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得”字句与语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计量统计的方法对“得”字句与语体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得”字句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文艺语体,下面依次为政论语体、科技语体和公文语体,同时作家个人语言风格的差别,也影响作品中“得”字句数量的多寡;“得”前谓词大多数是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其中及物动词“得”字句在各类语体中出现的次数最多;“得”后补语分表描述、评论和描述/评论,它们由于受语体的制约,根据表达需要进入各种语体,各尽其职。文中还对不同补语与各类词语的对应情况作了考察,进而分析了它们产生对应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彝族口传文化里也有些像汉族文学诗、词、歌、赋等一样的韵文体文学式样,叫做lu33p44(尔比)、kh21?21(克哲)、k21pi33(格比)、ma44ts33(玛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尔比,过去搜集、整理、翻译、出版、研究得也较多。但大都就尔比而研究尔比,未与其他近似的文学式样相比较来研究,这很难突显其特点。因此,本文将专门就尔比语体层的风格特征进行分析后,从几个方面,进一步与其他几种近似文体进行比较,突显其语体层的风格特点,以期对彝语文体论进行初步的建设性的探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晚清是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经历重大变革的时期,文学观念也随之出现新与旧的交锋,为救亡图存、启迪民智,中国传统白话小说被遴选为最佳政治工具.新小说更多地借鉴了白话小说的语言及其形式,却仅有小说之“名”,而实为混杂文体.因新小说启迪民智的载道功能以及晚清文人根深蒂固的文化积习,虽部分晚清士人理论上力倡白话,新小说语体实际上呈现多语体混杂的状态.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晚清新小说形成了文言、白话间杂的局面,而文言包括古文、韵文和浅易文言,白话又可细分为古白话、方言和欧化白话,新小说语言实践推动了多语体的变化和融合,从而建构出更具表现力的小说语言体式  相似文献   

4.
韩国语汉字词前缀“ / -”与汉语前缀“不-”相对应.汉字词前缀“ / -”的能产性远远超出汉语前缀“不”的能产性.汉字词前缀“ / -”位于名词独立词根前,不改变原词性;汉语前缀“不”位于名词(名词性词素)非独立词根前,改变原词性.  相似文献   

5.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第二季播出后,在全国掀起一股舌尖热,舌尖体语言更加规范,而且更灵活运用超常搭配手法和多种语体风格杂揉,体现了一种语言的美感。本文研究舌尖体的超常搭配和语体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考察现代汉语“NP之AP”结构的语体机制及互动关系。“NP之AP”的整体语体属性存在正式和庄典的两难选择,且内在构成成分的语体属性涉及正式、非正式和庄典三种特征。文章首先从交际时空和语法时空两方面鉴定其语体属性并提出现有鉴定标准需要区分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语体属性。其次从结构和成分关系的角度分析了“NP之AP”结构在韵律、语体和句法方面的互动协调机制及存在的整体和部分、语体和文体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十七年”,诗歌语言发生了巨大的嬗变,这不仅是时代和政治推动的结果,也是诗歌理论批评实践的结果。五十年代初,批评家关于古典话语与现代诗融合的理论探讨还保有一定的个性化空间,随着政治风潮的纷至沓来,批评家建构起了与时代语境相契合的阶级批评话语,“光明语体”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五十年代末,在“两结合”的批评原则下,“民间话语”(新民歌)在新诗中得到了扩张,诗歌语言不断地简化和政治化。在“政治/批评”的双重规约下,“十七年”诗歌语言的艺术凝练性与诗意涵括力日趋减弱。  相似文献   

