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科学的建筑哲学回答了传统建筑学的一系列重大疑难理论问题揭示了中国现实中"建筑"一词的确切概念及其所概括和穷尽的"建筑领域三范畴";披露了建筑的第一本质和根本特征及其二者之绝对性;发现并论断了建筑的三大普遍永恒规律及其辩证互动机制,阐释了形式与内容、"风水"与建筑、传统与创新、一元与多元等相关疑难理论问题,提出了"形式链"新概念和"形式主义相对性"等新原理;指出了"建筑艺术"与"建筑是艺术"、"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这两对概念各自间的原则分野,在确证"建筑艺术"的同时,否证了"建筑是艺术"这一非科学的传统说法;论证了建筑与城市互为依存与制约的根本关系,指出了现代大城市建筑向"第三度"进军的无可争议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动态"的多义性——城市动态景观的后现代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在视觉艺术、建筑以及景观三个领域的含义衍生,使城市动态景观的内涵得以进一步扩展,由单一的思维转换到多元的思维,从多极角度来认识动态景观的现实意义。以后现代为语境来理解动态景观含义的多叉性对于景观理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风景美学是通过自然像艺术的"如画"原则来建构自己的美学法则,而生态美学则以批判风景美学的"如画"原则来立论。贾科苏·科欧以建筑景观设计的理念为"生态美学"命名,这其中孕育着景观学科的生态转向,即景观学科从LA(景观设计)转向了LE(景观生态)。从中我们发现,贾科苏的生态美学其实是其生态建筑设计思想的一个理论提升,生态美学只不过是他的建筑设计思想的一个外包装,其内核还是景观生态学。从理论渊源上来看,它是英美的"景观建筑"和欧陆的"景观生态学"为主的景观学科融合发展的产物。但其为"生态美学"命名及其原则设置而言,其生态美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4.
解构主义建筑是建筑理论及设计手法在源自解构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吸收新科学思想(如复杂性理论、分形理论、自组织理论等)生成的一种对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颠覆性改变的建筑新样式。它祈求建筑的物性、人性与神性的有机统一,挑战秩序、稳定性与僵化,崇尚新奇、自由、多元和无序。作为一种建筑新样式,解构主义建筑旨在对现代建筑的理性主义加以批判,深入剖析建筑现状与生活世界,试图从艺术与哲学的高度来达到重建一种回归本原的全新的"建筑学"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翻译理论研究及翻译理论本身在本体论前提方面的思想理论储备严重不足,突出地表现为在研究对象本体论方面的局限,导致了翻译理论本体论以及整个翻译理论建构上的局限。"艺术的"、"科学的"、"科学+艺术的"都不是翻译活动以及翻译理论研究的对象主体或对象主体全部。将翻译活动简单地定性为"科学"、"艺术"、"科学+艺术"都是错误的,"翻译学是艺术论"、"翻译学是科学论与艺术论的统一"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从西泠印社的理水艺术——泉池景观入手,创新性地从地质构成因素阐述了孤山及西泠印社泉池的成因及分布状况,并通过对古今文献的整理和归纳,对其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在实证内容上,结合园林的造景手法、理水艺术等,重点分析了西泠印社泉池景观的整体布局、单体空间营造等方面的景观特色,期望能够将其理水艺术的各种技法,吸收、融入当今园林的水景设计中,使其更加充分地展现出"古为今用"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框架下考察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本文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理论为例,通过对建筑艺术与社会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反思,提出建筑艺术在反映社会现实时受制于意识形态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理论的发展历程证明,无论是在苏联还是中国,植根于社会现实之中的意识形态的开放与专制,极大地影响着建筑艺术的繁荣与衰落.  相似文献   

8.
对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目前面临的外观、构件、嫁接和"外买"四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传承价值,认为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传承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认为传承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要善于提取和加工徽派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元素,并应用于现代建筑,进行新徽派建筑装饰艺术的尝试。最后,提出了保护和传承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水井古建筑群代表了明清以来鄂西地区的地域性建筑风格、建筑技术、工艺特点及民俗艺术的集中成就,是"封建宗法城堡式及民居式古代民间建筑群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以建筑艺术为着眼点和出发点,重点分析其平面构图以及装饰处理,包括石雕、木雕、墙体美化等细节,综合考虑民俗文化、建筑伦理及植物配置等,分析大水井古建筑群的景观意象.最终得出结论:大水井古建筑群是以鄂西地区的土家穿斗式吊脚楼风格为主,局部采用了抬梁式建筑风格及西洋式柱廊作法,并结合江南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建筑选址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风水学理论,建筑装饰华丽精巧,遵循伦理纲常的建筑群体.  相似文献   

