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的启蒙运动有特殊的历史背景,政治分裂、经济落后以及"法国化"之风盛行,法国大革命的后果促使德意志的知识分子重新审视启蒙之路。席勒提倡审美教育启蒙,其内涵在于通过加强人的内在修养追求个性和谐。在社会领域主要是通过审美教育实现一种内在的启蒙,进而走向政治自由。席勒的审美启蒙思想将理性与感性相结合而成为一种新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重新审视和梳理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 ,不难发现 ,席勒虽然看到了人性分裂、异化的根源在于文化 ,并试图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 ,恢复人性的和谐 ,达到自由 ,但理性的板结化使席勒远离了人的实际生存 ,因此他的审美自由观并没有走出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主客二分的理性架构 ,其自由最终仍落在理性自由上  相似文献   

3.
席勒的悲剧观是在克服当时德国文坛存在的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寻找悲剧快感产生的原因,反映了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席勒把艺术的本质规定为"审美假象",由此把艺术和实在对立起来,试图通过艺术的理想性使人们摆脱现实生活中物质欲望和权力机制的束缚,修复人性,实现人的平等交往和自由。席勒的"审美假象"论是对现实和人类文明弊端的深刻批判,但其美学上的激进主张恰恰折射出其社会实践层面上的保守立场。  相似文献   

5.
席勒继承康德的以意志自由为核心的人类学本体论哲学思想建构了自己的道德主义悲剧观。他的悲剧观坚持理性和道德的原则,直接关心人性的完善和人类的自由,开启了西方哲学包括美学“人类学本体论”转向后的悲剧理论的一个源头。席勒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把悲剧性与崇高在道德激情的基础上联系起来,把悲剧性看作崇高的集中表现,超越了以往的悲剧理论。  相似文献   

6.
7.
艺术是人的创造,其根源在于人及其实践活动,本来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自从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后的西方哲学和美学的不断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竟然使得艺术之根的问题变得模糊不清起来。到了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康德、席勒从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本体论出发重新思考艺术之源的问题,尤其是席勒,作为诗人、艺术家、美学家,以诗歌的形式阐述过艺术的人类学基础,更以数篇论文明确地指出,艺术是人类的审美创造,艺术之根在于人的游戏冲动和游戏活动,创立了艺术起源的游戏说,并且在西方美学史和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值得我们批判地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8.
席勒作为18至19德国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在人类发展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其意义就在于,他所提出的关于“希腊神性”,“游戏冲动”以及“活的形象”等问题的理论,几乎都涉及到人类生存中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理想与现实相互统一的美学重要课题,对这些问题的论述极富创造性,席勒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审美途径来追求人的“完整性”生成,使人类达到和谐,自由,幸福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席勒的和谐思想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都是和谐的."自然"比自由的涵义更广阔.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和自然一样都要求自由和完善."通过自由给予自由",人既能处理好与自然的和谐,又能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那么人和社会的和谐也就自然而然了.席勒的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席勒的激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勒的《论激情》和散见于各篇的关于激情的言说,不仅对当时文坛中不表现人性的真相的新古典主义创作和为了激情而激情的创作进行了反驳,而且对激情的类型,激情的表现,激情对于人性完善的意义,激情与悲剧、崇高的联系进行具体和深入的阐述。其激情观将激情与悲剧性、崇高联系起来,拓展了三者的内涵,扬弃了柏拉图激情神附和郎吉弩斯将激情“神化”的倾向,将激情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把激情从形而上学的玄学领域回归于审美领域,回归于人的生活世界,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承前启下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的后果直接引发了审美现代性话语的膨胀,席勒作为在现代性背景下最早提倡审美之于人类意义的美学家之一,他的相关思想自然为学术界充分挖掘和发挥,并成为对抗启蒙现代性话语的重要资源之一。但席勒并没有给予审美以审美主义所赋予的力量,而是意识到审美虽然对于道德、人类的理想状态等有独特的功效,但毕竟有自己不可逾越的界限,审美必须守住这些界限。学术界还没有给予这些思想以应有的重视,着力将其挖掘出来,以期对学界反思审美在现代性的工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审美现代性话语的局限、如何超越现代性等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席勒式”并非一个贬义的美学概念,而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席勒自己的作品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的诗歌,戏剧等大都具有浓重的主观性,重视中世纪文学传统和追崇自然的浪漫主义色彩。而马克思对“席勒式”的批评是有其特殊历史语境的,从揭露与批判资本主义现实的革命需要出发,他对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批评,在运用美学批判标准的同时,也使用了历史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观点,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  相似文献   

13.
席勒继承了康德的崇高理论,同时又依据自己的哲学体系对其作了深入的发挥,体现了浓厚的人本主义精神。在席勒之后,随着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衰落,崇高的美学意蕴被消解了。  相似文献   

14.
法国大革命的残酷现实使席勒相信政治自由必须以通过审美教育达成的和谐人性为前提,而席勒心目中的理想政治又高度体现在人的审美化生存这一理念之中。席勒审美乌托邦中对人的生存规划的阐释,证明席勒的政治理想与人的审美生存是高度统一的,两者在席勒的审美乌托邦中得到了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5.
16.
席勒是近代启蒙主义的美学家和文学家。对现代性进行审美批判的审美主义第一人,也是超越主体性的主体间性美学的鼻祖。席勒虽然是在理性主义的哲学框架内建立美学理论的,把审美作为达到理性的手段,从而使审美附属于理性,但是,他的美学思想最终突破了理性主义的藩篱,摆脱了美对于理性的依附,走向了审美主义。  相似文献   

17.
巴托的"‘美的’艺术"一词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以形式性为重要特征的现代艺术的诞生。康德在先验层面对纯粹形式的美作了阐释,确立了其无关乎认知、无关乎伦理的特征,为逐步走向独立的现代艺术提供了自身合法性的依据。在这一阐释的影响下,审美由传统的欣赏原则演变为现代艺术的构成性原则,而一种与此阐释密切相关、同时与之具有某种悖谬倾向的超凡绝俗的人生哲学——现代审美伦理——也因此形成,它在席勒的努力下给心灵分裂的世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18.
席勒深入论述了秀美的基础、本质和特征。他认为,人的形体美是秀美的基础,秀美与人的精神密切相关;交感运动是秀美的最佳表现方式,秀美的本质是一种体现人类精神的自由的美;秀美的特征是轻巧、柔和、生气勃勃,女性的性格更具秀美的潜质和表现性。席勒强调,秀美是通过人的身体的自由运动来展示人类的道德、精神,这是十分宝贵的思想,对于我国当代美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席勒继承了康德的崇高理论,同时又依据自己的哲学体系对其作了深入的发挥,体现了浓厚的人本主义精神.在席勒之后,随着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衰落,崇高的美学意蕴被消解了.  相似文献   

20.
丁宁 《东方论坛》2009,(4):20-24
康德实践哲学的意图旨在使主体所具有的自由本性能在对象中确立起来,这个确立导致的结果就是至善何以可能的问题。至善作为实践理性的最高客体构成了德性原则和幸福原则的一种联结,这种联结由于是本体界与现象界的一种综合,就必然产生了实践理性的辩证法问题。辩证法的解决就是通过德福一致的原则推导出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从而给至善的原则提供一种理论上的保障。通过这种方式,康德也就把神学进一步纳入其道德哲学之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