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做了详细地阐述,最后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特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从1946年独立到现在,菲律宾对外贸易政策几经改变和调整,其间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留下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3.
日本入关前后产业政策选择与贸易自由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的产业政策在贸易自由化推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入关前一系列倾斜的产业政策的实施的结果 ,为贸易自由化的初步实现奠定了基础 ,贸易自由化后采取的关税保护政策以及建立新的产业秩序、改革产品品质等应对政策 ,加强了日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速了贸易自由化的实行  相似文献   

4.
特朗普把美国贸易逆差与美国制造业联系起来,指责贸易逆差造成美国制造业衰退及工人失业。事实上,在全球供应链背景下美国制造业没有出现衰退,其发展趋势与其他发达国家是一致的,且表现优于其他国家。全球供应链的客观要求是减少贸易和投资障碍,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精髓是疏通供应链。美国是全球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特朗普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将扰乱美国制造业的全球供应链,最终伤害美国经济自身。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取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在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上应注重协调对外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既要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又能保护环境;在坚持自由化贸易的基础上积极实行管理贸易;大力推进全球网络贸易的发展;完善对外贸易的相关法规,增强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自由化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结构优化,发挥了要素资源比较的优势,提高了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推动了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了生产率水平,促进了中国经济、中国企业和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但也带来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同时,我国对外贸易自由化对世界市场也产生了越来越广泛、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入世以后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取向成为政府、公众和学界关注的焦点。如何选择合适的贸易政策兼顾效率与公平,是一个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贸易理论的假设出发,从要素流动性的角度来探讨贸易政策选择的依据,分析要素流动的不充分性及其对贸易利益的影响,验证要素流动不充分时最优的贸易政策形式。  相似文献   

8.
1992年在签署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之后,美国和加拿大就敦促墨西哥按承诺对其原有的税收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是要剔除存在于墨西哥原有的税收制度中过渡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确立自由贸易方针,使墨西哥的税收制度不仅仅侧重于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而且也要兼顾保护外国投资者的利益.文章主要通过对加入NAFTA前后的墨西哥税收制度的比较分析,揭示加入NAFTA后墨西哥税收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尤其是其富有特色的转移定价立法的实施对促进墨西哥经济发展以及协调与OECD各成员国在国际税收方面的冲突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中的二元博弈与中国贸易政策的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贸易自由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但同时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发展和环境等,也往往会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着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二元博弈。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这种博弈至现出动态性、长期性、针对性、相互制约性的特点。国际贸易在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博弈中逐步发展。中国在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应采取适当的贸易保护政策,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贸易政策的新自由主义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自由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迅速渗入国际贸易领域,形成了一套以新自由主义为基础的贸易政策理论.新自由主义的贸易政策理论已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国际贸易实践中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有着一种扩张的趋势.贸易政策的新自由主义趋势与相关理论的进展有密切的联系.本文检视新自由主义贸易政策的实践,并进一步探讨新自由主义贸易政策理论的方法论特征.了解新自由主义贸易政策理论对中国开放和融人世界经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调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工作是开创性的,文章根据"压力状态反应框架",从企业、基础设施、NAFTA机构以及政府政策四个方面,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环境效应,得出的结论是:北美自由贸易促进北美环境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贸易领域,存在着贸易自由化与国家对外贸易管制两种力量,中国和平发展遭遇的贸易保护主义,就是这两种力量发生冲突的具体表现。贸易自由化作为改善和变革全球经济的重要手段,强调贸易利益机会均等,但其非均衡的发展态势,使得国家实行更为严格的对外贸易管制措施甚至贸易保护主义,这进一步加剧了国际贸易中国家间固有的利益冲突,并严重影响到贸易自由化的健康进程。贸易自由化向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渗透和扩张,要求对贸易自由化的利益评价更为客观、公正和透明,要求国家获得利益的途径更为民主化、合理化和合法化。  相似文献   

