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迟到的感激     
父母对子女的呵护,很多时候,我们不仅不心存感激,甚至还产生厌烦的情绪。很多我的同龄人都曾厌烦过母亲的唠叨,认为那是无用的“磨叽”。可是我的一次教训告诉我,母亲的“磨叽”饱含着自然深沉的爱,是我们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我每天上学,妈妈都像送我出远门似的,唠叨个没完。每天都是那几句话,什么“快点啊,要迟到了,快洗脸吃饭啊。”我都听腻烦了。那一天,也许是头一天晚上作业太多睡得太晚吧;也许是前几天考试成绩不好而心情烦躁吧,听了妈妈催我起床的唠叨,我竟鬼使神差地冲妈妈喊:“别磨叽了,天天唠叨!晚了,晚了!我哪天晚了?我自己不知…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唠叨     
《老友》2014,(8)
正母亲爱唠叨,并不是因为年纪大了,她年轻时就爱唠叨。母亲为我们做的事,因为唠叨,常常抵消了她的功劳。小时候,她为我做了一双新布鞋,我穿上后很合适,心里对她充满了感激。可是因为我在外面玩时不小心让布鞋沾满了泥巴,母亲见了,先是大发雷霆骂了我一顿,然后就唠唠叨叨:"玩,玩,整天就知道玩,干脆不要穿鞋,省得我每天为你洗衣刷鞋……"她这一骂一唠叨,我穿新鞋的感觉、对她的感激全没了,还平白对她生出许多埋怨。父亲生病在床,母亲一直照顾得很周全。可是母亲  相似文献   

3.
唐风 《山西老年》2012,(10):27-27
母亲年逾七旬,我也已至不惑之年,可在母亲身边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也许自己在兄弟姊妹中最小吧,母亲总爱当着我的面唠叨。结婚以前我总嫌她烦,有时母子俩谈不上一会儿就不欢而散,顶撞母亲几句也是常有的事。现在自己的儿子也上了学,才发觉母亲的话总是透着朴素的人生哲理。母亲勤劳、宽容、善良、节俭、大方。说她既节俭又大方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她的节俭体现在对自己,在我们姐弟几个没成家之前我没见过她给自己添置什么新衣服,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也总要先紧父亲和我们;而对外面的人她总是很大方,记得小时候家里虽然很紧张,但家里总是宾客盈门,妈妈总是尽自己的所能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我们几个孩子怕大人吃了属于我们的好东西,有时就会向妈妈提出抗议,可妈妈总说“有手不打上门客”“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之类的“格言”。  相似文献   

4.
母亲年龄大了,就爱唠叨两件事:一是父亲,二是盆景。唠叨父亲是数落父亲的缺点;唠叨盆景是责怪盆景不给她争气,她那么不辞辛劳地养护,盆景却时不时回报她几片黄叶。有一次,为了讨母亲高兴,我顺着母亲的意思说:是啊,父亲年轻时不顾家,又很粗心,而且脾气暴躁好  相似文献   

5.
中考时,因没考上重点高中,我不禁感到心灰意冷。父亲的斥责在我眼里成了唾弃,母亲的鼓励也被我视为唠叨。一种难于道明的青春年少时期的叛逆使我开始憎恨这个世界,开始与父母、老师甚至自己作对。班主任曾私下不止一次对我的同学断言,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也会有出息的话,那一定是  相似文献   

6.
钱双庆 《新天地》2011,(6):30-31
我——母亲最小的儿子,就要准备结婚了。母亲年近古稀,她老人家对生活从来没有过多的奢望,只是有一样,盼望着小儿子早点结婚。历经艰难,张罗着准备结婚的我,总算对母亲有个交代了,因为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母亲常在我面前唠叨:"你赶快结  相似文献   

7.
吴小毛 《老友》2011,(3):28-29
我母亲今年93岁,生活由我们6个儿女轮流照顾。大家都为母亲身体尚好而庆幸,惟一感到不悦的是,母亲随着年龄增大,越来越爱唠叨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能让她说上半天,而她熟悉的话题一说开,更是滔滔不绝。有几次,我见她又要对我"长篇大论",便有意躲到阳台上。  相似文献   

8.
田雪含 《新少年》2010,(3):33-33
梦中醒来,唠叨声又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哎呀,又掉了好几根头发……”反复说这话的是母亲。我一如往常睁开了眼睛坐起来。每天都是这样,母亲已经是快奔40的人了,和不少中年女人一样,脸上爬上了细细的皱纹,眼袋也开始下坠,皮肤已有些松弛,头发也些许斑白……更令母亲无法接受的是,  相似文献   

9.
又和母亲吵了一架,也许是因为开始步入青春期,最近的我脾气一直不好,总是有些叛逆行为。我甚至觉得世界是灰色的,自己的生活缺少幸福。一天,我无意间在母亲的房间翻开柜子,在柜底,我摸到了一个硬棒棒的东西,拿出一看,原来是一本封面  相似文献   

