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与实”和“黑与白”在哲学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山水画中“虚实”、“黑白”的关系非常密切。中国宋代山水画“黑、白”与“虚、实”之间不同的构成关系,产生了两种经典的绘画风格一“简洁空灵”与“雄强浑厚”;宋代山水画中“画内之虚白”的讲究,追求的是无尽的“画外之虚境”。  相似文献   

2.
“虚”与“实”是重要的古典文学理论范畴,被广泛运用于诗词批评领域。“虚”侧重抒写主观之情思,形成诗词空灵疏朗之意蕴;“实”侧重描写客观之景物,使诗词具有质实厚重之内涵。“虚实”论是对诗词审美特质的认识。刘师培从“形似”与“神似”、“写实”与“形容”“客观文学”与“主观文学”三个方面探讨文章之“实”与“虚”,体现了对文章这一古老的实用性文体的审美特质的认识,具有较重要的文章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非在解说老子《道德经》时.阐发了自己的修养论。韩非所谓修德实主要指利于自身的智术修养,其修养方法的基本原则是“虚静”,而以“意无所制”为虚静之要诀,虚静原则主要的实际要求是善于把握动静和寡欲知足。韩非只讲修智术而不讲修仁术,不能教人宅心仁厚;讲虚静无为而追求御物胜敌,是以虚静为诡道。然其辨析动静和物欲与利害得失之关系,所见精微深湛,实包含了不少哲理与经验。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生态小说作为虚构叙述(小说)的文本体裁,规定其“基础语义域”必须立足于可能世界,而“生态”作为其兴起的缘由与题中之义,又限定了文本内容必须与“实在世界”相关。文章以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从生态小说“虚”与“实”的悖论出发,运用广义叙述学中的可能世界理论,解读中国当代生态小说的现状与困境,并以此揭示其背后深刻的生态伦理与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5.
老子的“大音希声”是以比喻来说明“道”的特点的,它涉及到文艺创作中“有”和“无”、“虚”和“实”的关系问题。虚实结合、重虚的方法,表现出中国古代文艺不同于西方的重要美学特点。虚和实的具体含义,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主要的有:一,虚和实的关系即虚构和真实的关系;二,虚和实指文学作品中虚字和实字的关系;三,虚和实的关系就是作品中的神形、情景、意境的对立统一;四,虚即文艺作品中未直接描写的部分,实即直接描写的部分。对文艺创作中虚实关系的处理,大致有两种:一是实以引虚,二是虚中孕实。无论实以引虚或虚中孕实,均应虚实相济。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中大量的小说论因子,散见于其《诸子》《史传》《宗经》《谐隐》等各篇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文心雕龙》中的小说论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曲缀”之“序”———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的叙述模式、作为历史小说萌芽的史传文学的虚与实、《文心雕龙》的小说地位论与小说观。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文心雕龙》中的小说论因子,是时代与文化共同催生的必然产物,具有深远的肇源意义。  相似文献   

7.
玛格丽特.米切尔以刻画人物著称,她笔下的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内心世界揭示比较充分。其作品《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着力刻画了一个贪婪、任性、冷酷、残忍、追求完美的庄园主的女儿郝思嘉的艺术形象。"脂粉堆里的英雄"本是《红楼梦》里用来评价王熙凤的词句,用在《飘》的主人公郝思嘉的身上同样适用。因社会的变革,郝思嘉由一个庄园千金变成为庄园管理者,再转化为资产者。从事业、爱情两方面探讨了郝思嘉面对现实,展望明天,顺应历史潮流,弃旧迎新,谋求变革的开拓进取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形象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管理哲学·实践精神·实践程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1.“允执其中”是孔子的管理哲学;2.“虚以控实”、“静以制动”是其管理的实践精神;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孔子管理实践的程序。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张承志的中篇小说《黑骏马》抒写的是“作为牧人心理素质的心绪”,是一篇动人的诗化小说;有人说,《黑骏马》所着力探讨的是人的精神,是那种世世代代积淀和传递下来的“铭心的感受”;有人说,《黑骏马》写出了以牧人心理图景为中心的情感氛围。这些都从作品的虚的方面,谈出了作品的题旨内容,都是颇有见地的中肯之论。但是,仅从这一侧面来探讨《黑骏马》,还不足以全面评价《黑骏马》的美学价值。我认为,《黑骏马》是虚与实这一创作规律运用得比较成功的典范之作。它从实处着笔,在虚处升华和深化。它以实求虚,虚实相生。它…  相似文献   

10.
“虚”与“实”,既属哲学含义上的辩证认识论范畴,又是各类艺术美学追求与表现手段的基本原则。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舞蹈、戏曲都将这既统一、又对立的矛盾现象,作为共同遵循的标准。这个标准,即审美意义把握,是艺术领域里的“意境”与“神韵”,而“虚”与“实”,则是通达“意境”“神韵”之境的中介。  相似文献   

