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4年1月7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神话学文库新书发布暨专家研讨会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举行。主编叶舒宪介绍神话学文库的来龙去脉,与会专家充分肯定文库的学术价值与学术影响,并针对神话学文库的下一步出版计划提出了建议,譬如坚持翻译国际神话学经典著作和最新著作,增加本土神话研究著作的比重。 相似文献
2.
孙正国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9-15
中国神话研究的百年历程,大致形成了西学建基(20世纪初期)、国学考辨(20世纪上半叶)、方法论转型(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三个学术时期。张开焱先生的神话研究集中于第三个时期,也代表了这一时期我国神话研究的基本风貌。理解开焱先生的神话学思想,成为我们进入当代中国神话学的重要路径。近二十年来,开焱先生精思勤作,开创了中国神话学的两个风气:一是神话叙事学,一是还原中国创世神话。如果说神话叙事学是开焱先生方法论转型时期的先锋之作,那么,还原中国创世神话则是中国神话学回归古典的标志性成果。综述开焱先生的神话学思想,可以见出其自觉的方法论逻辑:现象学意义上的回归古典,因此可以将其研究名之为中国神话学的还原学派。 相似文献
3.
刘慧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7-10,35
中国神话研究在中国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对于中国神话的相关研究,已有一大批有成就的研究者及诸多成型的学术思想。田兆元先生作为当代神话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其学术思想从早期的神话史研究,到近年来对神话研究路径的探讨,均深刻表达了对民族国家认同、社会精神建构等现实话题的整体观照。因此,其思想可定位为社会神话学思想。田兆元的社会神话学思想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早期关于神话史的书写与解读,二是对当代神话学研究的三结构论即神话研究的民俗学路径的探讨。其社会神话学思想尤其具有开创性与继承性,在神话学、民俗学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4.
郑在书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3)
中国神话学在新世纪的十年取得了两个较大的成绩:一是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中南民族大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影响与深度;二是神话学学科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有三部神话学教材在这个十年问世,标志着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已步入自觉时期。教材建设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神话学家杨利慧博士的新著《神话和神话学》由于立足自身的学术实践,潜心探索神话学教育的理论框架问题,注重田野,融通世界,贯穿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多层次教育,显现出差异的神话学的中国性,在国际学术语境和本土神话学教育格局中,都具有极大的学术张力和学科推动力。杨教授博学多识,一直从事神话学教学与研究,致力于中国神话学的学术交流与跨文化对话,是新世纪以来在国外神话学界享有良好声誉的中国神话学家,这一背景,为其神话学教材增添了开阔、丰满的国际色彩。本专栏为此邀请国内外十多名神话学者就杨教授具有开拓性的神话学教材展开讨论,用两期的篇幅,实现一种研究者与作者、中国与世界的神话学学术对话,以此来深入关照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的新机遇和新问题,并期待引起学术界更多... 相似文献
5.
田兆元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9):1-3
中国神话学在新世纪的十年取得了两个较大的成绩:一是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中南民族大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影响与深度;二是神话学学科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有三部神话学教材在这个十年问世,标志着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已步入自觉时期。教材建设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神话学家杨利慧博士的新著《神话和神话学》由于立足自身的学术实践,潜心探索神话学教育的理论框架问题,注重田野,融通世界,贯穿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多层次教育,显现出"差异的神话学"的中国性,在国际学术语境和本土神话学教育格局中,都具有极大的学术张力和学科推动力。杨教授博学多识,一直从事神话学教学与研究,致力于中国神话学的学术交流与跨文化对话,是新世纪以来在国外神话学界享有良好声誉的中国神话学家,这一背景,为其神话学教材增添了开阔、丰满的国际色彩。本专栏为此邀请国内外十多名神话学者就杨教授具有开拓性的神话学教材展开讨论,用两期的篇幅,实现一种研究者与作者、中国与世界的神话学学术对话,以此来深入关照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的新机遇和新问题,并期待引起学术界更多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7.
张多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杨利慧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神话学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之一,她20多年来致力于推进中国神话学的创新。从1990年代的女娲神话研究,到2000年以后译介域外学术理论并向外介绍中国神话;从开设相关课程并撰写神话学教材,到编纂中国神话母题索引;从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到当代语境下的神话主义探讨……杨利慧的学术实践不仅极大推动了中国神话学的发展,也直接促进了中国民俗学的当代转型。将其神话学思想置于中国民俗学转型的学术史语境中,就会看到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神话研究领域的独特优势与魅力。 相似文献
8.
《神话与神话学》是一本很不错的教科书,在神话学普及及教育上有重要的意义。学理性、知识性、趣味性并重,但笔者认为该书在内容、编写方法、结构安排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施莱尔马赫的翻译思想进行哲学溯源,发现施莱尔马赫的翻译思想与其哲学视界紧密关联。他在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和阐释哲学方面独到的见解无不影响其翻译理论的形成。追溯施莱尔马赫的哲学思想是理解其翻译思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杨利慧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3)
中国神话学在新世纪的十年取得了两个较大的成绩:一是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中南民族大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影响与深度;二是神话学学科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有三部神话学教材在这个十年问世,标志着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已步入自觉时期。教材建设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神话学家杨利慧博士的新著《神话和神话学》由于立足自身的学术实践,潜心探索神话学教育的理论框架问题,注重田野,融通世界,贯穿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多层次教育,显现出差异的神话学的中国性,在国际学术语境和本土神话学教育格局中,都具有极大的学术张力和学科推动力。杨教授博学多识,一直从事神话学教学与研究,致力于中国神话学的学术交流与跨文化对话,是新世纪以来在国外神话学界享有良好声誉的中国神话学家,这一背景,为其神话学教材增添了开阔、丰满的国际色彩。本专栏为此邀请国内外十多名神话学者就杨教授具有开拓性的神话学教材展开讨论,用两期的篇幅,实现一种研究者与作者、中国与世界的神话学学术对话,以此来深入关照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的新机遇和新问题,并期待引起学术界更多... 相似文献
11.