8.
韩国语汉字词前缀“(?)”与汉语前缀“不-”相对应。汉字词前缀“(?)”的能产性远远超出汉语前缀“不”的能产性。汉字词前缀“(?)”位于名词独立词根前,不改变原词性;汉语前缀“不”位于名词(名词性词素)非独立词根前,改变原词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唐西域记》中“已”表示完结和完成两种动相补语的数量特点进行统计,总结“大唐西域记》的篇章结构方式及动相补语“已1”“已2”的频次分布特点,分析《大唐西域记》动相补语“已”的篇章分布特点形成原因:不同的篇章结构方式与语体表达具有密切联系;语体对动相补语“已”的使用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彝族"尔比尔吉"是生产与生活经验知识的结晶,其内涵丰富,独具特色,与凉山历史文化相辅而行,反映了凉山彝族自然地理和各个民族经济、政治、历史、文化以及人民心理素质、语言风格等各方面的特点,成为广义的、独特的、典型的凉山彝族文化特征,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和保留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代表的"学院派"作为整个中国舞蹈界难得保有的相对纯粹的学术与研究阵地,作为中国舞蹈教育与科研的重要场所,它代表了高层次的文化品位和审美价值观,担负着承前启后的舞蹈艺术创造者和传播者的职责,分析"学院派"舞蹈创作的审美特征,旨在通过"学院派"自身创作所具有的文化含量与艺术品格去引导和提升非"学院派"舞蹈创作,以至带动中国舞蹈艺术创作的整体水平,提高中国舞蹈创作的总体文化含量和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2.
论“外传体”古典小说的文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传体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独特而引人注目的一种文体,自汉迄清,代有创述。概而言之,其文体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性质上亦子亦史,二是人事叙述虚实相间,三是材料采掇罗致,四是视角上表现民间色彩。  相似文献   

13.
中古译经“V (O) 来 时量短语”格式中的时间方位词“来”,在使用过程中逐步语法化为助词,之后被动态助词“了”替代。至迟在元代,现代汉语“V 了 时量短语”格式最终形成;相应地现代汉语“V 了 时量短语 O”格式也在元代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4.
“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堪称文学与文艺产业结合的成功典范,是世界文化产业界的传奇。“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主题具有善与恶、成长与死亡的美学特征,其构造的幻想世界具有“似”与“不似”的美学特征,其技法具有模仿中创新的美学特征,其话语具有图像化叙事的美学特征。以上美学特征所产生的作用与价值,对全球化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审美取向、价值选择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我国的文艺创作和生产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从语篇的结构特征和词汇标记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英汉语篇中"问题-解决"模式的异同,发现:"问题-解决"模式在英汉语篇出现的语篇体裁是一致的;在英语语篇"问题-解决"模式中,"情景"部分常常没有出现,但在汉语语篇中,该模式较为严格地遵循了"情景-问题-反应-评价"模式;在英汉语篇"问题-解决"模式中,各个组成部分可能由一句话来完成,也可能由多个句子来构成,还可能出现语篇模式重叠,这在英汉语篇中是一致的;英语语篇中"问题-解决"模式有其明显的词汇特征,而汉语语篇的"问题-解决"模式虽然没有明显的词汇标记,但在关联词的使用上与英语语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成昆线和南昆线在西南构成了一个坐标系通过铁路支线和公路经纬网络,把桂、滇、川、黔四省区联成一片,形成了“两线一片”的开放态势,形成了“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开放格局。攀西因具有特殊的资源和产业优势,而在这个新的开放格局中,将发挥出更加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开江话中“倒”和“起”的语法特征进行了描写 ,分析了“倒”和“起”分别作为助词和作为补语时的同和异。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格式塔"学派知觉特征为理论基础,结合大学生学习认知心理分析,探讨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策略。认为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师应该着力强调课堂教学的学生学习观,遵循认知规律和课堂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以达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与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目的,从而实现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资本-技术”共生体是借用生物学的“共生体”概念描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与技术在现代社会彼此互利、互为依存、互为彼此根据和条件的本质关系而形成的概念。马克思的“资本-技术”共生体思想,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话语体系中,意指资本的增殖意志与技术的效率追求的同一,它们相互联结构成现代社会的基础结构;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实现的总体性哲学反思中,意指资本与技术相互联结,构成人类社会特定发展阶段人的历史性规定和异化的客观力量。“资本-技术”共生体思想是把握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进而理解马克思思想不同发展阶段的理论联系的枢要所在,也是诠释《资本论》的理论地位和话语逻辑,进而把握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经济的实证研究具有的哲学高度的关键理论节点。  相似文献   

20.
"意义单位"必须从词汇层面转移到句法层面上去考虑,即"意义单位"不是静态的词汇性单位,而是动态的句法—语义单位。"意义单位"是语言使用中形成的惯例化语言构块,有如下三个特点:(1)按照已知的句法规则生成;(2)属于线性语法;(3)明显受到汉语节律的影响。汉语"意义单位"分十级,呈现为从"语素"到"核心句"的连续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