10.
兴起于20世纪末的空间理论从社会、地理、建筑、文化等方面革新了人们对于"空间"的认识,"空间"成为一个极具活力和内涵的概念。文学批评的空间转向在空间理论和文学理论的互动关系中展开:在空间理论的照拂下,文学批评更加关注文本的结构特征和空间意蕴的阐释,文学文本中的景观、环境等空间因素作为象征系统和指涉系统,共同参与文本意义的建构;空间理论也改变了人们对文学与外部世界的诠释方式,促使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转变。  相似文献   

11.
扬弃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从形式层面解决现代主义建筑异化矛盾的进路,转而从空间的层面对其进行解析。传统建筑理论不同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后者继承科学的理性空间思想,以此作为其理论原则的核心并统摄其他相关要素。现代主义建筑在理性空间思想统摄下使目的性功能变成客观量化目标,方法性构造演变为力学实证手段,结果性形式成为数理几何的呈现,现代主义建筑的本质就是理性空间,把握这种本质才能摆脱矛盾、走出困境,达到"诗意栖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景观设计及景观生态设计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外现代景观生态设计的实践。以中国沈阳2006世界园艺博览会中的环保园为例,展示出我国现阶段对景观生态设计的探索。通过对其分析,说明景观生态设计是一种使观者贴近自然、感受自然、学习自然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景观生态设计使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将会对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产生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争论,管理、管理学、管理学者、管理专家、管理研究五个概念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点,差异性体现在概念表达的重点不一样,共性主要体现在对管理效率的追求。分析结果表明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特征并不明显,关键的争论点在于管理学没有比较令人信服的研究方法论,使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缺乏基础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论当代景观雕塑介入公共空间的有效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视觉文化盛行的当下,艺术的接受者较之以往发生了巨变.以当代景观雕塑为代表的当代艺术在介入公共空间时,就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介入公共空间的有效方式的问题,即怎样有效介入公共空间更有利于当代景观雕塑的策略化生存,并使其艺术传播力达到最大化.于是,关注公共视读效果,实现艺术家与公众、艺术与公众之间的对话交流与互动,已成为当代景观雕塑有效介入公共空间的趋势,今后可能成为一种普泛化现象.运用接受反应理论、传播学等方法论来阐述和诠释这种有效的介入方式,可以使当代景观雕塑在公共空间的语境当中,在不断扩大其艺术传播力的过程当中,真正有效地实现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整合全球信息资源,促进"信息海洋"的形成,并推动了艺术鉴赏方式的航行化.网络辅助艺术鉴赏的出现,意味着导航系统的建设,百科全书、搜索引擎、社会网络以及其他基于Web 2.0的服务对此起了巨大的作用.艺术鉴赏者在互联网上冲浪,探索艺术景观的秘密、参与艺术景观的建设、评价艺术景观的等第,体现了网络时代艺术鉴赏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试论城市景观植物设计的科学与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植物设计是城市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景观植物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景观植物设计中的科学主要指必须在充分了解作为基本要素———植物的生长习性之基础上,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进行合理的配置;景观植物设计中的艺术则指应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很好地利用植物的美学特征,创造出符合人们美感心理的绿色空间。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艺术中的赑屃形态变迁,皇家舞乐与景观艺术中的赑屃位置的研究可知,只有通过对传统景观雕塑的"充分认识体会,学会沿革发展",不断与时代磨合去粗取精,将"意味"与"形象"结合起来持续发展,才能重塑东方当代景观艺术在世界景观体系中的辉煌。  相似文献   

18.
建筑和电影原本是截然不同的两门艺术。但建筑美学及电影美学的发展,却揭示了两者诸多的共同点,如共同追求表“情”性及表“意”性的美学主题;具有共同的美学特征等等,这就象在建筑及电影这两门艺术间架起了一座“美的桥梁”,使两门艺术在理论及创作方法上可以相互借鉴。本文侧重于论述建筑利用电影创作技巧、画面造型、色彩及光造型手法在建筑中的运用等,从而使建筑设计产生由“三维空间”进入四维空间”的重大观念性变革。  相似文献   

19.
宜昌市天然塔体现砖石塔建筑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造型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我们应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保护好这一古建筑。  相似文献   

20.
建筑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科学技术,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对建筑的美学思想、美学风格发展有根本性的影响。建筑产业立足于多学科交叉,是研究现代建筑艺术特点成因的不可不察的因素。现代建筑设计思想也根源于科技的发展。建筑美学的研究应该在文化的系统中注意科技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