汤奇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3):31-35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研究经过5种形态的理论阐发,完成了浪漫主义艺术理念的“中国化”过程,使现代中国文论围绕着浪漫艺术精神的诉求,在与现实主义权威话语的论争中,深化了本民族对文学艺术的见解,完成了本土文艺审美言说体系的现代化建构。20世纪中国文论史几乎成为了百年浪漫文学精神的辩护史。 相似文献
12.
陆贵山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1)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研究 ,从过去曾存在着的文艺的惟政治化倾向转换为现在开始滋生和蔓延着的文艺的非政治化倾向。但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研究仍然是文艺理论发展的生长点。关于文艺与哲学的关系研究 ,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 ,曾存在着用哲学套辞文艺的现象 ,作为对这种现象的反拨 ,现在又出现了对文艺的哲学基础的忽视、疏离和消解。文艺理论的突破 ,期待着哲学的变革。面对各种形态的文艺观念 ,应当用“美学观点”、“人学观点”和“史学观点”进行宏观辩证的综合研究 ,谋求建构合理有序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3.
王元骧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1(4):42-47
文学理论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而且也是一种价值学说,历史上各种文学理论之间的分歧和对立,说到底都是由于各派所持文学观念的不同而造成的.因此,要学习和研究文学理论,就必须确立一种正确的文学观念,应联系文学理论的历史,运用整体思维的方法对文学性质作纵横交叉的研究,并强化"问题意识”,这对于推进我国当今文学理论研究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韩德信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45-49
目前学术界在文学理论中关于反本质主义问题的争论一直未能停止。究其原因,反本质主义论者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文学理论过分依赖哲学,受其影响而丧失了文学理论的学科基础与自身理论的合理性。文学理论中本质主义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受哲学影响,文学理论过度发展其理论品格的一极,在脱离创作实践中放弃了实践品格的追求。当下文学理论应在保持其理论品格的同时,突出其实践品格,在文学创作实践中提高理论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5.
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争议 ,方兴未艾.为在全球化语境下正确处理文学的民族关系,有必要进一步剖析赛义德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的立场和观点,总结其文学批评的宝贵启示和得失教训,以达到取精用宏,丰富我国文学民族学理论的目的.赛义德文学观的反殖民主义立场值得肯定,但他未能客观理解殖民运动的必然性,混同政治与文学的界限,苛责西方进步作家,使他的反殖民主义愿望反而起到助长殖民主义的作用,这是必须予以澄清和克服的.而且,区分文学的题材和内容, 理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甚至淡化东、西方地理疆域而重视其思想疆域,都是文学研究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魏博辉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2):26-30
文学语言是"情感语言",哲学语言是"反思语言"。它们既有相关性,又有差异性。文学语言具有描述性、形象性和"暗示性"等特点,哲学语言具有陈述性、抽象性和"自明性"等特点。对它们各自特点的探讨和明示,是深入研究文学与哲学、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及其关系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7.
林铁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4):34-38
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品格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通过反对文学政治工具化和商业利益化来积极主张文学艺术的独立性,二是,通过对文学艺术审美形式的强调,进一步阐释和守护文学艺术的自律性,三是,对审美独立和审美形式的强调最终落实到人类生命的审美品格上,换言之,就是将审美问题与人生问题结合,通过审美的途径获得人生的救赎。区别于西方语境中审美现代性的独立与救赎的内涵,沈从文的独特性在于,把作为文学本质规律的审美,作为学科自治的现代文学,作为社会实践的美育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中国现代审美理想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和现实指向,构成了中国式审美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传统。 相似文献
18.
城域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有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规划、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利用、一次文献传递等方面存在着不足 ,通过建设城域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可以解决存在的问题 ,还能节约大量的资金 ;城域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的建设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而且要有相应的技术 ,才能为用户和读者提供全面、系统、快捷、有用、省时、省资金的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9.
文学史学的创建和文艺学的离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乃斌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5):5-9
一百多年来丰富的中国文学史实践,催生着文学史学。文学史学反思和检讨文学史家的工作,总结文学史研究的发展历程,提炼有关文学史研究的原理性认识,是一门亟待建设和有发展前途的新学科。它与文学理论(亦称文艺学)有着天然而深刻的联系,又有着重要的区别。在互补互促的前提下各自分头发展,有利于这两门学科在当前条件下健康地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20.
董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5)
文学性不仅已经渗透到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构成了维护后现代状态的重要因素,而且可以促进文学理论范式的变革.对"文学性"尤其是跨学科的"文学性"探究,是文学理论既突破画地为牢又保持紧贴自身、从而摆脱当下危机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