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曾说:"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支配着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支配着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一切其他色彩都隐没其中,它使它们的特点变了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9页)那么,什么是社会义初级阶段的普照之光呢?弄清这个问题,明确各种经济形式在我国当前所有制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改变自身功能构式的有机系统的变化过程,在这一系统运动中,社会生活中总是存在着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总体性,这就是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在一个历史时期中,决定了整个社会定在和社会运动的物质生产中,总有一种方式发生的“怎样生产”的物质生产构序占据决定性地位,它的社会先验地位和影响超越其他生产活动且规定了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性质。由此,马克思就不再将资产阶级社会当作一个孤立的生产方式,也不将资本看作一个纯粹的生产关系,而是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探索这一新的生产关系是如何成为复杂社会定在和关系结构中统治性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不满意唯心史观对历史的解释,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特别是解剖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明确提出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一书中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接着,他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了详尽的分析,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具体化为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认为这是产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史研究中,有些同志认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经济已处于较为“成熟”的封建社会末期的历史阶段,有的甚至认为它已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崩溃”的阶段。这些估计似显偏高,本文试图通过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分析,认识它究竟处于怎样一个历史阶段。一、农村土地关系的变化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绝大部分土地仍集中在少数地主阶级手中,但地主阶级的身份、地位已经发生变化,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也逐步松弛。地主阶级身份、地位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贵族地主逐渐衰败,缙绅豪强地主的特权受  相似文献   

5.
两汉之间,夹着一个王莽建立的新朝。由于王莽坐祚时间短促,新朝当世而亡,所以在封建史学家的笔下,王莽是一个“篡汉”的“乱臣贼子”,只附在《汉书》之中,给了一个“传”的位置;新朝在封建王朝体系的“正史”中也没有占应有的地位。实际上,王莽曾是两汉之际众所瞩目、风云一时的人物。他不仅完成了废汉立新的大业,并在南面称帝之后,实行全面改制,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历史都产生过不小的影响。王莽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历史人物,剖析王莽代汉的权变,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一般情形,还可以透过这一历史现象,看到它怎样既是西汉末年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发展的必然,又具有王莽个人品格的特征。诚如恩格斯所说:“整个说来,在历史现象领域内同样也是偶然性在支配着。不过凡表面上看去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其实这种偶然性本身始终是服从于内部的隐藏  相似文献   

6.
近来,史学界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研究,已深入到经济结构问题。弄清楚这个问题,无疑将有助于正确地说明中国封建社会。一般地说,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农业生产在一切社会生产中居于支配地位,农业生产的社会形式即以土地所有制为核心的农业生产关系,则在一切社会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因而对前资本主义社会说来,研究社会的经济结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经济结构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应该而且必须首先研究土地所有制结构。但在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本身有两种基本的存在形式:一种是自耕农的小块土地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市场的历史演变》序李埏在一个社会中,当产品生产之外又出现产品交换之后,生产和交换便成为这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了。恩格斯说: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运动是服从于一定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人们的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物的关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它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如同自然界受着自然规律的支配一样,社会历史受着社会规律的支配。因此,社会运动实际上是无人格的自在拓展,是一种客观的、必然性的运  相似文献   

9.
<正> 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必须在研究生产问题的同时,重视对交换问题的研究,在致力于发展工农牧业生产的同时,相应地发展商业,只有这样,地方经济才能获得协调的发展。其所以如此,是由于交换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所决定的,或者说是作为连续的交换、从总体上看的交换即流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客观作用决定的,并非某个部门、某个个人的主观愿望。 恩格斯指出:“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7页),  相似文献   

10.
封建家庭是中国封建社会一切矛盾和关系的基本纽结,它的触角伸向社会经济、政治、道德、文化等各个方面。家庭的起伏跌宕往往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盛衰。因此,只有认真考察家庭形态和封建社会的内在联系,才能深刻地揭示中国封建社会的全部本质。本文拟就此作一个初步探讨,以俟时贤指正。  相似文献   

11.
一、农民战争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所罕见的。除有其特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之外,与其指导思想不无关系,关于农民战争的指导思想,近年来史学界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农民战争的指导思想是“天命”论。其理论根据是马克思、恩格斯说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上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因为封建统治阶级所宣扬的“君权神授”、“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天命”思想,对农民的毒害很深,所以“天  相似文献   

