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宪法第四修正案颁布实施以来,学界对征收和征用以及与此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展开农村土地征收和征用的研究无疑具有很大启迪作用,但或是由于受到各自法域讨论的限制,或是由于忽略我国土地的特殊性等,这些研究都未能完全揭示农村土地征收和征用的特点和实质,从而影响了我们在实践中对相关法律精神的准确把握以及对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权益的有效保护.从这个角度来看,展开对农村土地征收征用的研究就具有非常基础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土地征收征用正当程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征收征用现象越来越普遍.正当程序是防止行政权力滥用的屏障,也是保障土地权利人合法权利的基本要求.通过对各国土地征收征用制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现行相关程序制度的缺失.构建合理公正的征地程序,对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征收中的利益冲突及补偿机制和政策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建设和城镇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与此同时,农村土地征收中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也不断加剧,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从本质上说,现行农村土地征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都是缘于与土地征收相关的各方主体的利益之争。在土地征收的各方利益主体的博弈中,国家和广大农民是最大的利益受损者,不仅对国家的长远和战略利益构成严重威胁,也极大地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对此,必须深入研究农村土地征收中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深化征地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征地补偿机制,以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对农民利益的侵害和政府行为失效问题,本文首先对模糊产权形成作了理论说明,阐述了我国目前农村土地产权的实质是一种模糊产权;然后分析了在农村土地模糊产权下地方政府土地征用行为成为可能,以及在土地征用的利益博弈中,地方政府和地产开发商因利益相关而投机结成联盟,导致农民在利益博弈中严重失衡;最后提出了两点结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肖磊  王宗正 《江汉论坛》2008,(3):132-135
本文首先运用系统结构分析方法,解析了土地征收征用纠纷解决机制的几个重要影响要素的层次关系,揭示了影响土地征收征用纠纷解决实际效果的根本因素是体制不完善和手段单一.然后,围绕如何合理有效地建构我国土地征收征用纠纷解决机制,考察了西方两大法系关于土地征收征用的相关制度和方式,并总结出几点值得关注与借鉴的经验和启示.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和考察,建设性地提出了建构我国土地征收征用纠纷解决机制的几点法律设想.  相似文献   

6.
在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这样的大背景下,反思农村土地征收征用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分析当前造成农民在土地征收征用过程中利益实现的障碍因素,加大农民利益实现的立法保护,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这样的大背景下,反思农村土地征收征用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分析当前造成农民在土地征收征用过程中利益实现的障碍因素,加大农民利益实现的立法保护,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宪法修正案与我国土地征收征用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改与完善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是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目前征地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未因为宪法的修订而解决,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客观地存在下来。完善我国土地征收征用法律制度,实现征地的合理性和公平性,首先必须在宪法层面再次修订土地征收征用条款,解决宪法框架内征地制度设计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9.
2004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原来规定的土地征用区分为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两种情况,对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立足宪法关于土地征收制度之规定,提出改革土地征收补偿程序、补偿范围、补偿对象和标准等,以求落实宪法精神,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征收中的利益博弈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最大的权益就是土地权益。但是,近年来伴随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征用,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矛盾纠纷冲突不断加剧,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本质上说,农村土地征收中的主要纠纷,都是缘于与土地征收相关的各方主体的利益之争。由于这些主体有着不同的价值目标和利益需求,因此相互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的博弈,而且由于不同主体所处地位和占有的资源的差别,其获益和受损的程度也有很大不同。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征地的矛盾冲突,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深化征地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农村征地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社会矛盾的日渐激化.宪法修正案第20条关于土地征收、土地征用和补偿的规定,为进行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失地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将迈入一个新的里程.  相似文献   

12.
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征用与农地市场化——以天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后,城市对农村土地的需求以及农村对城市土地的供给矛盾日益激化,这一点在中国尤其突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决定了城市对土地需求的刚性[1],而对应的,采取存量土地集约利用或是增量土地征用来满足土地的刚性需求,则不仅代表了城市化发展的模式,也深刻影响了城乡财富的分配和社会福利水平的变动,本文以天津为案例解析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征用与农地市场化的关系,并探讨了相关土地制度改革的方案,为相关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吉林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农村土地的征收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土地征收既要最大限度保护农民权利,同时也应适当结合平衡原则加以考虑。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土地征收制度不健全,侵犯农民权利的现象屡有发生,对吉林省农村的稳定产生了消极影响。通过深入分析吉林省土地征收中农民权利现状,提出完善现行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问题无论是从政策还是从法律上都向现实提出了挑战,成为"三农问题"的关键,能否妥善解决,事关重大。通过对农村土地问题的调查发现: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与土地资源利用出现矛盾,土地经营权长久不变产生了新问题,土地承包纠纷多发,土地征用款发放不到位以及被征土地闲置、宅基地闲置等一系列问题。这些调查结论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正确处理农村土地问题提供现实依据,切实保障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从比较法视野看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用制度是世界各国为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而设置的一种法律制度,是一个牵涉公权力与私权利如何平衡的重要社会问题,因此构建完善的土地征收制度至关重要。本文拟对几个有代表性国家的土地征收制度进行对比研究,并以此对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提出管窥之见,以推动我国该项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从承包地征收透视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物权法》对承包地征收补偿的三个法律条文之间的不一致来看,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亟需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错位、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人虚位以及土地征收对象移位的问题,应明确土地用益物权属性,去除其债权色彩;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人界定为以村为单位的村民集体共同所有;把土地征收对象扩大到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内的用益物权,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主要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抵押权制度等内容。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实体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以及土地征收等问题是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的完善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兼顾公平和效率,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对于失地农民而言,唯一能保障其生活就是土地征用补偿.但是,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下,许多农民却出现"征地返贫"的现象.审视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其存在一系列问题,应当从将市场因素导入补偿标准、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扩大补偿范围、丰富补偿方式等方面完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土地征用制度是世界各国为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而设置的一种法律制度,是一个牵涉公权力与私权利如何平衡的重要社会问题,因此构建完善的土地征收制度至关重要.本文拟对几个有代表性国家的土地征收制度进行对比研究,并以此对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提出管窥之见,以推动我国该项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解读宪法中的征收征用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强化征收征用制度的法律制约 ,实现征收征用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是近年来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对征收征用制度的修订是本次宪法修正案的一个重要内容 ,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对征收、征用的概念、主体、对象、范围 ,以及法定程序和补偿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