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抗战与文艺     
文艺是反映现实的,抗战是全中华民族争生存的一件大事。因之,在这个时期产生的文艺,无疑是反映抗战的。自从前年“八一三”抗战发动以来,中国文坛上产生好多抗战作品,无论是小说,诗歌,戏剧,报告文学,战地通讯……大部分是描写前线将士怎样英勇杀敌,民众怎样精诚团结。这种现象,当然是好的,可是人人都写抗战的光明一面,写来写去变成公式化的东西就不大好了。前线将士是应当描写的,但后方民众生活状态,也都与抗战有连带关系。我们能够把握住后方的现实去描写,那末写出来的东西也是抗战的,抗战文艺不一定只限于写前线情形。因为文艺有教育民众、组织民众的作用。抗战过程中,我们的优点当然要尽量的发扬,而缺点也应该反映出来,使人们从优点方面得到鼓励,缺点方面知道改良,这才算尽了教育民众的作用。也就是光明一面我们要描写,黑暗一面也同样要描写。这样的文艺,才是深入的、真实的文艺,不是表层的虚伪的文艺。  相似文献   

2.
张恨水旅居重庆时期,写了大量以重庆知识分子为主要内容的小说,详尽地描写了知识分子的衣食住行和精神追求等,再现了抗战时期重庆知识阶层的日常生活的艰难。而张恨水这一写作倾向的改变,既与抗战期间重庆的现实环境有关,也与他的自身经历有关,而且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在抗战期间向普通人日常生活靠拢这一普遍而重要的转向。  相似文献   

3.
老舍将抗战看作是其新诗创作千载难遇的机会,共赴国难、以血涤辱,成为老舍抗日新诗创作的基点.老舍的抗战新诗描绘遭到日寇蹂躏的国土,描绘民众奔赴前线、抗日战士在前线英勇杀敌的情景,还揭露讽刺了消极抗战借机发财的现象.长诗《剑北篇》成为抗战历史的鲜明生动的记录和写照.老舍的抗战新诗呈现出彰正义、明真理、抒至情的倾向,采取通俗化多样性的形式,呈现出要将新诗写得“俗”的追求.老舍的抗战新诗也存在着缺乏诗歌意境、缺少诗意的缺憾.  相似文献   

4.
李蓉 《重庆社会科学》2005,(11):13-14,21
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举起抗战大旗,提出一系列指导中国抗战走向胜利的正确理论、主张,为抗日军民长期艰苦的抗战实践指明了方向。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旗帜。  相似文献   

5.
舒醒 《江西社会科学》2008,2(3):144-149
江西抗战文化是中国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有力地推动了伟大抗战精神的形成,极大地打击了日寇和支援了全国抗战,为江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全国抗战中发挥独特作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孩子的讲演》是萧红创作中较为殊异的一篇小说。借助于对小说主人公情态和心理的分析 ,可以  发现作家自我的身影 ,这对于把握萧红的创作个性 ,进而透视其创作过程以及在整个左翼与抗战文坛的地位与心态颇有价值。同时 ,这一分析也留下了左冀与抗战文坛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7.
张德恒 《东岳论丛》2019,40(8):113-120
作为新文学巨匠的朱自清先生,其旧体诗词创作亦达到相当水准。抗战之前,因执教上庠之故,朱自清在旧体诗词方面进行了极其刻苦的学习、磨练。抗战期间,朱氏羁旅西南,家国遗恨,生计艰辛,回旋脑际,无时或已,内心的无限忧愁幽思,朱氏皆藉旧体诗歌托呈而出,故朱氏此一时段的旧体诗达到其个人创作之高峰,尤其是与萧公权赠答、酬唱之作,警句频出,奇思纷沓,堪称朱氏旧体诗词创作之翘楚。抗战胜利后,朱自清依旧坚持旧体诗创作,但闲适之作增多,其间思想性最强者是其述写内战的篇章。对朱自清旧体诗词进行深入探论,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朱氏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敦煌写本中有许多词语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风土人情,集中反映了古代敦煌人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状态."白血"、"乳堂"、"怀担"、"抬举"等在敦煌写本中是与母亲息息相关的一组词,透过这些语词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敦煌民间母亲抚养孩子的艰辛.  相似文献   

