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汪志国 《江淮论坛》2011,(6):153-156
20世纪30年代,安徽先后出现过1931年大水灾、1934年大旱灾和1938年大水灾等重大自然灾害,这3次重大自然灾害对安徽经济社会以及百姓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影响,尤其对农业生产影响更大,农业生产逐步衰退,耕地大面积受损,农业产量大大减少,养殖业也受到很大冲击。  相似文献   

2.
西欧商业复兴为农业发展创造了一定有利条件。14世纪末以来,荷兰出现了两种土地占有格局。一种大地产者占多数,另一种是小地产者占多数。短期土地租约是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商业化的一个有利因素。大地产占多数的土地占有结构和短期土地租约相结合促成了大型租地农场的出现,加速了农业的商业化和近代化。后一种土地占有结构的地区土地较为分散,土地集中困难,农业生产只能满足生存需要,生产效率低下,商业化进程迟缓。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的南通土地占有极不合理,直接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只有很少甚至没有土地,被迫接受地主高额的地租剥削,还要承担繁重的赋税。农民除精耕细作外不得不从事副业生产,其中特别是土布纺织。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村资金融通困难,许多农民被迫靠典当甚至高利贷度日。受自然灾害频仍、外国农产品倾销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经营规模小,收益低,农民终年辛劳却报酬甚少,一些农户因而选择了弃耕经商或进城务工。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地租与田赋思想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封建社会的财富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来源,亦即主要来源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农民的劳动。地租一词,是指土地所有者,凭据土地所有权占有部分农业生产品。田赋,有时称“税”,是国家以土地为对象所课征的财政收入。此外,还有徭役,它是统治者为兴建城廓和宫室等...  相似文献   

5.
立体农业,是在一定区域土地面积内,较好地利用光、热、空、时条件建立多层次配置、多种生物共处的一种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结合的高产、高效的、值得推广的集约农业生产形式。所以本文从茂名的市情出发,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卢彦名 《理论界》2008,(8):110-112
本文运用了人口经济学原理和土地经济学原理,考察了近代早期英国农业人口的增长模式并展开讨论了与农业人口增长模式相关的一些问题如土地开发模式的转变、农业种植结构对人口的影响等。本文既批驳了马尔萨斯人口论,又看到在近代早期英国确实存在着人口压力。结论是16~18世纪,英国开始了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的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郭爱民 《社会科学》2013,(7):143-152
工业化时期(1700—1880)的英国农业既包括可耕地上粮食作物的种植,又涉及到草地上牲畜的养殖。从工业化初始阶段到工业化晚期,就单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可折合的混合谷物而言,英国的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有余。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促动了农业、非农产业的分工和土地的流动,推动了土地的规模经营,拉动了乡村社会的内需,推进了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结构的变动。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必须迅速转变观念,立足当地优势,着眼于全局和长远的发展,发展集约型农业增长方式。具体来说,要在五个方面实现转变。一、在思想观念上,实现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原因,广大农民多满足于简单生产生活方式,农业生产停留在简单再生产阶段,发展相对缓慢。以临武县为例,全县30.3794万人口,208万亩土地,其中耕地21.3万亩,人平耕地只有0.61亩,人平占有粮食370公斤.19995年农民人均收入1746元,是典型的“温饱型”农业经济。近年来,尽管县委、县政府费了很大力…  相似文献   

9.
陈向科 《东岳论丛》2012,(11):146-149
调查材料显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湖南地主、富农总体上占地约45%左右.但是各地土地占有关系不均衡,在土地关系集中地区、土地关系一般地区以及土地关系分散地区,地主、富农占地分别为60%强、40%左右、25%上下.地主、富农人均占有土地几倍甚至几十倍于其他阶层的同时,土地租佃普遍存在,牵涉面广,无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地权分配不均导致的阶级矛盾.  相似文献   