11.
“虚实”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种美学理论,“虚实”说根植于老子的哲学思想;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技巧,“虚实”说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创作起着积极的作用。中国古典诗歌非常讲究“虚”与“实”的妙用,以实写虚,虚出灵韵;化虚为实,实中见虚;虚实相生,境界全出,这是中国古代诗人所追求的虚实结合的三种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12.
“诚”是张载“天人合一”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诚”乃“太虚”之“实”,“太虚”之“实”在于“气”。从天道而言,天之“诚”在于“太虚”,“太虚”因是“气之本体”而为实有,万物因“太虚”之“诚”而真实无妄,生生不息;“太虚”虽有“虚”的名义,“实”(“诚”)却是它的本性,张载以“太虚”之“实”对抗佛道之虚妄、空无。从人道而言,“太虚”是价值本原,人类应秉承“太虚”之“诚”性,在体认“性与天道合一”基础上实现“天地之性”;工夫之“诚”在于实行实践,张载主张在躬行礼教、践行仁孝之中体现“诚”的精神。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与儒家价值的正当性都在张载对“诚”的诠释中获得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虚与实,是写作艺术中常用的概念。但是,何谓实,何谓虚,历来具体所指又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无非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两个方面来认识的。从内容的角度看,“实”是指对事物的具体描述,“虚”是指从所描述的事物中引发、升华、联想出来的思想意义和道理。从表现方法的角度来看,“实”是指从正面直  相似文献   

14.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总引》在选材取向?结构安排和作者态度几方面都存在着“实”与“虚”的对照。作者乔叟主要取材于客观现实中可见可感的人与物,以典型人物和典型场景为描写对象,这些材料属于“实”的内容。读者既可以了解逝去的时代,又似乎可以看到自己及周围众人的影子,极易产生共鸣,这正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吸引力。同时,原文中所表现出的乐观豪迈精神又是其作者的主观心境,相对较个性化,属于“虚”的因素。作者描绘的人物虽多,但起组织作用的只有两人——“我”和酒店老板。香客是“实”的组件,两位组织者是“虚”的聚合力,“虚”的力量使“实”的组件结为整体。作者乔叟对原文中的人物没有明确的评判,却流露出嘲讽或宽容,其态度也是“虚”“实”相生。  相似文献   

15.
历史演义的“虚”与“实”,亦即它与史实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封建时代文人论争的热点。在当代学术界,这场论争几经起落,远未休止。从1959年的“替曹操翻案”,到近十年来对它的反思,以及“反历史主义”观点的提出,表现了人们对历史小说标准的苦苦探寻和迷茫。但在众说纷纭的背后,掩藏着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尚实”的传统小说观与西方现代小说观念之间的牴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6.
关于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虚实问题,自清乾隆年间章学诚提出“七实三虚”之说后,后之学者尽皆附而信之,由于鲁迅先生也赞成章学诚的说法,研究和评论《三国演义》的都依据此说,久而久之,人们对“七实三虚”之说就信而无疑了.其实,《三国演义》并非‘吃实三虚”.今见《三国演义》的最早版本是嘉靖本.这个本子共24卷。分为240则,后人合成120回.为了将章学诚的“七实王虚”说法闹个水落石出,我们最近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作了一次统计.全书共写了参与当时活动的、有名有姓的人物1075个,其中姓名见于《三国志》“纪”、“传…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诗论中的虚实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与实一直是中国诗歌理论中一对应用十分广泛、含义又十分丰富的概念。如虚实相生、虚实相成、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虚运实、以实带虚、化实为虚、以虚就实等等。当然,虚实理论不只是存在于古代诗论中,同样也存在于古代文论,以至画论、书论中。如画论中的“笔虚笔实”、“计白当黑”即是。不过虚实理论在古代诗论中最为丰富。由于虚实理论的丰富和应用的广泛,带来的问题也较多。首先是它的概念内涵的不确定  相似文献   

18.
郝思嘉经历了虚荣心超越爱之心的少女阶段、种植园奴隶主向资产者转化阶段及深层心理更为压抑的资产者阶段。《飘》通过描写郝思嘉上述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她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刻画了这个被评论者称为“漂亮的、娇惯的、自私的女性在生死攸关时却能像男人一样行动,以不屈不挠的精神继续着夏·勃朗特所开始的革命”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9.
根据概念的定义 ,概念不应划分为“虚概念”和“实概念”。概念的虚、实划分会带来许多矛盾和不利后果 ,总的说来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20.
天道观是宋明理学的焦点问题,吕大临是“关洛之间”的重要人物,他在继承张载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天道观理论,并以“虚而诚”来表达对“天道”这一形上本体的体认。一方面,吕大临以“虚”和“诚”来形容天道无形而实有的特征,展现出天道的超越性、客观实在性、普遍性和永恒性。另一方面,吕大临更加强调“诚”的价值,指出“诚者,理之实”,并且认为天道是“致一而不可易”之“诚者”。由此可见,在吕大临天道观理论中,“诚”即为天道,并且具备了“至诚不息”之宇宙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