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的世纪 ,科学技术和人才竞争己经变得越来越激烈 ,而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高等学校的发展与壮大也必须依靠各类优秀人才 ,只有对高校的人才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管理 ,才能使高校更上一层楼 ,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为推动我国的四个现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及技术创新。我国是工程教育大国,但还不是工程教育强国。“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以沈阳工业大学建立的面向装备制造业的“卓越计划”教育基地为案例,具体探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发展战略及教育培养途径,旨在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培养优秀的技术创新基础人才。  相似文献   

3.
姚勇 《南都学坛》2013,33(3):103-104
科学发展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调整,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寻找发展的科学路径,这一科学路径就是要把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系统,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构建优秀的高校组织文化促进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世界竞争日趋激烈,而人才竞争是最根本的竞争,人才的素质又是根本中之根本,各国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如墨西哥制定“教育发展计划”出发点基于这样一个信念“墨西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坚信国家真正的财富是其人民的素质”,我国也积极投身到这场空前的人才竞争中,提出了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如何在高校中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这是一个全社会的热门话题,众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探索其有效途径方面作出了大量的努力,也总结了很多可贵的经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和管理中,体会到高校组织文化对开展全面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以激励为核心的管理是一个国家经济兴旺的关键,也是一个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竞争取胜的法宝。从分析高科技企业的特点着手,提出我国高科技企业人才激励体制内外环境建设建议,对高科技企业营造适合人才生存发展的空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稳定和引进人才是西部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西部高校要获得大发展必须加强人才的稳定和引进工作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之于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极端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报告的第五部分作了完整的阐述,特别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双一流”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双一流”建设高校既是融合了高水平、高质量、高投入概念的“教育、科技、人才”实体,又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必须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强大使命责任驱使下,自觉、主动、积极聚焦“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并充分发挥自身高端专业人才及高新科技资源集中的优势,为攻克我国高新科技薄弱领域,提升我国高新科技的全球竞争力起到领跑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创新型国家战略下的高校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当前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问题,指出创新型国家战略是我国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高校作为知识生产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生长点和辐射源,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和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思考如何加强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实施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直接关系到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构建和实施。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 ,既是进一步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紧迫要求 ,也是应对国际竞争、确保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抉择。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要素之一 ,其科研管理工作应如何适应这一形势 ,在技术创新工作中有所作为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1 准确理解“技术创新”的内涵 ,将科技成果转化程度作为衡量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技术创新 ,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要想提高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必须发展高科技产业,提高高科技产业的水平.高校科技产业是高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技产业具有经济功能、科技功能、社会服务功能、育人功能和就业功能.  相似文献   

11.
“医学图像处理程序设计”课程是医学影像技术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加强对该课程的建设对于培养本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就如何进行“医学图像处理程序设计”的课程建设进行了总结,包括教材和课程网站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在课程实践建设方面进行了举例说明。在“医学图像处理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发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作为一门理、工、医交叉学科,该课程建设具有不同于工科类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建设的特点,从实践过程中探讨这一课程的建设方法和内容可更好地推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发展,满足行业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2.
"成才"的要义不只在于努力,也在于对于"材质"的准确、客观的把握与认识。不存在"我是不是材料"的疑问,只有"我是哪类或哪块材料"的问题。"材质"多样性决定了人才模式的多样性。因材施教不只是一种教学方式,或者是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技术,更应是一种人才理念的体现。"因材施教"的功夫应建基于"材质"甄别的基础之上。也许,更应倡导的是"认识你自己","就做你自己",并"做好你自己"。  相似文献   

13.
高层次医学人才评价是医学院校建设人才队伍的重要环节。文章提出了构建医学院校人才评价机制的目标和原则,探讨了高层次人才的评价标准制定、方式改革、程序设计、配套制度、环境支持等内容,以期对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结合医学教育特点,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是医学人文发展的基础。医学的本质以及新时期人类对健康的需求,要求我们培养出大批具备高尚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才。意欲取之,必先予之。医学院校在培养、训练医学人才的过程中,首先要用人文知识去浇灌他们,用人文精神去熏陶他们。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必须结合医学专业特点,用人文的精神去关怀、滋润、影响在校医学生,提升他们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5.
1912年张謇创办了我国最早的私立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南通医学专门学校(现在南通大学的前身之一),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医务人才,为建立近代社会保障体系作了有益的贡献。他运用近代教育思想管理学校培养人才,他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实践教育,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引进西方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提出了“祈通中西,以宏慈善”医学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6.
医学院校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双语医学人才,强化外语的交际功能和社会功能,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现代化教育的进一步完善,也有利于医学院校外语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无锡市2015年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和服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无锡市多元化办医卫生服务体系初具规模,但社会办医服务量、人员配置、经营效益与公立医院相比仍竞争不足。政府应保障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向专、精、优发展的同时,完善人才结构,提高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形成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多元化办医格局。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而体育课程(小学)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是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在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下,要不断探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方向,深化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为高师培养适应我国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的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背景下,对于高职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必须着眼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积极调整专业设置,科学定位人才规格,注重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走以产业链建构专业链,依托专业+实体的发展路子,积极推行"1+0.5+0.5+0.5+0.5"的工学结合模式,培养兼具岗位适应性和职业迁移性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分级诊疗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制度设想,医师多点执业是充分利用医疗卫生人才资源的重要推手,二者相互促进、相互配合。我国现有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存在医生单位人制度束缚、医院利益市场最大化追求、医生对多点执业顾虑重重、政策推进中缺乏配套措施等困境,降低了医生从事多点执业的热情,不利于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在分级诊疗视域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应遵循公益性、面向基层、安全保障等原则,从改革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成立医生经纪公司、创设医疗责任保险等方面着手,努力保障医生实现由单位人向自由人身份的转变,调动其进行多点执业的积极性,以期达到满足分级诊疗的现实需求,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