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7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卿迎来了爆发期。年初,她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活化诗词经典,掀起了传统文化节目热潮,随后,她首次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成为现象级节目,并摘得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季播电视节目大奖。"《朗读者》重新把目光投注到了最简单也最丰富、最  相似文献   

2.
兔儿果 《新少年》2021,(1):58-65
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有好听的名字,它身上有很多标签:高寒、神秘、无人区……它还被誉为"美丽少女"。2017年,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它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它是可可西里。曾拍摄过电影《可可西里》的导演陆川说:"可可西里是天堂,是地狱,还是见证生命与信仰的圣地。"相信我,即便只是简单了解,你也一定会被它的魅力折服。那么,准备好了吗?欢迎来到可可西里!  相似文献   

3.
贵州大学学报编辑部: 看到我对Speculation译名的意见收于贵报1988年第四期陈兆福、周祖达《译名资料》一文,使高校读者普遍知道,能发表意见,非常感谢! 此事陈、周两君事前征求过我的态度,我不知道他们还多方搜集了介绍材料,使意见更容易理解。当然,他们本该提供较多二三十年代译为玄想的旧例,只是,做到如今这样也已属难得。  相似文献   

4.
关于《老子》的哲学性质,是中国哲学史上老大难的问题.我在四十年代讲《中国社会思想史》时就遇到了这个难题,当时我觉得《老子》的社会思想还比较容易说明,但是他的哲学原理就感到难解释了.我翻阅了很多过去的著作,特别注意当时一些进步学者的解释,但是十之八九都是大同小异,基本上没有越出王弼"以无为本"的观点,纵有一二想要跳出王弼的玄学圈子的,也都因为对《老子》的"无"得不到满意的解释,陷入一般化了.于鹏彬同志的文章(见《复旦学报》1980年第6期),对于《老子》哲学谈到的方面很多,全文的中心是认为《老子》哲学的根本思想就是"虚无".现在我只就这个问题,再说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老主编感言     
陈孔立(原副主编)我讲两个故事:1979年正当拨乱反正时期,学校要我担任学报副主编,主持工作。1980年第1期学报发表了陈诗启先生的论文:《中国半殖民地海关的创设和巩固过程》。当时陈先生刚刚落实政策,有人反对发表他的文章,说我有“政治立场问题”。我则反其道而行之,第2期又发表他的论文:《中国半殖民地海关的扩建过程》,反对的声音反而没有了。后来,陈可教授来信说,看到陈诗启先生的文章,香港校友反映:“党的阳光照到了厦门大学。”现在,陈先生已经是海内外公认的中国海关史专家了。1981年第2期学报发表华东师大副校长王亚朴的论文:《关…  相似文献   

6.
读《李一诗草》,感动我的不仅是书法,还有诗文。李一有这样的句子,"我有诗心无处着",在我看来,这绝非矫情,而可以在更宽泛的视角来体味其深意。李一与我同庚。我们是长在文化的断裂带上,小时候,该是学诗的年龄,却只是背些老人家的诗词,别的则很少接触。这样,我们学习传统诗词的权利,无形地被"保护"起来了,因为在伟大领袖看来,旧体诗束缚思想,贻害青年,  相似文献   

7.
马老师:您好!我今年50岁,再婚5年了,我们夫妻感情一直很好。但近半年来,我特别留意丈夫的举动,尤其是看到老伴和别的女人在一起就"醋意"大发,总也忍不住当着外人的面对老伴冷嘲热讽,使他十分狼狈。有一次,因为发现被子好像不是我叠好的样子,我怀疑他不忠,大闹起来。他一气之下导致心脏病复发。丈夫很纳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吃醋。  相似文献   

8.
老友信箱     
《老友》2003,(9)
我爱《老友》自有因每次收到《老友》,我都很"横"——第一个读者非我莫属。我为什么会爱上《老友》呢?想来有这样几点:第一,《老友》可读的文章多,内容很实在。第二,《老友》能够紧扣时代主旋律,很富于现代感。第三,《老友》报道面广,从这里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9.
胡正发 《山西老年》2008,(11):68-68
我是《山西老年》的忠实读者,《山西老年》是我们老同志的精神美餐。因为她内容丰富又新鲜,我们对她是越来越爱不释手了。在今年第七期上,我们看到"山西老年"商标注册成功的消息,这令我们倍感高兴!  相似文献   

