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村级治理是"三农"问题研究的重要单元。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无法满足村级治理的需求,存在要素缺失和权重失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供给主体单一、市场力量不足、农民自主程度弱、供给内容不均衡方面。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构应该坚持差异、引导、长期、复合、市场、中介等原则,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强化政府供给能力,开辟市场服务途径,鼓励第三方参与供给,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从而为村级治理提供物质、精神以及社会等条件支撑。  相似文献   

2.
3.
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强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为实现由城乡二元、工农分治向城乡一元、工农均等的体制转型创造条件。从其阶段性特征看,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的中心任务是缓解农村公共服务供需矛盾,主基调是城乡均衡,价值取向是公平与效率的整合。公共服务体制建设需要将总体目标与分步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地冲破建立在传统非均衡发展战略基础上的各种体制障碍,其中的重点是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和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体制。  相似文献   

4.
多边贸易体制下我国补贴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边贸易体制下补贴与反补贴制度是各国可以运用的保护本国产业的手段之一 ,本文从补贴的角度切入 ,分析了多边贸易体制下补贴的相关规定 ,对我国补贴制度进行了全面审视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重构我国补贴制度若干建议 :1.重新定位价值取向 ,新的价值取向必须以经济主权原则为基础 ,以发展本国产业为着眼点 ,以国际贸易的自由和公平为目标 ;2 .改变过去以政策为主的立法体例 ,制定与补贴制度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3.完善补贴的具体措施 ;4 .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5.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基本公共服务横向供给平等和纵向供求均衡的统一,其理想条件与现实条件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由现实条件向理想条件转化,首先要破除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的错误观念和做法,防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误入迷途;其次要明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动力、主体、标准、优先序、目的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新公共服务理论视域下的公务员服务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学者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将理论视角聚焦到公共生活的主体———公民而不再是“掌舵”的公共行政官员,提出了“服务,而不是掌舵”的新理念,主张公务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同时,新公共服务理论给予公务员以明确的定位———服务于公民,重视公民权,促进公共利益,重视人的价值。探讨新公共服务理论视域下的公务员服务意识,对强化我国公务员服务意识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所需,是政府公共服务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目的是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与国家治理存在紧密关系。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考察,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分析框架包括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标准(制度化)、机制(民主化)、特点(专业化)、要求(服务化)、原则(效益化)和目标(协同化)。政府应从这六个方面努力推进购买公共服务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重构我国行政强制执行体制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现行行政强制执行体制不仅与行政行为效力原理相悖 ,而且造成了司法与行政的角色错位 ,因而难以实现执行效益的提高。行政强制执行体制的改革 ,需要综合考虑行政强制执行权的目的、属性、运行现状及一国行政法的发展传统。文章在评析学界提出的几种改革思路的基础上 ,主张我国应建构行政机关自力强制执行体制 ,并探讨了这一体制相应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李凤莲  陈辉发 《理论界》2005,(4):164-165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客观上要求我们加强对公司治理的研究,构建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公司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公共服务视域下的政府善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善治则是当代政府治理的最佳状态和必然选择。从公共服务的视角深入探讨政府善治的价值取向,剖析政府治理在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阐明实现政府善治的基本路径,对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区文化治理体系是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的核心议题,建立健全社区文化涵养体制机制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实践抓手.基于文化转型理论视角,以N市L社区文化营造创新示范项目为例,考察文化强国战略下农村社区文化治理体系重建的实践逻辑."送文化"与"种文化"导致的基层社区文化供需结构失衡是文化治理转型的内生动因,L社区通过积极开展文化阵地建设营造新型社会公共文化空间,通过大力培育文化志愿服务创新文化营造的社会协同机制,通过有序引导多维主体共治实现社区文化营造的共建共享机制.因此,从基层社区文化治理体系的主体、规则、效能三重逻辑,以及L社区文化营造创新示范项目实践经验来看,基层文化治理体系重建必须激发农民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送种并举",又必须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强化政府统筹和行政规划.另外,基层文化治理体系重建亟待整合多元化社会资源,强化基层社区文化治理合力效应,提升文化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2.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必须要建立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和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本文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发展公共文化产品和开展公共文化活动,从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会组织与农村公共危机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的诸多情况不同,后税改时代农村社会的现实景观使农村社会组织成为应对农村公共危机的重要力量。政府不是农村公共危机应急处理的唯一主体,农村社会组织也是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农村公共危机虽然冲击农民的生产、生活秩序,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催生农村社会组织的重要机遇。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的应急处置,客观上有助于实现政府与农民对公共危机的合作治理。对于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公共危机应急处理,应作出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马秋茜 《河北学刊》2013,33(1):199-20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其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政府所能提供的最直接、最明显的服务。本文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阐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内涵,概述河北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发展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以通过制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发展规划,注重设施的维护与更新,积极推动贫困偏远农村设施建设,建设政府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渠道,由此引导农民群众自主参与的路径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行动者身份的品牌化认证、互动空间的公共性转换、服务能力的联动式升级及发展方向的国家在场化定位是"让公共文化服务运转起来"的成功之策;文化项目的品牌化、文化空间的公共化、文化服务的平台化和文化互动的网络化及国家的常态化在场是提升国家文化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文化为纽带并以文化建构为目的、多元化治理主体的文化生成、多元化治理主体的文化合作及多元化治理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善治逻辑与善治生态是网络舆论治理的两种选择方式。善治逻辑体现网络舆论治理的现实回应,面临同构性问题、对象性问题、关联性问题和转换性问题的思维局限,容易在实践层面陷入"为我型"网络舆论治理框架的束缚。善治生态彰显网络舆论治理的要素关联,克服并超越了善治逻辑的思维局限与实践难题,"伦理—国家"生态、"法律—社会"生态、"道德—公众"生态是其结构形式。由舆论平权向网络赋权转换、由技术统治向资本批判转换、由网络围观向网络公民转换,是基于善治生态的网络舆论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7.
村务公开制度的变迁及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秀玲 《河北学刊》2001,21(5):29-35
中国村务公开制度萌芽于人民公社时期,酝酿初建于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村务公开制度得到了普及与推广,制度化、规范化探索受到重视。21世纪村务公开制度的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村务公开制度实施的成效如何,关系到中国村民自治的质量和成败。  相似文献   

18.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服务理论应运而生。基于对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中服务型政府的内涵的分析,指出“新公共服务”理论成果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完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具有正当性。多年来,我国环境资源立法取得很大成就,但依然存在立法工作不协调、不适应以及法律缺失、法律修改与解释工作跟不上等问题。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应当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指导思想,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在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修复、自然资源保护与违法责任追究等方面制定立法新方案,并总结立法经验,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改进立法工作方法,为全面提高环境资源立法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20.
社区治理的多中心秩序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社会的秩序分为单中心秩序和多中心秩序,前者是有指导的自上而下的社会秩序,后者是许多决策中心在一般规则体系中规制其相互关系的秩序。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自治的推进取决于社区治理由行政单中心秩序向多中心秩序的“嬗变”。由公共责任理念引导、公共规则规制的社区多中心治理秩序,将是摆脱“公地困境”、激发社区治理多中心因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集体行动和社区善治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