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理论,将再生产分为个别资本的再生产和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而在扩大再生产中又区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含的扩大再生产。马克思对这些再生产进行分析中,除了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规律外,还揭示了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的共同的规律。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因此,这些再生产的共同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经济也是适用的,它仍然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通过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深刻分析,不仅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而且科学地阐明了一般社会再生产所共有的规律。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对于应用宏观经济模型管理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应用数学模型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使之数学模型化,从而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无论是认识现代资本主义,还是建设现代社会主义,马克思一百多年前发表的《资本论》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问题。《资本论》还分析对包括社会主义在内的一切社会都适用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如社会再生产诸环节间的相互关系、商品生产及其规律和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提出的原理与规律,如果抽去资本主义的特定关系,对社会主义也有意义,如决定积累量的诸因素、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等。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和商品生产等问题时,对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趋势所做的预见和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直接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是从个别资本的角度分析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一般规律,着重从流通过程进一步揭露资本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撇开资本主义的形式和特点,马克思的达一理论,对社会主义社会无疑也是适用的。因为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这一人类历史上特定的社会经济形态时,也涉及了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一般规律,特别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高度发达的商品生产,因而马克思也就揭示了关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这些一般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斯大林指出:“马克思的再生产公式决不只限于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它同时还包含有对于一切社会形态——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发生效力的许多关于再生产的基本原理。”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很好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没有很好地掌握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规  相似文献   

5.
政治经济学最先是在资本主义部分的“资本积累”章讲到再生产。但该章是研究生产过程,再生产在那里只是作为研究资本积累的背景来观察的。再生产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它是资本从生产过程到流通过程、又从流通过程回到生产过程,不断重复和更新的资本循环运动过程。政治经济学中的“资本循环与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两章就是专门研究再生产的。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的主要内容。第二卷的总标题是“资本的流通过程”。有两种涵义的流通:一种是商品的卖和买的运动,一种是资本不断通过三个连续阶段的循环运动。所以,再生产的研究对象是流通:既包含第一涵义的流通,也包含第二涵义的流通。研究再生产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第二卷是考察资本运动,研究资本流通过程的,在这一卷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理论的研究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现在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因此认真研究《资本论》第二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中,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阐明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赖以实现的条件和形式,创立了科学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相似文献   

8.
求索马克思在《资本论》里的思维进程,不仅有助于掌握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精髓,而且可以借鉴马克思分析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 《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的思维进程是:第一步:在流通领域,首先分析了商品转化为货币,创立了价值范畴,铺设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抽象台阶。其次分析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给资本下了科学的定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过程。第二步:在直接生产领域,分析了资本产生剩余价值,创立了资本范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第三步:在再生产领域,分析了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深刻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般规律,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的基本原理。为了使这些原理进一步具体化和具有量的规定性,马克思采用了数学图式加以详细的论证和说明。马克思再生产图式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极其宝贵的材料,对于研究社会主义再生产规律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是国民经济总体的、全局性的问题,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上,曾有许多思想家对它给予注意,并从不同角度有所论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曾辟专章分析社会总产品的运动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平衡发展问题。马克思关于对社会总产品的运动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平衡发展问题的分析,虽然是针对资本主义经济而言的,但其原理也为我们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问题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如何加以具体运用。近年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发表了许多很有见解的意见,对搞好宏观经济的调节和控制有指导意义。下面谈谈如何深入探讨宏观经济的调节和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的鸿篇巨制是围绕资本而展开的,它也可视为关于资本及资本主义的批判理论。马克思通过"资本之思"为我们呈现了资本的历史发生及其真意、资本逻辑的布展及其宰制、资本效力的敞显及其影响,资本的全貌也得以本真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不仅如此,马克思还以"批判"为武器介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历史"的方式洞察资本主义世界,力图完成"实践变革"。当然,《资本论》的最终旨归还是在于确证自由王国出场的必然性及其通达之路。从马克思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切体会《资本论》中蕴含着的革命话语。这也是《资本论》之于当代的重大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 1863.7.6《经济表》“图式”是对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第一次系统阐述 ,标志着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实际形成 ;《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关于社会再生产“公式”是“图式”的发展、丰富与完善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再生产理论的最终确立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晶 ,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中国化 ,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对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对《资本论》的讲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资本论》的《资本论》卷二,可统称为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卷二通篇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理论,两个再生产,一个实现”。 1.1 三个理论: 1) 资本循环论。主要说明资本循环的形态、条件、耗费(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14.
一《资本论》是马克思的最主要著作,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①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资本论》就是这一整体的集中体现。《资本论》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经济运动规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因此,《资本论》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  相似文献   

15.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他的人本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取向相互依存、相互渗透。马克思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是带有支持无产阶级解放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的政治经济学,这首先从它的核心或基石——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上表现出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解决的一系列主要理论难题,它们同时贯串着科学原则和正义原则:解决剩余价值的存在与等价交换之间的矛盾,表明资本主义的表面平等实质上不平等;解决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率规律之间的矛盾,揭穿资本产生剩余价值的假象;揭穿利润、利息、地租等独立产生的假象,证明它们都是来源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总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旨在不仅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而且给予受剥削的工人阶级以社会正义。《资本论》中的科学观点和正义原则的基本思想不仅仅适用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而是适用于全人类获得解放、走向自由幸福的整个时代。全面理解和把握《资本论》的这种基本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中有两个周期理论,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以下简称“两个周期”)。其理论的基本点是: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时而尖锐、时而缓和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由此又导致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连续性被打破,出现周期性运动趋势。以上这样的理论观点虽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未曾提到它们,但在我国理论界却早已成定论。然而笔者感到这个看似圆满的理论却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价值规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剩余价值规律以及关于股份制经济的论述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具有指导意义,《资本论》并没有过时.  相似文献   

18.
<正> 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中,以唯物辩证法为武器,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及其走向灭亡的规律。《资本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将最后为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资本论》问世已经一个多世纪了,仍然继续闪耀着其真理的光辉。历史的发展不是笔直的,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曲折,但从其发展的总趋势看,《资本论》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必将得到贯彻。同时,《资本论》所阐明的许多原理,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中《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在分析了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原因、实质、意义、作用以及存在形式这个积累“机构的内部作用”的基础上,发现并总结出的一条重要规律,它在《资本论》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德文版里,马克思对这个规律作了如下表述:“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的流通理论来看,资本的再生产过程是包括资本的全部循环的运动,而这种循环运动不断地反复,就形成了资本的周转运动。而各个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构成社会资本的运动。当一些资本家用货币在市场上购买机器设备材料等生产资料,实现从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转化时,同时又是另一些资本家出售产品,实现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转化的过程。于是,各个单个资本的互相交错运动便汇成一个整体运动,即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这一篇重写了多遍,“马克思善于把多少东西压缩到这个篇幅中去。”(《资本论》第二卷第8页)其主要之点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