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昌武教授,原籍辽宁省营口市,1937年出生于河北省丰宁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现在母校执教。 近十年间,孙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已出版学术专著六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研究项目涉及中国古代文学、文学理论批评、文化学等领域。 早在六十年代,孙先生即开始了唐代散文史和唐代文学思想的研究,他的《唐代古文运动通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出版)全面探讨了唐代古文运动的渊源、发展、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是一部有深度的唐代古文运动通史。《柳宗元传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和《韩愈散文艺术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二书则分别就唐代古文运动的两员主将柳宗元  相似文献   

2.
南宋六种古文选本《古文关键》《崇古文诀》《文章正宗》《妙绝古今》《古文集成》《文章轨范》,秉持与程式化的应试“时文”不同的文章理念,选编历代散体文章中的名篇,唐代主要选韩、柳文,宋代以欧、苏、曾、王之文和理学家文章为主。这些选本和批语直接酝酿了“唐宋八大家”的文学史概念,确认了一批经典作家和作品,表述了南宋文章家对文章之立意、结构、文势、“曲折变态”之法、“活法圆转”的理解和提倡。  相似文献   

3.
司马承祯,自号白云子,唐代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他兼佛、道二家,著有《天隐子》、《服气精义》、《坐忘论》等养生学专著。长期在天台山(今浙江天台东)修炼。史载“承祯住天台山百余年,容貌一直像三十岁人”。武则天数次召他进京,他拒绝应召。唐睿宗、唐玄宗也先后召他进宫讲道,并欲留他在宫中,他却无心仕途,执意回天台山炼养。  相似文献   

4.
韩柳在文章学史上的地位,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认为,柳宗元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影响远不及韩;成复旺等的《中国文学理论史》认为,柳宗元的文学理论进步性较韩更强一些,丰富性略逊于韩,无论在当世还是后世,他没有获得韩愈那样的声誉和影响。这种评价对柳宗元的文章理论的成就估计不足,他的文章理论与韩愈一样,在唐代古文运动中起到了领袖作用,深刻地影响着宋代的古文运动。 古文论:兴西汉文章 柳宗元虽不象韩愈那样有明确的古文概念,但他的古文观念很明确:“贞元间,文章特盛。本之三代,浃于汉氏,与之相准。”①他的古文符…  相似文献   

5.
陈子昂不但是杰出的诗人,而且也是出色的散文家。他在仕宦期间所写的内容充实、朴实畅达的散文,使他成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先躯者之一。论及陈子昂,人们往往只推崇他的诗歌,对他的散文却重视不够。惟王运熙先生《陈子昂和他的作品》和孙昌武同志新著《唐代古文运动通论,对陈子昂的散文稍多涉及。其实陈子昂的散文也写得很好,虽不如诗歌成就大,但在思想上艺术上均很有特色,自成一家,“不但蜚声当时,而且影响后世”(王运熙语)。本文仅就陈子昂散文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及其影响,略述管见,以就正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6.
郑学,是东汉末年郑玄所创立的经学学派。郑玄(约108—201)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世称“后郑”,以便同郑兴、郑众父子的经学思想相区别。郑玄早年曾入太学学今文《易》和《公羊春秋》,又向东郡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左传》、《周官》等古文经,最后又西入关中,向马融学古文经 东汉桓帝至灵帝年间,发生了党锢事件,郑玄也受到牵连,但他的学术活动并未停止,教授弟子达数百人。党锢禁解以后,  相似文献   

7.
骈文一直是唐代文章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文体形式。古文运动前,骈文在文坛上处于主导地位;古文运动期间,骈文仍是时下文章的主流形式;古文运动后,骈文仍是当时的主流文体。也就是在此基础上才有了《新唐书.文艺传序》唐之文章“三变”之说:“王、杨”与“燕、许”之变,变其文风;“大历、贞元”“美才”之变,变其文体。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几次“古文运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唐代韩柳和清代桐城派的古文运动。这里仅以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和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姚鼐的文学观试作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古文成于韩柳的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文不始于韩柳而成于韩柳,其原因可从古文运动的背景、“文以载道”说的演变等多方面去寻找。如就古文自身的发展而论,用刘师培所说韩柳“以笔为文”(《论文杂记》)一语来概括其成功的关键,是切中肯綮的。只是语焉未详:文笔之辨在南朝提出,主要用于分别文学作品和应用文章。韩柳很少有专为文学欣赏而作的散文,那末,他们使文章由应用转为文学性的主要标志和特征是什么?要回答这一问题,只有联系唐代古文发展的状况加以考察,才能得出较为翔实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唐代的古文运动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次以提倡散文、反对骈文为主要内容的文学革新运动。初唐富嘉谟、吴少微创立的“富吴体”,是这场运动中最早出现的新式散文文体。它一反六朝以来内容空洞、华而不实的浮靡之风,以崭新的面貌,首开“以经典为本”的先河,受到了当时文坛的重视和推崇,对推动古文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富嘉谟,雍州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以进士入仕。武周圣历年间(公元698—700年)曾参与修撰大型类书《三教珠英》犤1犦。长安年间(公元701—704年)出任北都晋阳尉,后入朝为左台监察御史。富身后留…  相似文献   

