两国书院志的编写体例也不一样。韩国书院志的编纂始于16世纪中期的《竹溪志》的编纂。《竹溪志》的体例是以与书院有关的记录为中心的。而17世纪的《西岳志》和《庐江志》逐渐趋向于以人物为中心。18、19世纪的书院志则主要收录了许多为祭享人物辩护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在宋元明清的书院发展史上,各个县城的书院发展呈现出县域特色。在湖南书院发展史上茶陵县的书院处于领先地位,其发展特点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合并后的高校图书馆文化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与科研单位图书馆合并中文化会产生冲突 ,对图书馆文化必须整合 ,整合的目的并不只是减少文化冲突和矛盾 ,而是取得 1 +1 >2的效果。整合最重要的因素是人 ,必须对物质、精神、制度三个层面同时整合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雷阳书院兴建于明崇祯九年即公元1636年,它填补了当时雷州地区书院教育的空白,是振刷文风、挽救雷州地区文教颓势的一次尝试。雷阳书院"名始于元"的说法是对古籍文献的误读。  相似文献   

16.
伊犁速成武备学堂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犁速成武备学堂始建于1907年,设于惠远城。1910年停办,改设伊犁陆军小学堂。伊犁速成武备学堂生源主要是八旗子弟,毕业生中的一些锡伯族学员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学堂引入西方的军事教育方法.推动了新疆军事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7.
朝鲜王朝的庙学与书院仿效中国宋明制度,设立庙祠,奉祀先圣、先贤、先儒,使得成圣教育的理想得以具象化,进而也使教育园地神圣化,这是东亚教育圈的共性,不见于西方各国。但20世纪以来,我们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学,而忽视庙祠,这种现象亟待矫正。  相似文献   

18.
明代的文人集结,在晚明以前是中国传统的文人雅集和创作学术活动。但在万历后期,文人集结的学术活动悄悄发生了变化,从同人堂到首善书院的学术演变是最典型的代表。同人堂的讲学只是一个开端,东林书院讲学的实际影响,已经超出了书院的本质,将文人集结的学术研究与社会形势联系起来。从同人堂到首善书院的建立和讲学,则具有了明显的社会功利性,是有意识的学术政治化,既为明王朝的延续发展培养应用人才,也为政治斗争构建思想基础,是复社政党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19.
论学术求真     
学术求真从方法上说,要克服原始思维方式,注重理性思维.从思想上说,要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服从真理,决不盲从.从学风上说,要力戒学术浮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