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安大简本《诗经》异文,《毛诗·秦风》中"驷■"本应作"四牡","溯洄""溯游"应读作"溯违","有条有梅"应读作"有柚有梅"。简本异文为正确理解这些字词提供了可能,由此也充分显示出简本《诗经》在文献学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是南京农业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于2001年创刊,现为双月刊。属于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入选期刊等。一、学报栏目及收稿重点学报设有"农村·农民·农业研究""土地问题""公共治理""经济管理""农史研究"等栏目。其中"农村·农民·农业研究"栏目下设"农村社会发展""农户生计和保障"和"农业经济"三个专栏和相关涉农专题。"农村·农民·农业研究"栏目主要收稿方向:三农政策、农村社会发展、乡村治理、农村政治和  相似文献   

3.
周钧韬先生专事《金瓶梅》研究二十多年,提出了"《金瓶梅》作者王世贞及其门人联合创作""《金瓶梅》时代背景嘉靖""《金瓶梅》成书年代隆庆""《金瓶梅》成书方式过渡说""《金瓶梅》初刻本问世年代万历末年""《金瓶梅》为性小说"等6个新说;完成了《金瓶梅》创作素材来源考证的基础性工程。他的"治学之道"包括"知己知彼,选准研究目标";"高层次加入";"目不斜视、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敢于创新,在与权威的论争中创新";"思辨与考证,双向汇流"等。其自言"治学之道"的核心是学好哲学。  相似文献   

4.
梅节红学观点和思想集中体现在《红学耦耕集》《海角红楼——梅节红学文存》等研红著作之中,《海角红楼——梅节红学文存》是梅节前后期红学研究成果的集成。梅节的红学研究主要着力于"考辨",即"考证"和"辨伪",这两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贯通,而以"求真"为出发点和归宿。梅节的学术"考辨"显然为红学研究的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作出了自己的实绩。  相似文献   

5.
2008年可以说是中国"山寨年"。就连一向被视为严肃的央视《新闻联播》,在12月2日花了近两分钟的时间对"山寨现象"进行了报道,可见其劲风之足。  相似文献   

6.
明清《西游记》插图中动植物意象的符号化,是绘工对文字意图之接受和再造的体现。插图作为民俗画的一种,受到文人画由上而下的渗透和影响。杨闽斋本等插图中的动物意象呈现出省略与符号化特征,而于世德堂本、李卓吾评本和杨东来评本插图出现的植物意象中,"松""柳"对于文本意义的丰富,以及绘工对"竹""芭蕉"的"隐喻"接受与再造,对原著造成了多义化解读。而"梅""燕"等意象在插图中的作用体现为装饰功能,是小说插图受戏曲影响、进行模式化创作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7.
从《说文解字》所收天文相关汉字字形及许慎的说解入手,可试梳理古人的天文学思想。"天""示""三""王"等字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神""祡""尞""禷""禅""封"等字反映了古人对天神的敬畏与崇拜;"圜""宇""宙"等字反映了汉代人认为天是中空的半球形曲面;"暆""岁""曟""辰""辱"等字反映了先民对日月、五星及恒星运行情况的观测,并用以制定历法、指导农时;"娲""一""地""五""晶""星""日""月"等字则反映了宇宙由神创造、源自虚无、源自元气等几种学说。因此,《说文解字》为我们研究古天文学提供了新的信息或佐证。  相似文献   

8.
《琵琶记》中"似"类平比标记有"似""好似""一似""相似"。"似"也可用于否定句式或反诘句式,表示差比。"如"类平比标记有"如""犹如"。"如"也可用于否定句式或反诘句式,表示差比。《琵琶记》中还有"是""厮象""同""一般"等平比标记。"同"或与"和"构成框式平比句式,或用于否定句式表示差比。"一般"总是与"似""一似""是"或"和"构成框式平比句式。《琵琶记》中"胜"类差比标记有"胜""胜似","赛"类差比标记有"赛""赛过",另外还有差比标记"强如""比""于"等。差比标记"比"可用于否定句式或反诘句式,在语义上仍是表示差比。《琵琶记》中的比较标记与《张协状元》中的比较标记既有同又有异。  相似文献   

9.
东汉诸子在引《诗》时采用了"引用《诗》句""引用《诗》题""借用《诗》句""化用《诗》典"四种方法,并以前两种为主,体现出明显的宗经倾向,后两种方法虽然使用较少,但也体现出东汉诸子"主体性"增强的通变特征.在引《诗》篇章分布方面,东汉诸子引《诗》偏重《雅》《颂》,表现了重"陈义""述德"、轻"言情"的用诗功能.在引《诗》用意方面,东汉诸子引《诗》以礼仪制度、名物训诂和道德修养为主,体现了以《诗》为教的宗经倾向,亦反映了汉学重训诂的治经特色,此外对于思想观念、政论、历史等方面的关注,体现"多元化"的通变特征.上述三方面的引《诗》特点,体现东汉诸子宗经,但又通变,且呈现"主体性""多元化"的特质,这与"新子学"的精神与原则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管子》中关于"孝"的阐述,内容十分丰富,富有理论色彩。中国源远流长的孝文化,在《管子》中上升为孝的理论。《管子》孝论主要有三大系统,包含"血缘""师承""君臣"等组成部分。三大系统是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理论体系,含有许多精辟的理论术语。《管子》孝论直接来源于中国历史上长期积累的"仁政""四维""宗法"等精深博大的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孝"的理论阐述。《管子》孝论问世,成为引导中国孝文化持续发展的引擎,强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孝文化的社会实践,并在孝文化的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与演进。  相似文献   