11.
(一) 关于《文心雕龙》作者刘勰的思想体系,在学术界曾引起热烈的争论。范文澜同志在《中国通史简编》里说他“完全站在儒学古文学派的立场上”,而这一学派的特点是“哲学上倾向于唯物主义,不同于玄学和佛学。”茅盾同志则指出他的“二元论倾向。”最近《文学遗产》上发表了  相似文献   

12.
《毛诗》在西汉初兴之际 ,其经本只不过是与《鲁诗》、《齐诗》、《韩诗》、“阜诗”等相似的一种文本 ,其“古文”的简本已不见于西汉有关的文献记载 ,但《毛诗》却历来被列在古文经派。本文拟就《毛诗》“古文”经本何以不可考见及《毛诗》何以归于古文经派这两个问题 ,作一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13.
陈寅恪认为唐代小说与古文运动联系紧密,而且认为韩愈也是“爱好小说之人”。韩愈的碑志有非常明显的小说因素。他写的碑志追求“奇”,也正是因为这种“奇”,使得韩愈的碑志具有了传奇性。韩愈碑志结构里同样渗透着“史才、诗笔、议论”所谓传奇的结构特点。再有从《柳州罗池庙碑》中,我们也能发现六朝志怪对于韩愈的影响。以上种种,可以作为陈先生观点的一点旁证。  相似文献   

14.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康熙十八年以布衣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篡修《明史》。不久罢归。后终老于家。是著名学者,大文学家。主要著述《经义考》、《日下旧闻》、《词综》、《明诗综》、《曝书亭集》等。他擅长诗词古文,相比之下,古文较为逊色,但仍有必要予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义法”一词源自墨子,具有形而上的方法论意义.“《春秋》义法”指孔子笔削《春秋》时所制定的义例与行文之法,尹洙、欧阳修率先师法而作古文,方苞则将其发扬光大,不仅实现了由“《春秋》义法”到“古文义法”的理论转换,将“《春秋》义法”移植于古文批评,赋予其“言有物、言有序”的“义法批评”以广阔的思想文化内涵,而且“古文义法”与“《春秋》义法”休戚融通.  相似文献   

16.
吴仰湘 《中国社会科学》2023,(7):181-203+208
许慎《说文序》提到:“其偁《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这是交代《说文》称引经传的文本属性,不料宋明以来疑窦丛生,形成中国经学史上一桩公案。清儒及民国学者对“皆古文”句相继作解,异说纷纭;段玉裁、王国维指“古文”为书体或学派,均有谬误;洪颐煊、宋翔凤、马宗霍专从孟氏易学内容论其古文属性,同为臆测;杨树达径从文本索得真解,但许慎称孟氏今文为古文的疑惑仍未尽释。宋翔凤又分辨汉《易》经为古文、传(注)为今文,意外揭开《易》孟氏今古文之谜。参照《易》孟氏“古文本/今文说”的组合模式,从今古文经本、经说的组配入手,分析汉代七经传承情状,观察两汉经学进程,豁然发现汉代经学并非今古文分立互争的两极化世界,而是今古文交错共存的多样化生态。《易》孟氏今古文真相一旦大白,汉代经学今古文纠纷也就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7.
汤显祖与唐代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显祖之所以能写出《牡丹亭》)这部不朽杰作,除了其他因素外,还与他受唐代文学的影响有关。唐代文学对汤显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奇”、“神”、“丽”四个方面。所谓“情”,是指唐代文学重视抒发真情;所谓“奇”、“神”,是指唐传奇重视情节构思的新奇、重视人物刻画的传神;所谓“丽”,是指唐诗特别是晚唐七言律绝重视语言的工致婉丽。汤显祖对唐代文学极为熟悉和喜爱,他写作《牡丹亭》时有意在以上四个方面继承借鉴唐代文学,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相似文献   

18.
方苞姚鼐的文论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方苞、姚鼐创立的桐城派在文坛产生了二百年左右的影响,并非偶然。尽管“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 (袁枚《仿元论诗》,)方、姚在创作上的成就并不很高;但他们关于散文艺术的理论却是对店宋明清遗山古文运动经验进行了某种总结,《古文辞类纂》也不失为《文选》以后一部有代表性的总集。  相似文献   

19.
苏轼的文章理论体系及其美学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轼在欧阳修的奖擢下跃入文坛,正是北宋古文运动将要取得实绩之时,而这个实绩之主要体现应该说就是苏轼的文章写作和文章理论批评,正是苏轼为北宋古文运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苏轼的时代已经是古文的时代,骄文的违反辞达,仅剩下一点未珍之余风,而古文的违反辞达,则有“求深”、“务奇”两种弊端,成为新的“时文”,可称之为“古体时文”。所以,革除这一新的文弊,便成为当时文章批评的主要任务之一。苏轼承担了这一历史使命,他的文章写作和理论批评主要就是围绕着这一问题而展开的。针对唐代古文运动以来倡导古文者在观念主张…  相似文献   

20.
《茶经》成书时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陆羽的《茶经》成书于何年,学界一般认为在公元756——780年之间,跨度长达二十四年之久,未免笼统。考《茶经·八之出》载:“……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因此,弄清“浙西(浙江西道)”的设置时间和区域,当能有助解决成书时间。据新《辞海》载“浙江西道,唐乾元元年(758)置”,《中国历史大事年记》中唐乾元元年十二月条下有“置浙江西道节度使”之记。当时的浙西道管辖那几个州呢?《旧唐书》三十八卷有具体记载“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