9.
萧红抗日文学作品与主流文学风格的疏离使她成为一位争议颇多的作家。她的短篇小说《孩子的讲演》可以看作是她对创作时的时代环境和自身心境的展现,以及对创作抗战文学的独特思考。在公式化、概念化的抗战文学主流中,坚持适合自身特点的创作方式的主要原因在于作家所受到的文学影响和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10.
孩子剧团是抗战时期一支由少年儿童组成的以文艺为斗争武器的宣传队伍,因表现卓越受到郭沫若的关心.郭沫若与上海、武汉、重庆时期的孩子剧团联系紧密,他不仅为孩子剧团推荐了稳妥的落脚点,还给其编辑的书籍《孩子剧团从上海到武汉》《抗战儿童》题写书名,帮助剧团补习文化知识,提升文艺演出水平.他全方位的帮助为孩子剧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郭沫若号召大人们向孩子学习,还多次撰写文章赞扬孩子剧团.他在《洪波曲》中以《孩子剧团》为题记录孩子剧团的事迹.郭沫若的关心帮助推动了剧团的发展,还对抗战大后方其他少年儿童团体的壮大起到了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许多孩子要上各种各样的特长班,有些周末连一天也休息不成,常常是周六到东城上奥数,周日又要赶到西城去学钢琴,平时放学后还有绘画班、表演班等等。父母想让孩子成为“十项全能”,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效果怎么样呢?看了下面这篇文章,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张丹 《快乐青春》2011,(4):66-66
18世纪初,在俄国的乡间,有一个很笨的孩子。他看见数学老师在举例做四则运算题时,最后的结果是零,便以为所有四则运算题的结果都是零。后来,他一遇到四则运算题,便毫不考虑地在等号后面写上零。老师对这个孩子除了摇头和叹息之外,毫无办法。  相似文献   

13.
《家庭科技》2016,(3):14-15
正很多父母白天忙着上班,晚上和周末是唯一陪伴孩子的时光。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两个家庭的不同方式家庭一:小明上一年级,放学后吃完饭,妈妈让他写作业,并一再强调写完作业后才可以玩。随后,妈妈就去收拾厨房了,爸爸则躺在床上玩起了手机。不时传来搞笑视频播放的各种声音和爸爸的笑声让小明坐不住了,好奇地走到爸爸身边看。爸爸对小明  相似文献   

14.
朴正薰 《兰州学刊》2010,(Z1):95-98
端木蕻良一般被认为一位抗战文学家或者东北作家,但是1940年代初端木蕻良开始从现实、时代的主题意识离开,把自己的视角转移到个人的内面世界,而用细腻精致的叙事方式来转换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在此事实的背后存在着很现实、个人的理由,那就是妻子萧红的死亡。端木蕻良通过那种很痛苦的经历转换了以前的叙事方式。可以说抗战正在很激烈时端木蕻良就写了与抗战无关的小说。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初吻》和《雕鹗堡》两篇小说。  相似文献   

15.
殷楠 《家庭科技》2010,(7):36-36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研究孩子的恐惧是否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在苏塞克斯大学的心理实验室里.9岁的艾萨克·柏克白将手颤巍巍地伸向两个盒子,一个盒子上写着“袋鼬”,另一个上面写着“袋貂”(均是小型有袋类动物)。  相似文献   

16.
在抗日战争中,海外千百万华侨怀着报国之心,为抗战出了很大的力。他们不仅输财,而且输物、输人,甚至直接参战,为国捐躯,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受人敬仰的爱国华侨领袖和民族英雄。如果我们写的抗日战争史书中忽视或遗漏了华侨对抗战的贡献,那末,我们写的抗日战争史就缺少了  相似文献   

17.
正家长在指导孩子选择作文材料时,必须让孩子优先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所谓亲身经历,就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自所做的事情。世上的消息千千万,道听途说的很难令人信服。而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但真实可信,而且体验深刻,孩子写起来就显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了。请看下面这篇三年级的孩子写的《当蜗牛遇上盐》的文章。我家有两只白玉蜗牛,一只叫长长,一只叫壮壮,它们是我最新的玩伴。它们有像田螺一样大大  相似文献   

18.
金恒薇 《理论界》2010,(11):120-121
辽宁抗战在中国抗战史及世界反法西斯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这从历史角度来看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将辽宁抗战用文化来解读,则从新的角度诠释出辽宁人民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不屈不挠,顽强抗日,并能在抗战结束后,成功地解决了审判及改造战犯的问题并创下世界改造史奇迹的全过程。综观辽宁抗战,可以将辽宁抗战的内容分为战时给民众带来的精神力量及战后遗址遗迹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从文化氛围中解读的辽宁抗战更具全面性、教育性、典型性,并对当今时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骅书 《中州学刊》2002,(6):99-103
抗战期间 ,陈垣身为辅仁大学校长 ,坚持在敌后 ,以笔墨作武器 ,配合抗战 ,在异常险恶的形势下写了《辑覆》《佛考》《诤记》《道考》《表微》等杰出的史学著作。其史学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进一步升华 ,并产生了意义重大的飞跃 ,奠定了他作为史学大师和学术巨匠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20.
抗战期间,随着日军的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国内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形形色色的投降活动,分裂抗战阵营,加剧了抗战的艰巨性。针对各种投降卖国活动,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有力地维护了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挫败了投降主义的阴谋,为赢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