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扫描     
《天津社会保险》2012,(4):51-52
事业单位加速并轨社保近半职工参保工伤险随着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不断改革,社保也加快了普及的速度。截至2012年4月底,中国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人数已达1717万余人,其中山东省、浙江省、湖南省、河北省事业单位参保人数均超过了100万人。我国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起步于2005年。当年12月29日,当时的劳动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4部门联合发出了《关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保障改善民生,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日前制定并实施的天津市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更是引人注目,其目标就是实  相似文献   

3.
回顾"十一五",天津社保经办系统不断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经办管理服务成效显著。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险权益得到有效实现,社会保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及时分享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展望"十二五",天津社会保险确定了构建人员范围广覆盖、保障水平多层次、制度办法可衔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河南省安阳县老龄工作以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为宗旨,以保障和改善老年民生为主线,扎实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打造基层组织建设网络化,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先后荣获"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全国老龄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县"等荣誉称号。编织一张"保障网"近年来,河南省安阳县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积极探索制定农村空巢老人救助帮扶措施。对"三无"  相似文献   

5.
黄国华 《社会工作》2010,(23):27-28
近年来,江西省丰城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推进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2009年,丰城市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县市。  相似文献   

6.
"回馈读者,延伸服务"。由《天津社会保险》杂志与天津社保中心团委共同举办的"天津社保青年大讲堂"已历时半年之久,培训人数1800多人,赠阅《天津社会保险》杂志1800多册,受到了各参保单位、经办人员的广泛好评。为进一步普及社保知识,提高各级经办人员的服务水平,本刊将择优对培训内容进行刊发。一年一度的缴费基数核定工作是各单位开展社保工作的基础,也关系着单位全体职工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好极容易诱发劳动纠纷。错误的缴费基数申报,还可能引起稽核部门的重视,被列入缴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自2004年开始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2008年建立了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在此基础上,于2009年制定出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的政府规范性文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以"统一制度,统一征缴,统一管理,统一发放,市级统筹"为特点的统筹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天津社保经办部门以政策为依托,以便捷  相似文献   

8.
丰万春,历任天津社保塘沽分中心办公室主任,工伤科、支付科、征缴科科长,同事们都习惯地称他"老丰"。老丰并不老,事实上已近知天命之年的他甚至有一颗比很多年轻人还要朝气蓬勃的心,只不过这颗心中拥有更多的热情、关爱和宽容。老丰是个执着的人,认准的事一定要做。为了给参保职工解决一个问题,他可以找遍整个分中心的所有科室,甚至从区人力社保局、街道一直到存档机构、参保单位一家家的跑。2014年2月,一个职工  相似文献   

9.
从共享发展理念看中国公平正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丽梅 《创新》2016,(3):70-77
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全体人民平等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注重解决我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共享发展理念是对我国当前公正缺失的积极应对,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关于公平正义理论的重大升华。可以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探索公平正义的实现:坚守基本民生底线,突出民生建设重点,为实现公平正义提供物质保障;做出有效制度安排,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为实现公正正义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合理引导人民心理预期,为实现公平正义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天津社保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要求和市人社局工作部署,坚持为民宗旨,落实服务职能,开拓进取,团结实干,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1年实现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1035亿元,同比增长15.6%,社保基金规模持续扩大,保障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呈现又好  相似文献   

11.
羊年寄语     
马年风驰去,羊年镗鞑来。过去的一年,天津社保系统直面困难,迎难而上,在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坚持政府主导的扩面机制,重点抓住小微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加强资源对接,超额完成扩面指标任务。突出工作难点,狠抓落实,严格预算执行,推行基金总额控制,启动多种付费结算试点,实现门诊联网信息共享,医保基金支出高幅增长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坚持百姓为大,以人为本,着力改善经办服务环境,建设自助服务区,全力推行服务标准化,健全"五位一体"服务评价机制,不断提升经办服务群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工作,将其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加强政策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强力推进社会福利设施建设。自治区各有关部门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积极履行职责,加强沟通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社会福利设施建设。自治区民政厅将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考核范围,认真研究部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各地民政部门坚持从实际出发,城乡统筹,资源整合,逐步走出了一条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突出本地特色、符合本地实际的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战略,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提上新的高度,凡此,社会保障事业在政府重视、百姓期待、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中急需创新发展,寻求突破。如管理服务对象数量成倍增长,而经办机构受编制和规模的限制,"小马拉大车"的问题;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趋势,给社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是天津市医保制度实施的第10个年头。目前,天津市已经织就了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张医疗保障网,辅以职工大病医保统筹、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基本医疗保险附加意外伤害险等多样化保障,形成了覆盖960万人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安全网"。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狠抓城乡低保规范化,不断完善制度,探索低保管理模式,扎实推动低保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迈进。一是确保对象家庭情况真实准确,精细在入户调查中。对于保障是否合理,摸清对象的家庭实际困难情况是关键,该区要求乡镇、街道调查过程中,坚持"六查  相似文献   

16.
日前,国务院批转下发了《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确定了"推进制度建设"等六项主要任务,其中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特别是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等在全社会引发热议。这次由人社部、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社保基金会联合制定的规划纲要提出,"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以农民工为重点,妥  相似文献   

17.
兰州、白银、武威三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现状 兰州、白银、武威三市都是甘肃省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为解决养老问题,近年来,三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民政部门高度重视.把指导和推进当地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作为改善和保障民生、稳定社会的一项重大工程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城讯     
《今日辽宁》2015,(2):6-7
沈阳2015年城建计划投资270多亿元"做优环境,改善民生"是2015年沈阳市城市建设的目标。为贯彻落实新一轮东北振兴发展战略,沈阳市决定,"新的一年,城建计划投资规模273.5亿元(市本级),重点突出保续建、保民生、保生态原则,着力建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继续加大城乡环境治理,不断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施工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完善垃圾处理、公共交通和煤水电气等公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绩效评价活动总体上处于试验阶段,绩效评价制度不适应经济转型的实际需要。要创新这一制度,应当坚持四个强化的政策导向,即强化经济成本考评导向,坚决把持续走高的经济增速降下来,在确保经济质量的前提下获取合理的社会收益;强化改善民生考评导向,把满足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追求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民生经济评价体系;强化环境建设考评导向,把保护与营造发展环境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健全生态、科技与政治环境评价体系;强化多元主体考评导向,把少数官员的自评行为转变为人民大众的社会利益行为,提升绩效评价的合法性、透明度与公正性。  相似文献   

20.
袁祖社 《唐都学刊》2011,27(3):27-31
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诉求主题之一,就是民生问题。在当代中国,这一问题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2011年两会描绘了"幸福中国"的美好图景,而民生是这一美好图景的原色和底色。党的十七大以来,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成为当代中国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重心。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生问题,需要各项切实有效的政策、制度保障,更需要学理层面的理论关切。民生关涉人的生计、生活以及发展的各个方面,它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更是一个伦理问题。当代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一系列的民生问题,譬如,民生资源分配中的公正问题、国民生活幸福感问题、人的生存尊严问题等,即构成民生伦理的应有和基本的问题。开展并深化民生伦理问题的研究,对切实解决当代中国的民生问题,促进伦理学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科价值。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为了推进对民生以及民生伦理问题的关注,我们组织了一组相关文稿。本组文稿既有对民生伦理与和谐社会建构的基础理论分析,也有从制度层面对民生伦理问题解决的深层思考,同时还有基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有关问题,对民生伦理的思索。期望这组文稿对民生问题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