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春立等诉民族饭店案"与"梁广镇身兼两地人大代表事件"是有关我国选举制度与选举法适用的比较典型的案件.两起案件明显反映出在救济公民政治权利、选举中的选民登记程序、对人大代表提名候选人的监督方面,原选举法的规定存在不足.本次选举法修改回应社会现实问题,在选举服务机构、禁止人大代表两地兼职、代表身份的真实公开等方面作出相应规定,部分解决了两起案件中存在的问题,但在如何救济公民政治权利等方面未作改善,解决这些问题应成为未来选举法修改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及选举实践,全国人大通过了新《<选举法>修改决定》。新《<选举法>修改决定》从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增设"选举机构"专章、改进代表候选人的介绍方式、明确代表的任职资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选举制度。选举制度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选举法》还在法律名称、基本原则、选举委员会制度、代表候选人的主体资格、选举程序违法的法律责任等方面留下了继续探索和进一步修改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我国《选举法》关于在直接选举中“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的规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遇到了挑战。为保证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而规定的召开选举大会、委托投票、代写选票等程序安排也与选举自由、秘密投票、一人一票原则相背。笔者主张,在直接选举中,选举只有合法非法之分,没有以参加投票选民是否过选区全体选民的半数来定有效无效之别,采用相对多数制,废除委托投票,缩小代写选票选民的范围等来完善我国的直接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考察了1979年选举法与1982年及其后诸选举法修正案的差别,分析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若干缺失与不足,总结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的选举制度是在总结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选举经验、建国初期民主建政经验的基础上,借鉴苏联的选举制度,根据我国当时的具体情况建立起来的.第一部选举法的制定,标志着新中国选举制度的诞生.第二部选举法的制定和对第二部选举法的五次修正,发展和完善了我国选举制度.我国选举制度建设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六个“坚持”上,即坚持对党对选举制度建设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实际的民主,坚持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并举,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原则,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出、单项突破和地方先行.  相似文献   

6.
衡阳贿选案作为建国以来地方人大选举制度发展进程中最严重的贿选案,是对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的一个深刻警示。候选人提名制度、确定制度与选举监督体系内在设计缺陷突出,选民和代表廉选意识缺失,党员自我防腐能力弱化等问题,是当前地方人大选举制度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因此,只有进一步优化地方人大选举制度的自身设计,培养选民与代表的廉选意识,加强地方人大中党组织的建设,才能真正突破地方人大选举制度发展的瓶颈,实现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修正案》,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又一进步。此修正案凸显出诸多民主亮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确立城乡选举同票同权,强调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以及规定候选人近亲属不得监票。  相似文献   

8.
选举委员会是处理选举事务的法定监管机构,具有中立、民主、公正、独立的特性。运转良好的选举委员会制度对于保障公民选举权利、维护选举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选举法》2010年修改时就选举委员会的产生、回避、职责和工作要求作了规定,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还存有空白和模糊地带,需要予以补充和完善。2011—2012年全国县乡人大代表选举是《选举法》修改后的第一次选举,通过个案观察和法条分析,选举委员会在产生过程中暴露出民主性不足的缺陷,《选举法》有关选举委员会回避的条款存在被架空的危险,选举信息公开不规范,信息公开的范围和方式回旋空间较大,需要对其作进一步的民主化构造,做实回避条款,明确选举信息公开的范围和方式。  相似文献   

9.
社会生态是制度展开的宏大叙事背景,制度依凭社会生态的烘托而充盈生气,离开社会生态的制度只是一具"空皮囊".因此,考察我国选举平等权的流变是应契合着社会生态的演绎过程的. 一、国情理由:道德主导下的身份规范 无论是在1953年选举法的"八分之一条款",还是在1995年选举法的"四分之一条款"问题上,国情理由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国家法规范的沿革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2010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了村民选举委员会构成制度、选举权普遍性制度、选民名单公布制度、选举实施程序制度、罢免村委会成员制度、不正当手段妨害选举当选效力与救济制度,增设了村民委员会成员职务自行终止制度、村民委员会成员出缺补选制度、村民委员会新老交接制度。该制度设计有关"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作为章名、村民选举委员会构成制度、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履行职务能力自行中止、选民名单异议进一步救济、村民委员会新老交接缺乏强制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中央层面国家法规范立法解决。  相似文献   

11.
我国选举制度中存在的"四分之一选举权"问题,是一种明显的不平等待遇,亟待进行相应的制度变革.具体的解决方案包括"选举权平等""直接选举""科学划分选区"和"人大代表职业化"等.  相似文献   

12.
选举就是选民选择自己的代理人的过程。过多层次的间接选举不利于提高代表机关的代表性。要提高我国的政治文明程度,人大制度就有必要与时俱进,朝着使广大基层群众能享有更多知情权、表达权的方向,朝着高层领导更易于了解基层实情的方向进行改革和完善,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逐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1989年,安徽省岳西县莲云乡腾云村首次采用组合竞选制选举村委会主任,打破了上级提名、村民举手通过的形式,实现了腾云村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民主政治。20年间,腾云村共历经七届村委会,其中五届采取的是组合竞选制模式产生的领导班子。然而,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采取的是"海选"模式。组合竞选制在经过几次实践后,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能全面推广,与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西选举制度基本原则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举制度事关一个国家民主实现的程度,事关公民的切身利益。我国的选举法目前正在修改的草案起草期,本文就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与几个主要西方宪政国家进行比较研究,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民主选举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亿人口及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我国不能实行多党竞争执政。我国应改等额选举为党组织最终决定侯选人的差额选举。这种选举办法就是把各级政府的一把手置于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的双重有效选择和监督之下。类似的办法也应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实行。这就既坚持了党的领导,又使我国人民拥有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广泛、更实惠的民主选举权。这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稳妥地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人们不满的权力腐败问题就能基本解决。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党内县级层面直接选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历史分析等方法,从直接选举优于间接选举、中国推行党内县级层面直选的可行性分析、推行党内县级层面直选需要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三方面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党内县级层面直选在中国选举制度完善中的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得出结论:党内县级层面直接选举较之于间接选举,民主程度更高,更能体现党员意志,在实践中是可行的,是理顺党组织权力授受关系、巩固党执政组织基础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具体行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科学选拔任用机制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实现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十五大以来我国政治现代化在法治建设、机构改革、廉政建设、民主制度等领域取得新进展。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试行的“三轮两票制”民主选举镇长的改革探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创举。这一个案孕育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全国各地在探索村民自治过程中,出现了平行选举、职次选举、叠加选举、累计选举四种选举方式,从选举制度本身来看,均重视了候选人个体素质的选择,体现了传统“选贤举能”的政治理念,但是共同的缺点是忽视了发挥选举制度整体功能的重要性,不能很好地解决浓厚的乡土文化对民主选举的制约问题。笔者以此为着眼点,分析比较了现行的几种选举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组合竞选制”的选举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美国共和党、民主党与选民和候选人关系的变化,说明在现代美国选举活动中两大党的作用已严重削弱,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发生、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我国选举制度包括人大代表选举、各级政权机关选举和村委会居委会选举<宪法>、<选举法>与相关<组织法>等法律规范构建了现行选举制度的框架,它具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结合、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并存、平等原则与差别条款互补和国家权力与自由选举权利融和的特点.在坚持现行制度的基础上,目前选举中出现了一些改革动态,它表明充分开发我国选举制度内的资源、激活选举制度的竞争性和活力是我国选举制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