10.
试论近代中国的土地占有关系及其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整个近代中国农村土地占有关系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处于统治和支配的地位,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近代中国土地占有关系变化的新特点是:部分地权由地主向新兴的军阀官僚手中转移,土地占有关系中出现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变动,土地占有者向城市移居逐渐增多,南方水耕地区比北方旱耕地区土地占有更集中,从抗日战争开始,土地占有关系总趋势是趋向分散,而不是越来越集中。近代中国土地占有相对集中,这并不是土地自由买卖的结果,而是土地占有者以借债和租地为诱饵,乘人之危压价收买,讹诈骗取,依仗权势等巧取豪夺的恶果。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安南属于天主教澳门教区,在16世纪,传教士一直未能在安南展开活动。日本发生教难后,澳门传教士利用安南的国内矛盾,顺利在安南开展传教活动。后因文化的差异,安南逐渐实施了严厉的禁教政策,使传教士的活动受到很大的挫折。即便如此,传教士仍以其坚韧的毅力与不屈不挠的精神,继续其传教事业,并对安南的政治、文化、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20世纪美国儒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学术探索》2014,(1):111-115
近现代美国的儒学研究从19世纪的新教传教士开始,经过20世纪上半期专家学者的探索研究,到20世纪中后期逐步发展成熟,成为海外儒学研究中心。美国学者从西方哲学认识论角度出发研究儒学及其发展,对于儒学向现代转变和现代性的阐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增进了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封建王权主义权威的衰落、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思想上的失落,新兴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从主流走向边缘,由此形成了一种权威主义的性格:施虐倾向与受虐倾向并存。这种性格在当时是必要的,又是合乎情理的。而当今知识分子受虐倾向过重,施虐倾向(批判精神)不足,不得不引起深思。  相似文献   

14.
九世班禅与十三世达赖失和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同领藏传佛教格鲁派。清中叶以前的历辈达赖、班禅均能彼此相安,和好相处,各执领地。然而到了清朝末年,在多方因素的制约下,双方产生矛盾并不断升级,最终九世班禅与十三世达赖关系破裂。其矛盾演变结果,对近代西藏地方的发展和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韩中义 《西域研究》2007,14(2):23-30
喀喇汗朝、西辽与蒙古西征至察合台汗国初期是西域苏非派从初传向兴盛的过渡时期,本文论述了早期苏非派在西域发展演变的历史,概述了其特点。  相似文献   

16.
15—16世纪的世界性大航海活动,标志着人类开始由世界各大洲居民相对封闭隔绝的状态,转向彼此交往日密、渐成一体的状态,文明发达程度急剧提高。对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历史活动,仍需继续加强研究。当前最需搞清的问题之一,当是要将近来提出的郑和船队分确否绕过好望角、进入大西洋、实现环球航行的论证,进一步审核,找出真相。这一上百年的伟大历史活动,主要是通过中国人和欧洲人之手完成的,其功不可没,但还应认识到,其成功实乃全世界各国人民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强调这一点,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能启发今人和后人自觉地加强全人类在征服自然中的相互交流和协作,具有实践意义。在这一历史活动中,中国人和欧洲人分别采取了建立朝贡体系和建立殖民地体系两种对外关系模式。两种模式从道德角度讲可分上下,而从实际后果角度讲,皆遭否定。这提示后人,应该探索出新的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模式,这种新模式起码是各国,尤其是大国强国,不可忘记实行互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三个部分陈述了公元10-15世纪伊斯兰教在吐鲁番地区传播的情况第一部分所述是10-14世纪,伊斯兰教在该地区流传时停时续,传播速度极其缓慢;第二部分由14-15世纪,伊斯兰教与佛教由相互并存到逐渐取而代之;第三部分叙述了伊斯兰教在吐鲁番占居统治地位后继续向东的扩展.文中还分析了10-15世纪吐鲁番伊斯兰教传播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10—13世纪,中国社会沿着两条主线、三大板块发展。两条主线为从唐到宋的演变和从唐到辽、夏、金的演变。三大板块为辽—金、宋、夏。以辽金更替为界,三大板块又表现为前、后三国鼎立。两条主线、三大板块不约而同地走在近世化道路上。三大板块虽然各自独立,但近世诸元素的合力造就了各自社会的深度统一。三大板块趋同的近世元素、深度的社会统一决定了中国社会必然走向"大元"。社会的深度统一反过来也决定了元朝以后中国核心区再也不会走向分裂。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晚清时期和世纪末新时期出现的两次非写实小说创作高潮,集中表达了中国文化精英面对现实的现代性焦灼情绪,世纪初的焦虑来自国家民族的存亡危机,世纪末的焦虑则来自人性的缺失危机.这种非写实叙事既开启了20世纪小说的功利性叙事,也开启了世纪末多元化叙事,在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多重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及20世纪初的俄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因肩负反对封建农奴制和抵制资本主义制度的双重任务而独秀于世界长篇小说之林.它重视文艺复兴和启蒙文学中冷静地观察、如实地描写、客观地反映社会面貌的现实主义传统,又表现出对充满人文精神的光明未来深深的求索.与西方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所宣扬的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决定人的原则不同,俄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作家承认个体的精神自主性,并把它凌驾于物质世界和周围环境之上,但不割断人和社会环境的联系,而是深刻地、精细地展示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