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廖平在《左传》的今古文归属问题上的认识有前后的明显变化,在关于《左传》是否为解经之书的问题上,也存在着对《左传》从史学著作到解经之书的认识变化。廖平论证《左传》为解经之书的方法,就是将《左传》的内容分为记事和义例两大类——记事为《传》,义例为《说》。从而解决了经学史上《左传》是否为解经之作的疑难。把历来被认为不传《春秋》的《左氏春秋》一变为解经的《春秋左氏传》了。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著作中的瑰宝,其中“文武兼治”的管理思想是其理论体系当中一颗璀(?)的明珠。本文着重从“文治”、“武治”,以及二者的关系上,来深入挖掘《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著作中的瑰宝,其中"文武兼治"的管理思想是其理论体系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文着重从"文治"、"武治",以及二者的关系上,来深入挖掘<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4.
廖平<知圣篇>以论证今文经学的素王论为主旨;廖平证成其素王论的主要经典依据是<论语>,而非此前今文学家们习惯上依据的<春秋>;<知圣篇>对<论语>中相关内容的引证隐含了一种对<论语>的全新诠释;<知圣篇>对<论语>的诠释既有传统的"断章取义"、"合文见义",也有其独具特色的"逆向释义".正是在诠释方法和诠释策略上既续接古典传统又独辟蹊径,才使得廖平的素王论避开一般今文学家的论证路径而新意迭出.  相似文献   

5.
国学研究的新收获──读《廖平评传》郑万耕晚清以来,随着救亡图存思潮的兴起,逐渐出成了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第三次众说竞胜的高潮,子是涌现了一大批学贯中西、博通古今的国学大师。而四川的经学大师函平,就是这灿烂群星中一颗奇特的亮星。廖平自.1852年出生,到...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德法兼治观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深刻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道路自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各自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德法兼治作为国家治理的实践结晶,一方面将道德贯彻到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另一方面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使得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这既符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  相似文献   

7.
廖平经学思维方式对郭沫若的创造性的学术理念与旨趣有重要影响。郭沫若对廖平经学作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性改造与发挥:在如何评价孔子问题上体现出文化的内在一致性,在孔子与托古改制问题表现出认知上的学理关联度,在孔子与《六经》关系问题存在"学脉"的延续性。郭沫若的这些做法体现了中华文化革故鼎新、继往开来的永续生命力,中华优秀知识分子舍我其谁、勇于担当的文化自觉意识与自强精神。  相似文献   

8.
廖平在《今古学考》中提出了“平分今古”的重要论断。国家祭祀体系是《今古学考》建立的今古学礼制中的重要内容,包含其对国家秩序的理解。深入到经学的礼制和义理细节中去考察宗庙、郊祀、明堂、禘祫等国家祭祀内容,可以发现《今古学考》的礼制体系是在分今古学的观念下根据经学文本和礼制逻辑两方面进行综合建构的结果。廖平通过回归经典本身重新组织经学,打开了经学发展的空间,促使晚清经学发生范式转化。  相似文献   

9.
韩愈的《毛颖传》与朝鲜林椿的《孔方传》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是以物喻人的假传体小说,二文皆篇幅不长,但所用意象鲜明,寓意深远。韩愈借《毛颖传》对统治者弃老臣如敝屣的行为提出了大胆的批评。林椿在《孔方传》中揭露了那些利欲熏心、不择手段捞取国家钱财的蠹虫。  相似文献   

10.
《十二真君传》是初唐高宗时道士胡慧超所撰的一部关于晋代道士许逊及其弟子的传记。其中的《许真君》作为一篇仙传性质的作品 ,已基本上摆脱了六朝仙传叙事模式的制约 :说教与辅道的色彩开始淡化 ,想象力、描述性和情节性大大增强 ;在素材选择与处理上也具备了一些新的特征 :作者大量采取移花接木的手法来化用其他文献中的材料 ,以集中强化自己的创作意图 ,这与后世小说通过虚构以升华主题的手法十分相似。《吴真君》篇则在素材方面完全以正史《晋书》和志怪作品集《搜神记》为渊源 ,而《吴真君》和《兰公》两篇之撰述风格与意图又共同受到《晋书》中某些篇章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由契丹和女真族分别建立的辽、金王朝,其化发展脉络有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处。共同或接近的自然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明程度,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以及接受汉化影响等,是契丹与女真,辽与金化出现共同之处之原因;而其族源不同、借鉴吸收汉化程度各异以及自身因素、所处时代背景等,又是导致其化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旭东 《学术探索》2014,(7):117-122
着重从家庭出身、入仕途径和仕宦资历等三个方面分析辽代上京留守选任,大量契丹世家大族和少量汉族入选为上京留守,体现出选任上京留守的民族性和一定的开放性,民族融合明显,契丹皇帝在选任上京留守时具有主导权,这些将对推动辽代五京留守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建立的流域综合规划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保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综合评价法,测算和分析辽河流域综合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度。  相似文献   

