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边主义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最重要的转变。本文从中国外交的多边主义转型出发,分析了中国在其中遇到的困难、表现出来的特点以及国际国内的主要原因。中国外交由于受到历史文化传统、国际格局和秩序以及领导人的个性和思想的制约,在参与多边的国际机制、开展多边外交方面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中国崛起和向现代化强国身份挺进而进行的世纪之交的中国外交转型是中共有所作为的第三个奋力时期,即由毛泽东时代的革命外交向邓小平时代的改革开放外交,再向中共第四代领导集体所倡导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过渡的第三个外交攀登期.中国参与国际制度、融入多边外交体系、构建新型国际秩序战略、中国国际角色认知转变即外交政策转变是中国外交转型的几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3.
多边主义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与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明生  李长春 《理论界》2006,(1):205-206
多边主义与多边外交密不可分,多边外交是多边主义的具体体现,而多边主义又指导着多边外交和多边合作。二战后,多边主义在世界政治中逐渐变得十分重要,它不仅表现为日益增多的多边会议和议题,也体现在多边性的国际组织。21世纪的中国外交政策中,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开展多边外交,全面融入国际社会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向。  相似文献   

4.
莫迪政府执政以来,印度的国际影响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大有“左右逢源”态势,这也折射了印度不俗的外交能力。对此,本文从外交观念、外交谋划、外交机制、外交协调、外交执行五个维度对其外交能力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印度外交能力的增强是这一时期印度得以在国际舞台获取有利态势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外交观念方面,印度通过增强印度教意识形态影响力、强化“民主”价值观共识、拓展国际传播渠道等方式,促进了外交观念能力的提升。在外交谋划方面,印度外交布局兼具稳定性和灵活性,不仅补强了战略资源对外依赖的短板,还适应了内外变革的战略环境。在外交机制方面,国内机制的优化与在国际机制中的积极作为,为印度编织了更具韧性的外交网络。在外交协调方面,印度相对完善的组织架构与灵活多样的协调手段,使其得以对内凝聚共识,对外长袖善舞。在外交执行方面,印度的制度保障、外交投入、人才培养等均有利于其外交政策落实。不过,印度外交能力建设仍有其局限性,受疫情、外部环境趋向复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印度外交能力能否持续增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各国能源外交日益频繁以及国家间能源矛盾和冲突日益显现的今天,如何寻求有效的国际能源合作机制已经迫在眉睫.本文试图在一个合同执行的分析框架下探讨国际能源合作机制理论与中国的经验.我们认为,国家间博弈要实现"合作解",这和市场主体交易过程中保证合同得到履行的机理是一样的,它同样可以依托自组织实施的双边声誉机制、多边声誉机制和具有正式制度的第三方机制.在目前国际能源合作的第三方机制缺乏的条件下,中国应改善双边博弈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多边声誉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张辉 《理论界》2010,(3):201-204
本文概述了21世纪初国际环境的特点,分析了这种国际环境对中国的利弊影响,认为21世纪初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是利弊共存,机遇与挑战同在。从总体来看,是利大于弊,机遇大于挑战,因此,中央将这一时期确定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依据是科学的、合理的。最后针对利弊共存的国际环境,从多边外交、大国外交、睦邻外交、经济外交、热点外交、军事外交、总体外交、情感外交等八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所应采取的具体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7.
外交形象构建系一国外交话语体系和国际话语权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且复杂的工程,需要跨学科、多维度的知识整合和跨行业、跨部门的协同参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象构建应以外交形象塑造全过程为核心,从宏观与微观层面进行多维度分析和整体性研究。宏观层面以主客体认知关系(自塑/他塑外交形象构建)、自塑外交形象的转换和传播、形象间性三个要素为主干框架;微观层面可从群体认知、客观源像、形象转换、软性传播、直接形象间性与间接形象间性等方面对外交形象生成进行解析。为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象的完整构建,应以我为主、兼顾受众,在自塑与他塑对外关系中最大限度地实现"政治等效+形象趋同"。  相似文献   

