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综合性大学的高等师范教育,如何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提高教育的学术水平,增强教育的‘“学术性”?如何组织好教育学科理论与实践教育,提高教育的“师范性”?这是综合性大学提高师范教育水平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实现师范教育“学术性”和“师范性”的统一,是综合性大学面向对世纪,深化师范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师范教育,其任务是培养教师。支撑师范教育的,实际上是两个并列知识体系,一个是专业的学科知识体系,一个是教育学科知识体系。受教育者转化为教育者是师范教育的特殊性,在这个特殊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2.
综合性大学发展师范教育的困境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高校合并的浪潮,在此次浪潮的影响下,各综合性大学纷纷建立教育学院、师范学院、教育系或开设教育类课程,承担起为中等教育培养师资的重任,为师范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是,在综合性大学开展师范教育也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僵化等缺陷,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加强综合性大学中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就必须在推进制度化建设、优化教师队伍、促进师范专业学科建设、创新培养模式、开设校本化课程等方面下功夫,以适应高教改革,推动师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高校合并的浪潮,在此次浪潮的影响下,各综合性大学纷纷建立教育学院、师范学院、教育系或开设教育类课程,承担起为中等教育培养师资的重任,为师范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是,在综合性大学开展师范教育也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僵化等缺陷,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加强综合性大学中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就必须在推进制度化建设、优化教师队伍、促进师范专业学科建设、创新培养模式、开设校本化课程等方面下功夫,以适应高教改革,推动师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化这一国际性潮流给师范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调整我国师范专业课程结构,加大教育学科课程、教育技能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的比重,保证师范教育的双专业性质,才能保证师范院校为基础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教师。  相似文献   

5.
以专业化要求衡量师范生教育技能培养,是提高综合性大学师范教育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关键所在。综合性大学师范生教育技能培养专业化,应确立"教""导"结合、自我完善、富有个性的教育技能培养新理念;拓宽基本教育技能和专门教育技能的专业内涵;采用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专业情感相融合的培养方式;落实严格实习和科学考核的专业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受到必然来临的教育国际化的挑战,非定向师范将成为师范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并促使师范人格转变、丰富、提升的重要契机与力量。而新教育观念的形成、非定向师范教育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的参与、师范教育由数量向质量发展的契机及教育评估体系的市场机制取向将是具体而实际的促进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参与高校合并成为综合性大学是世界师范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合并后的大学内部高师教育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 ,原来长期形成的师范性氛围受到了挑战 ,因而合并后的大学高师教育应对“师范性”做重新审视 ,对“师范性”的培养途径进行再认识 ,以提高师范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西方综合性大学学院制管理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西方综合性大学学院制管理模式特点的基础上 ,着重阐述了从中得到的一些启示 :一是学院制管理模式在不同国家或不同大学里都有较大的差别 ,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 ;二是各大学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所形成的学院制模式均有着不同的时代特色 ;三是统一的学院制管理模式在历史演化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弊端 ,在一定程度上足以说明了学院制管理模式并不比学系制或其他管理模式显得更优越 ;四是大学学院制模式能否发挥其预期效益 ,完全取决于学院在大学组织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后 ,文章针对当前中国综合性大学拟将实行学院制管理模式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百余年的师范教育发展过程中,综合性大学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重要力量,但也面临职能定位模糊、内涵发展措施不力、体制和管理机制运行不畅等困境。作为与师范院校并驾齐驱的力量,综合性大学要发挥综合优势,建构一套适应于综合性大学的教师教育理念、模式与机制:以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教师教育学科发展;以建设教师教育专业集群促进专业间开放共享;以建构综合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以跨学科教学方式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综合性大学怎样实施教师教育——与王长乐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范院校与工科院校合并成为综合性大学以后,应该走文理兼容、理工结合的道路,采用学分制来进行专业管理和学生管理。这样,既有利于学科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不应该把师范专业集中起来建立单独的二级学院,走传统的师范教育的老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有行政型和自治型两种理论模式。在实践中 ,两种模式都有可取之处 ,但也都存在着理论缺陷 :行政型管理模式不符合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 ,社区自治型管理模式的条件还不具备。鉴于我国城市社区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 ,提出第三种社区管理模式 ,即“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理事会为载体、以社区成员参与为核心”的社区多元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的到来,企业面临着更加开放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以及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导致企业必须更新管理理念,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以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发掘当前我国不同质量管理模式企业在创新实践中的问题,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整体的质量管理水平与创新效率.文章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微观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从类别与取向两个维度对不同质量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进行了创新效率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需求实现型取向的质量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单纯类别维度的质量管理模式差异并不会造成企业创新效率的差异;质量管理模式会通过其他因素来影响企业的创新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规模越大的企业,采取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更有利于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劳动力素质水平越高的企业采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创新效率越高;企业融资成本越高,卓越绩效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企业创新效率将更低;政府支持对卓越绩效管理及ISO质量标准模式企业的创新效率存在负向影响,对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企业的创新效率则存在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企业资源计划ERP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ERP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管理流程的集成运作;ERP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能够整合利用企业内外资源。以ERP的起源为分析起点,探讨了ERP的本质、特点、相关技术和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加强和改进高校的管理是实现高校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高校管理出现处处采用企业管理模式现象,如量化管理、结果管理、刚性管理、竞争机制等等,有的管理模式已对高校教育事业产生了严重的危害。高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存在很大的区别,高校管理应采用有别于企业管理的模式,采取需求管理、进步管理、柔性管理、多元化管理机制等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管理变革至今尚未结成某种统一模式,但各国的实践走向却带有鲜明的共性,这种共性渗透于管理模式的诸要素之中,最终凝练为管理理性的回归与建构。由国家管理的技术视角出发,管理理念的重塑(由意识形态附庸到现实情境产物)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管理模式嬗变的逻辑主线,而管理系统的升级(由平面式管理到立体式管理)与管理战略的创新(由半目标管理到人本管理)则是这条线上最重要的节点。对社会主义各国而言,执政党的合理定位及管理变革与民意的契合将极大左右管理变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7.
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路转换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的一系列分解与重组衍生了多种新的问题,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多种现实问题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通过创新实现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促使利益协调机制从僵硬走向畅通,推动社会管理模式向“服务型”转变,实行制度并轨,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如何理顺企业内部结构关系已成为企业管理模式研究的关键。链式管理是新型的管理模式 ,它涉及到管理理论、管理方法、适用条件等问题 ,对我国建立新的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分析了企业内部结构特点 ,并对链式管理模式的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界定、类型及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社区卫生服务的提供方与消费方之间的权力关系,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可以划分为管理模式和治理模式。在管理模式中,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方与消费方之间是建立在行政和技术权威基础上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在治理模式中,社区卫生服务的提供方与消费方则是建立在平等沟通基础上的合作关系。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大多数农民都已脱贫,政府号召建设新农村,帮助农民致富的背景下,各城郊都争相兴办旅游。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使人们不得不面对拥挤紧张和日益严重的城市污染。人们需要放松精神,释放都市紧张压力感,开始轻松的户外活动,城郊乡村成为都市人们的精神家园。乡村旅游虽然不是一吃就灵的良药,但至少对城郊农民来说,是走上康庄大道一条途径,湖北木兰生态旅游区针对度假型、知识体验型、观光型旅游者,采取了避暑休闲型、民族风情型、水乡农业型三种开发模式。对景区管理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题,农民参与的三位一体的模式。本文就将湖北木兰生态旅游区旅游开发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