10.
在我的印象中,父母的感情很好。可近几年,人越老越孩子气,常常因一件小事红脸。几年前,我在部队被选改为士官不久,母亲就吵着让父亲到部队看看我,顺便到南方城市转转,说看到他在家里晃悠就烦;而父亲却叫母亲到部队探亲,到我这里住上十天半个月也好,说听到她唠叨就生气。  相似文献   

11.
去年春天,我因病住院。退休在家的母亲自告奋勇去医院陪侍我。当时,正值母亲关节炎病发作,为了不让我担心,她却说:“腿一点也不疼,早好了。”还把“人老了,腿脚也老了”挂在嘴边,让我放心。同屋两病友,一个长我10岁,一个略小我几岁。比我年长的病友,一直由女儿陪侍,1周后,就以能自理为由,让女儿回家了。她对我们说,女儿自谋职业,家庭困难,不能再耽误她了。比我小的病友,虽由姐姐陪侍,但她七十多岁的母亲,却隔一天坐公交车来医院看她一次,且总是坐在床头,唠叨几句“以后改改倔脾气,多注意身体……”关爱之情,溢于言表。不同的表达方式,道出的都是无价的亲情!  相似文献   

12.
十个女人九个唠叨,爱唠叨是女人的天性,更是中老年妇女的“专利”。然而,对待老伴喋喋不休的唠叨,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老人听不得老伴唠叨,一听心里就烦,有的躲得远远的.除了吃饭睡觉很少回家。有的为唠叨而吵架,争吵不休,甚至有的人因听不得老伴唠叨闹离婚的。而有的人却爱听老伴唠叨,认为老伴唠叨是一首歌唱得心里热乎乎,是一壶老酒喝得人酣畅淋漓,我是从不习惯到爱听老伴唠叨声,越听越舒心。  相似文献   

13.
母亲老了,真是应了那句话:“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她逐渐变得爱唠叨起来了。 夜晚,我们在灯下各自忙碌的时候,母亲好像在自言自语:“今天我看到教三儿的周教师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父爱如水     
人人都说父爱如山,而我却要说父爱如水。小时候,父亲经常出差,回家后也捣鼓自个儿的,所以我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多一些,对父亲的记忆并不多。但有一件小时候和父亲的事,我仍是记忆犹新。每次父亲出差在外,告诉我和母亲什么时候回来后,我总是翻着日历,掰着指头数着日  相似文献   

15.
去年国庆假期,我和母亲去乡下的舅舅家探亲。亲戚的院子里堆满了收购来的黄澄澄的豆子,跳跃着农家丰收的喜悦。舅母见我们来了,开始向我和母亲这两个她认为有见识的城里人唠叨:“收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烂在手里就全完了。”  相似文献   

16.
善良的母亲     
写人文章选材时,要注意选取事件不宜过多(两三件即可),所选的材料须能表现人物的特点。《温馨的唠叨》选取了三个妈妈唠叨的片段来写,便使读者能体会到"妈妈无限的爱就藏在这唠叨之中"。读读《善良的母亲》,想一想小作者选取的材料是否能准确表现母亲善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每天傍晚,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叩打门环的声音,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母亲的脚步细碎而轻柔,父亲的脚步则如重锤般有力,跺得地面“咚咚”作响。因此尽管母亲非常地努力,但总是比父亲慢半拍,为我开门的似乎永远都是父亲。  相似文献   

18.
张金刚 《山西老年》2010,(10):23-23
很早就想给身在老家的母亲装部电话,可母亲总是以我刚结婚、买房不久,现在又添了孩子,需要花钱为由,一再拒绝。其实我心里清楚,自从离开母亲后,她老人家无时无刻不在记挂着我。每次我的电话打到邻居家,母亲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放下手里的活儿,在"嘟嘟"声结束前拿起电话,送上一句喘着粗气且满是欢喜的"喂".  相似文献   

19.
汤繁英 《社区》2005,(10):56-56
母亲节到了,我不禁又想起了已离开我多年的母亲。关于我和母亲的记忆都发生在春天。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母亲总是要带我回乡下看看,那里有漫山遍野的金黄色油菜花,美得醉人。母亲一生没有出过远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坐一次火车。我曾信誓旦旦地说,长大了我一定带她去坐火车。母亲听了,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父亲去世早,只有我和母亲相依为命。从我记事起,母亲的视线就没有离开过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总是向门口张望,我知道母亲每次都会第一个来接我;上高中的时候,我到十几里外的县城住读(虽然我那么舍不得离开母亲),母亲每个月都来看我,…  相似文献   

20.
亚新: 15岁的时候,我开始频繁地和母亲发生争吵,每次吵架后,我就会去一个要好的同学家里借宿。那天是个雨天,晚饭的时候母亲又唠叨起来了,我推开饭碗,抓起书包就冲进了雨中。我在同学的怀里哭哭啼啼说活着真没意思,等我安静下来才发现沙发的另一头正有一位三十来岁的男子以看戏的表情看着我,我又羞又恼。同学介绍说那是她的表哥,他友好地向我点头,我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