12.
儒家道德的泛化与伦理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儒家道德泛化的倾向及其表现中华民族文化的道德传统以儒家学说的道德体系为主体。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学说就在整体上逐步取得了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的、核心的和支配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儒家文化存在严重的道德泛化倾向。这就是说,儒家文化在对待社会生活的诸领域时,总是以道德的价值和道德的评价遮盖和取代一切其他的价值及其价值评价,将道德的关系覆盖于一切关系之上,从而使整个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一切方面或一切环节都丧失了自己存在的独立性和价值的独立性,都以儒家道德为指向和依归。这一道…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封建社会自战国后期以来,抑商律令不绝,病商之政迭出,轻商思想弥漫于整个社会。“重农轻商”、“重本抑末”不仅被尊为一个神圣的经济教条,被历代王朝所奉行不替,而且还形成为一种顽固的民族心理,对后世发生着深远的影响,至今也仍然象梦魇一样,纠缠支配着某些人的头脑。本文试就封建社会的抑商政策作一概略探讨,以期搞清它的来龙去脉,充分认识这一政策的成因与后果。  相似文献   

14.
(一) 推动人类社会历史运动的原因或因素是什么?自从人们用文字记载历史以来,就产生了各种关于历史的学说,不同的历史学说则给予不同的回答。古代希腊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的地理环境、人们的心理状况以及社会结构都对历史运动发生着显著的影响。在欧洲中世纪,在历史领域内,神学占着支配地位,天主教主教奥古斯丁右《上帝之城》中断言:“世界上除了上帝之外,再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存在,除了上帝的启示外,再没有什么人类的历史。”他认为,整个历史都是神的信徒和撒但的信徒的斗争史。托马斯·阿奎那则认为,一切个别的存在、个别的历史事件都是偶然的,但从整个宇宙来看,有一种绝对必然的存在,即上帝。这些历史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种典型的宗法家庭社会。封建家族是历代封建专制政权维持其统治的社会和政治基础,“国”与“家”的有机统一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社会结构。我国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阶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和受儒家思想支配的封建法律,无不与家族制度有着  相似文献   

16.
孟庆雷 《江淮论坛》2006,(2):143-148
“滋味说”作为《诗品》的一个核心概念,由于钟嵘并未予以正面的界定,造成有人怀疑它的存在。因此本文所探讨的不只是传统文化怎样支配、影响了“滋味说”,而且是传统文化怎样融入到“滋味说”的内部,成为它的血液,它的经脉,它的灵魂,它的永远闪烁着智慧火花的精神生命,以及这智慧怎样使《诗品》深邃起来,成为中国传统诗学长河上永恒的坐标,规定着后世诗人的情思,使传统哲学与诗学获得一种水乳交融、玲珑剔透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是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对象的定义是: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斯大林对政治经济学对象的定义是:“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这里包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二)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或如马克思所说的,‘互相交换其活动’;(三)成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这一切共同构成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一、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产品的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所有制,表面上看,是人对物的关系,而实际上,是指生产过程中围绕生产资料的归属、占有、支配、处置等问题而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所有制所反映的这种人与人的关系,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对于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历来有各种解释和评论,是一个争论了多年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直接关系着对孔子的思想评价,本文拟就此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恩格斯说:“每一个历史时代的主要的经济生产与交换方式及其所必然决定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智慧发展史所由以确立的基础;只有根据这一基础出发,才可能说明这  相似文献   

20.
审视人类历史,由于资源、财富等的配置方式不同而出现了以分配关系为主导的社会和以交换关系为主导的社会。分配关系的形成是与物质资料的匮乏和集权与权威的至上性联系在一起的。以分配关系为主导的社会是一个一体性的社会,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因素都可以成为分配的对象。当然,在这一社会中,也存在着交换活动和交换关系,但它只是作为分配关系的补充形式存在的。交换关系之所以能够取代分配关系而成为社会的主导性关系,是由于社会存在着对“自然秩序”的要求,交换主体有着独立、平等和自由的愿望,以及经济活动希望提高效率。以交换为主导的社会是一个二重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非交换因素,这些非交换因素是交换关系健康的守护神,如果这些非交换因素被交换行为所俘获,就会导致政治的堕落和道德的沦丧。所以,要防止非交换因素成为交换对象,而最佳防线就是:“公共的是非交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