14.
冀运鲁 《齐鲁学刊》2012,(3):122-125
蒲松龄对果报宿命的看法比较复杂,从感性上讲,他承认果报宿命的存在,但又理性地认识到果报的不合理性,进而对果报产生了怀疑。尽管如此,《聊斋志异》中仍大量采用因果报应模式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六朝小说"证鬼神之不诬"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会对叙述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慈波 《兰州学刊》2005,(5):306-310,314
在元祜文坛上,廖正一颇负盛名.他以试策受知于苏轼,从结交伊始就陷入政治漩涡.但是他和苏轼心契神往,相知于道义文章,他们的交游带有明显的苏门文人团体性质.作为苏门重要成员,他和苏轼诗文唱和,与苏门其他人员也多有交游.其诗、词、文创作都有一定的成就.但由于年代久远,事迹难征,故而其名湮灭不彰.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大致考订他的生平,对之有进一步的了解.这对于了解苏门的特点,认识当时的政治形势及文人交往、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方地域文化与辽金元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维江 《文史哲》2005,(1):91-96
辽金元时期 ,随着“北方”地域文化生态的变迁 ,大量的非汉族作家出现于文坛 ,少数民族语文学获得较高水平的发展 ,中原文学的中心也由传统的中原地区而向北转移 ,独立的北方文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辽金元文学作为北方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载体 ,其基本风貌和审美品质 ,实际上也是北方文化与文学传统滋养的结果 ,是对北方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辽金元地域文化为北方游牧、半游牧民族的草原文化与中原传统的农耕文化的交汇与融合的产物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上的三朝文学 ,所体现的社会审美意识、文学观念及其创作的内容、形式和风格等方面也相应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考证"关云长五关斩将"故事中的地理错误入手,将<三国志平话>与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之间内在的脉络联系揭示了出来,用坚实的证据说明明中叶出现的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乃今见最早刻本,该本没有题作者姓名.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应在该本之后出现,题为"罗本贯中编次"不可信.黄正甫刊本中有证据说明,该书的最初写定者应是一个土生土长于南方的下层文人.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对辽代契丹习俗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庆 《文史哲》2003,(5):26-30
生态环境与民族习俗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辽代东北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 ,对生活在这里的契丹人的生活与习俗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草原环境孕育了契丹人与畜牧相关的习俗文化 ,山 (林 )水(畔 )环境孕育了契丹人与渔猎相关的习俗文化。而受辽代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寒冷而多雪的气候条件的影响 ,又使契丹人的习俗文化生发出了许多与气候特性相关的“特质”内容 ,使其更具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春秋公羊学说的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春秋公羊学说体系进行分析,对于理解这一被称为“其中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和“怪诞之说”的古代学说体系,并究明它在历史上何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将大有裨益。公羊学说在方法论上有三个显著特点:(一)强烈的政治色彩与浓厚的学术色彩在同一学说体系中相反而相成; (二)以变易进化的观点观察历史,观察社会发展的未来;(三)专讲“微言大义”,对《春秋》或《公羊传》中简略的文字,大胆地阐释发挥,成为传统学术史一门“解释学”,后代具有革新精神的公羊学家便利用这种解释经书“微言大义”的名义,为容纳新思想提供了方便的途径和合法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在<全金诗>出版之后不久推出的<全辽金诗>,订正了<全金诗>的一些错误,辑佚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它存在的疏漏和谬误甚多.特别是<全辽金诗>在诗篇收录、标点断句、文献标注规范,诗人小传考订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不能不辨析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