13.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资本账户自由化是两个既有本质区别又密切联系的概念.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并不必然意味着资本账户自由化,即使金融服务贸易的完全自由化也不要求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以资本自由流动的原则规定为基础,<服务贸易总协定>在收支平衡方面规定了灵活的保护机制.因此,WTO体制下的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并不必然影响一国维护本国资本流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独立初期,在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赞比亚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纺织业生产体系。然而,贸易自由化改革以来,国内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外国商品的大量涌人,使赞比亚的纺织产业受到很大冲击。总之,当前赞比亚纺织产业的困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是,贸易自由化改革政策本身的不足是造成赞比亚纺织业困境的根本原因。在当前条件下,赞比亚政府应当继续巩固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成果,并利用自身优势,吸引外来投资,加强同周边国家及中国等国家的友好合作,以推动纺织产业的恢复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农产品贸易成本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成本是当今研究国际贸易文献的重要课题之一,其研究已经逐步由总贸易成本转向各种产业及其产品层面。农产品贸易是国际贸易的特殊领域,其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农产品贸易成本形式很复杂,分为政策成本与环境成本。政策成本主要是关税、配额及其他非关税壁垒等;环境成本涵盖运输、保险和时间成本。农产品贸易成本是产业层面贸易成本的一种,其将存在于农产品贸易领域的众多阻碍因素简化为一个参数,可以直观地反映农产品贸易领域的阻碍水平,可以作为评价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措施效果的指标。农产品贸易领域存在着较高的政策成本与环境成本,使得农产品贸易成本表现出与一般贸易成本不同的特点,主要是农产品贸易成本高且降低困难,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为巨大,以及农产品贸易成本的效果具有两面性。现阶段在多边贸易体制下依靠贸易便利化来降低农产品贸易成本,可以带来比较多的正面效应,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减少农业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16.
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运用CGE模型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加入WTO后关税与非关税减让措施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但往往将中国作为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处理,未能考虑到目前中国经济的一些特殊结构。本文的贡献在于更现实地将我国经济中依然存在的一些非完全竞争因素,如价格控制、垄断标价等纳入模型结构。另外在政府贸易措施方面也进行了比已有研究更为详细的设定,如名义关税与实际关税、非关税壁垒、进口间接税、出口退税等等,因此具有更强的政策分析能力。通过模型分析,本文不仅对经济总量、结构和贸易规模等进行了一般预测,而且证明某些非完全竞争因素如垄断程度的减弱与非关税壁垒的尽可能的降低都会进一步提高GDP或国民福利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贸易中所占比重的逐渐加大,各国学者对服务贸易壁垒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近期相关领域的研究发现,度量服务贸易壁垒的几种方法各有优劣,采用哪种方法,可视测量的服务部门而定,多部门分析可以采用频度测量的方法,研究单个部门一般采用价差测量的方法。在金融服务、电信服务、卫生服务和运输服务四个服务领域中,占服务贸易比重最大的运输服务自由化程度反而最低,而金融服务开放程度更高,并且每个领域的服务自由化都会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静态福利效应,以建立的“竞争驱动”模型分析了动态福利效应,指出这些福利效应都是潜在的,要依赖于一些特定的约束条件才能实现,并且这些约束条件的消除程度决定了能从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中获得收益的多寡程度,最后依据中国的现状,从金融企业、行业和政府3个方面分析了这些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9.
贸易自由化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的总体贸易政策选择。但中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具有明显的区域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源于中央政府实行的区域倾斜政策和贸易政策本身的区域效应。贸易政策区域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沿海与内陆区域在外贸成本、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和区域间利益传递机制的缺失。倾斜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区域效应都会导致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加剧。因此,政策落差的消除和贸易政策区域效应的弱化都是减小贸易自由化进程区域不对称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贸易自由化会缩小发展中国家内部的收入差距,然而中国国内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却为此提供了相反的例证。本文基于H—O—S定理(1941)的标准分析范式,并借鉴克鲁格曼(1981)关于贸易自由化打破原有的空间聚集而改善收入分配不均的观点和Davis多域视角的分析思路,结合中国特有的逐步推进式开放进程,认为导致目前中国国内收入分配不均呈扩大趋势是中国特有的区域偏向型贸易自由化、城市化等分割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上述导致内部市场扭曲政策的取消,经典HOS理论所认同的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国内收入分配的积极作用会在中国逐渐显现。文中通过运用1981到2005年的中国数据对上述理论假设进行经验检验,得出了相同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