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物种的进化。加上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大量的动物在不同的时期从进化环节中消失。许多动物种类被生物学家宣判了历史的终结。  相似文献   

2.
吴安臣 《社区》2014,(11):41-41
《集异记》里讲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王维和张九皋争做解头。张九皋当时的名气要比王维大得多,按照现在“跑路”的说法,王维不知靠什么途径,就拜到了当时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门下.希望得到岐王的庇护和鼎助。  相似文献   

3.
无厘头这一粤方言的俚语词汇已经成为一类港产影视甚至一种文化的指称,要研究这类影视、这种文化,对无厘头做出相应的阐释是不可少的前提。而经考证,文章以为可做这样的阐释:无厘头源于广东广佛地区,基本意思是指一个人说话、做事没头没尾或缺乏针对性故而令人难以理解,但如果细想一下,又可隐约觉出其中包含着某些真实或者道理。  相似文献   

4.
从<聊斋志异>中的判词出发,将其与清代实际的诉讼判词做出相应的比较,从而考察<聊斋志异>中判词的实质及其在小说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比较,指出<聊斋志异>中的判词在性质方面与清代实际诉讼判词有着本质的分野,<聊斋志异>中的判词是以拟判的形式、文学性的实质,帮助作者实现了其小说作品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判词 ,至今没有发现它的真解 ,使读者对秦可卿这个人物产生了很多误解。“护花主人”王希廉有“秦氏不足论”的评述 ,“太平闲人”张新之有“以‘国风’正贞淫”的评述。这些认识 ,直接影响到对《红楼梦》的正确评价。曹雪芹创作秦可卿这个人物 ,他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他赋予秦可卿什么使命 ?笔者利用《红楼梦》书中提供的方法 ,发现了秦可卿判词真解 ,解答了这些问题 ,进而解开了围绕秦可卿的谜团。  相似文献   

6.
李小灵 《可乐》2011,(1):21-21
唐朝末年,民变蜂起。这些民变,基本上都是被压迫得没有活路所致,目的要么是夺取政权,要么是讨个说法。有一起民变却什么都不为,让后世人研究来研究去,都无法解释究竞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7.
无厘头语言,作为一种非常规性的语言形式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后现代主义、文化学、电影评论、语言修辞学和社会语言学。从语用学的角度,试用关联-顺应理论模式,对交际者在言语行为中选择使用和理解无厘头语言的情况进行了综观分析,指出无厘头语言的生成与理解是在交际者寻求最佳关联认知语境,动态顺应具体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的过程中完成的.整个过程具有协商性,语言选择的结果表现出变异性。  相似文献   

8.
无厘头与恶搞同网络空间的自由和无拘无束是紧密伴随的,是为了适应读者的阅读口味和精神休闲放松的需要而产生的。其表现手法主要运用亲昵化、嘻哈无常的幽默搞笑方式,通过大众化的、放诞不羁的话语言说,广泛采用夸张、变形、挪用、反串、调侃、嘲讽、自谐与戏仿等手法,显露庸常小人物群体的真实人性意识,往往把那些极其严肃的问题用最市井、最艳俗的语言机智诙谐地展现出来,表现了浓厚的后现代反精英主义倾向。无厘头与恶搞的正负效应要辩证地看待,正确地加以引导,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判词艺术的形态学分析》提出,中国古代判词从语体上可分为语判和书判,从语言形式和风格上可分为骈判、散判和花判,从使用主体上可分为批词和判词、审语和判语.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十诫》之五·杀人短片”中,对作为宗教戒律的“不可杀人”,作了全新的现代阐析,由此也引出一个文艺与法律的关系的问题.法律有它自身的立场,而艺术的叙事也有它特有的逻辑.但它们的终极目标是一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补充.这是《“不可杀人”的现代阐析》的基本观点.《论后现代挪用艺术的法律保护困境》则认为,依据版权法“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的二分原则,借用已有作品表达进行再创作的后现代挪用艺术要么被拒之于版权保护的门外,要么深陷侵权的泥潭.然而,从认识论来说思想/表达间并不存在通常认为的明确界限,表达是能指与所指的统一,思想与形式的重合.机械割裂思想/表达,既不利于艺术繁荣,又损害了版权法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由"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原著中十二位女子的共同之处。她们或善良可爱,或精明干练,本可在富贵乡中幸福一生,但同处于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走向没落之际,在贾家被抄败落时,不可避免地与贾府一样毁灭了。  相似文献   

