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青研究过心理学,他批判继承我国古典小说和外国优秀小说中心理描写的经验,加上自己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分析和体会,在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方面进行长期的创造性的艺术探索。仅在《创业史》第一部中就有六十六处描写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如果称赞柳青是“陕西农民心理学家”,并不过誉。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笑有各种表现形式,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借助它来反映人物的个性,烘托主题的气氛。本文是以中国古典小说中对笑的描写为例来展开讨论的。  相似文献   

3.
张鹤 《求是学刊》2001,28(2):88-92
文章从中西方作家在观察自然的角度、方式和表现手法上的不同 ,即外部视角与内部视角的选用所造成的静中之动与动中之静的区别、表层语言与深层语言的互渗中所表现出的因实造虚与因虚造实的差异以及由于主体与客体间位置距离所造成的合中之隔与隔中之合的差别等方面对中西古典小说中自然风景的描写模式作一比较 ,希冀从对比中得出一个对中国古典小说自然景观描写特点及模式更趋全面、切实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以其独特的形象特征和丰富深刻的形象意蕴而熠熠生辉。作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并不以客观直接的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而是以神话、宗教故事为题材内容,以神仙灵怪与超现实情境为描写客体的;与此相应,《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也并不是一个现实化的普通人物形象,而是一个超现实的幻想人物,充分体现了人类的精神幻想和精神追求。孙悟空的形象究竟体现了人类怎样的精神幻想、精神追求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人类幻想的实质——超我意识。  相似文献   

5.
传记散文和古典小说的审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所确定的这一选题,不是从一般的题材意义上着眼,即传记散文的记述材料为古典小说提供了审美的素材对象(尽管在这一层次上不乏其例),而是从深度层次的审美关系上去说明,传记散文世代积淀的审美经验为古典小说奠定了雄厚的感性经验基础。在探讨中国古典小说的审美特点时,仅仅局限于小说本身,而不拓展我们的视域空间,是无法对问题作出令人满意的解答的。如果我们的视线落到另一个领域,就会发现传统的传记散文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审美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从空间叙事、外聚焦叙事视角角度入手,结合民间鬼神信仰心理,能深入了解袁枚《子不语.酆都知县》叙事艺术和文本主旨上的模糊态度,了解作者叙事方法的高超和叙事表现上的缺陷,以及叙事之外怀疑思想的表达;还可以尝试沟通西方叙事理论与中国古典小说相似的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7.
《求是学刊》2021,(1):30-41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的艺术呈现与文化意蕴都具有高度复杂的特征,单纯的文本、文献或文化研究难以揭示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达成对研究对象的整体观照,只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张锦池先生的《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考论》是一部不拘守一端而以"文本、文献、文化"综合研究见长的著作。在研究方法上,张先生既不守旧,也不趋新,而是根据古典小说名著自身的特点,以文本细读为研究基础与核心环节,自觉于关键细节、主要人物和结构布局诸方面着力;在文献考辨方面,既注重纯文献问题的细致梳理和缜密考索,更长于亦考亦论、考论结合,体现出考据与义理相结合的特色;在治学理念上",求实为主,求新为辅",将相对抽象的思想、文化问题与具体的文本、文献相结合,从而对研究对象做出既切合实际又鞭辟入里的文化解读,并在古典小说研究中得到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8.
梅斌 《学术交流》2001,(6):135-138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鼎盛时期,创造了多种艺术技巧和艺术形式,塑造出许多不朽的人物形象.中国古典小说家在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时,为了更好地突出人、景、情的和谐统一,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塑造人物的技巧和方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以后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论稿》曾扬华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在群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四部小说,也是学界研究最勤、同时也似乎是歧见最多的几部小说。一时间要做到...  相似文献   

10.
正每次读小说,都对书里面关于美食的描写记忆犹新。张爱玲的云片糕和凯司令下午茶,菲茨杰拉德的金酒和柠檬蛋糕,还有古典小说里那些精致到听名字都舍不得吃的糕点。文学与美食的激荡总能让人们心驰神往,但是没有一本书像《Fictitious Dishes》一样活脱脱地将文学小说和食物之间有趣的联系呈现出来。《Fictitious Dishes》是美国摄影师兼设计师Dinah Fried的一个私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认为,中国人对世事以及文学故事,最终都企盼会有圆满结局的“大团圆”式社会心理与审美心理,这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里“早熟”的历史意识。中国传统的历史意识重视人生与事物的最后道德价值判定,却忽略事情的经过或者具体进程。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扬史而抑文,这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历史意识,压抑了中国人想像性的文学叙事情趣与能力。这是中国小说艺术品种“晚熟”、情节和过程描写相对薄弱,并且大都偏爱文学故事结尾“圆满”的心理渊源。本文概括了“大团圆”心理模式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五大小说名著的不可译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涛 《唐都学刊》2003,19(2):26-30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具有不可译 (英译 )的现象。从语音和字形两方面都存在可译性限度 ,不同翻译方法带来了不同得失  相似文献   