11.
张春风 《可乐》2008,(9):34-34
梅小惠走到电视台门口,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将她拦住:"阿姨,你是在电视台工作么?"梅小惠低头看了看他,说:"是呀。"小男孩搓了搓衣角,怯怯地问:"阿姨,那你知道《幸福花开》的结局么?"梅小惠在电视台当编导。此时,连续剧《幸福花开》正在热播。  相似文献   

12.
招子庸的《粤讴》是一部用粤语写成的典型的地域文学。《粤讴》的产生,与作者所处的"半农半儒"的家庭人文环境及"可游可钓"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有着重要关系。《粤讴》各篇所写之内容与所抒发之情感,实际上可归置于两个地理空间:一个是以珠江为背景的水上空间,一个是以京师为背景的陆上空间。两个地理空间容纳了两个内涵不同而彼此关联的情感世界,体现了两种人生和两种价值观,从而构成了《粤讴》丰富的情感内容与较强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3.
集市作为农村市场交易的一个缩影,集中体现着农民与市场及农民与政府等主体之间的关系。然而,各地的集市发展均有其独特之处,与农民的联系也不尽相同。本文在对皖北褚兰镇农村与晋东南韩店镇农村的集市进行实地观察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地区的集市与农民之间联系的不同程度及集市的不同存在形态。除了历史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社会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外,政府作为的不同也造成了两个地区集市的不同情况。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因地制宜发挥集市的功能和作用,政府作为及社会组织等多元体系的建构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农村集市是透视中国社会的一个理想窗口,对组织农村政治、经济等社会空间网扩展起着最基本、最关键的作用。本文整理了我国农村集市研究的一批成果。作者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了当前农村集市研究现状及其特点,并做出了相应的评述。  相似文献   

15.
《艺苑雌黄》作为严有翼的代表之作,体现了他的诗歌研究观点,其对前人诗学理论既有肯定,也有批判,重点体现在他提出的"诗文有所本""夺胎换骨""吟诗要一字两字工""最善下字"等要论.《艺苑雌黄》虽不像《文心雕龙》《沧浪诗话》等对后世的诗歌理论产生了那么深刻的影响,但其中一些重要观点对中国诗歌理论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小说《面纱》具有与传统历险小说的几分"形似""神似""神离"。"形似"表现在《面纱》承继了传统历险小说一贯的"荒岛囚禁"和"异国情调"之空间特质。同时,在"叙事图式"和"他者书写"等方面也与传统历险小说如出一辙,体现出它"神似"历险小说的一面。然而,《面纱》主人公独特的"别样历险"和焦虑的"男性气质"又使其与传统历险者"貌合神离",表现出它对传统历险小说的"神离"。《面纱》与历险小说的"形似""神似""神离"又使它成了通俗小说和文学经典完美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二程语录"是北宋儒学语录的典范之作,包含了大量的白话口语词汇,在汉语词汇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辞书对其重视程度不够,许多见于该书的词语未被《汉语大词典》收录。本文重点考释了"若便""晓练""赋陈""公病""便使"等15个漏收的词语,作为"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工具书,《汉语大词典》理应补此词目。  相似文献   

18.
2008年,若要评选出中国最流行的词汇,"山寨"一词必定入选,百度一下可发现3880万个网页,超过"北京奥运会"的3550万个网页。"山寨"是一个很古老的词汇,原指大山里的村落,延伸意义却是2008年上半年才有的。有人考证,"山寨"最初起源于广东深圳一带,由于当地突然蜂拥出近千家没有被相关部门认可的手机厂商,这些厂商大部分是作坊式的,于是被冠名"山寨"厂商,其生产出来的手机,也就是让诺基亚等洋品牌也为之头疼的"山寨手机"。这种手机功能强大,质量也不错,价格却仅为品牌手机的1/3,甚至更低。"山寨手机"迅速串红,短短几个月便完成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伟大  相似文献   

19.
黄存垣 《老友》2009,(10):55-55
中医古籍中无冠心病的名称,但对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内经》及历代中医文献多有描述。例如:"邪在心,则病心痛。""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还记载有"暴卒心痛""久心痛""厥心痛""胸痹心病""胃心痛""真心痛"等病症的症候。"胸痹心痛短气病"的名称为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所正式提出。《圣济总录·胸痹门》中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全唐文》《全唐文补遗》《全唐诗补编》等所收唐人作品中,只有10种用过"状元"一词,共18次."状元"在唐代还只是个民间用语,著名文人都没用过.政府从来不用,也不重视具体名次.谈科第只用"甲科""上第""高第"等较笼统的词.《辞源》《辞海》对"状元"一词的界定,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