8.
软实力理论的提出,为研究国家实力与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外交政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和创设国际机制能力是一国对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在注重自身硬实力建设的同时,更需要增强自身软实力的建设.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思想提供了一套不同于西方的国际关系话语体系,是中国外交软实力建设的显著标志;同时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机制构建,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进一步提升对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软权力在当今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稳步提升“软权力”。公共外交是世界各国塑造本国形象,增强软权力的重要途径。文章试图探讨开展公共外交对提升国家软权力的具体作用,并提出中国发展公共外交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5,(9):172-178
食品安全全球化使国际社会多边治理共同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必然。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等主要政府间国际组织以及一些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均致力于食品安全多边治理,然而现有多边治理存在着治理目标失衡、治理的脆弱性、治理分散和无序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国际组织自身的制度改革、加强主权国家的合作和参与以及重视市场力量和市民社会广泛参与等方面完善食品安全多边治理。中国的食品安全治理离不开多边合作,因此国际多边合作可以为我国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对内要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等多主体合作、协同治理框架,对外要善用现有的国际组织,争取在多边合作中的主动权与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外交是中国体制内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外交权力和外交职能是历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赋予的.宪法赋予全国人大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以及人大作为中国代议机构的职能,使得全国人大开展的议会外交兼具其他体制内外交无法企及的特殊权重以及"既官又民、亦官亦民"的松散特点.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人大外交形成了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双边友好小组、参与国际及地区议会组织、以及"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外交形式.人大外交从体制到实践都日趋成熟,在中国外交的整体部署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武闽 《阴山学刊》2011,(4):15-19
巧权力概念最初产生于美国对外战略设计中,强调根据具体情境将硬权力和软权力二者巧妙结合来实现美国的外交目标。巧权力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行为体具备一定的情境智慧。既能够对宏观情境进行整体把握,了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前提条件;又能根据微观情境对目标进行合理制定,对权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及塑造良好的团体氛固,为巧权力战略的实...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文化年”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斐  于海峰 《理论界》2007,(2):109-111
在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格局下,中国日益重视“软实力”的增强,注重挖掘文化作为一种权力资源的潜力。近几年来,中国根据自身的整体外交战略,依托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不断创新的先进文化理念,以“中国文化年”:作为一种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文化外交的一种重要形式,外化中华文化的世界性意义,推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增强国际共识。“中国文化年”活动的开展,推动了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新战略、新格局、新机制的形成,有助于中国国际形象的重塑与良好外部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近年来多国纷纷推出大数据发展战略,导致国际数字社会日趋形成国际数据权力的角力场。国际数据权力源于三个层次:底层是服务于数据采集与应用的基础设施与数字平台,中层是开放数据与分享数据所需的国际社会关系,上层是规范国际数据空间治理的国际机制。这三种权力来源形成了观察国际数据权力的三种维度:技术性权力、关系性权力与机制性权力。从美、英、日三国国际数据权力发展路径来看,这三种维度形成了从权力奠基到权力扩散再到权力固化的发展链条,也呈现出国际数据权力的三层赋权模式:技术赋权、关系赋权与机制赋权。中国大数据发展起步晚于美英等国,就技术赋权而言,中国已经具备了数据大国的基础设施,但还需要加强海缆建设,进行数据分析应用的数字平台还有待扩大国际空间;就关系赋权而言,中国已经通过地缘关系加强了国际数据权力,还可在文化关系上进行深度拓展;就机制赋权而言,作为发展中世界数据大国,中国与发达世界需要努力跨越原则性分歧并在数据跨境流动方面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活跃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主体也日益多元化。政府已经不是唯一的外交主体了,历史进程昭示着非政府组织已逐渐成为一国外交的重要载体。有必要通过剖析非政府组织是政府外交的有益补充者、非政府组织在对外援助、塑造国家形象、传播价值观念以及制定国际规范等多个方面的作用,来揭示其在公共外交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与冷战后美国其他几届政府相比,奥巴马政府的对华外交明显呈现出新的特点,即重视利用“国际规则”对华施压.奥巴马政府眼中的“国际规则”涉及安全、经贸、人权等多个领域.美国对华大打“规则牌”意在维护美国制度霸权、塑造中国崛起环境、对华实施“软制衡”、谋求本国经济利益、要求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等.奥巴马对华“规则外交”给中国造成了种种负面影响.对此,中国应予以重视并审慎应对.  相似文献   

17.
国际制度是全球和地区事务治理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各种国际制度的积极参与以及由此而展开的国际制度外交,使其融入到国际治理的规则体系和实践活动中.中国在通过国际制度外交参与全球及地区事务治理的过程中,开始更多地秉持以共享型、问题解决为导向的主权观,对已有国际制度表现出良好的遵守记录,积极、主动地根据自身及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求发起议程设置和制度倡议,积极推动地区组织机制的建设.中国在国际治理中的制度倡议与建设行为推动了地区治理网络的构建,改进了地区及全球治理结构的合理性,从而对全球及地区共同问题的解决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地区主义快速兴起,并通过培育地区合作安全观念、改善地区安全环境、重构地区权力结构等方式,塑造着一种新的地区秩序,对现行美国主导的双边同盟体系及以此为基础构筑的东亚权力体系带来现实威胁和严峻挑战。为回应东亚地区主义的挑战,美国采取强化与东亚部分国家的双边关系、拓展其主导的亚太地区多边机制、制约和改造非美国主导或参与的东亚地区机制等战略措施,控制或引导东亚地区主义朝着美国指引的方向发展,以维持美国在东亚地区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是深化向西开放、拓展战略发展空间的重大战略举措,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西宁紧抓机遇、主动作为,建立西宁市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宁具有较好的交通和生态条件及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深化国际友城交流机制、确立经贸与技术合作机制、建立人文互通机制、用好国际多边协调合作机制、建立民间组织对外交流合作机制、建立对外政策研究机制。  相似文献   

20.
和谐世界是我国在国际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和谐世界的理念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要求和谐经济全球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强调全球生态和谐。从现代化发展的角度看,它的实现过程就是中国现代化发展所需世界环境不断得以改善的过程。是一种拓展现代化发展的国际空间新战略。和谐世界将引领中国外交,有助于从各方面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