13.
姚辉 《社科纵横》2008,23(10):90-92
鲁迅小说中有关母亲形象的描写,表现出作者不一样的创作心理.本文从鲁迅小说中有关母爱内容的描写,分析出鲁迅心理孝与怨的情感矛盾;从母亲形象的命运书写,透析了鲁迅悲恨交加的心理情结;文章从系列论证中,告知人们,造成母亲们悲剧命运的深刻原因之一是她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4.
官宇 《社科纵横》2013,(1):257-258
《罗莎》是20世纪美国著名犹太女作家辛西娅·奥齐克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本文从创伤理论来解读这篇小说,论述了创伤对罗莎心理的伤害并阐述了罗莎伤痛的不可弥补性。辛西娅·奥齐克在文中不仅描写了罗莎的个人心理创伤还对整个犹太民族的集体心理创伤的进行了描述。在这篇小说中,尽管心理创伤的描写是浓墨重彩,但文化创伤却也并未被眼光犀利独到的奥齐克所遗漏。  相似文献   

15.
《一个女人》是日本白桦派作家有岛武郎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一经出版 ,即在文坛引起轰动 ,被公认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崛起的一座人众仰望的奇峰”。  这是一部杰出的心理小说 ,作者的目光始终对准主人公叶子的内心世界 ,对其心理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剖析 ,精湛的心理描写艺术成为小说艺术魅力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一个女人》的心理描写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俄国心理描写大师托尔斯泰的影响。有岛是在 190 3年开始接触托翁作品的 ,对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宏达恣肆的创作天才深表叹赏。 190 7年 ,有岛读完《安娜·卡…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一文中指出:“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的确,曹雪芹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者,他写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文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深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更受到前代文学传统的影响。《红楼梦》确是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但这种“打破”,是在继承基础上打破的,《红楼梦》第一回就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跨类型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典小说的类型演化大体呈现为以下几种状态:新的类型在已有类型的基础上脱颖而出;旧的类型相互交叉感染,产生变形替换或兼容并蓄;直接引进外域小说类型。清代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总结期,长篇小说类型可谓色彩纷呈,洋洋大观。其中,值得注意而又往往被研究者忽略的是,部分小说兼有其它多种类型小说的特点,但又不同于任何一种类型,使得它们既不能归入此类,又难以并入彼类。从而形成跨类型状态。本文试图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探讨这一现象,阐发跨类型小说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因,揭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李春 《社科纵横》2009,(9):90-91,94
《百合花》是茹志鹃的代表作。小说通过小通讯员、新媳妇及"我"身上发生的小故事,重点描写了军民之情、同志之情,抒发了人性之美、感情之美及人物之间纯洁、真挚的感情。小说集中体现了特有的精巧、清新、优美、俊逸的艺术风格,在众多描写革命战争题材的作品中独具特色,至今在文坛上展示其艺术魅力。本文从选材技巧、心理描写、先抑后扬、细节描写、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1 近年来,一些鲁迅研究者已经发现了鲁迅小说同外国现代派文学和弗洛伊 德学说之间的某些联系,把鲁迅小说某些篇章,视为“意识流小说”,或把鲁 迅小说中的心理描写同外国心理小说的心理分析进行比较研究,其中不少见解颇有新意,这是鲁迅小说研究中的新进展。但这些研究,一是没有从总体上进行综合性分析概括,因而未能把这些小说做为一个文学整体来认识;二是没有从文学发展的历史高度,把鲁迅心理小说放到中国现代心理小说流派中去考察,因而未能在文学流派的发展演变中加以认识。因此,对鲁迅心理小说的整体把握有失准确与全面,没有恰当地认识鲁…  相似文献   

20.
从周进形象的塑造看《儒林外史》对商儒的艺术描写陈雄飞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尽管很早就有了商业活动,但在人们的思想上,并不十分看重商业,倒比较注重农业。所谓“一耕工读”就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因此,在文学作品中的商人形象也大多作为反面人物来着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