10.
1933年,被后人誉为"流行曲词之父"的陈蝶衣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有影响的娱乐报刊《明星日报》。由于没有名气,报纸创办初期,销量一直不好。一次,陈蝶衣等车时,见旁边几个平民百姓因讨论胡蝶和阮玲玉谁更美,争执不下吵了起来。这启发了陈蝶衣。他想,既然自己办的是关于明星的日报,为何不搞个选美活动,与大众互动呢?陈蝶衣马上行动,并把这个选美活动定为"电影皇后的选举大会"。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的狗年春晚没有董卿。当主持阵容发布时,网友们纷纷表示"没有董卿的春晚不圆满","为什么没有董卿?不想再看春晚了!"很多人也是这个时候才知道,她已经主持了整整13年的春晚。2017年初,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大火,2017年2月7日,其收官之战更夺得了实时收视率第一的佳绩,市场份额远超第二名30%!饱读诗书的董卿对此功不可没。而在舞台下,董卿钟爱的美食则为她的生活增色添彩——通过美食,她和吃货父亲从"冤家"变作朋友;和丈夫由朋友变成了伴侣……  相似文献   

12.
正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似乎引发了一个背诵古典诗词的热潮。上世纪之初,五四新文化运动,新诗滥觞,一百年之后,似乎来了一个古诗的回潮,这多少有一点戏谑。我最早的诗歌经验——是一个彻底负面、讨厌、可怕的经验!七八岁时,每天晚饭后,最怕老爸说:"怎么样,背点诗?"我就知道噩梦又来了。什么"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  相似文献   

13.
张光恒 《中华魂》2013,(21):36-36
作为一个“70后”,我是喜欢看抗日战争片的,譬如《亮剑》。因为从中我看到了全民族的同仇敌忾、战斗的顽强与智慧,也看到了平常民众在国之存亡悬乎一线前决战到底的精神,更感动于他们为了取得最终胜利而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度。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尊敬的编辑先生:你们好!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中华儿女》海外版第七期办得非常好,令人耳目一新,但第八期似乎又回到了以前的水平,这令我有些失望。不过,第八期的非常故事、火主流、记者有天下、专访、书画名家等栏目还是挺不错的。特别是书画名家栏目,图文并茂,突破了贵刊重经济人物少文化人物的亮点。专访栏目中,《朱德庸我希望能画出中国人的幽默》一文虽然长了点儿,但,其中的漫画非常有趣。记者游天下富有人文情怀,这个栏目相当不错,但我建议贵刊还需再设置一些诗词、书画欣赏、读书等栏目,以增强贵刊的文化气息。因为贵刊是当今中…  相似文献   

15.
“文革”中,周振甫为文学青年讲古文历时两年,却分文未取大约1971年底光景,正是“文化大革命”中段,我20岁出头,觉得烦闷,便看各种闲书。因为爱好的关系,多是看古书,盲人摸象,杂乱得很。忽然一天,朋友李君来告,说可以拜访一位老师,请他讲讲古文。我问是谁,答日周振甫先生。听了很是惊喜。因为我对周先生仰慕已久。60年代初,周先生以首出《毛主席诗词浅释》和《鲁迅诗歌注》两书知名。周先生1962年出版的名著《诗词例话》,我曾读过。这本书从古代诗话、词话和诗词评论中择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段落,加以分析和发挥,对中国古代诗…  相似文献   

16.
<正> 我从小就对中国古典诗词有着浓厚兴趣,直到大学时代(先是在四川大学,后入燕京大学研究院),在专攻《文心雕龙》的同时,还经常抽空研读古典诗词。后来,学问愈做愈专,著述之事愈来愈重,对古诗词也就无暇顾及了,然而,儿时读过的诗词,至今还能背诵出来。去冬在沪参加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李森先生馈赠译著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全书每回的首尾都有诗词,有些中间也有.这些诗词,意不晦,语不琢.从中可以看到唐诗宋词的风韵,也可以看到作者对民歌和古典诗歌方面极深的修养.一《金瓶梅》的作者在群众口语的基础上,经过  相似文献   

18.
清初拟话本小说《五色石》中插入的诗词韵语数量非常多,堪比早期的"三言"。分析其在小说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可以概括为:刻画人物、描绘场景、引导读者阅读、推动情节发展和增强作品娱乐性。通过对比《五色石》与"三言"中的诗词韵语的这五种作用,能发现《五色石》的作者更注重对拟话本小说的娱乐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正我和我家12岁的小朋友去看电影《阿信》。因为在看到报纸上的公演广告之后,小朋友就主动提出说她想看这部电影。这当然正中我的下怀:在我的少女时代,电视剧《阿信》武士道般的隐忍和坚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一度幻想自己的未来也将拥有阿信般不屈的人生。用当下的中文流行语来说,《阿信》浑身上下洋溢着绝对的"正能量"。我当然希望这份"正能量"可以穿越时空,在我12岁的女儿、最心爱的小朋友的内心生根,令她成为二十一世纪另一个熠熠生辉的"阿信"。  相似文献   

20.
我退休后订了一份《老友》杂志,老伴看到我读《老友》读得那么津津有味,总是说:"老头子,也念给我听听啰。"这时我就不得不给她念。经我一念,老伴学习《老友》也感兴趣了。她认为《老友》有学头。每期《老友》一到,老伴总要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