11.
无厘头电影对于喜剧情节、喜剧人物、喜剧动作、喜剧语言等各种喜剧元素进行了精心设计。其中许多广为流传的经典喜剧台词,正是使用了形形色色的喜剧语言修辞技巧,如谐音、夸张、不恰当比喻、重复、错综、仿拟、拼贴、反语等等,才制造了令观众捧腹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金陵判词翻译评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古典诗词翻译是文学翻译中一个重要而又难度较大的部分.从诗歌文体的韵律、句式、修辞格运用等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之金陵判词的艺术特色,针对杨宪益与霍克斯两种英译文,比较研究了两者不同的翻译风格及艺术成就.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和汉英对比研究,说明了译者如何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译文语言的特点,采取增补、转换、虚实变化等翻译方法,再现中国古典诗词的形美、音美、意美.  相似文献   

13.
老枪 《中华魂》2013,(9):24-25
多年来饱受关注和争议的基尼系数,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在日前举行的2012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长马建堂一口气公布了从2003年到2012年的基尼系数,10年间均高于0.4,从2008年开始回落,2012年收窄至0.474。(1月21日《信息时报》)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词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而又难度大的部分。从诗歌文体的韵律、句式、修辞格运用等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之金陵判词的艺术特色,针对杨宪益与霍克斯两种英译文,比较研究了两者不同的翻译风格及艺术成就。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和汉英对比研究,说明了译者如何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译文语言的特点,采取增补、转换、虚实文化等翻译,再现中国古典诗词的形美、音美、意美。  相似文献   

15.
无厘头语言,作为一种非常规性的语言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语言非范畴化理论,对无厘头语言非范畴化的工作机制进行研究,揭示该语言形式背后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机制,及其在语义、句法、语体、叙事结构诸方面表现出的语言结构非范畴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判词中的修辞格及其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是我国封建社会清代文坛上的一部巨著,以其思想和艺术的杰出成就而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同时,《红楼梦》也是一部蕴含丰富的文化小说,其语言魅力令人叹为观止。作者几乎使用了我国几千年来所有传统的和民间的文艺形式,包括诗、词、曲、赋、歌、咏、谣、谚、小调、小曲,以至灯迷、酒令、偈语、俚语、禅诗等等,而且运用得恰倒好处,对全书艺术框架的构建,主题思想的深化,典型形象的塑造,人物命运的暗示以及人物性格的刻画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十四首《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以及十四首《红楼梦…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分别对每个人的命运进行了隐晦的暗示,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十二钗的判词并非十二首,而只有十一首。原来,曹雪芹是将林黛玉与薛宝钗两个人放在一首判词中,原诗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诗的第一句和第四句是写宝钗的,而第二句和第三句是写黛玉的。笔者认为:曹雪芹之所以将钗黛二人的判词合为一首,绝非疏忽,而是作者有意为之。其原因可能有三个:⒈钗黛两人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密不可分的,两人共属一个判词,可以增强这种感觉。⒉钗黛两人的性格和命运迥然不同,放在一起可以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判词的发展轨迹及其文化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有关史料 ,对学术界目前涉及较少的中国古代判词进行考察 ,认为它是中国古代特定社会文化机制下各种文化因素有机融合的产物 ,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品格的文学体裁。在对判词内涵与外延进行准确、科学界定的基础上 ,本文对其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演变的轨迹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领头羊”,自然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第一责任人。一所学校校本教研成功与否,关键是看校长能否身体力行,真抓实干。为了搞好校本教研,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校长千万别忽视上好三种“必修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论古代判词的文学化倾向及其可能的效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词是中国古代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的裁决判定书。从留传的历史资料看,中国古代许多判词写得文采飞扬、辞藻华丽,且引经据典,工整对仗,使得本应严肃的判词显得文法(理)兼容,词情并茂,充满了浓郁的文学色彩。这种现象固然受惠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达和唐代文风的浸润,但其直接动因还在于开科取仕制度对判词写作的重视。古代判词的文学化倾向使之成为一种文学题材得到后人的承继。回眸其历史文化内涵,对于我国当代司法文书制度的改革或许存在某些可能的效用,特别是对于借用中国本土资源促进法律与文学运动,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